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世忠 张旺明 +4 位作者 李明 薛杉 王建奇 卢风飞 姚晨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单侧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再行对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的可行性,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应用MRI及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对20例单侧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单侧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再行对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的可行性,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应用MRI及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对20例单侧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人行对侧STN-DBS,在STN-DBS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行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20例病人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1周的UPDRS运动及ADL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少(P<0.05,P<0.01),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单侧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人,择期行对侧STN-DBS安全且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丘脑底 苍白球毁损术 丘脑腹中间核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丘脑腹中间核电生理特性及术中定位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敬安 赵亚群 张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患者丘脑腹中间核 (Vim)的电生理特性 ,寻找应用微电极来确定丘脑腹中间作为核毁损术靶点的方法。方法 在对 2 3例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的微电极引导选择性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中 ,比较Vim与其周围结构背景放电、...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患者丘脑腹中间核 (Vim)的电生理特性 ,寻找应用微电极来确定丘脑腹中间作为核毁损术靶点的方法。方法 在对 2 3例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的微电极引导选择性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中 ,比较Vim与其周围结构背景放电、放电幅度和放电频率的差异 ,比较运动觉神经元和震颤细胞对微刺激的反应。结果 腹中间核与腹外侧核、腹后核和内囊的背景放电和放电幅度不同 ,根据神经元在主动和(或 )被动活动对侧肢体时放电是否变化 ,将震颤细胞分为两类 ,两类震颤细胞的分布及微刺激时引起对侧肢体震颤的变化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运动觉神经元和震颤细胞在微刺激时引起对侧肢体震颤的变化情况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微记录能确定Vim前界 ,联合应用微刺激和微记录才能迅速、准确的确定Vim后界及手术靶点内外侧界。毁损靶区应包括在主动和 (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震颤 丘脑腹中间核 立体定向手术
下载PDF
丘脑腹中间核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特发性震颤32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在卿 许贵刚 +2 位作者 程刚 刘洋 郭艳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立体定向毁损术 丘脑腹中间核 特发性震颤 治疗效果 运动功能障碍 发病原因 常规药物
下载PDF
选择性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治疗震颤型帕金森病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亚群 高国栋 +1 位作者 王学廉 张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39-941,共3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的手术方法及对震颤型帕金森病的疗效 .方法  CT解剖定位 ,微刺激、微记录及放大刺激进行神经电生理校对 ,行小灶性毁损 .手术前后行 UPDRS分项计分、手指拍击实验和行走试验并计算改善率 .... 目的 探讨选择性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的手术方法及对震颤型帕金森病的疗效 .方法  CT解剖定位 ,微刺激、微记录及放大刺激进行神经电生理校对 ,行小灶性毁损 .手术前后行 UPDRS分项计分、手指拍击实验和行走试验并计算改善率 .结果  33例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术中完全控制震颤 .UPDRS分项计分、手指拍击实验和行走试验及改善率均显示手术疗效显著 . 2 wk后复发 1例 .轻度构音障碍 1例 .结论 选择性丘脑 Vim毁损术对震颤型帕金森病有显著疗效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合理应用微电极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 立体定位手术 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 治疗
下载PDF
