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对着魔、鬼附、中邪之论述
1
作者 丁勤章 王耕 《河北精神卫生》 1997年第3期199-201,共3页
关键词 癔症 中医理论 症状 百合病 脏躁 奔豚气 着魔 鬼附 中邪
下载PDF
恐怖美学视域下《中邪》中表现因素的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从睿 吕爱杰 《声屏世界》 2021年第17期47-48,57,共3页
国内恐怖电影艺术的风潮已经兴起,许多人对独立恐怖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产恐怖电影《中邪》的上映在恐怖片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研究者称该影片为“国产恐怖电影之光”,也有研究者对该影片粗糙的创作方式产生了质疑。文章以恐怖... 国内恐怖电影艺术的风潮已经兴起,许多人对独立恐怖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产恐怖电影《中邪》的上映在恐怖片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研究者称该影片为“国产恐怖电影之光”,也有研究者对该影片粗糙的创作方式产生了质疑。文章以恐怖美学作为切入点,从题材、视听以及情节未知因素等三个角度对影片展开分析,从独特的美学视角出发,解构《中邪》在伪纪录片创作模式下的继承与颠覆,以期挖掘当今恐怖电影内外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 美学 中邪 类型电影
下载PDF
中奖还是中邪
3
《健康大视野》 2012年第20期12-13,共2页
李明和妻子王娟都是40多岁的中年人,近20年的婚后生活一直不错。以前,他们经济并不宽裕,李明在外地跑客运,是全家人的经济支柱,而王娟没有工作。李明也想发点小财,经常和妻子商量着买彩票。今年5月前后,他根据妻子给出的号码,... 李明和妻子王娟都是40多岁的中年人,近20年的婚后生活一直不错。以前,他们经济并不宽裕,李明在外地跑客运,是全家人的经济支柱,而王娟没有工作。李明也想发点小财,经常和妻子商量着买彩票。今年5月前后,他根据妻子给出的号码,买下的彩票竟然中了500万元的大奖!扣除税后,拿到手有300多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邪 中年人 妻子 彩票
下载PDF
“中邪”拾砖捡玻璃的女生
4
作者 马志国 《健康生活》 2018年第5期16-18,共3页
强迫症状:我是不是真的中邪了人的有些心理和行为,按常理看竟是那样让人难以理解。这个女孩坚持一定要晚上来访,她走进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手里提着一个透明手袋,里面装的居然是一些碎玻璃和砖头。她说,我叫菲菲,经过再三考虑终于决定来... 强迫症状:我是不是真的中邪了人的有些心理和行为,按常理看竟是那样让人难以理解。这个女孩坚持一定要晚上来访,她走进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手里提着一个透明手袋,里面装的居然是一些碎玻璃和砖头。她说,我叫菲菲,经过再三考虑终于决定来找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中邪 心理咨询室 女生 强迫症状
下载PDF
清明"中邪"记
5
作者 于航 祝康文(指导) 《小学生之友(智力探索版)(中旬)》 2021年第12期47-47,共1页
清明是扫墓的日子,但是我发现,也是容易"中邪"的日子,因为我就是在那一天"中邪"的.给太奶奶扫墓的时候,坟墓边突然爬出来一条小青蛇,青白相间的那种.小青蛇出来的时候,我没尖叫,我妈尖叫了,把其他人都吓了一大跳.... 清明是扫墓的日子,但是我发现,也是容易"中邪"的日子,因为我就是在那一天"中邪"的.给太奶奶扫墓的时候,坟墓边突然爬出来一条小青蛇,青白相间的那种.小青蛇出来的时候,我没尖叫,我妈尖叫了,把其他人都吓了一大跳.小青蛇明明在墓室边上的洞穴里睡得好好的,可是它好像知道我们要来扫墓似的,就爬出来了.小青蛇看到了我,却没有咬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叫 青蛇 扫墓 清明 中邪
原文传递
筷子“中邪”了
6
作者 秦雨哲 秦陈(指导) 《小学生优秀作文(中年级版)》 2019年第10期30-31,共2页
还有,字斟句酌,力求准确。科学容不得半点儿马虎,很多科学家留下了严谨治学的佳话,作为小小科学家也不能松懈。如菊芳同学在习作《仙人掌的秘密》中写道:“原来,仙人掌的叶子就是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刺。为了继续生存,迫使叶子退化成了针状... 还有,字斟句酌,力求准确。科学容不得半点儿马虎,很多科学家留下了严谨治学的佳话,作为小小科学家也不能松懈。如菊芳同学在习作《仙人掌的秘密》中写道:“原来,仙人掌的叶子就是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刺。为了继续生存,迫使叶子退化成了针状,这样才能保存更多的水分,更有利于在干旱的地方生存,并更好地繁衍后代。”通过查阅资料,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解答疑惑。当然写作时复制粘贴、全盘照搬是大忌,要将相关知识吸收消化,用自己的语言重新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刺 科学家 中邪 复制粘贴 科学 同学 仙人掌 全盘 习作
原文传递
世外仙姝寂寞“妙”——妙玉简论
7
作者 贺信民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6-48,61,共4页
妙玉在“金陵十二钗”中位排第六,120回《红楼梦》中涉笔九处,说明这一形象在作者心目中有足够重的份量。作为“槛外人”,她有着爱洁成癖、才情高雅、孤傲怪僻的独特个性,但又凡心未脱,眷恋着人世的自由与真情。然而,红楼梦时代却使她... 妙玉在“金陵十二钗”中位排第六,120回《红楼梦》中涉笔九处,说明这一形象在作者心目中有足够重的份量。作为“槛外人”,她有着爱洁成癖、才情高雅、孤傲怪僻的独特个性,但又凡心未脱,眷恋着人世的自由与真情。然而,红楼梦时代却使她身不由己地完成了“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可悲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玉 栊翠庵 中邪 《世难容》
下载PDF
嘈杂辨析
8
作者 郭建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9期87-89,共3页
