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预防中风先兆证发生中风转化的价值
1
作者 郭小云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10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预防中风先兆证发生中风转化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82例缺血性中风先兆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半...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预防中风先兆证发生中风转化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82例缺血性中风先兆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凝血功能、血脂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半年,对比两组中风转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6%,40/41)高于对照组(80.49%,33/41)(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半年中风转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先兆证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血脂,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中风转化 半夏白术天麻汤 桃仁红花煎 预防
下载PDF
蒙医药对防治中风先兆证的认识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图门巴雅尔 韩雪梅 +1 位作者 麻春杰 王滨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4年第2期22-23,共2页
目的 :初步探讨蒙医对中风先兆证的认识和蒙药防治的效果。方法 :文献研究角度对中风先兆证提出初步认识。实验采用家兔随机分为脑缺血模型 (盐水 )组、蒙药 (额尔敦—乌日勒、嘎日迪— 13交替使用 )组 ,按治疗缺血性中风病药物的脑缺... 目的 :初步探讨蒙医对中风先兆证的认识和蒙药防治的效果。方法 :文献研究角度对中风先兆证提出初步认识。实验采用家兔随机分为脑缺血模型 (盐水 )组、蒙药 (额尔敦—乌日勒、嘎日迪— 13交替使用 )组 ,按治疗缺血性中风病药物的脑缺血动物模型的药效学试验指标进行脑含水量及脑指数测定、脑组织形态的影响、对血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经统计学处理 ,蒙药组对不完全性脑缺血灌注引起的脑水肿及脑组织神经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尤其对血流变性的影响比较明显 ,能抑制血流变学多项指标异常。结论 :中风先兆证属蒙医萨病 (中风病 )范畴 ,实属中风之轻症 ,它与中风有相同的病因、病理基础 ,是中风的基础和前提。额尔敦—乌日勒、嗄日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医药 中风先兆证 蒙医对中风先兆证的认识 额尔敦-乌日勒 嘎日迪-13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醛固酮合成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高血压病中风先兆证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骆杰伟 陈慧 +7 位作者 林慧中 陈燕 李德育 吴小盈 庄文锦 邓玉莲 伍严安 阮诗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高血压病(EH)中风先兆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116例EH中风先兆证患者和与之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高血压病(EH)中风先兆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116例EH中风先兆证患者和与之1∶1相匹配(按性别、年龄±3岁、居住地)的正常对照组CYP11B2-344T/C基因型,同时用PCR法检测ACE(I/D)基因型。结果:ACE-DD基因型频率在EH中风先兆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YP11B2-TT基因型频率分布无差异(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荤食、急躁易怒及ACE-DD基因型为主要危险因素,而ACE-DD型OR为2.834(95%CI,1.232-6.518)。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EH中风先兆证显著关联,此关系在调整了中医传统危险因素后依然存在,并提示在发病的过程中是环境与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中风先兆证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醛固酮合成酶
下载PDF
中风先兆证临床特征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先涛 尹立群 +1 位作者 于春泉 王泓午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715-718,共4页
[目的]研究中风先兆证临床特征表现。[方法]在文献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专家调查问卷,预调查信度(Cronbachα系数):0.96和效度(累积方差贡献率)82.22%,分半信度(Guttman Split-half):0.90、分半相关系数:0.87。对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降... [目的]研究中风先兆证临床特征表现。[方法]在文献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专家调查问卷,预调查信度(Cronbachα系数):0.96和效度(累积方差贡献率)82.22%,分半信度(Guttman Split-half):0.90、分半相关系数:0.87。对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经球形检验(KMO and Bartlett’s Test),提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结果]专家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88份,失访12份,失访率2%(小于<15%),总体信度0.97和效度73.11%,分半信度0.92、分半相关系数0.91。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特征表现如下:病史为冠心病和糖尿病;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年老、环境污染、微循环异常;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衰、体质不良、气血津液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腑实壅塞、气候变化、房事不节;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痰瘀证、肝风内动证、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症状有倦怠乏力、语言不利、肢体麻木、头昏/头晕/目眩、感觉异常/感觉减退、黑蒙、头胀痛、口角流涎/流涎;舌象有舌淡、舌暗/舌黯/舌暗红/舌暗淡、舌绛红/舌红绛、苔薄白、苔白腻、无苔、苔白;脉象有脉弦滑、脉涩/脉细涩、脉细/脉细弱、脉虚/弱。[结论]以上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前期文献系统评价的结果,对学会标准的修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问卷调查 临床特征 论治
