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中西语境中的大众文化
1
作者 韩美群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1期57-60,共4页
西方社会的大众文化和中国的大众文化有其各自不同的形成过程,比较中西两种语境中的大众文化,其在文化主体、文化本质和主要功能上,都有很大差异。
关键词 大众文化 中西语境 先进文化
下载PDF
“贬抑”还是“褒扬”?--基于中西语境差异分析的“大众旅游”概念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悦昌 《旅游论坛》 2020年第2期1-16,共16页
国外"大众旅游"研究已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扬、抑、转、合"的过程。而国内研究总体上尚处于对其"抑"和"转"研究阶段的成果译介、直接使用和概念的本土化初步界定阶段。其中的突出问题是对大众... 国外"大众旅游"研究已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扬、抑、转、合"的过程。而国内研究总体上尚处于对其"抑"和"转"研究阶段的成果译介、直接使用和概念的本土化初步界定阶段。其中的突出问题是对大众旅游表现出较明显的贬抑倾向,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内学者在大众旅游概念的研究和使用中,过多依照西方话语体系和逻辑方式,忽视了中西语境的差异,其中既有"大众""旅游"这两个关键词汇的小语境差异,又有大众旅游产生发展的社会制度、时代背景、主导思想等大语境差异。结合我国当下语境中大众旅游"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和"公平正义"的判断标准,将"大众"明确为"人民群众""旅游"界定为"闲暇生活方式",进而对大众旅游概念做出基于自身话语体系的界定阐释,赋予其较鲜明的褒扬色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大众旅游 中西语境差异 贬抑 褒扬
下载PDF
何为“自然”?:“自然”的中西语境与海德格尔的审美自然观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海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89,共6页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近代哲学强调内在自然的外化,中国庄禅哲学强调外在自然的内化。两者都忽视了自然的"存在"意义。海德格尔则自始在历史时间内厘定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自然的"存在"意义。一度被技术所遮蔽...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近代哲学强调内在自然的外化,中国庄禅哲学强调外在自然的内化。两者都忽视了自然的"存在"意义。海德格尔则自始在历史时间内厘定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自然的"存在"意义。一度被技术所遮蔽的自然的在世性和历史性在艺术的审美呈现中变得显豁。审美世界的开启提供了重审自然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现象学视角。由此,海德格尔的自然观可以称之为审美自然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中西语境 海德格尔 审美自然观
下载PDF
组织学习在中西语境中的不同困境
4
作者 杨佩君 裴戌 《科技信息》 2006年第11X期124-124,共1页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在中国已兴起很多年,且依旧没有消退。然而很多公司在实践中都遇到了不少问题,很多人将此简单的归结为文化差异。但对于究竟文化上的那些差异导致了组织学习障碍重重,却很少有研究给出明确答案。本文从东西不同视...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在中国已兴起很多年,且依旧没有消退。然而很多公司在实践中都遇到了不少问题,很多人将此简单的归结为文化差异。但对于究竟文化上的那些差异导致了组织学习障碍重重,却很少有研究给出明确答案。本文从东西不同视角着手,分别阐述了组织学习在中西不同语境中的困境的成因,希望对各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的有关管理人员有一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习 中西语境 困境 企业发展
下载PDF
中西语境对照下的“封建”概念辨析
5
作者 李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当前中西语境下各自的"封建"概念相去甚远,在约定俗成的概念下,人们对"封建"的理解基本是以秦汉至明清之际的社会形态、生产方式和"污名化"形式出现的。这不仅偏离了"封建"古义,也在中西义对... 当前中西语境下各自的"封建"概念相去甚远,在约定俗成的概念下,人们对"封建"的理解基本是以秦汉至明清之际的社会形态、生产方式和"污名化"形式出现的。这不仅偏离了"封建"古义,也在中西义对接中出现了较大混乱,不利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也给不了解"封建"演变过程的初学者带来了诸多困扰。因此,应正视和承认中西语境下"封建"概念的差异,对当下误读和滥用"封建"概念的现象进行勘误纠谬,坚守负责任的学术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语境 封建 概念辨析
下载PDF
中西语境中教育治理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君阳 陈亚涵 孙芳 《比较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2,21,共11页
