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6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瘀血阻滞型膝骨关节炎的影响——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病》
1
作者 李海冰 杨雪芬 +2 位作者 李彬 赵晓翠 王丰年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I0001-I0001,共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病》由张朝驹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088794。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的背景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确诊率逐年上升,其临床特点为病程长,预后性差,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大多患者就医时...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病》由张朝驹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088794。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的背景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确诊率逐年上升,其临床特点为病程长,预后性差,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大多患者就医时自述疼痛难忍且日常活动受限。中医学将该病归属于“痹症”“骨痹”范畴。近几十年来,中医学术传承思想影响力越来越大,西医医学理论与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中医对骨关节炎的中医病证理论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本文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病》的相关内容,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瘀血阻滞型膝骨关节炎的影响,以期为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有效的临床资料,施惠于广大骨关节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病 骨关节病 瘀血阻滞型 骨痹 确诊率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动力及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
2
作者 罗章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39-0142,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动力及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结果 观察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动力及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胃动力指标及血糖控制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而言,治疗后两组患者嗳气、疼痛、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同时,观察组的胃动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肽等胃动力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胃排空时间显著缩短;此外,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等血糖控制指标降低更明显。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胃动力,调节肠道菌群分布,并有效改善血糖控制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脾胃虚弱 糖尿病胃轻瘫 胃动力 肠道菌群分布.(Diabetic gastroparesis)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中风先兆证30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刁丽梅 何乾超 《中医药信息》 2008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药辨证用中药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30例(辨证为气虚血瘀型及痰瘀阻络型),与单纯使用西药阿司匹林治疗30例(中医辨证也为气虚血瘀型及痰瘀阻络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药辨证用中药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30例(辨证为气虚血瘀型及痰瘀阻络型),与单纯使用西药阿司匹林治疗30例(中医辨证也为气虚血瘀型及痰瘀阻络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3%,明显优于对照组72.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辨证治疗中风先兆证可有效改善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 治疗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先兆证临床观察
4
作者 宋云娟 张玉红 +1 位作者 贾云 段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治疗 中风先兆 临床观察 灯盏细辛注射液 黄芪四物汤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5
作者 张艳红 《光明中医》 2024年第6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柳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复方地龙片和血栓通治疗,...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柳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复方地龙片和血栓通治疗,并配合穴位按摩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ADL评分、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缺血性脑卒中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研究进展
6
作者 高庆庆 苏士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5期148-150,共3页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是我国乃至世界心血管领域的重要疾病之一,而心绞痛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原因主要与人们饮食结构变化、体育运动减少、心理社会压力增大等有关。文章结合历代医学对SAP的认识以及临床经验,明确运...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是我国乃至世界心血管领域的重要疾病之一,而心绞痛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原因主要与人们饮食结构变化、体育运动减少、心理社会压力增大等有关。文章结合历代医学对SAP的认识以及临床经验,明确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互结型SAP的临床效果及其独有的特点;着眼于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分析、归纳和总结用不同方法治疗痰瘀互结型SAP的不同效果,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稳定型心绞痛 痰瘀互结 中西医结合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在慢性胃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7
作者 梁小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30-0033,共4页
探讨慢性胃病治疗期间,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手段形成的积极影响,重点探究病患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评估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该次实验病例的录入日期均确定在2023年12月到2024年6月。通过在所有病例中进行严格筛选,总计获取60... 探讨慢性胃病治疗期间,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手段形成的积极影响,重点探究病患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评估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该次实验病例的录入日期均确定在2023年12月到2024年6月。通过在所有病例中进行严格筛选,总计获取60份符合慢性胃病诊断标准的病例。为进一步明确不同治疗方案的总体收益情况,借助于奇偶分组的对策,划分样本至两个小组。60份样本均分至参照组、试验组。以上两组保持相同数量的样本量,即n=30。在前一组中,仅以西药治疗手段开展干预。而后一组则落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整个研究期间爱你,收集病患的各项资料,做好相关的评析与统计工作,以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意义。结果 (1)对照2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的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工作介入的情况下,显示试验组有关数值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2)基于临床对不同组别样本实施生活质量的检验,提示常规治疗的一组数据升高幅度不明显,P<0.05。(3)在判断每一组的不良反应时,没有观察到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结论 对慢性胃病病患实施中西医结合干预的策略,可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此种治疗模式的有效性、安全性等均获得良好的验证,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候积分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孟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34-0137,共4页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脾胃湿热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汤剂。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胃镜下黏膜炎症评分...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脾胃湿热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汤剂。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胃镜下黏膜炎症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优于对照组76.00%(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黏膜炎症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CAG疗效显著,在改善症状、修复胃黏膜等方面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应用。中药汤剂可清热利湿、和胃降逆,与西药协同增效,从整体调理脾胃功能,为CAG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湿热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疗效 症状积分 胃黏膜病变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Hp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陈涵 邵益萍 陈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01-0104,共4页
探究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及化肝煎合左金丸治疗非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中医治疗组、中西医治疗组,每组各30例,西医治疗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中医治疗组予化肝煎合左金丸,中西医... 探究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及化肝煎合左金丸治疗非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中医治疗组、中西医治疗组,每组各30例,西医治疗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中医治疗组予化肝煎合左金丸,中西医治疗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及化肝煎合左金丸。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三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慢性胃炎pro积分等疗效指标的差异。结果 中西医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慢性胃炎pro积分与其他两组相比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非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肝胃郁热
下载PDF
气虚血瘀证中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薛建红 朱勤贤 +1 位作者 张玉华 刘丹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20期3195-3197,共3页