CT定位微电极引导选择性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治疗震颤型帕金森病(附33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国栋 赵亚群 +4 位作者 王学廉 张华 张宝国 冯兴军 王庆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53-354,共2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的手术方法及对震颤型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 对 33例震颤型帕金森病应用CT行Vim解剖定位 ,以微电极作神经电生理校对后 ,进行小灶性毁损。手术前后进行UPDRS分项计分、手指拍击实验和行走试... 目的 探讨选择性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的手术方法及对震颤型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 对 33例震颤型帕金森病应用CT行Vim解剖定位 ,以微电极作神经电生理校对后 ,进行小灶性毁损。手术前后进行UPDRS分项计分、手指拍击实验和行走试验并计算改善率。结果  33例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术中完全控制震颤。UPDRS计分、手指拍击实验和行走试验的改善率分别为 0 69± 0 2 2、0 31± 0 2 6及0 1 1± 0 1 7。两周后复发 1例。轻度构音障碍 1例。结论 选择性丘脑Vim毁损术对震颤型帕金森病有显著疗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 ,合理应用微电极技术 ,适当的毁损体积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手术 CT 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
下载PDF
微刺激在选择性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中的定位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亚群 高国栋 +2 位作者 王学廉 张华 王庆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9-210,共2页
目的 探讨微刺激在选择性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中的定位作用。方法 在对23例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的微电极引导选择性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中,比较丘脑腹中间核(Vim)及其周围结构在微刺激时。对侧肢体震颤变化情况及异常感觉情况... 目的 探讨微刺激在选择性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中的定位作用。方法 在对23例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的微电极引导选择性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中,比较丘脑腹中间核(Vim)及其周围结构在微刺激时。对侧肢体震颤变化情况及异常感觉情况;结果 靶点上方 2~5 mm不仅震颤遏止机率最大.为靶点上方7~10 mm的3倍以上.而且阈值小于10 mA,比靶点上方7~10 mm的阈值小1倍以上。不同亚核刺激时感觉异常的发生机率不同。刺激腹尾侧核(VC)时患者感觉确切.部位局限.阈值较小.常常小于10μA。结论 微刺激可以确定VC与Vim的边界、手术靶点的内外侧界和手术毁损区域,在选择性丘脑毁损术靶点定位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微刺激 丘脑腹中间核 立体定向手术
下载PDF
丘脑腹中间核电刺激术治疗Holmes震颤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超豪 程国雄 谭红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325-326,共2页
目的总结1例丘脑腹中间核电极植入治疗H olmes震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H olmes震颤病例的临床资料,在立体定向下行丘脑腹中间核电极植入,术后予电刺激,随访观察病人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后病人震颤、强直症状减轻,随访1年,病情稳... 目的总结1例丘脑腹中间核电极植入治疗H olmes震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H olmes震颤病例的临床资料,在立体定向下行丘脑腹中间核电极植入,术后予电刺激,随访观察病人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后病人震颤、强直症状减轻,随访1年,病情稳定,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丘脑腹中间核电刺激术治疗H olmes震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mes震颤 丘脑腹中间核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下载PDF
立体定向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治疗书写痉挛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建宇 张宇清 +1 位作者 庄平 李勇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丘脑腹中间(Vim)核毁损术治疗书写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微电极引导下左侧丘脑Vim核毁损治疗书写痉挛(WC)患者47例,其中男32例,女15例;年龄15-64岁,平均(28.9±10.7)岁;病程2-21年。在术前和术后,采用书写... 目的探讨丘脑腹中间(Vim)核毁损术治疗书写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微电极引导下左侧丘脑Vim核毁损治疗书写痉挛(WC)患者47例,其中男32例,女15例;年龄15-64岁,平均(28.9±10.7)岁;病程2-21年。在术前和术后,采用书写痉挛评分量表(the writer's cramp rating scale,WCRS)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全部患者毁损手术当时症状就明显改善,肘部、腕部和手指痉挛明显缓解,写字的流利程度和速度明显提升。其中2例患者(4.2%)出现一过性的右手指尖麻木;另有3例患者(6.4%)出现一过性言语不流利;上述并发症在3个月内完全恢复,没有永久性并发症发生。术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3个月;结果显示,患者的症状改善稳定;其中有3例患者失随访。另外,有1例患者因症状反复,再次行丘脑Vim核毁损术,术后症状改善明显。结论丘脑Vim核毁损术治疗书写痉挛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痉挛 丘脑腹中间核 脑深部团毁损术
