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中髎穴为主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35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廖小七 唐华 肖鹏 《针灸临床杂志》 2007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中髎穴对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的患者67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日排尿次数,日平均尿量及症状情况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电针中髎穴对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的患者67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日排尿次数,日平均尿量及症状情况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日排尿次数,日平均尿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两组比较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中髎穴能明显提高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中髎穴 电针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中髎穴定位法及针刺法的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雅超 李里 +6 位作者 潘江 李小鹏 庹菲 张斯雅 谭朝坚 马健 丁政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09-210,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中髎穴的精准定位价值。方法: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在进针角度和深度量化下针刺一侧中髎穴(针尖向内下30°~45°斜刺,深度50~60 mm),采用高频超声对穴位定位准确率与针刺成功率进行评价。结果:15例中,徒手定...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中髎穴的精准定位价值。方法: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在进针角度和深度量化下针刺一侧中髎穴(针尖向内下30°~45°斜刺,深度50~60 mm),采用高频超声对穴位定位准确率与针刺成功率进行评价。结果:15例中,徒手定穴准确11例,准确率73.33%;徒手进针成功10例,成功率66.67%。超声下定穴准确率和针刺成功率均为100.00%。结论:高频超声有助于对中髎穴进行精准定位,提高针刺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髎穴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元霄 马睿杰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12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9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9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缩紧肛门的动作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漏尿程度、膀胱残余尿量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漏尿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为62.2%,对照组愈显率为3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电针 会阳 头针
下载PDF
中髎穴古今研究说略 被引量:4
4
作者 羊璞 惠建荣 +3 位作者 高霞 张英子 効迎春 庞苗苗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318-322,共5页
临床上,中髎穴的定位存在一定难度,针刺的角度、深度亦有差异,针刺中髎产生的针感强弱、感传的方向不同会导致治疗的结果不同。目前对于中髎穴的机制研究尚不够完善,多为临床研究,且关于其作用于靶向器官产生调节功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临床上,中髎穴的定位存在一定难度,针刺的角度、深度亦有差异,针刺中髎产生的针感强弱、感传的方向不同会导致治疗的结果不同。目前对于中髎穴的机制研究尚不够完善,多为临床研究,且关于其作用于靶向器官产生调节功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待深入探讨。今后应尽早规范中髎穴的临床操作,制定相应标准,临床取穴结合文献所测定的值以提高精准度;深入探究中髎穴的不同针刺深度对不同疾病效应结果的差异;进一步研究针刺中髎穴的生物学机制;加强针刺中髎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髎穴 针刺 解剖定位
下载PDF
针灸中髎穴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邱飞 王慧 《湖南中医杂志》 2013年第11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中髎穴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失眠症患者70例,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针刺主穴中髎穴30 min,并用艾条行温和灸法,配穴用补泻手法进行针刺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目的:观察针灸中髎穴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失眠症患者70例,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针刺主穴中髎穴30 min,并用艾条行温和灸法,配穴用补泻手法进行针刺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睡眠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PSQI总分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中髎穴治疗失眠症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针灸疗法 中髎穴 睡眠质量
原文传递
电针中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36例 被引量:27
6
作者 牛森林 赵健乐 +3 位作者 李景琦 黄先森 王喆琦 夏萤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5-906,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SCI)后逼尿肌无力型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于中髎穴(骶3神经)进行电针,予连续波,频率20Hz,每天治疗1次。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膀胱功能(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排尿量)、尿动力学检查指标...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SCI)后逼尿肌无力型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于中髎穴(骶3神经)进行电针,予连续波,频率20Hz,每天治疗1次。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膀胱功能(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排尿量)、尿动力学检查指标、生存质量评分和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结果:36例患者经过8周的治疗,膀胱功能及尿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和LUTS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中髎穴电针能显著地改善SCI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逼尿肌无力症 脊髓损伤 骶3神经根 电针
原文传递
八髎话腰痛
7
作者 白鹏 《中医健康养生》 2020年第4期62-64,共3页