嘈杂病名始见于宋代。"嘈杂一证,或作或止,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憹,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作痛"。或作或止,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乃脾胃虚弱;... 嘈杂病名始见于宋代。"嘈杂一证,或作或止,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憹,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作痛"。或作或止,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乃脾胃虚弱;似辣非辣,胸膈懊憹,得食而暂止,系胃中热扰;似饥非饥,似痛非痛,或兼胸闷痞满,为胃中邪滞(主要是痰饮),胃腑不降;烦怫杂乱,嗳气吞酸,则肝气郁滞。历代医家对嘈杂病的病因病机论述颇多,有"痰饮火动""湿痰气郁""胃气虚冷""阴虚血少""土虚木乘""虫"等,众说纷纭。要之,从痰饮、火热、土虚、木乘立论者,是为各执一端,从脾阴与胃阳不调和立论者,是为统论其本。嘈杂实为脾阴与胃阳不调和的一种征象。只要抓住脾阴与胃阳之阴阳偏胜这一关键病机,则辨证与治疗皆可豁然而解。正如近代名医姚国美指出:"嘈杂一症,痰是其标,阴阳偏胜是其本,然总由于脾胃不和,治此病者,不可不先顾脾胃,调其阴阳",可谓一语道破,要言不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嘈杂 脾胃不和 脾胃虚弱 胃中热扰 中邪 胃腑不降 肝气郁滞 痰饮 火热 土虚 木乘 脾阴 胃阳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尤易被忽略的“另类中风”
9
作者 朱爱华 方婷 《家庭中医药》 2020年第2期30-33,共4页
快过年时门诊的人仍不少。这次坐在我对面的患者是一位姓张的40岁男性,他的妻子刘女士陪他来就诊。用刘女士的话来说,张先生就和“中邪”了一样,突然就变成了一个陌生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张先生是一位公司部门负责人,前几日随公司... 快过年时门诊的人仍不少。这次坐在我对面的患者是一位姓张的40岁男性,他的妻子刘女士陪他来就诊。用刘女士的话来说,张先生就和“中邪”了一样,突然就变成了一个陌生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张先生是一位公司部门负责人,前几日随公司在外地开年会,按计划这天回北京。就在上午,刘女士突然接到张先生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张先生一直在说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那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人 另类 电话 中邪
下载PDF
神回复
10
《廉政瞭望》 2019年第19期88-88,共1页
哪些定律让你印象深刻并有指导意义?——神马都看脸定律。你知道有哪些有名的洗脑名句?——只要有人对你说出这四个字,你就能中邪般地买票去坑爹的景点、玩命爬上最艰险的山峰、吃下最难吃的餐馆饭菜。这四个字就是:来都来了。女人的温... 哪些定律让你印象深刻并有指导意义?——神马都看脸定律。你知道有哪些有名的洗脑名句?——只要有人对你说出这四个字,你就能中邪般地买票去坑爹的景点、玩命爬上最艰险的山峰、吃下最难吃的餐馆饭菜。这四个字就是:来都来了。女人的温柔从哪里体现?——吵架出门,顺便买个菜回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买票 定律 饭菜 玩命 中邪 神马 名句 洗脑
下载PDF
Sentimentalism and the "Cult of Qing": Writing Romantic Love in 18th-Century England and Late Ming China 被引量:1
11
作者 Wen Ji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4年第4期551-562,共12页
This essay analyzes a crucial difference in the ways in which erotic feelings are articulated in the sentimental novel from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 and Feng Menglong's stories of qing from late Ming (1573-1644).... This essay analyzes a crucial difference in the ways in which erotic feelings are articulated in the sentimental novel from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 and Feng Menglong's stories of qing from late Ming (1573-1644). It compares Feng's stories and Samuel Richardson's novels with a focus on how they chart the courses of love affairs. The essay argues that English sentimental novels accentuate psychological depth while their Chinese counterparts preclude depth with ritualized expressions of feelings. The contrast goes a long way to explaining the bifurc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fiction in modern eras; one gives rise to several nuanced forms of psychological realism, modulating narrative perspectives as a way of mimicking the complex workings of layered consciousness. The Chinese stories of qing, on the other hand, suggest a different theory of love, one that downplays subjective control of feelings in favor of the effects of social or accidental circumstances. They evolve into a fictional tradition that aestheticizes and stylizes qing, reducing it to a surface of fixed patterns by virtue of inserting verse pieces into prose narra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mental novel Cult of qing Xiaoshuo Psychological realism Samuel Richardson Feng Menglo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