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6篇文章
< 1 2 1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派针灸防治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1
作者 裴建 叶静 +10 位作者 周厚广 傅勤慧 鲍超 郑国庆 徐福 张全爱 韩知忖 包烨华 刘承浩 徐佳 詹逸珺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S01期69-72,共4页
《柳叶刀》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中风仍为我国人群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近20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下降了9.0%,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上升了35.0%[2]。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缺血性中风的患病率由2010年的1100/10万上升... 《柳叶刀》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中风仍为我国人群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近20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下降了9.0%,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上升了35.0%[2]。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缺血性中风的患病率由2010年的1100/10万上升至2019年的1256/10万[3],超过8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用于治疗中风病[4],以提高运动、感觉、言语和其他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针灸 缺血性中风 运动功能障碍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急性期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中医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2
作者 景静 任思萌 +9 位作者 常鑫 刘俊霞 刘博文 关超 苗晨灿 吴燕燕 魏安其 宋丽波 赵楠 李静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8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索活血化瘀中医护理方案对急性期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2月—2024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脑病科住院的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82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 目的探索活血化瘀中医护理方案对急性期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2月—2024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脑病科住院的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82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血瘀类型给予理气活血、补气活血、祛痰活血、温阳活血中医护理方案,干预时长为2周,对比干预前后2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得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血瘀证得分。结果干预结束,2组ADL得分(Z=-2.24,P=0.025)、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得分(Z=3.102,P=0.036)、NIHSS得分(Z=2.27,P=0.023)、血瘀证得分(Z=-3.309,P=0.03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医护理可改善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的血瘀状况、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医治疗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缺血性中风 中医护理 效果
下载PDF
基于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变化分析七叶通脉胶囊及其主要药效物质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丁涛 刘博 +4 位作者 关延坤 温富春 王鑫 纪凤兰 徐惠波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2-2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的变化,分析七叶通脉胶囊(QYTM)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制及其药效物质人参皂苷Rb3(Rb3)、三七皂苷R1(R1)、槲皮素的作用特点。方法:采用家兔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和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考察了不... 目的:通过观察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的变化,分析七叶通脉胶囊(QYTM)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制及其药效物质人参皂苷Rb3(Rb3)、三七皂苷R1(R1)、槲皮素的作用特点。方法:采用家兔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和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考察了不同剂量QYTM给药后对脑组织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第四因子(PF4)、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GPⅡb/Ⅲa)的影响。通过正常小鼠和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考察了QYTM及药效物质槲皮素、R1、Rb3各给药组脑组织中上述因子的变化及对缺血再灌注模型脑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QYTM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家兔脑皮质PAF、PF4、GPⅡb/Ⅲa含量及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PF4、GPⅡb/Ⅲa和β-GT的含量(P<0.05,P<0.01);QYTM中剂量组能降低家兔脑皮质PAF、GPⅡb/Ⅲa的含量(P<0.05,P<0.01);QYTM中、低剂量组也能减少大鼠脑组织PF4含量(P<0.01)。QYTM及药效物质槲皮素、R1、Rb3对正常小鼠脑组织中上述因子无明显的影响(P<0.05)。对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QYTM组脑组织中PAF、PF4、GPⅡb/Ⅲ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槲皮素组PAF、PF4明显降低(P<0.05,P<0.01);R1组PF4含量降低(P<0.01),Rb3组PAF、PF4、GPⅡb/Ⅲa含量降低(P<0.05,P<0.01),各给药组对脑梗死面积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QYTM能通过抑制血小板相关因子的活化,发挥活血化瘀作用,进而达到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目的。QYTM抑制缺血性脑中风作用与其药效物质皂苷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的药效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通脉胶囊 缺血性中风 血小板活化 槲皮素 人参皂苷RB3 三七皂苷R1
下载PDF
真方白丸子加减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风痰阻络型首次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观察
4
