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极膜中间界面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傅荣强 徐铜文 杨伟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47,共6页
以双极膜为基础的水解离技术有广泛的应用 ,同时双极膜还可以用作膜反应器以及生物膜模型 .在这些应用中 ,双极膜的中间界面层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因此研究双极膜的中间界面层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了中间界面层的各种属性 ,从这些属性... 以双极膜为基础的水解离技术有广泛的应用 ,同时双极膜还可以用作膜反应器以及生物膜模型 .在这些应用中 ,双极膜的中间界面层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因此研究双极膜的中间界面层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了中间界面层的各种属性 ,从这些属性可以看出它的特殊性 ,并讨论了中间界面层的物质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中间界面 过渡层 水解离
下载PDF
地壳中间界面上的反射波 被引量:3
2
作者 董奇珍 王周元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89年第5期26-31,20,共7页
1985年12月30日,在甘肃成县进行了一次人工爆破,本文在分析研究该爆破的记录图中,发现了地壳中间界面上的反射波—P_D、S_D波。计算结果:地壳中间界面的平均埋深为25.7km;P_D、S_D波的真速度V_(PD)=5.98km/s,V_(SD)=3.37km/s;视速度V_(... 1985年12月30日,在甘肃成县进行了一次人工爆破,本文在分析研究该爆破的记录图中,发现了地壳中间界面上的反射波—P_D、S_D波。计算结果:地壳中间界面的平均埋深为25.7km;P_D、S_D波的真速度V_(PD)=5.98km/s,V_(SD)=3.37km/s;视速度V_(PD)′=6.37km/s,V_(SD)″=3.70k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中间界面 反射波 地震波
下载PDF
甘肃及其邻域地壳中间界面的某些性质
3
作者 董奇珍 李清河 《华南地震》 1991年第4期9-19,共11页
本文根据地壳中间界面上反射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探测了地壳中间界面的埋深、复盖介质中波的传播速度、温度、压力、反射性、透过性、弹性等性质。 甘肃及邻区地壳中间界面与莫霍面具有相似的形态—埋深由东向西逐步增大。
关键词 甘肃 地壳中间界面埋深 复盖介质物理特性 莫霍面 地震地质
下载PDF
CoPc(COOH)_8-SA/mCS双极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日耀 陈震 +2 位作者 郑曦 陈晓 黄彩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38-2444,共7页
分别用Fe3+离子和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海藻酸钠(SA)阳膜层和壳聚糖(CS)阴膜层进行改性,制备了八羧基钴酞菁-海藻酸钠/改性壳聚糖(CoPc(COOH)8-SA/mCS)双极膜(BPM).在海藻酸钠阳膜层中添加八羧基钴酞菁以提高阳膜的离子交换容量,促进中间... 分别用Fe3+离子和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海藻酸钠(SA)阳膜层和壳聚糖(CS)阴膜层进行改性,制备了八羧基钴酞菁-海藻酸钠/改性壳聚糖(CoPc(COOH)8-SA/mCS)双极膜(BPM).在海藻酸钠阳膜层中添加八羧基钴酞菁以提高阳膜的离子交换容量,促进中间层水的解离.用傅立叶红外(FT-IR)光谱、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制备的双极膜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经八羧基钴酞菁改性后,阳离子交换膜层的离子交换容量、H+离子透过率均获得提高.与Fe3+离子改性或二茂铁离子改性的mSA/mCS双极膜相比,CoPc(COOH)8-SA/mCS双极膜的交流阻抗、电阻压降(IR降)和溶胀度降低.当电流密度高达105mA·cm-2时,CoPc(COOH)8-SA/mCS双极膜的IR降仅为0.7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八羧基钴酞菁 海藻酸钠 壳聚糖 中间界面 水解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PVA-SA-CuTsPc纳米纤维改性CMC-PVA/CS-PVA双极膜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挺进 陈晓 +2 位作者 陈日耀 郑曦 陈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6-170,共5页
分别用Fe3+离子和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乙烯醇(PVA)阳膜层和壳聚糖(CS)-聚乙烯醇阴膜层进行改性,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四磺酸基铜酞菁(CuTsPc)纳米纤维纺丝,引入中间界面层,制备CMC-PVA/P... 分别用Fe3+离子和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乙烯醇(PVA)阳膜层和壳聚糖(CS)-聚乙烯醇阴膜层进行改性,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四磺酸基铜酞菁(CuTsPc)纳米纤维纺丝,引入中间界面层,制备CMC-PVA/PVA-SA-CuTsPc/CS-PVA双极膜(BPM),并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定仪,电流密度-槽电压关系曲线、交流阻抗谱等对制备的双极膜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PVA-SA-CuTsPc纳米纤维纺丝改性后,CMC-PVA阳膜表面亲水性增强,双极膜的中间界面层水解离效率提高,膜阻抗和槽电压下降。当电流密度为90 mA/cm2时,CMC-PVA/PVA-SA-CuTsPc/CS-PVA(w(CuTsPc)=3.0%)双极膜的电阻压降(即膜IR降)仅为0.5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中间界面 水解离
下载PDF