下载PDF
中风先兆证发病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张学文 陶根鱼 +1 位作者 李军 况时祥 《中国中医急症》 1993年第1期7-15,共9页
本文提出了中风先兆证的命名及证候特点,在病因病机上分析认为“血瘀”是病机的关键,并提出了中风先兆证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指出情志、饮食、劳逸、肥胖、遗传、便秘等因素与中风的发病密切相关。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候特点 中风
下载PDF
张学文教授从肝热血瘀论治中风先兆证经验 被引量:9
6
作者 孙景波 符文彬 +1 位作者 华荣 李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05年第2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肝热血瘀 张学文 经验
下载PDF
针刺对中风先兆证的干预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7
作者 章小平 林雪霞 黄凡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5期258-259,共2页
目的 探讨针刺对中风先兆证治疗的机制。方法 对 3 0例中风先兆病人 (治疗组 )针刺治疗后血浆TXB2 、6-Keto -PGF1α含量进行检测 ,并与健康同龄人作对照 (对照组 )。结果 中风先兆证病人血TXB2 含量明显升高 ,6-Keto -PGF1α含量明... 目的 探讨针刺对中风先兆证治疗的机制。方法 对 3 0例中风先兆病人 (治疗组 )针刺治疗后血浆TXB2 、6-Keto -PGF1α含量进行检测 ,并与健康同龄人作对照 (对照组 )。结果 中风先兆证病人血TXB2 含量明显升高 ,6-Keto -PGF1α含量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提示中风先兆证病人的二者含量有改变 ,经针刺治疗后对此能做明显的调整 ,这种作用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结论 针刺能治疗中风先兆证 ,其机制可能与调整其血浆TXB2 、6-Keto -PGF1α之间的平衡 ,改善脑血流量 ,提高脑代谢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干预机制 针刺疗法 6-KETO-PGF1Α
下载PDF
ACE和CYP11B2基因多态性联合分析与高血压病中风先兆证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骆杰伟 陈慧 +7 位作者 李德育 林慧中 陈燕 吴小盈 庄文锦 邓玉莲 伍严安 阮诗玮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年第12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与高血压病中风先兆证(EH-PAS)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EH-PAS患者和与之1∶1相匹配(按性别...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与高血压病中风先兆证(EH-PAS)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EH-PAS患者和与之1∶1相匹配(按性别、年龄±3岁、居住地)的无中风先兆的高血压组(EH-non-PAS组)、对照组(Control)各116例的CYP11B2-344T/C基因型,用PCR法检测ACE(I/D)基因型。结果:χ2分割后EH-PAS组ACE-DD型频率(25.00%)显著高于EH-non-PAS组(13.79%)和Control组(12.93%)(χ2=7.341,P=0.007),基因联合分析DD+TC/CC型频率分布(13.79%)高于EH-non-PAS组(3.45%)和Control组(3.45%)(χ2=12.88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后,以EH-non-PAS组为参照系,DD型患EH-PAS的OR值为2.303(95%CI,1.130~4.694,P=0.022),以II/ID+TT型为参比基线,DD+TC/CC型OR值为4.519(95%CI,1.368~14.928,P=0.013),OR值最大。结论:携带ACE-DD型与ACE-DD+CYP-TC/CC基因型与EH-PAS有关联,两种基因在EH-PAS发病中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中风先兆证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醛固酮合成酶
下载PDF
葛根素治疗中风先兆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宝生 冯丽伟 魏江磊 《中国中医急症》 2004年第9期563-564,共2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中风先兆证的疗效。方法以葛根素注射液合阿斯匹林治疗中风先兆症患者32例(验证组),并与单用阿斯匹林者(对照组)对比疗效。结果验证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浆内皮素和血浆一氧化氮的改善...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中风先兆证的疗效。方法以葛根素注射液合阿斯匹林治疗中风先兆症患者32例(验证组),并与单用阿斯匹林者(对照组)对比疗效。结果验证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浆内皮素和血浆一氧化氮的改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中风先兆证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葛根素注射液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针刺治疗中风先兆证5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0
