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麻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范锡玲 曹彦刚 +2 位作者 焦新棉 郑晓珂 冯卫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2,484,共9页
研究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干燥草质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哮喘活性。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Toyopreal HW-40C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手段对中麻黄草质茎的50%丙酮提取物进行化... 研究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干燥草质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哮喘活性。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Toyopreal HW-40C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手段对中麻黄草质茎的50%丙酮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22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甲氧基肉桂酸(1)、肉桂酸(2)、ω-hydroxypropioguaiacone(3)、threo-8 S-7-methoxysyringylglycerol(4)、3-(2,4′-di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oic acid(5)、8-hydroxy-9-methyl-7-(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7-propanone(6)、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7)、2-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8)、异咖啡酸甲酯(9)、trans-syringin(10)、cis-syringin(11)、(4 R)-4-hydroxy-4-(2-hydroxypropan-2-yl)cyclo-hex-1-ene-1-carboxylic acid(12)、7-羟基-α-松油醇(13)、去氢吐叶醇(14)、脱落酸(15)、黑麦草素内脂(16)、(E)-3-(3-hydroxybut-1-enyl)-2,4,4-trimethylcyclohexa-2,5-dienone(17)、3-(3′-hydroxybutyl)-2,4,4-trimethylcyclohexa-2,5-dienone(18)、对异丙基苯甲酸(19)、p-cymen-7-ylβ-D-glucopyranoside(20)、acyclic 7-hydroxygeranic acid(21)、7,7-dimethylbicyclo[3.1.1]hept-2-ene-1-carboxylic acid(22),其中化合物3~6、8、10~14、17~19、21、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经体外抗哮喘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1和14能够显著抑制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麻黄 结构鉴定 抗哮喘活性
下载PDF
理中汤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虚寒性过敏性鼻炎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陈水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48-0051,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理中汤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虚寒性过敏性鼻炎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择30例符合虚寒性过敏性鼻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接受理中汤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 本研究旨在观察理中汤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虚寒性过敏性鼻炎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择30例符合虚寒性过敏性鼻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接受理中汤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对照组接受药物抗过敏治疗,用氯雷他定,与之同时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积分差异和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后主客观评估的比较结果显示,双组治疗后评估得分均有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积分的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积分显著提升,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结论 为理中汤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虚寒性过敏性鼻炎发作期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主客观评估分数、提升生活质量积分,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附子细辛汤 虚寒性过敏性鼻炎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积分
下载PDF
基于六经辨证理论的理中汤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减轻太少合病大肠癌疼痛感及提升免疫功能的效果
3
作者 曾志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08-0111,共4页
探讨基于六经辨证理论分析理中汤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减轻太少合病大肠癌疼痛感及提升免疫功能的效果。方法 采用医学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对来源于阳江市中医医院2022年8月至2023年08月住院部及门诊部且中医六经辨证为太阴少阴合病的50... 探讨基于六经辨证理论分析理中汤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减轻太少合病大肠癌疼痛感及提升免疫功能的效果。方法 采用医学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对来源于阳江市中医医院2022年8月至2023年08月住院部及门诊部且中医六经辨证为太阴少阴合病的50例大肠癌的中度疼痛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观察研究,参照西医“三阶梯止痛方案”,以奥施康定治疗中度疼痛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给予理中汤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临床观察两组治疗后对患者疼痛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疼痛NRS评分、VAS评分上结果分别为(2.7±0.2)分和(5.2±0.8)分、(2.1±0.7)分和(4.6±0.3)分;观察组在生活质量KPS评分情况(89.9±4.6)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75.4±3.2)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免疫功能指标IgG(26.4±2.8)g/L和(13.3±1.7)g/L;IgA(4132.0±75.2)mg/L和(3869.1±58.7)mg/L;IgM(3730.5±51.8)mg/L和(689.4±64.6)mg/L上差异突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恶心呕吐、便秘、嗜睡、纳差、乏力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上对比为6.00%(3/25)和18.00%(9/2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理中汤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太少合病大肠癌患者的临床价值突出,对显著降低患者疼痛感,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等作用价值突出,并让其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可在该类患者的疾病治疗实践中加以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少合病大肠癌 汤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疼痛感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6
