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论治特色 被引量:15
1
作者 林培政 刘亚敏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8,共3页
论述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中风的特色。叶天士认为中风病的病机主要为阳化内风,其演变与肝关系密切,但五脏的盛衰皆可致肝失所养,肝风内动而致中风。治疗上以滋肾养肝为治疗中风之大法,并立调理五脏为治疗肝风之纲要。叶氏对中... 论述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中风的特色。叶天士认为中风病的病机主要为阳化内风,其演变与肝关系密切,但五脏的盛衰皆可致肝失所养,肝风内动而致中风。治疗上以滋肾养肝为治疗中风之大法,并立调理五脏为治疗肝风之纲要。叶氏对中风详尽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其治疗上的整体观和辨证观,为中医药治疗中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中医病机 《临证指南医案》 清代 叶天士
下载PDF
戴思恭对朱丹溪中风论治学术思想阐发探要 被引量:2
2
作者 沈思钰 张永文 +2 位作者 商玮 胡兵 蔡辉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7-7,10,共2页
戴思恭较完整地继承了丹溪学术思想 ,并且在理论方面对“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之论阐述其所未尽 ;在杂病的辨证论治方面 ,对气血痰郁之治亦有所发挥。在研究《推求师意》的基础上 ,从病机阐发、立论立法和临证用药等方面 ,对戴氏中风论... 戴思恭较完整地继承了丹溪学术思想 ,并且在理论方面对“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之论阐述其所未尽 ;在杂病的辨证论治方面 ,对气血痰郁之治亦有所发挥。在研究《推求师意》的基础上 ,从病机阐发、立论立法和临证用药等方面 ,对戴氏中风论治学术思想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思恭 朱丹溪 中风 学术思想 病机 临证用药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刘完素中风论治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英 尤可 《中国中医急症》 2009年第11期1856-1857,共2页
关于金代医家刘完素论述中风的学术观点,后人多以"心火暴盛,肾水亏虚"概括。笔者通过仔细研究先生著作,发现刘氏对中风的研究不限于此,如治疗上重视气血流通、滋肾阴、降心火,同时也运用祛风药,可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刘完素 中风 气血
下载PDF
《琉球百问》及其中风论治学术思想刍议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思钰 张永文 +2 位作者 董晓蕾 赵凌杰 蔡辉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第6期717-717,共1页
《琉球百问》为清代名医曹仁伯对其海外弟子吕凤仪所提疑难问题的解答记录。本文在简介该书的基础上,刍议其中风论治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 《琉球百问》曹仁伯 中风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张寿甫的中风论及其辨治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发渭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81-282,共2页
本文就名医张寿甫对中风证治的创见,分别从病因、分证、分期及治疗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对当今中风临床诊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中风 辨症论治 张锡纯
下载PDF
张介宾中风论治述要 被引量:1
6
作者 钱会南 《中国中医急症》 1994年第6期271-272,共2页
本文以张介宾“非风”之论,内伤积损为本;辨证注意病住,兼夹预后;因证而治,重培本,不废祛邪几端;对张介宾中风论治思想作了探讨,认为张氏中风论治颇具特色,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风 中医药疗法 张介宾 名医类案
下载PDF
中风论治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良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1989年第4期22-22,共1页
中风一证,恒猝然发生,故又名卒中。前人根据其证候之轻重,病势之浅深,而有中络、中经、中腑、中脏之别,但不管怎样,总以辨证为主。首宜辨别其阴阳之盛衰,寒热之偏颇,然后始可施治。在猝然昏仆之际,
关键词 中风 口眼歪斜 卒中 至宝丹 证候 辨证 参附汤 阴阳 病势 盛衰
下载PDF
高鼓峰《医家心法》中风论治探要
8
作者 张俊慧 沈思钰 蔡辉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第3期336-336,共1页
明代浙中名医高鼓峰,治疾多奇验,其论治中风,立足于“类中”之说,提倡临证尤当明辨其发病先兆及临床表现,贯彻固本培元的治疗大法。本文在研究其《医家心法》的基础上,探讨其对中风论治的思想。
关键词 高鼓峰《医家心法》 中风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医学真传》中风论治学术思想探微
9
作者 干振华 沈思钰 《中国中医急症》 2006年第2期186-186,共1页
《医学真传》为清代王嘉嗣等根据其师高世木式的学术思想摘录汇集而成之著作。本文主要探讨其对中风论治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 《医学真传》 中风 学术思想
下载PDF
明清四家中风论治特点辨析
10
作者 刘景超 张红瑞 《河南中医药学刊》 2001年第6期1-1,共1页
关键词 中风 明清四大家 论治
下载PDF
《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论治探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采菲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8期1549-1551,共3页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详细论述了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认为肝肾阴虚、阳化内风是中风病机的根本,创立了“阳化内风”说;阴液不足、经脉失养是中风发病的主要原因;滋阴养血、化痰熄风为治疗的主要方法,在中风的论治方面有独...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详细论述了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认为肝肾阴虚、阳化内风是中风病机的根本,创立了“阳化内风”说;阴液不足、经脉失养是中风发病的主要原因;滋阴养血、化痰熄风为治疗的主要方法,在中风的论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中风
下载PDF
从中风论治谈“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在古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定洪 姚芳琴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618-620,共3页
文章选择代表性对中风的论治历代医家,分别论述各医家对"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对"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思想的继承方面以刘完素、尤怡、叶桂为代表,其中刘完素认为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为中风病机,主... 文章选择代表性对中风的论治历代医家,分别论述各医家对"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对"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思想的继承方面以刘完素、尤怡、叶桂为代表,其中刘完素认为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为中风病机,主张疗以寒药;尤怡立中风八法,以应仓促之变;叶桂以"阳化内风"立论。对中风论治的发展方面以朱丹溪、王清任、熊笏为代表,其中朱丹溪以"痰热生风"立论,主张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王清任以"元气不足"为指导创制"补阳还五汤;"熊笏认为卫气少衰,为八方邪气所中是中风的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风邪
下载PDF
《医林改错》之中风论的探讨
13
作者 孙屏蹇 李明媚 《中医文献杂志》 1998年第4期14-15,共2页
《医林改错》二卷,清代王清任(1768~1831年)撰。其书在内科疾病治疗方面,遵循补气活血与活血逐瘀两大原则,化裁出一些临床疗效较高的方剂,备受后世医家推崇。其中《医林改错》有关中风病的论述自成体系并多有创见,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 中风 医林改错 元气 中医病理学
下载PDF
叶天士中风论治与用药经验
14
作者 孙广健 孙凡梅 《河北中医》 2000年第3期233-233,共1页
关键词 中风 叶天士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辅助西药治疗中风恢复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徐彬 严平 毛平安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8期75-79,共5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辅助西药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胞二磷胆碱注射液、甲钴胺片等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辅助西药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胞二磷胆碱注射液、甲钴胺片等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评定量表(FMA)及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下肢的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β、IL-6、TNF-ɑ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辅助西药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恢复期 参麦注射液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病例注册登记研究——数据元及定义
