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任蓉 李作伟 王蕾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0期148-151,共4页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神经性疾病。中风后痉挛是目前中风康复期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患肢感觉系统障碍以及肌张力增高、肌肉萎缩、肌力降低等。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成为目前中风后痉挛性瘫...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神经性疾病。中风后痉挛是目前中风康复期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患肢感觉系统障碍以及肌张力增高、肌肉萎缩、肌力降低等。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成为目前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诊治的首要原则。早在两千多年前,针刺疗法就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不同的针刺部位、针刺方法、针刺时机等均可对针刺疗效产生影响。本文对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期探索规律、拓展思路,提高临床使用针刺治疗该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中医药 针刺治疗 研究进展 神经疾病
下载PDF
“八虚”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理论阐释及临床应用
2
作者 刘学谦 吴新贵 王斌华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1期161-164,共4页
通过收集“八虚”和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古今文献,对“八虚”的源流、内涵、与五脏的联系、病发拘挛的病因病机和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病因病机进行阐释对照,尝试从“八虚”理论探讨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病因病机和针刺选穴思路。通过刺激“... 通过收集“八虚”和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古今文献,对“八虚”的源流、内涵、与五脏的联系、病发拘挛的病因病机和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病因病机进行阐释对照,尝试从“八虚”理论探讨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病因病机和针刺选穴思路。通过刺激“八虚”处腧穴曲池、少海、肩髃、极泉、气冲、冲门、髀关、阳陵泉、委中、足三里,能够达到补其虚、疏其经、祛其邪的治疗目的,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虚”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针刺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观察
3
作者 王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3期106-107,115,共3页
目的探究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联合芍药甘草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7月本溪市中医院收治的88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西医治疗,研究... 目的探究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联合芍药甘草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7月本溪市中医院收治的88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西医治疗,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应用血府逐瘀汤联合芍药甘草汤治疗,比较临床疗效、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相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73%(32/44),研究组总有效率93.18%(41/4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指标(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指标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2%(3/44)、9.09%(4/4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血府逐瘀汤联合芍药甘草汤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芍药甘草汤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医康复护理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梨 廖若夷 +1 位作者 余艳兰 张月娟 《全科护理》 2013年第6期556-558,共3页
介绍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定义、主要临床表现以及中医康复护理目前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护理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中医康复护理
下载PDF
圆利针透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喆 吕计宝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644-2647,共4页
目的观察圆利针透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圆利针透刺法治疗。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 目的观察圆利针透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圆利针透刺法治疗。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圆利针透刺可有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圆利针 透刺
下载PDF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病名病位源流探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谢乐 伍大华 曹思佳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15期9-12,共4页
通过深入中医典籍,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中医病名、病位进行探源溯流,分类整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古代名称有瘫风、偏枯、拘挛、挛急等,现代名称“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为简便起见,可简称为“中风痉挛”。中风痉挛的... 通过深入中医典籍,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中医病名、病位进行探源溯流,分类整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古代名称有瘫风、偏枯、拘挛、挛急等,现代名称“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为简便起见,可简称为“中风痉挛”。中风痉挛的病位在于筋、肝以及肝之经、阳明经、机关等,以筋与肝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病名 病位 源流
下载PDF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现代文献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谢乐 曹思佳 +1 位作者 伍大华 毛果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搜集1979年以来正式发表的关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文献,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探索,为临床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piData 3.1建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现代文献数据库,SPSS 20.0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 目的搜集1979年以来正式发表的关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文献,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探索,为临床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piData 3.1建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现代文献数据库,SPSS 20.0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107篇,涉及方68首,药物129味,用药总频次为1078次。得到累计使用频次大于75%的高频药物28味,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为白芍,最主要使用的药类为活血化瘀药及补血药,因子分析得到10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组。结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基本病机可以分为阴血亏虚、络脉瘀阻,气血亏虚、络脉瘀阻,血虚筋脉失养3大类,白芍是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最主要药物,木瓜、伸筋草、鸡血藤为对症治疗痉挛的主要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用药规律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历代文献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谢乐 伍大华 +1 位作者 曹思佳 刘涵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1期163-166,170,共5页
目的:分析历代中医文献中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历代中医文献中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方药,对收集到的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 20.0对用药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历代中医文献中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历代中医文献中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方药,对收集到的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 20.0对用药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历代中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最常用的药物为发散风寒药、息风止痉药、温里药、补气药、补血药、活血化瘀药等,常用治法有祛风散寒、益气养血、温阳祛风、息风通络、养血活血等。结论:历代医家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以发散风寒药为主,辅以息风止痉药、温里药、补气药、补血药、活血化瘀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用药规律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唐宋时期文献关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谢乐 曹思佳 +1 位作者 伍大华 彭舟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5期130-133,共4页
收集整理唐宋时期关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方药,采用SPSS 20.0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唐宋医家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常用的药物是发散风寒药、温里药、祛风寒湿药、熄风止痉药、活血化... 收集整理唐宋时期关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方药,采用SPSS 20.0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唐宋医家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常用的药物是发散风寒药、温里药、祛风寒湿药、熄风止痉药、活血化瘀药、补气药、补血药等,常用治法有温阳益气、祛风散寒、熄风通络等,唐宋时期出现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内风"学说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唐宋时期 用药规律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通脉解痉汤联合针刺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赖彦娜 马桂芳 《四川中医》 2019年第4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通脉解痉汤联合针刺、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针刺、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通脉解痉汤联合针刺、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针刺、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服用通脉解痉汤,比较两组临床痉挛指数(CSI)(腱反射、肌张力、阵挛)评分、运动功能Fugel Meyer评分(FMA)、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BI)和生活质量基于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RO)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腱反射、肌张力、阵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上肢、下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屈、后伸、外展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I、PR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解痉汤联合针刺、推拿治疗能有效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解痉汤 针刺 推拿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下载PDF
针灸推拿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康复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詹小井 曹艳 +2 位作者 黄民君 贺琴 牟鑫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31期39-41,共3页
