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37例分析
1
作者 朱海根 郑琦涵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32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及中转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8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中转开腹37例,对37例患者中转开腹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结局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及中转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8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中转开腹37例,对37例患者中转开腹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结局进行分析。结果:中转开腹与患者体温、右上腹肌紧张、胆囊壁厚度、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肿大有明显相关性,同时与术中胆囊Calot解剖不清、胆囊十二指肠瘘、合并门脉高压、术中胆管损伤、术中大出血有关系。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方式,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及评估,术中及时中转开腹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中转开腹 中转时机
下载PDF
如何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训如 《肝胆外科杂志》 2002年第6期403-404,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并发症 适应证 中转手术时机
下载PDF
婴幼儿肠套叠空气整复失败原因及诊治分析(附523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新龙 项良光 +1 位作者 李伟青 陈坚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4-25,共2页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肠套叠空气整复失败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婴幼儿肠套叠病人 5 2 3例 ,X线下空气灌肠整复功能成功 4 5 4例 ,失败病例均经手术探查整复。结果 本组肠套叠空气灌...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肠套叠空气整复失败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婴幼儿肠套叠病人 5 2 3例 ,X线下空气灌肠整复功能成功 4 5 4例 ,失败病例均经手术探查整复。结果 本组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失败 6 9例 ,其中 2例在麻醉后剖腹前复查体征时发现包块消失 ,再次空气灌肠证实已解套 ,余均经手术复位 ,其中复杂型 34例 ,肠坏死 8例 ,器质性病变中美克尔氏憩室占 5例 ,息肉 1例 ,肠囊肿 1例 ,盲肠缺如 1例 ,38例阑尾被套 ,手术复位后 ,复发肠套叠 1例 ,肠粘连 1例。结论 整复失败与复杂型肠套叠、肠管畸形、肠腔坏死、年龄小、病程长有关。 X线下呈大团块影和“弹簧征”是难复性肠套叠的特征。正确判定中转手术时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肠套叠 空气灌肠整复 失败原因 手术复位 中转手术时机
下载PDF
中转开腹时机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彤 李楠 +3 位作者 翟超 李栋 王海亮 陈丽娟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4-488,共5页
目的探讨中转开腹时机(早期和延迟中转开腹)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9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6例,女53例... 目的探讨中转开腹时机(早期和延迟中转开腹)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9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6例,女53例;平均年龄为55岁,年龄范围为20~84岁.119例患者中,82例腹腔镜手术开始(切皮)后≤60min中转开腹,设为早期中转开腹组;37例腹腔镜手术开始(切皮)后>60min中转开腹,设为延迟中转开腹组.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2)围术期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通过电话、信件、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年随访1次,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两组患者均完成结直肠癌根治术.早期中转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02±44)min、(2.6±1.1)d、(9±5)d,延迟中转开腹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30±45)min、(3.7±2.1)d、(12±6)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6,-3.450,-2.865,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8±0.6)d和(2.0±0.8)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5,P>0.05).(2)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早期中转开腹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5%(7/82),其中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2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乳糜漏1例、术后尿潴留1例、吻合口瘘3例(部分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延迟中转开腹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5.1%(13/37),其中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8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术后尿潴留6例,吻合口瘘3例(部分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02,P<0.05).两组患者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术后尿潴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切口感染、乳糜漏、吻合口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情况:119例患者中,112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2~101.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1个月.79例早期中转开腹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70.5%,33例延迟中转开腹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63.6%,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8,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开始(切皮)后>60min进行中转开腹,会导致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慢,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腹腔镜手术开始时应对手术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果断进行中转开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 中转开腹时机 预后 根治术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不同术中转开腹时机及3年生存期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勇 靖艳 +1 位作者 李爱然 高亚明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不同术中转开腹时机对患者安全性及3年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5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将腹腔镜术切皮后1 h内中转开腹的43例患者纳入早期组,将切皮...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不同术中转开腹时机对患者安全性及3年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5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将腹腔镜术切皮后1 h内中转开腹的43例患者纳入早期组,将切皮后1 h后中转开腹的32例患者纳入延迟组。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围术期各项相关指标、肠道功能以(±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生存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早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便及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延迟组(P<0.05);术后3个月MSKCC评分早期组各项评分均比延迟组高(P<0.05);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0%)较延迟组(25.0%)低(P<0.05);早期组术后1、2、3年生存率(100.0%、88.4%、72.1%)与延迟组(93.8%、81.3%、62.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术切皮后1 h内中转开腹手术可促进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进程,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 剖腹术 手术后并发症 存活率分析 中转开腹时机
原文传递
The Financing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in the Background of Land Finance Transformation
6
作者 XU Jie LI Yuanyuan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8年第2期59-61,共3页
In recent year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taken lots of measures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in response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is... In recent year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taken lots of measures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in response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sur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insufficient supply of the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the government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and constantly expand the scale of the construc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the problem of construction fund is increasingly highlighted.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of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in the short term results in large funds pressure.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fund has several notable features, it requires a large demand for money and the capital turnover time is quite long. Also, its poor liquidity makes it difficult to get your money out at any time. In this articl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are analyze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combining the capital sources of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financ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Financing problems capital sourc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