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融通互鉴 加快旅游规划体系建设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来喜 《国外城市规划》 2000年第3期1-1,共1页
关键词 旅游规划体系 中西融通 优势互补
下载PDF
近代本土建筑师孙志厦“中西融通”设计风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过伟敏 罗晶 《创意与设计》 2020年第1期30-35,共6页
孙志厦是中国近代时期重要的本土建筑师,其设计的"江苏省咨议局大楼"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由本土建筑师建造的西式市政建筑,同时还留下了濠南别业、通崇海泰总商会大厦等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作品。孙志厦一生中设计建造了2... 孙志厦是中国近代时期重要的本土建筑师,其设计的"江苏省咨议局大楼"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由本土建筑师建造的西式市政建筑,同时还留下了濠南别业、通崇海泰总商会大厦等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作品。孙志厦一生中设计建造了20多座大型建筑,功能类型涉及文化、市政、金融、慈善、教育和居住等多种。在其建筑生涯的中后期,孙志厦逐渐转向了中西融通的建筑设计风格。本文以孙志厦在其创作生涯中三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设计案例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其"中西融通"的创作风格和三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设计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本土建筑师 孙志厦 中西融通 设计风格
下载PDF
“创新引领,中西融通”——工程学科领军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与实践
3
作者 程明 王政 +3 位作者 花为 樊英 肖华锋 张淦 《大学教育》 2022年第12期194-198,共5页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工程学科领军人才已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当务之急。在对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团队提出了“创新引领,中西融通”的研究生培养理念和“四协同”的培养模式。文章以东南...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工程学科领军人才已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当务之急。在对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团队提出了“创新引领,中西融通”的研究生培养理念和“四协同”的培养模式。文章以东南大学先进电机与电力电子集成系统研究团队为例,介绍了涵盖导师配置、课程设置、论文选题、过程指导和成果展示的全周期多要素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方法和取得的成效,以期为我国工程科学领军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研究生培养 创新引领 中西融通
下载PDF
开拓世界诗学的全新进路:中西融通的人本主义范式——以《中西语言、诗学、美学批评视域的融合》为例
4
作者 戴文静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9-28,共10页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西学者,认识到中西语言文化之殊的同时,正努力超越中西文学和美学比较研究中的二分法框架,尝试通过中西诗学间的深层对话,挖掘更多中西理论间的共通之处。秉持中西“大人文”观的顾明栋一直致力于中西语...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西学者,认识到中西语言文化之殊的同时,正努力超越中西文学和美学比较研究中的二分法框架,尝试通过中西诗学间的深层对话,挖掘更多中西理论间的共通之处。秉持中西“大人文”观的顾明栋一直致力于中西语言、诗学、美学批评视域的融合,在其新近出版的专著Fusion of Critical Horizon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Poetics,Aesthetics中,他将古今、中西的语言、诗学、美学理论置于世界诗学及全球美学的大背景中加以考察,在对文化相对主义及其不可通约性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以古典美学观念重新阐释现代中西核心批评理论、美学观念及其实践,并指出中西研究范式必须摆脱传统对立或差异范式的桎梏,实现人本主义范式的转换。这一著作为开拓世界诗学提供了全新进路:只有采用融通中西的人本主义范式,才能超越中西二元对立,建构中西语言、诗学与美学对话的共通基础,揭示中西共质模因,实现中西鸿沟的跨越和世界诗学的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诗学 中西融通 人本主义 可通约性 阐释学
下载PDF
基于中西融通的文本选择与对外译介
5
作者 卞建华 石灿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30-36,共7页
促进中外话语体系的有效对接,增强中国文化的亲和力,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助力中外文化的和谐共生,是翻译在新时代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在中国文化由输入向输出转型的当下,在中国文化要真正走出去且要融进去的当代,... 促进中外话语体系的有效对接,增强中国文化的亲和力,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助力中外文化的和谐共生,是翻译在新时代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在中国文化由输入向输出转型的当下,在中国文化要真正走出去且要融进去的当代,堪称文化译出典范的林语堂及其中国文化对外译介思想和实践,无论在当下还是未来,依然值得学习和借鉴。面对全球化过程中的"逆全球化"声音,林语堂的中国文化对外译介实践启示我们要瞄准西方受众及其特定文化需要,作出有针对性的清晰筹划,制定合理的措施,采取合适的策略,助力中国文化走进西方受众的心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融通 文本选择 对外译介 中外话语体系 有效对接
下载PDF