作者 章小平 刘悦 林雪霞 《中国中医急症》 2005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中风先兆证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54例中风先兆证患者经针刺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与对照组作对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先兆证具有独特优势,... 目的探讨针刺对中风先兆证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54例中风先兆证患者经针刺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与对照组作对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先兆证具有独特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针刺治疗
下载PDF
香丹注射液治疗中风先兆证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丽伟 计高荣 陈宝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53-154,共2页
目的 :观察香丹注射液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10 3例中风先兆证患者随机分验证组 5 2例 (静滴香丹注射液 )和对照组 5 1例 (静滴红花注射液 )。观察药物对患者临床积分疗效及内皮素 1(ET 1)、一氧化氮 (NO)、血小板膜表面黏... 目的 :观察香丹注射液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10 3例中风先兆证患者随机分验证组 5 2例 (静滴香丹注射液 )和对照组 5 1例 (静滴红花注射液 )。观察药物对患者临床积分疗效及内皮素 1(ET 1)、一氧化氮 (NO)、血小板膜表面黏附因子 (CD6 2 P)等参数的干预效果。结果 :验证组总有效率 91.30 % ,对照组为6 0 .80 % (P<0 .0 5 )。给药后验证组 ET 1、NO、CD6 2 P分别为 (81.2 8± 19.5 6 ) ng/L、(89.4 1± 12 .35 ) mm ol/L和 (1.32± 0 .0 4 ) % ,均较给药前显著改善 (P<0 .0 5或 P<0 .0 1) ,与对照组比较也均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香丹注射液不仅能明显改善中风先兆证症状 ,且可显著改变患者血管内皮、血小板活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丹注射液 治疗 中风先兆证 血管内皮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中风先兆证ET-1水平150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蕾 张钟爱 +1 位作者 奚智蕾 于庆滨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ET-1测定 放射免疫r计数器
下载PDF
中风先兆证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 被引量:14
13
作者 丰广魁 奚肇庆 《中国中医急症》 2006年第2期160-161,共2页
中风先兆证是指以短暂性眩晕、肢麻、语謇、偏瘫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风病前驱症状,其危险因素为年过四旬、形盛人肥、饮食不节、情志过激、摄生不慎、季候影响、素有宿疾等,干预方法为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即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和中药、... 中风先兆证是指以短暂性眩晕、肢麻、语謇、偏瘫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风病前驱症状,其危险因素为年过四旬、形盛人肥、饮食不节、情志过激、摄生不慎、季候影响、素有宿疾等,干预方法为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即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和中药、针灸治疗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危险因素 治未病
下载PDF
中风先兆证患者内风与纤维蛋白原、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致郅 谢春荣 +1 位作者 齐锡友 彭玉山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1期171-173,共3页
目的观察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病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与纤维蛋白原、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30例中风先兆证患者分为风证组70例与非风证组60例,观察两组纤维蛋白原水平、血脂、hs-CRP及短暂性脑制备发作(TIA)早... 目的观察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病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与纤维蛋白原、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30例中风先兆证患者分为风证组70例与非风证组60例,观察两组纤维蛋白原水平、血脂、hs-CRP及短暂性脑制备发作(TIA)早期卒中风险预测(ABCD2)评分,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风证组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均高于非风证组,风证组的ABCD2评分以中危组多见,与非风证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纤维蛋白原、TG、TC、LDL-C、hs-CRP水平可作为风证辨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内风
下载PDF
中风先兆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泽颖 吴坤 王法德 《吉林中医药》 2004年第4期53-55,共3页
中风先兆是与中风病有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征.以眩晕、肢麻、瘫软、语涩、昏厥为主要临床表现.若能在中风先兆阶段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对防止或延缓中风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清开灵治疗中风先兆证56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保林 孙玉信 陶洁 《中国中医急症》 1998年第1期20-20,共1页