作者 曲晓雪 李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0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真方白丸子加减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风痰阻络型首次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缺血性中风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真方白丸子加减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风痰阻络型首次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缺血性中风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真方白丸子加减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度和残疾程度,并监测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4%(38/39),高于对照组的89.74%(35/39)(P<0.05)。治疗后,两组NIHSS、mRS评分及Lp-PLA2、CRP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真方白丸子加减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首次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痰阻络证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其Lp-PLA2、CRP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和残疾程度,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风痰阻络证 真方白丸子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高危人群相关危险因素的价值分析
5
作者 黎翠翠 钟广智 +1 位作者 蔡栋昊 梅闯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1期3522-352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风险指标对缺血性中风的影响,筛选出缺血性中风高危人群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106例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为观察组(男62例、女44例),同期10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52例、女54例)... 目的探讨不同风险指标对缺血性中风的影响,筛选出缺血性中风高危人群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106例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为观察组(男62例、女44例),同期10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52例、女54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脂及凝血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单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变量。结果观察组年龄(64.42±10.74)岁,对照组(39.37±12.7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比例高于对照组[77.4%(82/106)比0、48.1%(51/106)比0、16.0%(17/106)比0],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对照组[(4.07±1.22)g/L比(2.84±0.38)g/L、(1.25±0.98)mg/L比(0.25±0.11)mg/L、(1.65±0.69)mmol/L比(1.07±0.35)mmol/L],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低于对照组[(3.54±0.74)mmol/L比(4.71±0.59)mmol/L、(0.98±0.17)mmol/L比(1.53±0.19)mmol/L、(2.01±0.65)mmol/L比(3.14±0.6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TG、D-二聚体为缺血性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HDL水平降低与缺血性中风密切相关(均P<0.05);ROC结果显示,TG、HDL、D-二聚体、联合指标预测概率的AUC分别是0.708、0.969、0.870、0.998。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TG、D-二聚体、HDL与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联合监测有助于缺血性中风高危人群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风险因素 联合监测 高危人群
下载PDF
热敏灸结合川平法(反复促通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上肢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丽芳 熊俊 +5 位作者 王胜灵 施凤飞 柴非 陈宏贞 罗丹丹 杨佩耿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97-1599,共3页
目的:探讨热敏灸结合川平法(反复促通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上肢功能的临床观察。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分为3组,各30例。对照组1使用热敏灸,对照组2使用川平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热敏灸... 目的:探讨热敏灸结合川平法(反复促通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上肢功能的临床观察。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分为3组,各30例。对照组1使用热敏灸,对照组2使用川平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热敏灸结合川平法治疗,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上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肌张力。结果:治疗后,3组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1、对照组2低,3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1、对照组2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组Ashworth量表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采用热敏灸结合川平法治疗可缓解疼痛程度,改善肌张力及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热敏灸 川平法 上肢功能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梁舒渝 窦维华 +5 位作者 杨俊威 蒋颖 谭庆晶 林浩海 韦宝平 张雪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219-1223,共5页
缺血性中风(IS)是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理机制复杂,治疗手段呈多样化。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IS的可调整危险因素。目前,西医主要采用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神经保护、... 缺血性中风(IS)是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理机制复杂,治疗手段呈多样化。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IS的可调整危险因素。目前,西医主要采用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神经保护、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方式,但单纯西医治疗IS效果欠佳。中西医协同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IS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中医药对于IS的干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不仅疗法丰富多样,还具有充足的治疗经验,在IS的早期治疗、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中医药干预
下载PDF
关白附炮制前后对缺血性中风沙鼠药效学和代谢组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曾琬婷 周丽婷 +4 位作者 贾茹 刘月 马浩文 才谦 曲扬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5-63,共9页