下载PDF
缓解震颤的腹中间核侧方坐标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纪文 周一农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1990年第3期62-63,共2页
进行脑立体定向手术,首先需要脑定向手术图谱。目前最常用的是Schaltenbrand和Bailey图谱,为避免死后尸脑的变形、皱缩和失真,图谱制作均采用最精细的切片和测量方法。由于所用尸脑为健康青年成人标本,必须考虑到个体差异,尤其是由疾病... 进行脑立体定向手术,首先需要脑定向手术图谱。目前最常用的是Schaltenbrand和Bailey图谱,为避免死后尸脑的变形、皱缩和失真,图谱制作均采用最精细的切片和测量方法。由于所用尸脑为健康青年成人标本,必须考虑到个体差异,尤其是由疾病过程引起的差异。如脑的不对称;移位;萎缩等病理改变;或长期慢性疾病所致的不同程度的脑的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核 立体定向手术 脑室扩大 婴儿脑性瘫痪 慢性疾病 个体差异 Bailey 脑深部 测量方法 原发性震颤
下载PDF
毁损丘脑腹中间核治疗震颤麻痹随访结果
10
作者 郑良成 谢培增 何强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4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对治疗震颤麻痹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96例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前1周,术后1月、3月、2年进行NYDS评分,并进行纵向比较。结果:患者术后1月、3月NYDS各项指数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显著;而术后2年仅震颤指数... 目的:探讨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对治疗震颤麻痹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96例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前1周,术后1月、3月、2年进行NYDS评分,并进行纵向比较。结果:患者术后1月、3月NYDS各项指数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显著;而术后2年仅震颤指数较术前减少。结论: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对于以震颤为主的震颤麻痹近、远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震颤麻痹 术前 术后 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 随访结果 远期疗效 指数 结论
下载PDF
磁共振定位、微电极引导苍白球腹后部和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11
作者 刘跃亭 李守缄 +2 位作者 陈来照 仝海波 孙之洞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11期25-26,共2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药物治疗初期可缓解症状,但大多数病人数年后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副作用和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美国和瑞... 帕金森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药物治疗初期可缓解症状,但大多数病人数年后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副作用和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美国和瑞典的神经外科专家开始应用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氏病,其疗效明显优于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和异体胎中脑内移植术.随着立体定向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以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治疗帕金森病的技术不断完善.核磁定位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部和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治疗帕金森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定位 微电极引导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 手术治疗 帕金森病
下载PDF
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鑫 张捷 +5 位作者 谢腾 类成林 丁伟 王伟 赵时雨 付锴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PD患者151例在采用MRI丘脑长度比例法定位Vim后行射频热凝毁损Vim治疗。术前、术后1周、1年、3年、6年在未服药状态下行统一PD评定量表Ⅲ(UPDRSⅢ)评分... 目的探讨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PD患者151例在采用MRI丘脑长度比例法定位Vim后行射频热凝毁损Vim治疗。术前、术后1周、1年、3年、6年在未服药状态下行统一PD评定量表Ⅲ(UPDRSⅢ)评分评估疗效。结果不同Hoehn-Yahr分级患者术后1周UPDRSⅢ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1周不同级别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改善率均差异显著术后6年,震颤型和震颤僵直型PD患者UPDRAS评分分别为(35.75±2.30)%和(27.27±2.02)%;震颤型近期及远期疗效较震颤僵直型好(P<0.05)。随着Hoehn-Yahr分级的增加和术后时间的延长UPDRSⅢ评分改善率下降。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毁损灶少量出血6例,构音功能障碍8例,手术同侧口周及对侧肢体麻木7例。结论经MRI丘脑长度比例法定位后行丘脑Vim毁损术治疗PD近期疗效显著,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并发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腹中间核 毁损术 丘脑长度比例法 疗效