中国文化与哲学翻译中的“立名”:一种中西融通的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孟祥春 《当代外语研究》 2018年第2期71-73,共3页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根基与核心在于中国文化与哲学自身,中国的初步复兴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更好的客观条件,而翻译与译写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文化与哲学的翻译与译写实践中,概...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根基与核心在于中国文化与哲学自身,中国的初步复兴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更好的客观条件,而翻译与译写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文化与哲学的翻译与译写实践中,概念与范畴的"立名"至关重要。译者的文化姿态与翻译视角主要有三类:以他为主(以译入语为中心)、"人我合一"(源语与译语融通)、"以我为主"(以源语为中心)。译者的文化姿态和视角与中西文化和哲学特质、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母语和译入语的相对地位、翻译伦理、个体的文化认同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在当前的全球语境下,中国文化与哲学翻译中的"立名"应求同存异,以"中西融通"为主,在中国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力极大提升的基础上,可逐渐过渡到"以我为主,和合融通",但目前尚不宜把带有自我中心主义倾向的"以我为主"上升到"策略"甚至"政策"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国哲学 翻译 “立名” 中西融通
原文传递
中西绘画美学的融通比较
7
作者 刘中望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9-29,共1页
中华文化的研究传播,是应对全球“西方化”挑战的重要工作。绘画美学及其实践,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璀璨明珠,助益打造中国话语、彰显东方气派。高建平教授著《中国艺术:从古代走向现代》(中国文联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立足当下艺术观念,深... 中华文化的研究传播,是应对全球“西方化”挑战的重要工作。绘画美学及其实践,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璀璨明珠,助益打造中国话语、彰显东方气派。高建平教授著《中国艺术:从古代走向现代》(中国文联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立足当下艺术观念,深植中西文化进程,对绘画美学及其实践进行多维探索。诉诸异同比较,促进中西融通。宗白华的中西美学比较,凸显“中华文化的美丽精神”,拉开中国美学独特价值大幕,深刻影响20世纪中国美学走向。该著延续和细化此种思路,既指出中西绘画美学及其实践的巨大差异,诸如,西方绘画遵从数学、几何学的牵引,偏爱透视原理,追求形式精准,中国绘画重视生活经验,推崇节奏化、音乐化的宇宙观,展示“表现性动作”,与音乐、书法、舞蹈联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语 绘画美学 透视原理 西方绘画 音乐化 中西融通 西方化 文化宝库
下载PDF
论中西融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龚兵 张允熠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6年第11期36-43,共8页
明末清初的东学西传与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历史前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综观四百年来中西学会通与融合史,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类一切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其中国化进程同... 明末清初的东学西传与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历史前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综观四百年来中西学会通与融合史,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类一切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其中国化进程同时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转换,转换方式是通过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哲学,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改造中国固有的民族哲学,然后融汇成一种指导中国社会实践的新的理论形态。而今,这种转换的进程并没有终止,而是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随着世界文明的不断进步而进步。展望未来,我们务必要秉持"文化自信",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以适应于中国社会实践日新月异的变化对理论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融通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原文传递
从“五痹”切入探讨危急重症的中西医病机融通与组方思路 被引量:4
9
作者 谢胜 刘园园 +5 位作者 张丽敏 刘礼剑 黎丽群 谢娟娟 谭金晶 王光耀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1-1025,共5页
基于中西医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传统“单一病机”分型辨证难以全面触及危急重症复合病机的现状,探究其复合病机下的治疗法则和组方用药显得十分关键和重要。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胜教授团队基于中医学整体、恒动、燮理调和与三因... 基于中西医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传统“单一病机”分型辨证难以全面触及危急重症复合病机的现状,探究其复合病机下的治疗法则和组方用药显得十分关键和重要。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胜教授团队基于中医学整体、恒动、燮理调和与三因制宜的辨证观,提出通过“中西医病机融通”思维诠释危急重症的复合病机演变规律,制定“开宣解郁十法”并进行实际临床中的组方用药。结果提示气机逆乱导致脏腑气机郁痹是危急重症的核心病机,尤其是“脏气重叠、层层相积”的“五痹”重强机制演变贯穿了临床绝大多数危急重症的病理过程,以“中西医病机融通”组方用药取得了显著疗效。故此提出危急重症的复合病机主要表现为脏腑气机郁痹即“五痹”的创新观点,而“开宣解郁十法”的组方治疗是中西医协同救治危急重症的可能突破口,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病机融通 危急重症 五痹 开宣解郁 组方
下载PDF
中西声乐艺术的融通与回归——兼论西洋美声唱法如何演绎中国作品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媛媛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0年第5期16-27,共12页
