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分析康复训练联合毫火针治疗与单纯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SHSAS)Ⅰ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福能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4例SHSA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康...目的比较分析康复训练联合毫火针治疗与单纯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SHSAS)Ⅰ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福能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4例SHSA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毫火针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上肢水肿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肩手综合征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前屈、外展、内旋、后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腋静脉内径、肘正中静脉内径小于对照组,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肘正中静脉PSV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毫火针治疗SHSASⅠ期患者相较于康复训练单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并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水肿,恢复肩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调节上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观察组予康复训练+毫火针治疗,比较两组...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观察组予康复训练+毫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分(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ore,SHSS)。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高于对照组的84%(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均改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 Meyer motor function scale,FMA)评分均上升,SHSS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FMA上升幅度及SHSS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观察组予康复训练+毫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分(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ore,SHSS)。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高于对照组的84%(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均改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 Meyer motor function scale,FMA)评分均上升,SHSS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FMA上升幅度及SHSS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