16
作者 杨丽红 张超 +4 位作者 李泽芳 杨趁 王飞 杜宇征 史慧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23-2032,共10页
中风病防治一直是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独特优势日益突出,《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2018》推荐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标准化、规范化临床研究数据可以保证临床研究的数据质量,为数据的整... 中风病防治一直是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独特优势日益突出,《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2018》推荐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标准化、规范化临床研究数据可以保证临床研究的数据质量,为数据的整理和挖掘提供保障,病例注册登记属于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元素的一致性是保证计划实施、数据质量高效、临床研究证据可信的必备要素之一。因此,课题组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病例注册登记研究”制订了本课题的数据元及定义,以期优化针灸防治中风病临床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灸治疗 注册登记 数据元素 数据质量 研究范式
下载PDF
东氏针灸治疗中风瘫痪上海方案专家共识
17
作者 鲍春龄 东红升 +1 位作者 周亮 东贵荣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S01期62-64,共3页
中风又称脑卒中,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件,是一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在我国约有80%的中风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针灸作为... 中风又称脑卒中,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件,是一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在我国约有80%的中风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中风瘫痪的经验。东氏针灸以阴阳调衡为法,明辨中风瘫痪肢体经络阴阳缓急的动态变化,运用百会穴-太阳穴透刺、阴经阳经相互透刺,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以调衡经络气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风 脑卒中 瘫痪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海派针灸防治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18
作者 裴建 叶静 +10 位作者 周厚广 傅勤慧 鲍超 郑国庆 徐福 张全爱 韩知忖 包烨华 刘承浩 徐佳 詹逸珺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S01期69-72,共4页
《柳叶刀》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中风仍为我国人群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近20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下降了9.0%,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上升了35.0%[2]。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缺血性中风的患病率由2010年的1100/10万上升... 《柳叶刀》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中风仍为我国人群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近20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下降了9.0%,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上升了35.0%[2]。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缺血性中风的患病率由2010年的1100/10万上升至2019年的1256/10万[3],超过8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用于治疗中风病[4],以提高运动、感觉、言语和其他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针灸 缺血性中风 运动功能障碍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脑血疏口服液治疗中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9
作者 王新志 高颖 +3 位作者 周红霞 王菁婧 宋研博 中华中医药学会《脑血疏口服液治疗中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起草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9-258,共10页
脑血疏口服液具有益气、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气虚血瘀所致中风的治疗。经多年临床观察,其对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等有明显疗效,受到多个指南、共识及丛书的推荐。在总结临床医生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循证证据,遵照... 脑血疏口服液具有益气、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气虚血瘀所致中风的治疗。经多年临床观察,其对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等有明显疗效,受到多个指南、共识及丛书的推荐。在总结临床医生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循证证据,遵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报告规范》等,在问卷调查和文献系统回顾的基础上,基于现有最佳证据,充分结合专家经验,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通过名义组法共达成16条推荐意见/共识建议,提出了脑血疏口服液治疗中风的用药时机、临床疗效、用法用量、疗程等,并说明了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该共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师在使用脑血疏口服液时作为用药参考。旨在提高脑血疏口服液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用药风险。共识已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审核,并进行了发布,编号GS/CACM 331-2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疏口服液 中风 专家共识 中成药
下载PDF
杨氏针灸流派絮刺火罐特色技术治疗中风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20
作者 沈卫东 高垣 +11 位作者 张堃 马文 李嘉 王观涛 蔡娲 李一婧 童秋瑜 魏翔宇 陈爱文 胡陈 杨子越 杨佳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S01期65-68,共4页
中风是一种由各种血管原因导致的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缺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1],是全球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给医疗系统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2-3]。尽管中风的发病率在全... 中风是一种由各种血管原因导致的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缺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1],是全球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给医疗系统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2-3]。尽管中风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所下降,但最近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中国估计有1100万中风流行病例,240万新的中风病例和110万与中风相关的死亡[4-5]。中风后肌张力障碍成为中风后遗症加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氏针灸流派 絮刺火罐 中风后肌张力障碍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