目的研究关白附生品及其炮制品对沙鼠缺血性脑中风的保护作用及对尿液代谢物的影响。方法将36只沙鼠随机分成空白组(CG)、模型组(MG)、阳性药组(PG)、生关白附组(RA)、蒸关白附组(SA)和姜矾制关白附组(GA),每组6只,除空白组沙鼠外,其余... 目的研究关白附生品及其炮制品对沙鼠缺血性脑中风的保护作用及对尿液代谢物的影响。方法将36只沙鼠随机分成空白组(CG)、模型组(MG)、阳性药组(PG)、生关白附组(RA)、蒸关白附组(SA)和姜矾制关白附组(GA),每组6只,除空白组沙鼠外,其余各组采用右侧单侧结扎沙鼠颈动脉造成中风模型。造模成功后,关白附给药组分别灌胃对应的饮片全粉混悬液(0.586 mg/g),阳性药组灌胃脑络通颗粒混悬液(0.390 mg/g),空白组灌胃生理盐水,共给药14 d。分别采用Longa评分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酶联免疫法检测关白附生品及其炮制品对神经功能学评分、脑组织梗死面积、氧化应激水平、炎症因子表达;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MS)分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生关白附组、蒸关白附组和姜矾制关白附组沙鼠尿液样品;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筛选差异代谢物;采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结合MetaboAnalyst 5.0软件对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关白附及其炮制品可显著改善脑组织梗死面积;明显降低脑组织和血清中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P<0.05),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活性(P<0.05);代谢组学研究发现L-脯氨酸(L-Proline)、核黄素(Riboflavin)、白三烯D4(Leukotriene D4)、7-甲基黄嘌呤(7-Methylxanthine)等112种差异代谢物可作为缺血性脑中风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核黄素代谢、嘧啶代谢、嘌呤代谢等14条代谢通路。生关白附回调了其中的核黄素代谢、嘧啶代谢等4条代谢通路;蒸关白附回调了其中的核黄素代谢、嘧啶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5条代谢通路;姜矾制关白附回调了其中的咖啡因代谢和乙醛和二羧酸代谢2条代谢通路。结论通过比较药效学实验结果发现蒸制关白附效果较好,并明确了生品和炮制品对缺血性脑中风潜在生物标志物调节作用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白附 炮制品 沙鼠 缺血性中风 代谢组学 多元统计分析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从脾论治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及验案举隅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穗琦 明淑萍 +1 位作者 董欢欢 刘玲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467-470,共4页
目前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为缺血性中风急性发病后的2周至6个月内,是由急性期向后遗症期过渡的中间时期,也是言语、认知、运动等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其中医病机以虚中夹实为... 目前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为缺血性中风急性发病后的2周至6个月内,是由急性期向后遗症期过渡的中间时期,也是言语、认知、运动等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其中医病机以虚中夹实为主,与脾的关系尤为密切。文章论述从脾诊治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为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脑梗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湿证缺血性中风小鼠模型的建立
10
作者 李昆宏 武爽 +8 位作者 杨嘉葳 王宇 王亚琼 邓敏贞 黄燕 孙景波 黎创 李岩 程骁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92-1497,共6页
目的建立湿证小鼠模型(单模)并观察、评价其湿证特征,在湿证小鼠模型基础上合并构建缺血性中风模型(双模),并观察湿邪对中风结局的影响。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湿证组(包括湿证假手术组、湿证缺血性中风组,每组10只)、非湿证组... 目的建立湿证小鼠模型(单模)并观察、评价其湿证特征,在湿证小鼠模型基础上合并构建缺血性中风模型(双模),并观察湿邪对中风结局的影响。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湿证组(包括湿证假手术组、湿证缺血性中风组,每组10只)、非湿证组(包括非湿证假手术组、非湿证缺血性中风组,每组10只)。湿证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非湿证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养,连续饲养12周。复制湿证小鼠模型后,采用大脑中动脉短暂阻塞/再灌注(tMCAO/R)术复制缺血性中风小鼠模型。湿证小鼠模型评价指标:体质量、形态、神态、活动状态、体表特征等一般形态,以及主动脉组织病理学观察(油红O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HE染色、油红O染色)、舌组织电镜观察(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肝脏系数。缺血性中风小鼠模型评价指标: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比。结果与非湿证组比较,湿证组小鼠体型肥胖,毛发色泽差,毛发稀疏,倦怠懒动,精神萎糜,纳呆嗜睡,体质量显著升高(P<0.001);主动脉管腔变窄、内膜明显增厚,脂质斑块沉积增多,内含泡沫细胞;肝细胞出现大量红色脂滴,脂质浸润明显,弥漫性脂肪变性;舌组织黏膜层角化增加,角质层较厚,脂褐素、舌体表面细菌较多;血清TG、TC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脏系数显著降低(P<0.001)。与非湿证假手术组比较,湿证缺血性中风组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体积比显著升高(P<0.001)。结论高脂喂养12周联合tMCAO/R术成功建立湿证缺血性中风小鼠模型,且湿证中风模型小鼠在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体积方面均较非湿证中风组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证 缺血性中风 动物模型 评价指标 小鼠
下载PDF
中医药整体调节缺血性中风后神经血管单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隆华 王敬卿 惠振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神经血管单元(NVU)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缺血性中风(IS)所引发的脑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仅依靠现有的脑保护剂无法应对多靶点及NVU不同损伤特点的全面调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具有整体辨证调节的优势和特点,符合NVU的治疗... 神经血管单元(NVU)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缺血性中风(IS)所引发的脑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仅依靠现有的脑保护剂无法应对多靶点及NVU不同损伤特点的全面调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具有整体辨证调节的优势和特点,符合NVU的治疗方针。笔者通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PubMed等数据库近十年发表的文献资料,基于多年来中医治疗IS的有效性,分析、整理、总结运用“益气活血法”“清热解毒法”“祛风通络法”“补肾填精法”等中医辨证治法对NVU整体调节作用,以期为中医药治疗IS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单元 缺血性中风 中药及复方 整体
下载PDF
基于血管新生机制探讨缺血性中风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娜 马贤德 刘树权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5-59,共5页
中风病又称卒中,其中缺血性中风约占所有中风患者的80%。当向大脑供应富氧血液的动脉阻塞并且氧气无法到达大脑组织时,就会发生缺血性中风。血管新生有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在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的恢复中起着关键作用,故缺血性卒中发生后,... 中风病又称卒中,其中缺血性中风约占所有中风患者的80%。当向大脑供应富氧血液的动脉阻塞并且氧气无法到达大脑组织时,就会发生缺血性中风。血管新生有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在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的恢复中起着关键作用,故缺血性卒中发生后,如何减轻缺血损伤及促进缺血区域血管生成,及时恢复大脑供血成为治疗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与缺血性中风血管生成相关的调控因子,以及促血管生成的中医药的种类和作用机制,为血管新生途径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血管生成 调控因子 中医药