八髎(liáo)穴是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和下髎穴的总称,左右共8个,分别正对着第一、二、三、四骶后孔,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关于八髎穴的文字记载,最早出自于《素问》:“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kao,即屁... 八髎(liáo)穴是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和下髎穴的总称,左右共8个,分别正对着第一、二、三、四骶后孔,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关于八髎穴的文字记载,最早出自于《素问》:“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kao,即屁股)分间。”“髎”有“深空”之意,为骨节空隙处,所以常用于命名骨骼空隙处的穴位。正对第一骶后孔,为骶后孔位置之最高者,称上髎穴;正对第二骶后孔,位居上髎之次者,称次髎穴;四方之中央为中,左右之间亦为中,中髎穴正对第三骶后孔,位于上髎、次髎与下髎之间;“下”有低下之意,与上相对,此穴正对第四骶后孔,为骶后孔位置之最下,故称下髎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太阳膀胱经 骶后孔 《素问》 腰痛 中髎穴
下载PDF
电针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3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8
作者 于春晓 张东磊 陈朝明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评价电针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组针刺中髎、会阳,对照组采用安慰电针针刺中髎对应点和会阳对应点,留针30min... 目的:评价电针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组针刺中髎、会阳,对照组采用安慰电针针刺中髎对应点和会阳对应点,留针30min,每周3次,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第2、4、6、8周的1h尿垫试验、ICIQ-SF量表评分情况,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在第2、4、6、8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9%、89.5%、92.1%、94.7%,均优于对照组的18.4%、26.3%、26.3%、39.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1h尿垫试验、ICIQ-SF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针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发挥显著疗效,且在观察的各时段均比单纯盆底肌训练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电针 盆底肌功能训练 中髎穴 会阳
下载PDF
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诊疗特点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佳 吴佳霓 刘志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655-1658,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的诊疗特点和规律,并结合作者临床经验及盆底神经解剖特点提出诊疗方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4年)、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1990—2014年)、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1979—2014年...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的诊疗特点和规律,并结合作者临床经验及盆底神经解剖特点提出诊疗方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4年)、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1990—2014年)、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1979—2014年)、Pub Med(1979—2014年)中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的文献,分析总结治疗常用的针灸干预措施、辨证和选穴特点、治疗频次、总治疗时间、疗效、随访及安全性。结果:纳入38篇文献中,运用针刺治疗者占42.11%(16/38);使用辨病选穴者占52.63%(20/38),具体穴位为关元(21/38,55.26%)、肾俞(16/38,42.11%)、三阴交(15/38,39.47%)、中极(11/38,28.95%)、次髎(11/38,28.95%)、命门(8/38,21.05%);治疗频次1次/d占60.53%(23/38);总治疗时间为8周者占13.16%(5/38);有效率处于78%~100%之间;文献随访率低,仅占10.53%(4/38)。入选文献中未见到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有较高的有效率,但多数文献缺乏随机对照和随访观察,尚需更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明确针灸治疗阳痿的有效值,同时,推荐方案:深刺中髎,前5周1次/d,后3周隔日1次,共治疗8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阳痿 针灸 深刺 中髎穴
下载PDF
针药并用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沈建武 高瞻 +6 位作者 罗然 张路 郑卫军 秦朋旭 李芋锦 柯留盼 李奇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17期74-76,80,共4页
目的:分析针药并用治疗脾肾两虚型女性膀胱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脾肾两虚型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针药并用(电针针刺中髎穴和三阴交穴配合口服苓芍枣仁配方颗粒)治疗、西药阳性药物(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两种不... 目的:分析针药并用治疗脾肾两虚型女性膀胱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脾肾两虚型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针药并用(电针针刺中髎穴和三阴交穴配合口服苓芍枣仁配方颗粒)治疗、西药阳性药物(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研究对象OABSS评分的改善情况,分析针药并用法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OAB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尿急症状评分、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两组OABSS评分、尿急症状评分、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脾肾两虚型女性膀胱活动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OABSS评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脾肾两虚证 苓芍枣仁配方颗粒 电针 中髎穴 三阴交 OABSS评分
下载PDF
电针“中髎”“天枢”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伟明 王扬 +2 位作者 吴佳霓 杨丽坤 刘志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9-526,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中髎""天枢"穴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则的48只SD雌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除空白组8只外,其余各10只。模型组、电针... 目的:探讨电针"中髎""天枢"穴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则的48只SD雌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除空白组8只外,其余各10只。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使用去氧乙烯基环己烯(VCD)造模,160 mg/kg,腹腔注射,连续15 d。空白组在造模期间给予正常饲养。造模成功当天,电针组使用"中髎""天枢"穴进行电针干预(连续波,1~3 Hz,0.1~1 mA),每次20 min,前2周每日1次,每周5次,后2周隔日1次,每周3次;他莫昔芬组使用枸橼酸他莫昔芬(1 mg/kg,每次注射总体积0.3~0.5 mL)皮下注射,前2周每日1次、每周5次,后两周隔日1次,每周3次;捆绑组同电针组捆绑固定;空白组、模型组正常饲养。