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段养殖模式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俊伟 颉晓勇 +4 位作者 郭永坚 朱长波 常华 王豪杰 陈素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80,共7页
通过测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和监测池塘水质变化,研究分段养殖模式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养殖实验在6口池塘内(0.267 hm^2/口)进行,首先在其中2口池塘内进行对虾的中间培育,养殖密度为300×104尾/hm^... 通过测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和监测池塘水质变化,研究分段养殖模式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养殖实验在6口池塘内(0.267 hm^2/口)进行,首先在其中2口池塘内进行对虾的中间培育,养殖密度为300×104尾/hm^2。经过36 d和48 d的中间培育后,将对虾先后转移到其他4口池塘内,养殖密度为60×10~4尾/hm^2,分别记为T_1和T_2组。剩余的对虾继续养殖在中间培育池塘内,记为C组。结果显示,经过分段养殖的T_1和T_2组对虾,在分池养殖阶段7 d内,生长速度均明显增加,其特定生长率(SGR)分别达到9.36%/d和6.76%/d;养殖期间,T_1组具有最大的SGR(9.36%/d)和饲料投喂量,然而其饲料系数(FCR)(1.053)高于T_2组(0.822);经过分段养殖的对虾FCR均低于C组(1.082)。在分池养殖阶段的大部分时间,T_2组对虾的SGR高于T_1组;C组NH4+-N、NO_2--N和Chl-a浓度低于T_1组和T_2组,而颗粒物含量(T_PM)和总磷(T_P)高于T_1组和T_2组;T_2组Chl-a含量明显高于T_1组和C组。结果显示,经过48 d中间培育后,即对虾体重约为2 g时进行分池养殖仍可保证对虾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大的生长速度,对于饲料的节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分池养殖阶段具有较多的饲料投喂,经过36 d中间培育后的对虾具有最大产量。分池养殖池塘内饲料投喂少于全期养殖,有利于养殖系统的稳定,然而单位时间内投喂量增加则会影响水质。分段养殖模式在提高分池养殖阶段对虾的生长速度和保持水质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生长性能 分段养殖 中间培育阶段 分池养殖阶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