目的:对针灸推拿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及肢体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 目的:对针灸推拿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及肢体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灸推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测评表(Quality Of Life,QOL)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运动功能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功能及四肢活动灵活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研究组(P <0.05);研究组的身体状况、行为、社会活动和自评生活质量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的ODI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P <0.05);研究组的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取针灸推拿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了肢体功能,有利于患者和家人的正常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推拿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康复治疗 有效性 肢体功能
下载PDF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明清时期文献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乐 曹思佳 +1 位作者 毛果 伍大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9期1-4,共4页
收集整理明清时期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方药,采用SPSS 20.0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明清时期医家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最常用的药物是发散风寒药、祛风寒湿药、温里药、祛风湿热药、补血... 收集整理明清时期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方药,采用SPSS 20.0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明清时期医家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最常用的药物是发散风寒药、祛风寒湿药、温里药、祛风湿热药、补血药、活血化瘀药、补气药等,常用治法有祛风散寒,养血祛风,温阳养血,养血活血,化痰活血等。对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病机认识并没有像中风病那样形成由“外风”向“内风”学说的演变,而是由“外风”学说逐渐演变为“外风兼血虚”的认识,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文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明清时期 用药规律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0期160-161,共2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选择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便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研... 目的分析并研究选择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便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研究选择患者的例数为64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32例.本研究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以后患者的相关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比对照组更好,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痉挛性瘫痪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选择采用针灸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相关情况,促进患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恢复,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治疗 康复治疗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下载PDF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洪平 刘碧燕 +1 位作者 梁建义 林俊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8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12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12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肌张力及肌痉挛状态、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shworth量表评分、肢体肌痉挛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肢体肌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头针 张力平衡针法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分析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史洪亮 杨丽丽 +1 位作者 孙富珊 吴灿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4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究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所收治的8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服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服用巴氯芬片治疗,两组治疗周期为6周,观... 目的探究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所收治的8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服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服用巴氯芬片治疗,两组治疗周期为6周,观测两组使用药物后疗效,以及治疗前后Fugl-Meyer和结果Barthel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治疗后Fugl-Meyer和结果Barthe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肌张力,有助于肢体功能恢复,并且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可广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疗效研究
下载PDF
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30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凤德 吕计宝 韦英才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第3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本课题研究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壮医经筋疗法治疗,两组治疗...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本课题研究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壮医经筋疗法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个疗程,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指标为: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DS)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3%,两组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评定指标: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DS)评分,治疗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能显著降低肌张力,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壮医经筋疗法 康复训练 筋结
下载PDF
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显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4期188-189,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针灸手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四组(n=25),三组观察组(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分别使用阳经刺法、阴经刺法、阴阳平衡刺法针灸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针... 目的比较不同针灸手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四组(n=25),三组观察组(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分别使用阳经刺法、阴经刺法、阴阳平衡刺法针灸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阳经刺法、阴经刺法、阴阳平衡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浅议蜡疗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踝关节活动障碍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赵悦 李蓓 《临床医学前沿》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蜡疗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踝关节活动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从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收诊的96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蜡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7.78%... 目的:观察蜡疗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踝关节活动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从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收诊的96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蜡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7.78%,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00,P=0.00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蜡疗护理措施效果理想,患者踝关节评分更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疗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踝关节活动障碍 效果观察
下载PDF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现状
19
作者 王祎 《益寿宝典》 2020年第20期16-16,共1页
探究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在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预后康复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方法:选择在2019 年 3 月~2020 年 3 月期间于我院康复中心就诊的 80 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其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探究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在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预后康复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方法:选择在2019 年 3 月~2020 年 3 月期间于我院康复中心就诊的 80 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其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为 40 例,对照组的 40 例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的 40 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推拿,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系统性比较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呈现了显著的差异,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上,为了帮助广大的患者获得显著的康复效果,尽快回归正常生活,须在实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推拿,凭借其疗效确切的优势获得了广大临床工作者的一致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针灸推拿 康复治疗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智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3期23-25,36,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肘关节、膝关节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肘关节、膝关节M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肘关节和膝关节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3个月及6个月的MBI评分分别为(55.59±2.74)分、(64.59±0.55)分、(82.59±0.5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8.75±3.51)分、(50.92±0.44)分、(73.54±0.9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肘关节、膝关节痉挛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治疗 痉挛状态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