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间入路全系膜微创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宿茂伟 钟隆柱 +1 位作者 陈盛宇 付秀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23期44-46,共3页
目的探析中间入路全系膜微创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侧方入路全系膜微创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中间入路全系膜微创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析中间入路全系膜微创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侧方入路全系膜微创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中间入路全系膜微创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3%、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4, P=0.161>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0.8±0.2)h、住院时间(10.1±1.4)d均短于对照组的(1.3±0.3)h、(12.8±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6.71±2.43)个,多于对照组的(14.98±2.16)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14, P=0.005<0.05)。结论右半结肠癌患者应用中间入路全系膜微创切除术治疗,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数量多,缩短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入路全系膜微创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 淋巴结清扫数量
下载PDF
中间入路全系膜微创切除在右半结肠癌患者中的手术效果分析
2
作者 席多宏 席刚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8年第4期12-13,共2页
为探讨中间入路全系膜微创切除在右半结肠癌患者中的手术效果,将右半结肠癌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接受中间入路全系膜微创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 为探讨中间入路全系膜微创切除在右半结肠癌患者中的手术效果,将右半结肠癌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接受中间入路全系膜微创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切除标本长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开始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间入路全系膜微创切除在右半结肠癌患者中的手术效果较好,能有效清除淋巴结,提高微小病灶切除率,减少并发症,保护胃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中间入路全系膜微创切除术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经结肠系膜入路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滕庆 蒲敏 +6 位作者 杨选华 任明扬 周冬兵 吕真冰 李权林 覃相志 张大权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经结肠系膜入路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1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 目的探讨经结肠系膜入路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1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43~81岁。61例患者中,30例行TaTME采用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入路设为传统入路组;31例行TaTME采用经结肠系膜入路设为结肠系膜入路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TaTME,无中转开腹。传统入路组患者经腹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标本远切缘长度,肿瘤标本近切缘长度,系膜完整度(系膜完整、系膜近完整)例数,环周切缘阳性率,远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检出数目分别为(126±56)min,41.0 mL(17.5~71.4 mL),1.3 cm(0.8~2.0 cm),(10.0±5.0)cm,10、20例,3.3%(1/30),0,13.7枚(9.0~17.0枚)。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01±30)min,44.0 mL(25.0~67.5 mL),1.6 cm(1.1~2.2 cm),(12.0±3.0)cm,23、8例,6.5%(2/31),0,13.0枚(10.9~17.3枚)。两组患者经腹游离时间、肿瘤标本近切缘长度、系膜完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33,-2.286,χ^2=10.250,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肿瘤标本远切缘长度、淋巴结检出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62,-1.107,0.304,P>0.05)。两组患者环周切缘阳性率、远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情况:传统入路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51 h(48~64 h)。传统入路组患者中,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吻合口瘘(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经充分引流、肠外营养支持及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乳糜漏(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重度肺部感染(Clavien-Dindo分级Ⅳa级),经转ICU治疗后痊愈出院。传统入路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1.3±4.5)d。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59 h(49~70 h)。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中,1例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Clavien-Dindo分级Ⅰ级),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肠系膜入路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9.6±1.8)d。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554,t=1.884,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情况: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经结肠系膜入路在TaTME中安全、可行,符合肿瘤根治原则,能降低系膜裁剪难度,缩短经腹游离时间,提高肿瘤标本近切缘长度,系膜完整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结肠 裁剪 经肛门全直肠切除 微创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