下载PDF
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陈景河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分子机制
13
作者 黄丽娜 杨毅 +2 位作者 王博 李斌 蒋希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6,I0002,I0003,共8页
目的龙江医派知名医家陈景河先生的益脑通络方在临床上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明显,但是其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浅。文章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目的龙江医派知名医家陈景河先生的益脑通络方在临床上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明显,但是其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浅。文章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探讨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该平台筛选方剂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基于方剂靶点与疾病靶点的匹配结果筛选方剂-疾病的关键靶点,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生物过程(Reactome)富集分析;通过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并筛选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一步对核心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以虚拟验证其结合能力并分析其结合模式。对核心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活性成分40种,关键靶点18个,包括了APP、PIK3CA等,GO功能分析主要富集在对凋亡的调控上,Reactome信号通路涉及了凋亡途径、炎症途径、基因调控、血管通路、神经再生、突触传导、细胞自噬等多途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具有结合力,川芎的萘呋内酯结合能力最强。结论益脑通络方中的萘呋内酯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作用于APP、PIK3CA等多靶点、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ietin,EPO)激活的PI3K等多通路,在缺血性中风中主要发挥抗凋亡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脑通络方 缺血性中风 分子机制 整合药理学
下载PDF
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与生化检验指标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马红叶 李彬 +6 位作者 刘璐 桂红 汪轩羽 黄晓霞 赵琳琳 张钰珽 郭宏林 《中国医药》 2024年第8期1228-1232,共5页
目的探讨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与生化检验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收治的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患者71例(A组)、非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患者55例(B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治未病中心参与... 目的探讨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与生化检验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收治的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患者71例(A组)、非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患者55例(B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治未病中心参与体检的70例健康受试者(C组)。测定分析3组受试者血清生化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价各检验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诊断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排名前5的曲线下面积(AUC)指标分别为总蛋白、白蛋白、载脂蛋白A1(ApoA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胱抑素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0、0.912、0.811、0.802和0.754。诊断非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的排名前5的AUC指标分别为白蛋白、总蛋白、ApoA1、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胱抑素C,AUC分别为0.962、0.908、0.879、0.831和0.830。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dLDL-C、总胆红素对非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的诊断价值显著高于对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的诊断价值(Z=-2.083,P=0.037;Z=-2.705,P=0.007;Z=-3.056,P=0.002;Z=-2.264,P=0.024)。结论总胆固醇、HDL-C、LDL-C、ApoA1、sdLDL-C、胱抑素C、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单个指标检测对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建议将总胆固醇等脂类检验指标作为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辨证分型依据。总胆红素可能对缺血性中风痰瘀阻络型的辨证分型提供帮助和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痰瘀阻络型 生化检验指标
下载PDF
水蛭抗凝血类成分及提取物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明月 邹伟 +1 位作者 于学平 梁华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4期85-90,共6页
水蛭是我国传统的动物类活血化瘀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水蛭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抗凝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水蛭提取物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通过对水蛭中抗凝血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水蛭是我国传统的动物类活血化瘀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水蛭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抗凝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水蛭提取物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通过对水蛭中抗凝血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发现水蛭中含有蛋白质等多肽类、类脂类、蝶啶类等化合物,其中水蛭中抗凝类化合物为水蛭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血栓、抗凝血、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与改善凝血、改善血液流变和微循环并能修复受损血脑屏障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缺血性中风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MS代谢组学技术的蒺藜果提取物对缺血性脑中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6