铝-镀锌钢板脉冲旁路耦合电弧MIG熔钎焊工艺及接头组织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石玗 王钊 +2 位作者 黄健康 卢立晖 樊丁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113,共4页
提出了脉冲旁路耦合电弧MIG焊(pulsed DE-MIG welding)方法并介绍了其基本原理,针对该方法的特点和控制要求,建立了基于快速原型的脉冲旁路耦合电弧MIG焊试验系统,实现了铝-钢异种金属的连接.对铝-钢接头的组织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铝... 提出了脉冲旁路耦合电弧MIG焊(pulsed DE-MIG welding)方法并介绍了其基本原理,针对该方法的特点和控制要求,建立了基于快速原型的脉冲旁路耦合电弧MIG焊试验系统,实现了铝-钢异种金属的连接.对铝-钢接头的组织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铝-钢连接处的中间界面区Al和Fe原子扩散比较充分,生成了层状的Fe2Al5Zn0.4三元金属间化合物;焊趾部位存在富锌区,主要由α-Al固溶体和少量β-Zn相组成.同时对搭接接头进行了抗拉剪强度试验,最大强度达到186.7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金属 脉冲旁路耦合电弧MIG焊 中间界面 富锌区
下载PDF
面外剪切下各向异性三相椭圆夹杂中均匀应力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旭 沈亚鹏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6,共10页
论证了只要合适选择中间界面层的弹性常数,各向异性线弹性固体在远场均匀反下面剪切应力作用下三相椭圆夹杂内椭圆上仍存在均匀应力场.讨论了内外两椭圆除过其中心相同外无其它任何几何限制条件.所给出的数值算例显示出该结论的正确... 论证了只要合适选择中间界面层的弹性常数,各向异性线弹性固体在远场均匀反下面剪切应力作用下三相椭圆夹杂内椭圆上仍存在均匀应力场.讨论了内外两椭圆除过其中心相同外无其它任何几何限制条件.所给出的数值算例显示出该结论的正确性.该方法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反平面剪切 均匀应力 材料本征值 三相椭圆夹杂 中间界面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弹性常数 各向异性线弹性固体
下载PDF
以络合金属作催化剂的双极膜制备及电学性能
8
作者 程桂石 汪群慧 +1 位作者 孙丽欣 何巧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1-314,共4页
基于国内尚没有市售的良好双极膜,本研究以氯甲基化聚砜和磺化聚苯醚作为双极膜的阴阳膜层,在双极膜中间界面层固定络合金属作为催化剂,分别利用SnSO4、CrCl3、NiSO4作为催化剂制得3种双极膜,并与不添加任何催化剂制得的双极膜进行了比... 基于国内尚没有市售的良好双极膜,本研究以氯甲基化聚砜和磺化聚苯醚作为双极膜的阴阳膜层,在双极膜中间界面层固定络合金属作为催化剂,分别利用SnSO4、CrCl3、NiSO4作为催化剂制得3种双极膜,并与不添加任何催化剂制得的双极膜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络合金属对双极膜水解离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当中间界面层含有络合金属催化剂时,双极膜的水解离电势大大降低,并得到3种络合金属的催化活性为:Cr3+>Ni2+>Sn2+;过多催化剂用量会使双极膜的膜电阻增加;络合金属催化剂对双极膜的选择透过度影响不大,可以忽略;双极膜中间界面层中的络合金属催化剂与阴阳膜面的附着力不强,在酸碱环境中有些出现脱落或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金属 催化剂 双极膜 中间界面
下载PDF
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梓进 王维燕 +2 位作者 李红江 黄金华 徐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1061-21071,共11页
太阳电池要成为常规能源需不断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电池成本。叠层太阳电池采用不同禁带宽度的材料吸收太阳光,可减少高于带隙的高能量太阳光的热化损失,以及低于带隙的低能量太阳光不能被吸收的损失,提高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近几年,... 太阳电池要成为常规能源需不断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电池成本。叠层太阳电池采用不同禁带宽度的材料吸收太阳光,可减少高于带隙的高能量太阳光的热化损失,以及低于带隙的低能量太阳光不能被吸收的损失,提高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近几年,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因具有带隙匹配、光电转换效率高、工艺简单等特性,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经过近五年的发展,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被快速提升至28%。要实现高效的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关键材料与结构的发展必不可少。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主要包括四端和两端结构。其中两端叠层电池,因仅需要一个透明电极,有利于减少寄生吸收、降低成本,成为主流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结构。除了结构改进外,开发高质量的关键材料对高效叠层电池也十分重要。首先,钙钛矿顶电池的金属电极需要替换成透明电极,使得透过顶电池的太阳光能被底电池吸收。目前主流的体系为透明导电氧化物。其次,钙钛矿顶电池的理想带隙为1.7~1.8 eV,因此需要开发高质量的宽带隙钙钛矿电池,以实现开路电压的增益。最后,两端叠层电池的中间界面层起复合载流子和调控光传输的双重作用,需要探寻具有优异光电特性的界面层材料。目前主流的中间界面层体系包括氧化铟锡、掺杂纳米硅以及含纳米硅的氧化硅薄膜等。虽然通过关键材料和结构的发展,叠层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28%,但距43%的极限效率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进一步提高叠层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等光伏特性参数。为提高叠层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需降低载流子传输层、透明电极、中间界面层的寄生吸收损失,同时通过绒面结构、减反层、折射率匹配的界面层等光管理手段降低界面的反射损失。提高叠层电池开路电压的关键是提高宽带隙钙钛矿电池的开路电压。通过上述光电管理协同作用,叠层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有望突破30%。本文以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性能发展为主线,首先简要介绍了叠层电池的结构及光电性能发展历史;然后介绍叠层电池的关键材料,重点包括透明电极、中间界面层、宽带隙钙钛矿电池;在此基础上,分析叠层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制约因素及提升途径;最后对叠层电池的高效化、大面积、稳定性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 透明电极 中间界面 宽带隙钙钛矿电池 光管理