下载PDF
丘脑底后部与丘脑腹中间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震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胤 张泉 +8 位作者 安琪 高冬梅 张鑫解 虎涛 甘逸飞 朱冠宇 杨岸超 孟凡刚 张建国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丘脑底后部(PSA)脑深部电刺激(DBS)与丘脑腹中间核(Vim)DBS对特发性震颤(ET)患者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1月至2022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行PSA-DBS(5例)与Vim-DBS(9例)... 目的观察分析丘脑底后部(PSA)脑深部电刺激(DBS)与丘脑腹中间核(Vim)DBS对特发性震颤(ET)患者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1月至2022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行PSA-DBS(5例)与Vim-DBS(9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临床震颤评定量表(CRST)评估震颤症状(运动症状);采用ET生命质量调查问卷(QUEST)评价生命质量、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采用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评价嗓音损伤情况(均为非运动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PSA-DBS组与Vim-DBS组的随访时间[M(Q_(1),Q_(3))]分别为18(14,30)个月、12(12,30)个月(P=0.245)。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CRST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其中PSA-DBS组的改善率[M(Q_(1),Q_(3))]为64.3(56.0,85.4)%,Vim-DBS组为27.3(17.2,36.0)%,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SA-DBS组的QUEST评分较术前改善(P=0.032),改善率[M(Q_(1),Q_(3))]为62.5(28.6,65.7)%;而Vim-DBS组的改善率为-4.17(-41.7,27.3)%,未较术前改善(P=0.487);两组比较,QUEST评分改善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手术前、后PSA-DBS组与Vim-DBS组组内及组间的HAMA、HAMD及VH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初步研究显示,PSA-DBS与Vim-DBS对ET患者的运动症状均有改善作用,但对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总体有限;PSA-DBS的总体疗效优于Vim-D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深部脑刺激法 丘脑底后部 丘脑腹中间核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丘脑腹中间核损毁和电刺激治疗以震颤为主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建国 王忠诚 +2 位作者 张小英 郭岩 初君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3期792-793,共2页
目的 探讨现代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以震颤为主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方法及解剖定位和微电极功能定位的价值。方法 应用手术计划系统和微电极导向技术对 2 2例病人进行丘脑腹中间核 (Vim)定位 ,然后行靶点损毁术和电刺激 (DBS)手术。结果  ... 目的 探讨现代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以震颤为主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方法及解剖定位和微电极功能定位的价值。方法 应用手术计划系统和微电极导向技术对 2 2例病人进行丘脑腹中间核 (Vim)定位 ,然后行靶点损毁术和电刺激 (DBS)手术。结果  2 2例病人 ,术中有 2 1例震颤完全消失 ,有 13例肌张力不同程度缓解。随访 6~ 12个月 ,有 18例患者震颤完全消失 ,其中包括 3例DBS手术的病人 ;3例明显缓解 ,1例轻度改善。术中有 17例 1次记录到典型的震颤细胞放电。结论 定位准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 运动障碍性疾病 脑深部电刺激 治疗 丘脑腹中间核 损毁
原文传递
丘脑长度比例法定位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捷 赵时雨 +5 位作者 黄雄 熊玉波 朱建艇 盛阳 谢腾 田志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7-620,共4页
丘脑腹中间核(ventral intermediate nucleus,Vim)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震颤症状最有效的靶点。然而在影像学定位时,Vim因无明显影像特征而不能直接测量。无论是毁损还是深部脑刺激(DBS)治疗,精确的解剖定位是取得最佳疗效的前提... 丘脑腹中间核(ventral intermediate nucleus,Vim)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震颤症状最有效的靶点。然而在影像学定位时,Vim因无明显影像特征而不能直接测量。无论是毁损还是深部脑刺激(DBS)治疗,精确的解剖定位是取得最佳疗效的前提,而电生理学定位也有赖于准确的解剖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腹中间核 毁损治疗 帕金森病 比例法 长度 解剖定位 影像学定位 深部脑刺激
原文传递
丘脑腹中间核和丘脑底区后部电刺激治疗原发性震颤一例
16
作者 郑喆 博伟明 +1 位作者 朱君明 张建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33-1033,共1页