自1994年以来,笔者以风火痰瘀、闭阻脉络立论,运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风先兆证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3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中风先兆证诊断标准.其中初次者27例... 自1994年以来,笔者以风火痰瘀、闭阻脉络立论,运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风先兆证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3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中风先兆证诊断标准.其中初次者27例,再次者29例;有高血压病史者23例,冠心病史者14例,糖尿病史者12例,血液粘度增高、高脂血症者7例;治疗观察时间最长者24天,最短者6天,平均14天.1.2 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以眩晕、肢麻、短暂性瘫软、语涩、晕厥发作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证候类型分为①肝胆火旺,痰瘀闭阻:平素头晕头痛,烦躁易怒,口干燥,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腻或舌见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青紫,脉弦滑数或弦涩.②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平素头晕头胀,胸闷痰多,舌见瘀紫或舌下脉络青紫,苔白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涩.③气阴两虚,脉络瘀滞:平素头晕,动则加剧,劳累则易引发,神疲,气短,心悸,失眠,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中风先兆证 清开灵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风先兆证相关名称及防治的文献探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红香 戴慎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2期175-176,共2页
《黄帝内经》中已有中风先兆症状的描述,称为"微风",其后历代经典均有中风先兆相关名称记载,中络、小中、中风先兆、小中风等。关于中风先兆证的防治,文献中论述颇多,历代医家均有心得。《黄帝内经》首次提出针刺疗法,孙思邈... 《黄帝内经》中已有中风先兆症状的描述,称为"微风",其后历代经典均有中风先兆相关名称记载,中络、小中、中风先兆、小中风等。关于中风先兆证的防治,文献中论述颇多,历代医家均有心得。《黄帝内经》首次提出针刺疗法,孙思邈利用针、灸、药相结合的方法,金医家张子和提出吐法预防中风。清.叶天士详细论述中风先兆症状以及治则治法,至此中风先兆防治理论基本完善,为后世诸多医家所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中风 防治 文献探源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先兆证16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春申 钟红卫 《中国中医急症》 2009年第6期869-870,共2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8例中风先兆证患者(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者144例(对照组)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血液流变性和血脂指...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8例中风先兆证患者(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者144例(对照组)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血液流变性和血脂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西药是治疗中风先兆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补阳还五汤
下载PDF
中风先兆证的头颅CT影像及其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侯键 李明富 余朝骏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通过对 5 3例中风先兆证患者头颅CT影像及相关血液流变学检查研究 ,探索中风先兆证的CT影像规律性及相关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对 5 3例中医诊断为中风先兆证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双盲法CT影像研究 ,观察其病变性质、部位、大小范围... 目的 :通过对 5 3例中风先兆证患者头颅CT影像及相关血液流变学检查研究 ,探索中风先兆证的CT影像规律性及相关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对 5 3例中医诊断为中风先兆证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双盲法CT影像研究 ,观察其病变性质、部位、大小范围、脑实质弥漫性病变与陈旧病变等情况 ,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的观测。结果 :中风先兆证的头颅CT影像有一定的规律性 ,其血液流变学也有相应的变化 ,但具体各证候之间缺乏显著性差异。结论 :头颅CT扫描可以为中风先兆证的患者提供一定的辨证、辨期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中医 头颅CT影像检查 血液流变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中风先兆证相关证型血液流变学测定与其临床症状改善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刁丽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在中风先兆证痰瘀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发病进程中的检测及与其临床症状改善的相关关系。方法:观察16例痰瘀阻络型和14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中风...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在中风先兆证痰瘀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发病进程中的检测及与其临床症状改善的相关关系。方法:观察16例痰瘀阻络型和14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中风先兆痰瘀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改善不明显。结论:中风先兆证痰瘀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与血液流变学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临床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中风先兆证的病情发生、发展及预后观察等方面指导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中风先兆证 预防中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