下载PDF
静电纺丝技术在双极膜制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希 沈春晖 +1 位作者 金怀洋 程向泽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概述了双极膜材料的应用现状,介绍了静电纺丝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并综述了近年来静电纺丝技术在双极膜制备领域的相关应用研究进展,包括纳米纤维引入双极膜中间界面层体系和纳米纤维引入双极膜整体结构体系;指出利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 概述了双极膜材料的应用现状,介绍了静电纺丝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并综述了近年来静电纺丝技术在双极膜制备领域的相关应用研究进展,包括纳米纤维引入双极膜中间界面层体系和纳米纤维引入双极膜整体结构体系;指出利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所特有的三维网状结构,可以实现双极膜性能的最优化,从而为该离子交换膜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比较有价值的技术和理论指导。提出了当前研究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双极膜 3D中间界面 水解离催化剂
下载PDF
Tuning the intermediate reaction barriers by a CuPd catalyst to improve the selectivity of CO_(2) electroreduction to C_(2) products 被引量:4
11
作者 Li Zhu Yiyang Lin +8 位作者 ang Liu Emiliano Cortés Hongmei Li Junhua Hu Akira Yamaguchi Xiaoliang Liu Masahiro Miyauchi Junwei Fu Min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1500-1508,共9页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the utilization of CO2 and intermittent excess electricity.Cu is the only single metal catalyst that can electrochemically convert CO2 into multicarbon product...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the utilization of CO2 and intermittent excess electricity.Cu is the only single metal catalyst that can electrochemically convert CO2 into multicarbon products.However,Cu exhibits an unfavorable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for the generation of C2 products because of the insufficient amount of CO*provided for the C‐C coupling.Based on the strong CO2 adsorption and ultrafast reaction kinetics of CO*formation on Pd,an intimate CuPd(100)interface was designed to lower the intermediate reaction barrier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2 product formation.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calculations showed that the CuPd(100)interface enhanced the CO2 adsorption and decreased the CO2*hydrogenation energy barrier,which was beneficial for the C‐C coupling.The potential‐determining step(PDS)barrier of CO2 to C2 products on the CuPd(100)interface was 0.61 eV,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n Cu(100)(0.72 eV).Encouraged by the DFT calculation results,the CuPd(100)interface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a facile chemical solu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CO2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and gas sensor experiments further confirme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2 adsorption and CO2*hydrogenation ability of the CuPd(100)interface catalyst.Specifically,the obtained CuPd(100)interface catalyst exhibited a C2 Faradaic efficiency of 50.3%±1.2%at‒1.4 VRHE in 0.1 M KHCO3,which was 2.1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u catalyst(23.6%±1.5%).This study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rational design of Cu‐based electrocatalysts for the generation of multicarbon products by fine‐tuning the intermediate reaction b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C2 products ELECTROCATALYST Copper‐palladium interface Intermediate reaction barriers