以美声唱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西方声乐艺术传入中国百年来,对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土""洋"之争曾长期困扰着我国声乐界,二者之间关系的调整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 以美声唱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西方声乐艺术传入中国百年来,对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土""洋"之争曾长期困扰着我国声乐界,二者之间关系的调整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我国声乐艺术的快速进步,目前中西声乐艺术已经超越了"土""洋"之争,回归到声乐艺术规律的正轨上来,"土""洋"之间相互认可、互相借鉴却又更加注重回归自身特色、各美其美。从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方向和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看,融会贯通、中西合璧成为我国声乐艺术从业者广泛共识。从教学实践和艺术呈现反馈看,更加注重运用西洋美声唱法演绎好更多优秀中国作品,有效提高中国声乐艺术在当今国际声乐舞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仍是亟待夯实的基础工程,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大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声唱法 声乐艺术 中西融通 中国作品 音乐理论
下载PDF
搭建中西译论融通的桥梁——评“译者行为批评”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宏 沈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5-45,共11页
本文认为,周领顺教授提出的“译者行为批评”,跳出了前期“顾此失彼”的“文本批评视域”和“文化批评视域”的藩篱,从“译者批评视域”出发,回归到对译者和文本的首要关注。这一理论既采纳了中国传统译论之长,也吸收了西方现代翻译理... 本文认为,周领顺教授提出的“译者行为批评”,跳出了前期“顾此失彼”的“文本批评视域”和“文化批评视域”的藩篱,从“译者批评视域”出发,回归到对译者和文本的首要关注。这一理论既采纳了中国传统译论之长,也吸收了西方现代翻译理论思想的多元成果,着重在译者“意志”和行为结果(译文)之间建立联系,以描写研究的方法动态地评价译者行为的合理度,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翻译批评中存在的诸多具体问题。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这一理论在经过不断的理论反思、深化和实践检验之后必将愈发成熟和完善,搭建起中西译论融通的桥梁,为当代中国译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译论融通 译者行为批评 翻译批评 翻译理论
下载PDF
中西融通 知行合一——评代百生《中德当代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教师教育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骆静禾 《人民音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3-95,共3页
在音乐教育学研究中,比较音乐教育研究是一个不可被忽视的重要领域。关注中外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的人,可能会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和问题:其一,近年来,中外音乐教育比较研究处于一个相对薄弱的发展态势,其研究势头经历了一个高低起伏的不平衡... 在音乐教育学研究中,比较音乐教育研究是一个不可被忽视的重要领域。关注中外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的人,可能会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和问题:其一,近年来,中外音乐教育比较研究处于一个相对薄弱的发展态势,其研究势头经历了一个高低起伏的不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状态 知行合一 学校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学 音乐教师教育 中西融通 发展态势 比较音乐教育
原文传递
碰撞与融通:中西“关系”哲学之概观
13
作者 方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56-61,共6页
中西方“关系”哲学相互借鉴和融通产生出独具特色的关系思想学派。在此过程中,“关系”哲学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在中西方哲学思想的融合中,开始关注关系的动态生成性,即关系背后的生发力量;二是,在对关系结构的描述上,主要... 中西方“关系”哲学相互借鉴和融通产生出独具特色的关系思想学派。在此过程中,“关系”哲学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在中西方哲学思想的融合中,开始关注关系的动态生成性,即关系背后的生发力量;二是,在对关系结构的描述上,主要吸收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西方物理学新发现的成果,而对于关系动态生成的解释主要借鉴中国传统哲学“道”和“易”的思想。与此同时,应当认识到,在这些学派中,有些思想观点有待进一步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哲学 存在论 中西融通 关系实在论 场有哲学
下载PDF
中西融通,培养身心健康的世界公民-访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执行校长王永和
14
《康复》 2015年第10期I0002-I0004,共3页
前不久。英国广播公司(BBC)发布的《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式学校》纪录片。引发了新一轮的中西教育大对比。片中。中国老师带领的英国“试验班”以考试平均分约10分的优势获胜,看似中式教育“赢”了,但“满堂灌”“听我说”“不... 前不久。英国广播公司(BBC)发布的《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式学校》纪录片。引发了新一轮的中西教育大对比。片中。中国老师带领的英国“试验班”以考试平均分约10分的优势获胜,看似中式教育“赢”了,但“满堂灌”“听我说”“不要问问题”等中式“高压”教育模式,与讲求“轻松快乐”的西方教育模式形成强烈对比。孰优?孰劣?相关讨论持续发酵,一时间争议不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融通 身心健康 学校 外国 英国广播公司 教育模式 校长 上海
原文传递
唐君毅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论探索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仁富 《天府新论》 2024年第2期23-35,共1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对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本质上就是“培根”“铸魂”。作为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现代新儒家唐君毅更关注在西方文化挑战下整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大问题,他以“社会文化问题”为自己的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对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本质上就是“培根”“铸魂”。