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儿童先天性眼球震颤行Parks中间带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
被引量:
9
1
作者
曹桂莲
辛浩蓉
+3 位作者
王丹
王淑霞
张铭
刘斌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行Parks中间带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方法 采用颜氏随机点同视机图片与立体视图本 ,对 2 1例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 ,做手术前正前方与中间带方位的、远与近距离立体视定性和定量测定。实行Parks中间带移位...
目的 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行Parks中间带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方法 采用颜氏随机点同视机图片与立体视图本 ,对 2 1例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 ,做手术前正前方与中间带方位的、远与近距离立体视定性和定量测定。实行Parks中间带移位术后 ,再同样做远与近立体视锐度测定 ,进行分级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正前方基本不震颤或明显减轻 ,视力提高 2~ 5行。代偿头位基本消除或改善。立体视从无到有 ,视锐度从 80 0″至 6 0″逐级提高 ,由周边体视转变为黄斑体视、以至中心凹体视。结论 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立体视觉术前可有部分发育 ,中间带方向好于非中间带方向 ,经Parks中间带移位术后 ,不仅解决了眼球震颤、代偿头位、视力问题 ,而且能使远近立体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眼球震颤
Parks
中间带移位
术
立体视觉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婴儿眼球震颤综合征行中间带移位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琚珏
田琳璐
+2 位作者
张柳蕙
王嘉璐
亢晓丽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婴儿眼球震颤综合征(INS)行中间带移位术后相关眼部参数变化特点,为临床术后效果评估及合理安排随访时间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诊断为INS并施行中...
目的探讨婴儿眼球震颤综合征(INS)行中间带移位术后相关眼部参数变化特点,为临床术后效果评估及合理安排随访时间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诊断为INS并施行中间带移位术的17例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手术方式分别为Parks5-6-7-8、Anderson、Kestenbaum5-5-6-4、中间带合并斜视矫正及垂直肌中间带移位术。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患儿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CBVA)、中间带位置、扩大的眼球震颤视功能(NAFX)和中心凹时间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对术后中间带回退患儿与未回退患儿的BCBVA、NAFX和中心凹时间进行比较。结果17例患儿中女性6例,男性11例,手术年龄5~11岁,术后随访时间为(14.8±6.0)个月。INS患儿术前头正位、代偿头位BCBVA分别为0.382±0.147、0.300±0.056,中心凹时间为(0.594±0.011)s,中间带位置为23.570°±0.118°;术后3个月头正位、代偿头位BCBVA分别为0.318±0.044、0.260±0.045,中心凹时间为(0.950±0.146)s,中间带位置为5.360°±1.107°;术后6个月头正位、代偿头位BCBVA分别为0.264±0.039、0.230±0.037,中心凹时间为(1.496±0.233)s,中间带位置为6.070°±1.303°;术后12个月头正位、代偿头位BCBVA分别为0.309±0.039、0.250±0.045,中心凹时间为(1.455±0.201)s,中间带位置为9.290°±8.520°;术前与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之后出现中间带位置回退。术后中间带回退患儿术前第一眼位、中间带NAFX分别为0.308±0.063、0.393±0.210,术后3个月第一眼位、中间带NAFX分别为0.430±0.090、0.471±0.140,术前头正位、代偿头位BCBVA分别为0.450±0.043、0.417±0.031,术前、术后3个月中心凹时间分别为0.122(0.080~1.014)s、0.438(0.170~1.450)s,均低于术后中间带无回退患儿[0.523±0.142、0.601±0.110、0.610±0.160、0.680±0.120、0.200±0.063、0.250±0.076、0.725(0.230~1.440)s、0.975(0.380~2.00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间带移位术是一种改善INS患者代偿头位、提高视力及中心凹时间的有效方法。术后6个月后会出现部分中间带位置回退,与患者自身的NAFX、BCBVA及中心凹时间有关,随访时间应至少延长至术后6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震
病理性
眼外科手术
眼球运动
视敏度
中间带移位
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手术治疗后视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
2
3
作者
戴淑真
张黎
+2 位作者
王海山
张荻
王丽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背景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方式已日渐成熟,但其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仍然值得关注。目的探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的头位扭转角大小和斜视度数的不同将60例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