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性腺湿重和性腺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抗苗勒激素(AMH)、抑制素B(inhibin B),观察卵巢组织形态、计数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窦状卵泡和闭锁卵泡数量,检测卵巢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1)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左、右侧卵巢湿重、卵巢指数、子宫湿重和子宫指数均明显降低(均P<0.01),但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血清AMH和inhibin B水平明显降低,血清FSH、LH水平升高,E_2水平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他莫昔芬组大鼠血清AMH和inhibin B水平明显升高、血清FSH、LH水平明显降低,E_2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3)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颜色暗红苍白,周围散在或不存在颗粒状小体,形态较小,呈萎缩状;原始卵泡明显减少,甚至大部分视野无法看到,初级卵泡结构破坏,排列松散,成熟卵泡较少,闭锁卵泡及间质腺明显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数量降低,闭锁卵泡数量增多(P<0.05,P<0.01),窦状卵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窦状卵泡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闭锁卵泡数量降低(均P<0.01)。(4)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IGF-1 mRNA、IGF-1R mRNA表达升高(均P<0.01),捆绑组大鼠卵巢组织IGF-1 mRNA表达升高(P<0.05),IGF-1R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组织IGF-1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GF-1R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中髎""天枢"穴对VCD致POI大鼠的卵巢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该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卵巢组织中IGF-1R mRNA的表达,进而干预IGF-1/IGF-1R轴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电针 天枢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原文传递
电针中下髎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87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邹洋洋 丁曙晴 +1 位作者 叶菁菁 张建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2-56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中髎、下髎对出口梗阻型便秘两类亚型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其中盆底失弛缓型61例,盆底松弛型26例。采用0.30 mm×75 mm针灸针针刺中髎、下髎,垂直于骶后孔进针60~75 mm,并接电针(疏密... 目的:观察针刺中髎、下髎对出口梗阻型便秘两类亚型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其中盆底失弛缓型61例,盆底松弛型26例。采用0.30 mm×75 mm针灸针针刺中髎、下髎,垂直于骶后孔进针60~75 mm,并接电针(疏密波,频率为2 Hz/15 Hz)。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类亚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情况。结果:两类亚型治疗后便秘临床症状总评分,便质、排便频率、排便花费时间、排便费力程度、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腹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松弛型腹痛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1),失弛缓型腹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类亚型排便时间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失弛缓型大于松弛型(P<0.05),肛门坠胀感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松弛型大于失弛缓型(P<0.05)。两类亚型治疗后PAC-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两类亚型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电针方案对两类亚型出口梗阻型便秘均有效,在改善排便时间方面,失弛缓型优于松弛型,在改善肛门坠胀感方面,松弛型优于失弛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梗阻型便秘 盆底失弛缓型 盆底松弛型
原文传递
电针预处理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卵巢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伟明 王扬 +2 位作者 吴佳霓 杨丽坤 刘志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5-411,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中髎""天枢"预处理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卵巢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律的3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每组8只。模型组、电针组和捆绑组采用去... 目的:探讨电针"中髎""天枢"预处理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卵巢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律的3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每组8只。模型组、电针组和捆绑组采用去氧乙烯基环己烯(VCD)按160 mg/kg体质量连续腹腔注射15 d造模。电针组自造模之日起于"中髎""天枢"穴进行电针预处理,前2周每日1次、5次/周,后2周隔日1次、3次/周。每次20 min,共4周。捆绑组只捆绑固定,时间、频次和总次数同电针组。空白组、模型组不干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性腺湿重和性腺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性激素抗苗勒激素(AMH)、抑制素B(inhibin B)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水平,并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和卵泡数量,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卵巢组织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基因(Bax)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右侧卵巢湿重和卵巢指数均降低,子宫湿重和子宫指数均降低(P<0.05,P<0.01);血清AMH和inhibin B均降低(均P<0.01),血清FSH、LH、T升高(均P<0.01),E2、P降低(均P<0.01);卵巢组织中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相应降低(均P<0.01),闭锁卵泡增多(P<0.01);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左、右侧卵巢湿重和卵巢指数均升高,子宫湿重升高(P<0.05,P<0.01);血清AMH和inhibin B均升高,血清FSH、LH降低,E2、P升高(P<0.05,P<0.01);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相应升高,闭锁卵泡减少(P<0.05,P<0.01);卵巢组织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捆绑组和模型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4周的电针"中髎""天枢"预处理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的卵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卵巢颗粒细胞抑制凋亡因子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促凋亡因子Bax蛋白的表达来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卵巢保护 电针 天枢 性激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