患者 女,72岁,右利手,lO余年前出现左上肢轻微震颤,5年前症状累及右上肢及头部,发声出现严重震颤,无法完成自主进食、饮水、穿衣、写字。药物疗效不佳,有原发性震颤家族史。术前震颤评分(Fahn—Tolosa—Matin tremor rating sc... 患者 女,72岁,右利手,lO余年前出现左上肢轻微震颤,5年前症状累及右上肢及头部,发声出现严重震颤,无法完成自主进食、饮水、穿衣、写字。药物疗效不佳,有原发性震颤家族史。术前震颤评分(Fahn—Tolosa—Matin tremor rating scale,FFM-TRS)为78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震颤 丘脑腹中间核 电刺激治疗 丘脑底 TOLOSA 疗效不佳 右利手 左上肢
原文传递
丘脑长度比例法定位丘脑腹中间核的核磁共振成像解剖学研究
17
作者 熊玉波 张捷 +3 位作者 黄雄 田志雄 吴光耀 盛阳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丘脑解剖特征的测量与分析,探讨采用丘脑长度比例法测量、计算丘脑腹中间核(Vim)坐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5T高清晰核磁共振成像仪(MRI)仪测量了82例正常成人大脑前后联合间径(AC-PC)、大脑长度与宽度、丘脑长度与宽度...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丘脑解剖特征的测量与分析,探讨采用丘脑长度比例法测量、计算丘脑腹中间核(Vim)坐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5T高清晰核磁共振成像仪(MRI)仪测量了82例正常成人大脑前后联合间径(AC-PC)、大脑长度与宽度、丘脑长度与宽度、两侧丘脑间的夹角,分析AC-PC与大脑长度、大脑宽度、丘脑长度、丘脑宽度及两侧丘脑间夹角之间的相关性,分别通过丘脑长度比例法和原点法(根据AC-PC中点)测算Vim核的坐标,并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结果AC-PC22.5±1.1mm,丘脑长33.1±1.4mm,丘脑宽17.5±1.2mm,两侧丘脑间的夹角51.0±6.0°;左右丘脑长、宽无统计学差异,但个体差异明显:不同个体丘脑长度的最大差为7.4mm,丘脑宽度的最大差为5.9mm;AC-PC与脑长、丘脑长呈正相关;两侧丘脑间的夹角同脑形、脑宽呈正相关性;原点法测得的Vim核位置偏后,而丘脑长度比例法确定的Vim核的Y值变异较大。结论可根据丘脑长度来测算Vim核坐标,丘脑长度比例法较原点法确定的Vim坐标更加个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解剖 磁共振成像 丘脑长度比例 丘脑腹中间核 立体定向手术
原文传递
急纤虫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的中间纤维-核骨架体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艺松 隋淑光 +1 位作者 张莉 顾福康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利用生化分级抽提、DGD包埋 -去包埋透射电镜术和SDS PAGE凝胶电泳 ,研究了膜状急纤虫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内中间纤维 -核骨架体系的分化特征及其蛋白组成。观察到营养细胞中 ,位于细胞质不同区域的中间纤维形成网状 ,其网络的密度不同 ... 利用生化分级抽提、DGD包埋 -去包埋透射电镜术和SDS PAGE凝胶电泳 ,研究了膜状急纤虫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内中间纤维 -核骨架体系的分化特征及其蛋白组成。观察到营养细胞中 ,位于细胞质不同区域的中间纤维形成网状 ,其网络的密度不同 ;核骨架中 ,核纤层位于细胞核周缘 ,薄层状 ,厚约 5 0nm ;核内骨架由较致密的纤维网络组成。休眠细胞内该结构体系依然存在 ,但位于细胞内不同层次的纤维网比营养细胞的同种结构要致密得多 ,这可能与纤毛虫脱分化时细胞大范围的收缩有关 ;休眠细胞的包囊壁中层壁存在相当于中间纤维的网络结构。SDS PAGE电泳图谱显示 ,休眠细胞内该体系的蛋白组成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其中保留了营养细胞的部分蛋白条带 ,丢失了部分条带 ,同时还产生了一些特异性条带。分析表明 ,膜状急纤虫的中间纤维 -核骨架体系是细胞在营养条件下和休眠状态下都稳定存在的结构 ;而纤毛虫形成休眠细胞后中间纤维-核骨架体系及蛋白组成上的变化提示 ,细胞在休眠状态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纤虫 营养细胞 休眠细胞 中间纤维-骨架体系 基因 SDS-PAGE
下载PDF
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向臂旁核的投射──BDA顺行追踪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玉强 郑恒兴 +3 位作者 龚良维 吕葆真 秦秉志 李继硕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1-254,I008,共5页
为了解盆内脏器感觉信息的传递道路,用结合生物素的葡聚糖胺(BDA)作为顺行追踪剂,研究了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向脑桥臂旁核的投射。将BDA注射于中间带外侧核后,顺行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双侧的臂旁核,同侧略多。大量的B... 为了解盆内脏器感觉信息的传递道路,用结合生物素的葡聚糖胺(BDA)作为顺行追踪剂,研究了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向脑桥臂旁核的投射。将BDA注射于中间带外侧核后,顺行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双侧的臂旁核,同侧略多。大量的BDA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臂旁外侧核的外侧内核和外侧中央核,少量分布于外侧背核。此外,在臂旁内侧核的中段及KF核内也发现有少量标记终末。上述结果说明,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的神经元主要投射至臂旁外侧核外侧内核和外侧中央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带外侧 腰骶髓 臂旁外侧 BDA 大鼠
下载PDF
营养期和休眠期冠突伪尾柱虫的类中间纤维-核纤层-核骨架体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振云 顾福康 +1 位作者 倪兵 季玲妹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5-87,T006,共4页
关键词 冠突伪尾柱虫 营养细胞 休眠包囊 中间纤维-纤层-骨架 纤毛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