作者 李星星 郭文军 +5 位作者 赵亮 许丹丹 解生旭 王成研 徐雅娟 姜英子 《特产研究》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采用LC-MS为基础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蒺藜果提取物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致缺血性脑中风(IS)大鼠的保护作用。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以大鼠神经症状评分和脑缺血面积百分比为指标,评价蒺藜果提取物对IS大鼠的保护... 采用LC-MS为基础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蒺藜果提取物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致缺血性脑中风(IS)大鼠的保护作用。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以大鼠神经症状评分和脑缺血面积百分比为指标,评价蒺藜果提取物对IS大鼠的保护作用。基于LC-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对大鼠尿液进行研究,获取蒺藜果提取物可调控IS的差异代谢物,并对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蒺藜果提取物能显著降低MCAO大鼠的神经症状评分和脑梗死面积;通过分析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尿液代谢谱,筛选并鉴定出差异代谢物20个,主要涉及3条代谢通路。蒺藜果提取物主要通过调控缬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三羧酸酸循环(TCA循环)和叶酸生物合成起到抗IS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果提取物 代谢组学 缺血性中风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及缺血性中风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谭娇(综述) 苏湲淇 +1 位作者 徐晓玉 薛强(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6期2820-2825,共6页
中风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的疾病。血脑屏障(BBB)是维持脑内微环境稳定的重要功能性结构,在中风初期即被破坏,是中风主要并发症,且会加重中风对脑组织的损害。同时,BBB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程度是预测中风后溶栓治疗和... 中风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的疾病。血脑屏障(BBB)是维持脑内微环境稳定的重要功能性结构,在中风初期即被破坏,是中风主要并发症,且会加重中风对脑组织的损害。同时,BBB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程度是预测中风后溶栓治疗和血栓切除术后出血转化风险的关键因素,也是预防急性中风进一步脑损伤的重要治疗靶点。该文将近年来关于BBB结构、功能、缺血性损伤变化,以及潜在治疗靶点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缺血性中风BBB变化及保护性药物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血脑屏障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紧密连接 神经炎症 综述
下载PDF
基于Markov模型的血塞通软胶囊治疗 缺血性中风的成本效果分析
18
作者 许海婷 魏晓霞 +1 位作者 吴文华 林慧婷 《中国药物评价》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基于中国卫生服务体系角度评价血塞通软胶囊对比安慰剂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经济性。方法:基于血塞通软胶囊的Ⅲ期对照试验和已发表的文献数据构建markov模型,模拟患者终身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和增... 目的:基于中国卫生服务体系角度评价血塞通软胶囊对比安慰剂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经济性。方法:基于血塞通软胶囊的Ⅲ期对照试验和已发表的文献数据构建markov模型,模拟患者终身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ICER),并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检验模型的不确定性。结果:基础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血塞通软胶囊在获得0.32个QALY且节约医疗成本,具有绝对优势,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验证了模型的稳健性。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对模型结果影响程度最大的4个因素分别是mRS3-5首次住院成本、mRS0-2首次住院成本、mRS0-2的状态效用值及贴现率;概率敏感性分析显示在我国的意愿支付值之下血塞通软胶囊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100%。结论:与安慰剂相比,血塞通软胶囊在提升QALY的同时降低了相应的成本,对治疗我国缺血性中风患者具有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软胶囊 缺血性中风 MARKOV模型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基于“脑肠互动”探讨通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
19
作者 贺晨菲 马驰远 刘向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621,共5页
缺血性中风是我国居民致残的首要病因,治疗选择仍然有限。通腑法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已被证明具有显著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随着脑肠互动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肠互动在缺血性中风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脑肠互动”... 缺血性中风是我国居民致残的首要病因,治疗选择仍然有限。通腑法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已被证明具有显著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随着脑肠互动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肠互动在缺血性中风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脑肠互动”为理论基础探讨了通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从肠道菌群、脑肠肽、肠道代谢产物、肠道粘膜屏障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阐述,总结出通腑法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脑肠肽含量、肠道代谢产物含量及修护肠道粘膜屏障等治疗缺血性中风,以期为阐明通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提供更多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及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通腑法 脑肠互动 肠道菌群 脑肠肽
下载PDF
五虫通络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20
作者 崔雨 牛天芹 +1 位作者 张宪忠 丁玉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五虫通络胶囊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神经功能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在日照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0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合并2型DM患者,随机... 目的观察五虫通络胶囊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神经功能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在日照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0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合并2型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五虫通络胶囊,疗程均为28 d。对比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 d、28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Hcy、hs-CRP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血Hcy、hs-CRP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虫通络胶囊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合并2型DM患者神经功能及血Hcy、hs-CRP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糖尿病 五虫通络胶囊 中成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