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西方教育治理,在理论上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主导框架,强调价值共识、多元主体参与;在政策上偏向管理主义;在实践上采取分散化治理模式,强调自治、竞争、参与、评价和... 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西方教育治理,在理论上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主导框架,强调价值共识、多元主体参与;在政策上偏向管理主义;在实践上采取分散化治理模式,强调自治、竞争、参与、评价和问责。中国教育治理,在理论上以中国式科层制理论为主导框架,强调整体利益、协同合作;在政策上偏向共同体主义;在实践上强调法治、公平、协调与认同。制度、文化和情境是导致中西语境中教育治理理论、政策与实践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教育治理话语的建构不仅在于解释教育世界,而且也在于改造教育世界,从而服务于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中西教育治理话语对实践均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与能动性,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语境 教育治理 治理话语 话语差异 话语张力
原文传递
中西方文化语境与“东方”女性符号的标出性——论早期好莱坞华人影星黄柳霜 被引量:4
7
作者 任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83,共8页
黄柳霜迄今仍然是西方主流电影界最熟悉的"东方"女性之一,在其从影以来的近百年时间里,中西方对她的认知一直都在发生着变化。符号学观点认为,对立文化范畴之间的不对称所带来的符号标出性,会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甚至实现... 黄柳霜迄今仍然是西方主流电影界最熟悉的"东方"女性之一,在其从影以来的近百年时间里,中西方对她的认知一直都在发生着变化。符号学观点认为,对立文化范畴之间的不对称所带来的符号标出性,会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甚至实现历史性的翻转。对黄柳霜这一特殊的文化符号进行全面解读后可以发现,在西方语境下,作为"东方"女性象征的符号,黄柳霜的标出性经历了由强及弱的嬗变;而在中国视域里,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异质符号,黄柳霜的标出性使她遭遇了褒贬评价的多次翻转。进入21世纪,在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凝视下,黄柳霜散发出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呈现出一个更为真实的、多面化的早期华裔美国女星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柳霜 中西语境 文化符号 符号标出性 符号传播
下载PDF
关注当下,研究生活——中西方语境下的文化研究前沿问题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8
作者 张喜华 马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9-141,共3页
自20世纪后期至今,我们都处在一个充满悖论的时代:一方面,人类的精神力、物质生产力和探索研发能力都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又遇到了与人类生存自我相关的、深层的生存困境。历史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在人类历史... 自20世纪后期至今,我们都处在一个充满悖论的时代:一方面,人类的精神力、物质生产力和探索研发能力都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又遇到了与人类生存自我相关的、深层的生存困境。历史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在人类历史中确定了一个"轴心时期",并断言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一直没有超越轴心时期所奠经在人类历史中确定了一个“轴心时期”,并断言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一直没有超越轴心时期所奠定的人类精神根基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语境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前沿问题
下载PDF
中西钢琴语境 视界融合演绎 ——评 赵盈娜 《中西钢琴音乐语境的对比研究》
9
作者 杨子豪 《艺术大观》 2019年第21期0082-0084,共3页
钢琴音域宽广,音色丰满,在音乐发展史中被誉为“乐器之王”,近代传入中国并深深地融入了中国文化,并形成了中国钢琴音乐独特的音乐语境,是引领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两个部分对赵盈娜著作《中西钢琴音乐... 钢琴音域宽广,音色丰满,在音乐发展史中被誉为“乐器之王”,近代传入中国并深深地融入了中国文化,并形成了中国钢琴音乐独特的音乐语境,是引领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两个部分对赵盈娜著作《中西钢琴音乐语境的对比研究》进行了评析,同时对该著作的学术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中西钢琴演奏 中西音乐语境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文化语境与“文学经典”的释义——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经典的解构与建构
10
作者 殷晓燕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0-233,共4页
在研究中国文学经典时,哈佛大学教授宇文所安并没有采用现成的中国文学史中作品,而是采取"史"的角度与"他者"的眼光,在跨文化的视野中,选取他眼中的中国文学经典来研究,即将目光对准在传统的经典作家与作品身上。... 在研究中国文学经典时,哈佛大学教授宇文所安并没有采用现成的中国文学史中作品,而是采取"史"的角度与"他者"的眼光,在跨文化的视野中,选取他眼中的中国文学经典来研究,即将目光对准在传统的经典作家与作品身上。在编选经典作品与研究经典文本时,宇文所安这一前后左右贯通的手法,不仅是对中国文学史的挑战,同时也为中国学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语境 文学经典 汉学家 宇文所安
下载PDF
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面子”与礼貌言语行为研究——从社会语用学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峻晨 《现代语文》 2019年第3期180-186,共7页