背景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方式已日渐成熟,但其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仍然值得关注。目的探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的头位扭转角大小和斜视度数的不同将60例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分为4组,Ⅰ组: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Ⅱ组: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联合斜视矫正术;Ⅲ组: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中间带移位术(部分同时施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Ⅳ组:患者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中间带移位联合斜视矫正术(部分同时施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患者手术前后单眼及双眼远近最佳矫正视力、头位扭转角、斜视度、眼球运动及立体视觉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各组患者第一眼位单眼及双眼远视力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眼:t=6.00、8.94、11.76、16.41,P=0.00;双眼:t=4.81,P=0.0l;t=6.27、4.25、4.18,P:0.00)。术后Ⅰ组和Ⅱ组患者单眼及双眼近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眼:t=1.63,P=0.18;t=1.17,P=0.26;双眼:t=2.45,P=0.07;t=2.09,P=0.06),而Ⅲ组和Ⅳ组患者术后单眼及双眼近视力均明显提高(单眼:t=2.91,P=0.01;t=5.32,P=0.00;双眼:t=3.36、4.30,P=0.00)。Ⅲ组和Ⅳ组中,术前有代偿头位的41例中,术后39例代偿头位消失,2例明显改善,头位扭转角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0、16.91,P=0.00)。术前26例合并斜视的患者中术后24例患者眼位正位,2例患者斜视欠矫,Ⅱ组、Ⅳ组斜视度明显降低,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5、36.79,P=0.00)。所有患者术后眼球运动无受限。术前12岁以下的患儿共23例,立体视觉平均为256.52″±66.23″,术后1年其立体视觉平均为120.87″±45.3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6,P=0.00)。结论中间带移位术、本体感受器切除术及斜视矫正术可以改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的视功能、矫正头位及斜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震颤/先天性
特发性
斜视
中间带移位
本体感受器切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眼外肌手术对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对比敏感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杜伟
布娟
+2 位作者
庞红蕾
林淑芳
王乐今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1期40-48,共9页
目的评价眼外肌手术对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至2010年于我科行眼球震颤手术的4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根据患者有无眼震中间带分别予以中间带移位术(25例)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16例)。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
目的评价眼外肌手术对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至2010年于我科行眼球震颤手术的4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根据患者有无眼震中间带分别予以中间带移位术(25例)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16例)。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矫正视力、立体视功能以及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前术后对比敏感度经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眼比较(t值=-2.843,P值<0.05),双眼比较(t值=-2.455,P值<0.05)。患者术后视觉对比敏感度及视力、立体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球震颤病人施行眼外肌手术可改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手术
中间带移位
术
本体感受器切除术
先天性眼球震颤
原文传递
新时期再审识先天性眼球震颤
被引量:
1
5
作者
布娟
王乐今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2期74-78,共5页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原因不详、表现复杂、危害较重且难以治疗的先天性眼病。该病虽然不属于常见病或多发病,但在临床上并非罕见。笔者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在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病因、分类及手术治疗方面,阐述个人...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原因不详、表现复杂、危害较重且难以治疗的先天性眼病。该病虽然不属于常见病或多发病,但在临床上并非罕见。笔者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在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病因、分类及手术治疗方面,阐述个人观点,以期与眼科同道交流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眼外肌手术
中间带移位
术
本体感受器切除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儿童先天性眼球震颤行Parks中间带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
被引量:
9
1
作者
曹桂莲
辛浩蓉
王丹
王淑霞
张铭
刘斌
机构
吉林省人民医院眼科