目的探析气虚血瘀证中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份至2019年1月收治的75例气虚血瘀证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7),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干预、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 目的探析气虚血瘀证中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份至2019年1月收治的75例气虚血瘀证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7),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干预、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变化状况。结果干预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简式Fugl-Meyer运功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DS评分显著较低,FMA评分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用于气虚血瘀证中风患者护理中的实践效果较为突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血瘀 中风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赵心瑜 刘文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9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下简称“亚临床甲减”)对妊娠早期血清孕酮(P)、雌二醇(E_(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的影响,并探讨早期先兆流产伴亚临床甲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6月期间,76...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下简称“亚临床甲减”)对妊娠早期血清孕酮(P)、雌二醇(E_(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的影响,并探讨早期先兆流产伴亚临床甲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6月期间,76例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孕龄在4~12周的孕早期妇女。根据是否符合先兆流产的诊断、是否伴有亚临床甲减分为2组,符合先兆流产诊断、不符合亚临床甲减诊断标准的为对照组,同时符合先兆流产、亚临床甲减诊断标准的为亚甲减组。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对血清中P、E_(2)、β-hCG、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组E_(2)、β-hCG水平均高于亚甲减组,治疗后2组P、E_(2)、β-hC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E_(2)、β-hCG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亚甲减组T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SH水平差异减小。结论亚临床甲减会造成妊娠期激素水平的变化,积极治疗后激素水平会向正常水平靠拢,积极治疗亚临床甲减是推进良好妊娠结局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漏 早期先兆流产 亚临床甲减 寿胎丸 左甲状腺素钠片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药棒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煦昀 周义杰 +2 位作者 胡启洋 王树青 刘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4期2425-2428,共4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药棒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基于Bobath技术的中西医结合药棒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肢体...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药棒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基于Bobath技术的中西医结合药棒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肢体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药棒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病人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优于单纯使用Bobath训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药棒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痉挛性瘫痪 中西医结合 药棒疗法 BOBATH技术 痉挛程度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致早期先兆流产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光玉 黄艳娟 郭端英 《黑龙江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618-620,共3页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致早期先兆流产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黄体功能不全致早期先兆流产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致早期先兆流产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黄体功能不全致早期先兆流产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将两组患者的血清激素水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妊娠结局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黄体功能不全致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治疗后的P、E_(2)、HCG值及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下腹痛缓解时间、腰酸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畸形发生率、足月低体重儿比例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功能不全致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安全有效,可促进激素水平的改善,且不会增加患者并发症、新生儿不良结局,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功能不全 早期先兆流产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先兆证8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正杰 《湖南中医杂志》 2000年第3期8-8,56,共2页
关键词 中风先兆 中西医结合治疗 熄风通络化瘀汤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先兆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钱仁义 李芝苹 《河南中医》 1998年第6期371-372,共2页
关键词 中风 先兆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对中风病气虚血瘀证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晓香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11期179-179,共1页
目的:分析中风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65例气虚血瘀证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西结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 目的:分析中风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65例气虚血瘀证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西结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和Barthel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IS和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IS和Bar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中风病气虚血瘀证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血瘀中风 中西医结合 康复护理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解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曦 《海峡药学》 2021年第4期161-162,共2页
目的试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90位IBS-D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45例。对照组仅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试验组加用中药方参苓白术散;疗程为... 目的试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90位IBS-D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45例。对照组仅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试验组加用中药方参苓白术散;疗程为4周。统计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情况;分析比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满意率。结果中医症候总积分方面:脾胃虚弱证症候总积分在治疗前并无差别,治疗后积分均有降低,试验组(4.5±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9±2.5)分,数据分析P<0.05。总有效率:试验组(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7.7%)。满意率:试验组(97.7%),对照组(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症状改善显著,效果佳,患者满意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脾胃虚弱 中西医结合疗法 疗效解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18
作者 吴亚利 何佳澄 《黑龙江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313-1315,共3页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中风先兆证的过程中,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04月至2016年04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因出现中风先兆症状而就诊的患者共70例,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予以不同...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中风先兆证的过程中,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04月至2016年04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因出现中风先兆症状而就诊的患者共70例,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风先兆证的过程中,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各项临床指标,应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 中西医结合治疗 效果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先兆验案2则
19
作者 周宝宽 周探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8期1360-1361,共2页
中风之病发病骤然。致残率、致死率较高,是常见的严重脑血管疾病。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身心双重压力及不良生活方式,如过食肥甘、活动减少等因素.中风发病率快速上升,对中风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中风先兆目前虽无诊断金标准,但... 中风之病发病骤然。致残率、致死率较高,是常见的严重脑血管疾病。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身心双重压力及不良生活方式,如过食肥甘、活动减少等因素.中风发病率快速上升,对中风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中风先兆目前虽无诊断金标准,但根据先贤经验及现代诊疗手段,尚有经验可依。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等疾病如出现严重的脑血管病相关征兆,可按中风先兆对待。笔者临床按上述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百余例中风先兆患者,现举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 中西医结合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模式干预急性缺血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临床观察
20
作者 张震中 魏建刚 +1 位作者 张燕 姚华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8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模式干预急性缺血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缺血中风轻中程度运动功能障碍,辨证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用一般西医治疗(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方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模式干预急性缺血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缺血中风轻中程度运动功能障碍,辨证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用一般西医治疗(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方案)结合现代康复训练。试验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针灸、推拿和中药化痰脉通汤组成的中西医结合模式,观察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Barthel Index(B)I分级法、改良Rankin量表。结果:随访3月后,2组间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后3月试验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后3月,2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后3月试验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后3月,2组间BI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后3月试验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模式能改善急性缺血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中风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