作为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现代新儒家唐君毅更关注在西方文化挑战下整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大问题,他以“社会文化问题”为自己的问题意识,旨在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套理论上自洽、现实中可行的方案。唐君毅认为,中国文化的返本开新,必须在承认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各有长短的前提下,灵根自植,自作主宰,首先确立中国文化的自信;进而立足于文化的道德理性基础,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综合融通,将西方文化的“方以智”精神与中国文化的“圆而神”精神相互涵摄,纳方入圆,由圆化方,实现中国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唐君毅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论探索,源于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其问题意识、理论探索和家国情怀都具有独特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文化自信 中西融通 纳方入圆 由圆化方
下载PDF
“融通中西论”——兼论唐才常改革思想
16
作者 许屹山 彭大成 《船山学刊》 2020年第5期95-104,共10页
唐才常不仅是晚清领导自立军起义的实干家,同时也是维新运动期间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宣传教育家和改革思想家。他提出的"融通中西""新吾中国"的改革主张包括:通商以富国、通学以新民、通使以建交、通法以维权、通政... 唐才常不仅是晚清领导自立军起义的实干家,同时也是维新运动期间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宣传教育家和改革思想家。他提出的"融通中西""新吾中国"的改革主张包括:通商以富国、通学以新民、通使以建交、通法以维权、通政以改制等内容,这些都是晚清所面临的紧迫课题,也是维新变法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才常 融通中西 改革 思想
下载PDF
中西医理论融通组方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伯承 何宜荣 文乐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3期63-65,共3页
中西医理融通的组方模式有辨证融通现代药理组方、辨证融通西医病理生理组方、利用药效学实验精简复方组方和有效组分配伍组方等。"融通组方"有利有弊,应通过理论、临床、实验,甚至多学科联合的研究来规范组方,以保证方剂的... 中西医理融通的组方模式有辨证融通现代药理组方、辨证融通西医病理生理组方、利用药效学实验精简复方组方和有效组分配伍组方等。"融通组方"有利有弊,应通过理论、临床、实验,甚至多学科联合的研究来规范组方,以保证方剂的效用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理论融通 组方模式 方剂学
下载PDF
融通中西 创新传统——吴山明意笔人物画的审美追求
18
作者 高松年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65-68,共4页
吴山明的意笔人物画,展现了一个优秀画家对于创建一种能抒发个人文化心情的个性画风的重视,同时也显现了沉淀于他心灵深处的地域性文化人格精神,这对他在建构个性画风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吴山明对于"蚕形线"的寻觅和创... 吴山明的意笔人物画,展现了一个优秀画家对于创建一种能抒发个人文化心情的个性画风的重视,同时也显现了沉淀于他心灵深处的地域性文化人格精神,这对他在建构个性画风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吴山明对于"蚕形线"的寻觅和创建,从根本上说,其审美意趣是受制于积淀在他心灵深处的地域性文化精神品格。他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去观照传统艺术,在传统的笔墨之中融入了现代艺术的新元素,使得他的意笔人物画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展现出了一种融通中西的全新面貌。这种刻意的自觉追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山明 意笔人物画 文化精神 融通中西 创新传统
下载PDF
“融通中西”与“新吾中国”:唐才常改革思想再探赜
19
作者 许屹山 吴慧 彭大成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74-80,共7页
唐才常不但是晚清领导自立军起义的实干家,而且也是维新运动期间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宣传教育家和改革思想家。他提出的“融通中西”“新吾中国”的改革主张,构筑了一个以“通商”为核心,涵盖“通学、通使、通法、通种、通教”等内容为... 唐才常不但是晚清领导自立军起义的实干家,而且也是维新运动期间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宣传教育家和改革思想家。他提出的“融通中西”“新吾中国”的改革主张,构筑了一个以“通商”为核心,涵盖“通学、通使、通法、通种、通教”等内容为支撑的宏大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尽管有不少庞杂斑驳之处,但大都是晚清中国所面临的紧迫课题,充满了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对当今的改革开放事业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才常 融通中西 改革
下载PDF
脓毒症胃肠损伤——“肠痹”的中西医病机融通救治
20
作者 黎丽群 刘园园 +6 位作者 杨成宁 谭金晶 谢娟娟 张丽敏 刘礼剑 王光耀 谢胜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0-124,129,共6页
脓毒症胃肠损伤是脓毒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亦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初始环节。积极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对提高脓毒症救治成功率意义重大。目前,行业内对本病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该病发病机制复杂且未完全明确... 脓毒症胃肠损伤是脓毒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亦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初始环节。积极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对提高脓毒症救治成功率意义重大。目前,行业内对本病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该病发病机制复杂且未完全明确,常常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谢胜教授从医30余载,带领团队致力于中医病机在疾病预测、预防及治疗方面的研究,提出救治急危重症的“中西医病机融通”理论观点,并基于该理论观点从“肠痹”论治脓毒症胃肠损伤,获得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病机融通 肠痹 脓毒症胃肠损伤 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