出处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文摘
目的 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行Parks中间带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方法 采用颜氏随机点同视机图片与立体视图本 ,对 2 1例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 ,做手术前正前方与中间带方位的、远与近距离立体视定性和定量测定。实行Parks中间带移位术后 ,再同样做远与近立体视锐度测定 ,进行分级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正前方基本不震颤或明显减轻 ,视力提高 2~ 5行。代偿头位基本消除或改善。立体视从无到有 ,视锐度从 80 0″至 6 0″逐级提高 ,由周边体视转变为黄斑体视、以至中心凹体视。结论 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立体视觉术前可有部分发育 ,中间带方向好于非中间带方向 ,经Parks中间带移位术后 ,不仅解决了眼球震颤、代偿头位、视力问题 ,而且能使远近立体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眼球震颤
Parks
中间带移位
术
立体视觉
外科治疗
Keywords
Nystagmus,congenital
Depth perception
Ophthalmologic surgical procedures
Child
分类号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原文传递
题名
婴儿眼球震颤综合征行中间带移位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琚珏
田琳璐
张柳蕙
王嘉璐
亢晓丽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
出处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9,共7页
文摘
目的探讨婴儿眼球震颤综合征(INS)行中间带移位术后相关眼部参数变化特点,为临床术后效果评估及合理安排随访时间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诊断为INS并施行中间带移位术的17例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手术方式分别为Parks5-6-7-8、Anderson、Kestenbaum5-5-6-4、中间带合并斜视矫正及垂直肌中间带移位术。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患儿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CBVA)、中间带位置、扩大的眼球震颤视功能(NAFX)和中心凹时间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对术后中间带回退患儿与未回退患儿的BCBVA、NAFX和中心凹时间进行比较。结果17例患儿中女性6例,男性11例,手术年龄5~11岁,术后随访时间为(14.8±6.0)个月。INS患儿术前头正位、代偿头位BCBVA分别为0.382±0.147、0.300±0.056,中心凹时间为(0.594±0.011)s,中间带位置为23.570°±0.118°;术后3个月头正位、代偿头位BCBVA分别为0.318±0.044、0.260±0.045,中心凹时间为(0.950±0.146)s,中间带位置为5.360°±1.107°;术后6个月头正位、代偿头位BCBVA分别为0.264±0.039、0.230±0.037,中心凹时间为(1.496±0.233)s,中间带位置为6.070°±1.303°;术后12个月头正位、代偿头位BCBVA分别为0.309±0.039、0.250±0.045,中心凹时间为(1.455±0.201)s,中间带位置为9.290°±8.520°;术前与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之后出现中间带位置回退。术后中间带回退患儿术前第一眼位、中间带NAFX分别为0.308±0.063、0.393±0.210,术后3个月第一眼位、中间带NAFX分别为0.430±0.090、0.471±0.140,术前头正位、代偿头位BCBVA分别为0.450±0.043、0.417±0.031,术前、术后3个月中心凹时间分别为0.122(0.080~1.014)s、0.438(0.170~1.450)s,均低于术后中间带无回退患儿[0.523±0.142、0.601±0.110、0.610±0.160、0.680±0.120、0.200±0.063、0.250±0.076、0.725(0.230~1.440)s、0.975(0.380~2.00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间带移位术是一种改善INS患者代偿头位、提高视力及中心凹时间的有效方法。术后6个月后会出现部分中间带位置回退,与患者自身的NAFX、BCBVA及中心凹时间有关,随访时间应至少延长至术后6个月。
关键词
眼震
病理性
眼外科手术
眼球运动
视敏度
中间带移位
术
Keywords
Nystagmus, pathologic
Ophthalmologic surgical procedures
Eye movements
Visual acuity
Null zone shifting surgery
分类号
R169.42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手术治疗后视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
2
3
作者
戴淑真
张黎
王海山
张荻
王丽娅
机构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文摘
背景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方式已日渐成熟,但其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仍然值得关注。目的探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的头位扭转角大小和斜视度数的不同将60例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分为4组,Ⅰ组: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Ⅱ组: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联合斜视矫正术;Ⅲ组: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中间带移位术(部分同时施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Ⅳ组:患者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中间带移位联合斜视矫正术(部分同时施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患者手术前后单眼及双眼远近最佳矫正视力、头位扭转角、斜视度、眼球运动及立体视觉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各组患者第一眼位单眼及双眼远视力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眼:t=6.00、8.94、11.76、16.41,P=0.00;双眼:t=4.81,P=0.0l;t=6.27、4.25、4.18,P:0.00)。