面子与礼貌言语在维系和谐的社会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的社会文化反映不同的面子观与礼貌言语表征。中国文化自古就有众多关于面子的表达,如"颜""脸""面""相""貌"等。"... 面子与礼貌言语在维系和谐的社会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的社会文化反映不同的面子观与礼貌言语表征。中国文化自古就有众多关于面子的表达,如"颜""脸""面""相""貌"等。"礼貌"一词既关乎礼仪(即"礼"),也关乎面子(即"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对面子和礼貌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促进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人际互动模式的理解,减少或消除跨文化冲突。基于社会语用学视角,着重考察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面子与礼貌言语行为研究,同时兼论西方的面子与礼貌行为理论。其次,对两项主要的"面子"研究范式,即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进行批评分析。最后,基于文献研究,对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面子与礼貌理论的发展进行分析概括,论述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子理论 礼貌言语 中国文化 中西语境 社会语用学
下载PDF
中西感伤诗学溯源
12
作者 陈亚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47,共6页
西方自柏拉图开始,经中世纪阿奎那,再到黑格尔,都将感伤视为"软弱的"甚至"病态的"情感加以排斥。席勒关于感伤的论述独树一帜,将感伤提升到理论层面。中国一直有感伤的文学传统,孔子"诗可以怨"对文学产... 西方自柏拉图开始,经中世纪阿奎那,再到黑格尔,都将感伤视为"软弱的"甚至"病态的"情感加以排斥。席勒关于感伤的论述独树一帜,将感伤提升到理论层面。中国一直有感伤的文学传统,孔子"诗可以怨"对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诗怨"理论正是中国感伤诗学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伤 中西语境 理论渊源
下载PDF
“桃花山释道”新论
13
作者 赵梦颖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0-83,共4页
"桃花山释道"(8-11回)是《老残游记》研究中颇耐人寻味的一节,也是有效解读作品意蕴的关键。笔者认为对此一情节的解读不能太坐实于文本表面情节,或仅在传统文化语境内对其文化理想作考古式发掘,而只有结合文本语境与作者际遇... "桃花山释道"(8-11回)是《老残游记》研究中颇耐人寻味的一节,也是有效解读作品意蕴的关键。笔者认为对此一情节的解读不能太坐实于文本表面情节,或仅在传统文化语境内对其文化理想作考古式发掘,而只有结合文本语境与作者际遇,把这一文本放置于世纪初中西文化碰撞的语境中进行整体性考察,才能见出刘鹗在文化裂变时代所怀有的政治与文化憧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桃花山 中西语境 文化理想
下载PDF
关于文化研究的反思
14
作者 王绍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41-42,46,共3页
就文化研究的中西语境、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的关系 、文化研究自身进行了反思 。
关键词 中西语境 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
下载PDF
我国医学专业行业自律问题初探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林英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年第6期24-26,共3页
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下对“专业”和“专业精神”等核心词语的理解和使用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医学专业行业自律的问题,对我国目前医学专业行业自律存在的种种问题加以解析,包括在政府行政管理体系下,行业自律尚未实现;行业组织... 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下对“专业”和“专业精神”等核心词语的理解和使用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医学专业行业自律的问题,对我国目前医学专业行业自律存在的种种问题加以解析,包括在政府行政管理体系下,行业自律尚未实现;行业组织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法律认可;行业准则或行业规范的制定明显滞后;通过行政手段推行行业管理的效率不高等问题,并提出承认和尊重行业自律的专业性、建立相对有效的专业性内部机制等构建我国医学专业行业自律体制框架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 医学专业 专业精神 行业自律 中西方不同语境 医德规范
下载PDF
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课题
16
作者 张柏然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2-15,43,共5页
本文在总结与分析20世纪翻译学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全球化与本土翻译理论传统、翻译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以及翻译、文化与审美诸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研究全球化与中国翻译学建设、现代性以及关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指出普遍主义与... 本文在总结与分析20世纪翻译学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全球化与本土翻译理论传统、翻译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以及翻译、文化与审美诸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研究全球化与中国翻译学建设、现代性以及关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指出普遍主义与本土理论传统之争、文化研究冲击与审美经验在翻译学中地位的进与退、西方的“后学”话语的引入与对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状况的现实思考等等,是近年来的学术研究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学) 中西对话语境 中西融合 今古融合 “后学”话语
