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对直径≤2 cm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青岛市中心医院接受肺叶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的直径≤2 cm早期N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共计11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目的:观察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对直径≤2 cm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青岛市中心医院接受肺叶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的直径≤2 cm早期N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共计11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肺叶切除术,51例)和B组(肺段切除术,59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肺通气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中远期预后。结果:两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组,住院费用高于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A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每分钟最大通气量(TLCO)均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7 d CD3^(+)、CD4^(+)、CD4^(+)/CD8^(+)均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7 d CD8^(+)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段切除术可更好的保护直径≤2 cm早期NSCLC患者免疫功能和肺通气功能,但其与肺叶切除术中远期预后效果相当。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心电图抬高 ST 段的回降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8例 AMI 溶栓后 ST 段的回降幅度进行分级分组(平均回降幅度 A 组≤30%,B 组31%~69%,C 组≥70%)比较各组发病后第2周和第3个月心绞痛发作和心功能...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心电图抬高 ST 段的回降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8例 AMI 溶栓后 ST 段的回降幅度进行分级分组(平均回降幅度 A 组≤30%,B 组31%~69%,C 组≥70%)比较各组发病后第2周和第3个月心绞痛发作和心功能情况。结果:溶栓后2h 心电图 ST 段回降幅度越大,患者发病第2周和第3个月心绞痛发生率越低。心肌梗死后2周和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C 组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均明显高于 A 组(P<0.05),B 组第3个月射血分数也高于A组(P<0.05)。结论:对 AMI 溶栓后心电图 ST 段回降的幅度进行分级,可能有益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远期预后的判断。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对直径≤2 cm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青岛市中心医院接受肺叶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的直径≤2 cm早期N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共计11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肺叶切除术,51例)和B组(肺段切除术,59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肺通气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中远期预后。结果:两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组,住院费用高于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A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每分钟最大通气量(TLCO)均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7 d CD3^(+)、CD4^(+)、CD4^(+)/CD8^(+)均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7 d CD8^(+)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段切除术可更好的保护直径≤2 cm早期NSCLC患者免疫功能和肺通气功能,但其与肺叶切除术中远期预后效果相当。
文摘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心电图抬高 ST 段的回降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8例 AMI 溶栓后 ST 段的回降幅度进行分级分组(平均回降幅度 A 组≤30%,B 组31%~69%,C 组≥70%)比较各组发病后第2周和第3个月心绞痛发作和心功能情况。结果:溶栓后2h 心电图 ST 段回降幅度越大,患者发病第2周和第3个月心绞痛发生率越低。心肌梗死后2周和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C 组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均明显高于 A 组(P<0.05),B 组第3个月射血分数也高于A组(P<0.05)。结论:对 AMI 溶栓后心电图 ST 段回降的幅度进行分级,可能有益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远期预后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