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风1号”鼻腔喷雾剂对脑缺血大鼠急性期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施慧芬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中风1号"喷雾剂鼻腔给药对脑梗死大鼠急性期的治疗作用,以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脑缺血模型大鼠,设模型对照组(A组)、"中风1号"剂量递增组(B组)(剂量从1∶100至1... 目的:观察"中风1号"喷雾剂鼻腔给药对脑梗死大鼠急性期的治疗作用,以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脑缺血模型大鼠,设模型对照组(A组)、"中风1号"剂量递增组(B组)(剂量从1∶100至1∶1)、中风1号1∶1剂量组(C组)。用药24h后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和神经行为学、脑缺血梗死体积及局部脑血流量、运动血细胞数量以及局部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中风1号组对脑缺血模型大鼠24h内死亡率低于模型对照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缺损功能的影响优于模型对照组;对脑缺血模型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小于模型对照组。对局部脑血流的影响:B组用1∶100剂量的中风1号鼻腔给药,对缺血局部的脑血流量的变化无明显影响;用1∶20剂量有明显的升高局部脑血流量的作用,主要是增加运动血细胞数量;增加浓度至1∶2,升高局部脑血流量的作用达到最佳,主要是增加局部运动血细胞数量的作用依剂量递增。C组在局部血流速度有进一步增加的同时,运动血细胞数量却有下降,局部血流量不能进一步升高,反而较1∶2剂量有下降。结论:中风1号方能降低脑缺血模型大鼠24h内死亡率,减少脑缺血模型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缺损功能;中风1号在浓度为1∶2时,升高局部脑血流量的作用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i号 鼻腔给药 脑缺血 局部脑血流量
下载PDF
中风Ⅰ号方治疗急性重型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宏勇 冀彦丽 +1 位作者 王淑芳 吴武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6-66,共1页
临床观察发现,重型脑梗死患者多表现为风、火热、痰、瘀、毒诸证,多属中风中脏腑阳闭证,与中重度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类似,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中风I号方具有解毒开窍、通腑泄热、熄风化痰、活血通络之效,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具有... 临床观察发现,重型脑梗死患者多表现为风、火热、痰、瘀、毒诸证,多属中风中脏腑阳闭证,与中重度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类似,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中风I号方具有解毒开窍、通腑泄热、熄风化痰、活血通络之效,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为了探讨其对重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笔者对60例重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梗死 中风i号 中脏腑 阳闭证
下载PDF
中风Ⅰ号治疗出血性中风30例临床报道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定伦 《中国中医急症》 1999年第3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中风i号 中医药疗法 出血性 中风
下载PDF
中风Ⅰ号对急性期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4
作者 文天保 樊志龙 常学辉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3期409-409,412,共2页
目的:观察中风I号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运用中风I号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惠者30例,并设3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性观察。结果:治疗15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值均有... 目的:观察中风I号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运用中风I号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惠者30例,并设3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性观察。结果:治疗15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中风I号对急性期脑梗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对照组,作用机制与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i号 急性期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风I号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
5
作者 李娟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21期131-132,共2页
目的:观察中风I号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中风I号方方药,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C... 目的:观察中风I号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中风I号方方药,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反应蛋白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风I号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可使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i号 脑梗死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中风抗栓Ⅰ号对脑血栓形成患者甲襞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6
作者 董杏初 谭世平 +6 位作者 左萍 熊文琴 谭剑霞 刘慎柏 曾建红 龚宏伟 黄乐冰 《微循环技术杂志(临床与实验)》 1996年第4期222-223,共2页
本文应用中风抗栓Ⅰ号方治疗125例脑血栓形成,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为99.2%.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测定结果表明(P<0.01和<0.05),中风抗栓Ⅰ号方具有降低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改善RBC变形性、增加RBC电泳、抑制血栓形... 本文应用中风抗栓Ⅰ号方治疗125例脑血栓形成,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为99.2%.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测定结果表明(P<0.01和<0.05),中风抗栓Ⅰ号方具有降低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改善RBC变形性、增加RBC电泳、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其改善微循环主要表现为解除RBC聚集、增快血流速度、扩张微血管口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加强微动脉自律运动的振幅和频率、增加微循环灌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风抗栓i号 脑血栓形成 甲襞微循环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津蓟中风Ⅰ号颗粒中梓醇和五味子醇甲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学明 戴学文 +2 位作者 王姿婧 刘青 房志仲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建立津蓟中风I号颗粒中梓醇和五味子醇甲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对梓醇、五味子醇甲进行测定。梓醇的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99),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五味子醇甲的流动相为甲醇一水(75... 目的建立津蓟中风I号颗粒中梓醇和五味子醇甲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对梓醇、五味子醇甲进行测定。梓醇的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99),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五味子醇甲的流动相为甲醇一水(75:25),体积流量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梓醇在4.25~68.00μg/mL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2%,RSD值为1.05%(n=9)。五味子醇甲在4.0~32.0rtg/mL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49%,RSD值为1.25%(n=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性高、灵敏度高、专属性和重现性好,可作为津蓟中风I号颗粒中梓醇和五味子醇甲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蓟中风i号颗粒 梓醇 五味子醇甲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
8
作者 高萍 刘丽 柴雪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04年第4期216-216,共1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丹奥粉针 中风i号
下载PDF
阴阳经对穴针刺疗法联合中风灵I号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9
作者 李红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74-177,共4页
研究探讨阴阳经对穴针刺疗法联合中风灵I号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1年1-2022年6月份内106名缺血性卒中病人为试验对象,全部病人均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53名病人。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 研究探讨阴阳经对穴针刺疗法联合中风灵I号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1年1-2022年6月份内106名缺血性卒中病人为试验对象,全部病人均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53名病人。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对照组为基础给予阴阳经对穴针刺联合中风灵I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病人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佳(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肢体功能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较好(P<0.05);观察组患者有较好的生存品质。结论:阴阳经对穴针刺疗法联合中风灵I号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病人的四肢活动和日常活动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并能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是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经 针刺疗法 中风i号 缺血性中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