下载PDF
双核金属酞菁衍生物改性双极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丽金 胡艳玉 +3 位作者 陈日耀 陈晓 郑曦 陈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90,共5页
将双核金属酞菁衍生物添加到羧甲基纤维素阳膜层制备改性的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双极膜(CMC/CS BPM),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膜的离子交换容量和双极膜的机械性能得到提高,双极膜的溶胀... 将双核金属酞菁衍生物添加到羧甲基纤维素阳膜层制备改性的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双极膜(CMC/CS BPM),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膜的离子交换容量和双极膜的机械性能得到提高,双极膜的溶胀度下降.此外,具有不同中心金属离子的双核金属酞菁衍生物较具相同中心金属离子的双核酞菁衍生物有更强催化中间界面层水解离能力.当电流密度为60 mA.cm-2时,FeCoPc2(COOH)12改性的双极膜槽电压只有5.3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金属酞菁衍生物 双极膜 改性 水解离 中间界面
原文传递
静电纺丝法制备PAN-CuTsPc纳米纤维改性CMC-PVA/CS-PVA双极膜 被引量:4
13
作者 喻雅萍 周挺进 +2 位作者 兰瑞芳 陈日耀 陈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71,共6页
分别用Fe3+和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乙烯醇(PVA)阳膜层和壳聚糖(CS)-聚乙烯醇阴膜层进行改性,在中间界面层引入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丙烯腈(PAN)-四磺酸基铜酞菁(CuTsPc)纳米纤维纺丝,制备了CMC-PVA/PAN-CuTsPc/CS... 分别用Fe3+和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乙烯醇(PVA)阳膜层和壳聚糖(CS)-聚乙烯醇阴膜层进行改性,在中间界面层引入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丙烯腈(PAN)-四磺酸基铜酞菁(CuTsPc)纳米纤维纺丝,制备了CMC-PVA/PAN-CuTsPc/CS-PVA双极膜(BPM).并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定仪,电流密度-槽电压关系曲线、交流阻抗谱等对制备的双极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MC-PVA阳膜用PAN-CuTsPc纳米纤维纺丝改性后,表面亲水性增强,中间界面层水解离效率提高,致使双极膜的膜阻抗和IR降显著降低.CMC-PVA/PAN-CuTsPc/CS-PVA(w(CuTsPc):3.0%)双极膜在90 mA·cm-2电流密度时的电阻压降(即膜IR降)仅为0.9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静电纺丝 改性 中间界面 水解离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Density and Thickness of Interlayer on RT Instability of Interfaces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涛 刘升贵 +3 位作者 刘晓旸 郝耐 滕爱萍 李英骏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49-653,共5页
This work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yleigh-Taylor Instability (RTI) of the interfaces formed by two semi-infinitely distributed fluids and one interlayer.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coupling effects betwe... This work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yleigh-Taylor Instability (RTI) of the interfaces formed by two semi-infinitely distributed fluids and one interlayer.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coupling effects between the interfaces, the expression of the growth rate is obtained. The result reveals that the instability growth rate depends on the density and thickness of the interlayer. It is found that /f the interlayer thickness is less than 0.6 times of the disturbing wavelength, the coupling effects should b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INSTABILITY interface coupl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