术后Ⅰ组和Ⅱ组患者单眼及双眼近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眼:t=1.63,P=0.18;t=1.17,P=0.26;双眼:t=2.45,P=0.07;t=2.09,P=0.06),而Ⅲ组和Ⅳ组患者术后单眼及双眼近视力均明显提高(单眼:t=2.91,P=0.01;t=5.32,P=0.00;双眼:t=3.36、4.30,P=0.00)。Ⅲ组和Ⅳ组中,术前有代偿头位的41例中,术后39例代偿头位消失,2例明显改善,头位扭转角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0、16.91,P=0.00)。术前26例合并斜视的患者中术后24例患者眼位正位,2例患者斜视欠矫,Ⅱ组、Ⅳ组斜视度明显降低,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5、36.79,P=0.00)。所有患者术后眼球运动无受限。术前12岁以下的患儿共23例,立体视觉平均为256.52″±66.23″,术后1年其立体视觉平均为120.87″±45.3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6,P=0.00)。结论中间带移位术、本体感受器切除术及斜视矫正术可以改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的视功能、矫正头位及斜视。
关键词
眼球震颤/先天性
特发性
斜视
中间带移位
本体感受器切除
Keywords
Eyeball nystagmus/congenital, Idiopathic
Strabismus
Park 's surgery
Extraocular proprioceplionresection
分类号
R777.46 [医药卫生—眼科]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眼外肌手术对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对比敏感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杜伟
布娟
庞红蕾
林淑芳
王乐今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
出处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1期40-48,共9页
文摘
目的评价眼外肌手术对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至2010年于我科行眼球震颤手术的4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根据患者有无眼震中间带分别予以中间带移位术(25例)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16例)。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矫正视力、立体视功能以及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前术后对比敏感度经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眼比较(t值=-2.843,P值<0.05),双眼比较(t值=-2.455,P值<0.05)。患者术后视觉对比敏感度及视力、立体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球震颤病人施行眼外肌手术可改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视觉质量。
关键词
眼外肌手术
中间带移位
术
本体感受器切除术
先天性眼球震颤
Keywords
Extraocular muscles procedure
Kestenbaum procedure
Tenotomy
Congenital nystagmus
分类号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原文传递
题名
新时期再审识先天性眼球震颤
被引量:
1
5
作者
布娟
王乐今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出处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2期74-78,共5页
文摘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原因不详、表现复杂、危害较重且难以治疗的先天性眼病。该病虽然不属于常见病或多发病,但在临床上并非罕见。笔者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在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病因、分类及手术治疗方面,阐述个人观点,以期与眼科同道交流和探讨。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眼外肌手术
中间带移位
术
本体感受器切除术
Keywords
Congenital nystagmus
Extraocular muscles procedure
Kestenbaum procedure
Tenotomy
分类号
R777.46 [医药卫生—眼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儿童先天性眼球震颤行Parks中间带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
曹桂莲
辛浩蓉
王丹
王淑霞
张铭
刘斌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9
原文传递
2
婴儿眼球震颤综合征行中间带移位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陈琚珏
田琳璐
张柳蕙
王嘉璐
亢晓丽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原文传递
3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手术治疗后视功能的恢复
戴淑真
张黎
王海山
张荻
王丽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眼外肌手术对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对比敏感度影响的研究
杜伟
布娟
庞红蕾
林淑芳
王乐今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1
1
原文传递
5
新时期再审识先天性眼球震颤
布娟
王乐今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