下载PDF
文化研究和文化经济 被引量:7
17
作者 格雷厄姆·默多克 张喜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26,共3页
文化研究必须找到一种将经济问题纳入文化分析的方式及其路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不错的,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根植于对基本生产资源的操控。但正如布尔迪厄认为,生产资... 文化研究必须找到一种将经济问题纳入文化分析的方式及其路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不错的,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根植于对基本生产资源的操控。但正如布尔迪厄认为,生产资源超出了物质财富的占有,以至涵盖了围绕着阶级体系特定场所的各种社会文化资本形式。要探究这个问题,必须借助于文化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斯图亚特.霍尔对马克思表述的有益修正,"最终决定"论从最为抽象的文化表述形式追溯到经济资源的组织。如果把经济原动力调整为"最先决定"(first stance)而非"最终决定"(last stance),我们就能解决霍尔讨论的问题。由此,不仅在思想方法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语境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文化经济 马克思主义 中西语境
下载PDF
从《夏洛的网》两个译本看中西文化语境
18
作者 马维信 《芒种(下半月)》 2015年第1期76-77,共2页
儿童文学《夏洛的网》正是从儿童角度演绎了美国乃至西方社会儿童的生存现状及面临的语境,通过从儿童角度解析此书,展示了美国儿童的成长过程,对保护全世界儿童权益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对儿童文学作品《夏洛的网》的两个中译本... 儿童文学《夏洛的网》正是从儿童角度演绎了美国乃至西方社会儿童的生存现状及面临的语境,通过从儿童角度解析此书,展示了美国儿童的成长过程,对保护全世界儿童权益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对儿童文学作品《夏洛的网》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中美不同价值观下的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作品翻译 中西文化语境
原文传递
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课题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柏然 辛红娟 《中国外语》 CSSCI 2008年第3期79-82,94,共5页
本文首先对20世纪中国翻译学发展进行总结与分析,描述了中国翻译学从兴起、发展到更新、求变的过程。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翻译思想进行阐发和反思,结合国际范围内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讨论,分析了中国翻译学"合法性"的焦虑和... 本文首先对20世纪中国翻译学发展进行总结与分析,描述了中国翻译学从兴起、发展到更新、求变的过程。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翻译思想进行阐发和反思,结合国际范围内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讨论,分析了中国翻译学"合法性"的焦虑和中国翻译学"主体性"建立的合适路径。文章进而指出,西方翻译学的文化研究转向给创建有中国特色的译学研究带来新的启示,普遍主义与本土理论传统之争、文化研究冲击与审美经验在翻译学中地位的进与退、西方"后学"话语的引入与对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状况的现实思考等,已经成为新世纪翻译学理论研究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学 中西对话语境 “后学”话语
原文传递
当代文学的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钱文亮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67,共5页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年间,"人民性"("阶级性")、"民族国家"和"现代性"是学术界先后用来解读当代文学历史的不同的总体性范畴。由于"现代性"自身的多维构成及其包容性和含混性,特别...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年间,"人民性"("阶级性")、"民族国家"和"现代性"是学术界先后用来解读当代文学历史的不同的总体性范畴。由于"现代性"自身的多维构成及其包容性和含混性,特别是中西语境的历史性差异,自1980年代到今天,该理论既为大陆思想界和现当代文学研究界提供了多重的视角和丰富的灵感,成为进入当代文学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认识角度,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分歧与论争,从而在不知不觉间将当代文学带入日益开阔而具纵深感的历史文化视野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 认识角度 纵深感 文学的现代性 含混性 中西语境 文化视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