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平等—学习—尊重——读陶亚兵《明清间的中西音乐交流》有感 |
王静迪
|
《黄河之声》
|
2021 |
0 |
|
2
|
我的中西音乐交流观 |
乔建中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5
|
|
3
|
中国近代音乐史的第三维度——评宫宏宇《来华西人与中西音乐交流》 |
陈永
|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4
|
廖辅叔对中国音乐史和中西音乐交流史研究的贡献 |
陶亚兵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5
|
近代赞美诗(圣诗)音乐在福建的发展——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区域性研究 |
吴少静
黄少枚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05 |
1
|
|
6
|
试论隋唐时期中西音乐文化交流 |
王均佳
|
《黄河之声》
|
2012 |
0 |
|
7
|
《中西音乐交流史稿》 |
欧阳美伦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8
|
成就与反思——论中西交流中的中国近现代钢琴音乐艺术 |
张爽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9
|
近代上海粤乐传播与新型民族音乐发展——以精武体育会粤乐部为中心的考察 |
黄轲
|
《文化艺术研究》
|
2024 |
0 |
|
10
|
中外音乐交流的意义——从20世纪70年代至2016 |
刘畅
|
《今古文创》
|
2022 |
1
|
|
11
|
“第三帝国”流亡上海的难民与中国音乐的关系 |
王刊(译)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清代音乐理论管窥 |
汪申申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13
|
论西方音乐家及其作品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丰子恺的音乐著述为例 |
刘建东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20 |
1
|
|
14
|
传教士与中国音乐:以苏维廉为例 |
宫宏宇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8
|
|
15
|
牛津大学饱蠹楼图书馆所藏十九世纪中国音乐教材述略 |
宫宏宇
|
《音乐探索》
|
2017 |
6
|
|
16
|
中国戏曲音乐发展中的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从“双重乐感”谈起 |
汪人元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7
|
《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的成书和出版 |
赵如兰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
1987 |
2
|
|
18
|
鼓浪屿音乐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 |
李建武
臧艺兵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4
|
|
19
|
中国“新音乐”形成探微 |
刘颖
王小平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20
|
江苏音乐文物考古收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江苏卷》 |
唐云俊
|
《东南文化》
CSSCI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