4
作者 吉力 徐植灵 +1 位作者 潘炯光 杨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89-492,共4页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鉴定了127个化学成分,lα松油醇(31.64%)、1,4桉叶素(1280%)和十六烷酸(2622%)分...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鉴定了127个化学成分,lα松油醇(31.64%)、1,4桉叶素(1280%)和十六烷酸(2622%)分别是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麻黄 麻黄 木贼麻黄 挥发油 气相色谱
下载PDF
中药麻黄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艳芳 陆毅 +2 位作者 吴高峰 肖梦媛 吴和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58-1760,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麻黄根(Ephedra roo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麻黄根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 目的:研究中药麻黄根(Ephedra roo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麻黄根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麻黄宁D(3)、麻黄宁E(4)、麻黄酚A(5)、表阿夫儿茶精(6)、辛酸乙酯(7)。结论:化合物1、2、6、7均为首次从该种中药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麻黄 麻黄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甘肃不同产地中麻黄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朱田田 晋玲 +3 位作者 杜弢 崔治家 张弦飞 吴迪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97-1401,共5页
目的:研究甘肃不同产地中麻黄间的遗传关系。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10个不同产地的中麻黄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从7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2个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检测出112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1个... 目的:研究甘肃不同产地中麻黄间的遗传关系。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10个不同产地的中麻黄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从7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2个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检测出112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1个,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72.32%。聚类结果显示来自不同地区的野生种和栽培种被分开各自聚成一类,地理距离较近的野生种聚为一类。结论:甘肃不同产地中麻黄在物种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麻黄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麻黄 ISSR 遗传关系
下载PDF
基于中麻黄萌发种子转录组的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基因的挖掘 被引量:8
7
作者 邓楠 史胜青 +3 位作者 常二梅 刘建锋 兰倩 江泽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763,共6页
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Solexa),对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n)同萌期的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数据重头(denovo)组装后,共获得52 007条Unigene序列,总长为25 043 596 bp。COG功能注释、GO分类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后,获得了64 ... 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Solexa),对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n)同萌期的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数据重头(denovo)组装后,共获得52 007条Unigene序列,总长为25 043 596 bp。COG功能注释、GO分类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后,获得了64 751个GO功能注释,17 701个COG功能注释以及16 942个KEGG注释,并从KEGG通路中找到参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片段283个,其中包含了查尔酮合酶基因、细胞色素相关基因和花青素还原酶等基因。中麻黄转录组测序工作的完成,极大地扩充了麻黄的基因资源,为麻黄属植物分子系统进化分析、抗性和药用功能基因的发掘与利用、遗传改良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转录组 黄酮类化合物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麻黄草中麻黄碱浸提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丽静 解成喜 符继红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86-388,共3页
用四种不同的方法 ,对麻黄草中生物碱进行提取 .用高效液相对其主要成份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进行定量 .结果表明 :方法四即用超声波提取麻黄碱为最优方式 .所测含量远远大于其它三种方法 .
关键词 麻黄 高效液相 生物碱 含量 麻黄 方法 超声波提取 麻黄 主要成份 定量
下载PDF
不同保存方法对中麻黄基因组DNA提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朱田田 杜弢 +3 位作者 晋玲 陈红刚 张延红 高素芳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1期23-25,59,共4页
通过对不同方法采集和保存的中麻黄样品基因组DNA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确定中麻黄的最佳采集和保存方法。应用改良CTAB法提取中麻黄基因组DNA,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完整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浓度和纯度。结果表明,新鲜样品... 通过对不同方法采集和保存的中麻黄样品基因组DNA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确定中麻黄的最佳采集和保存方法。应用改良CTAB法提取中麻黄基因组DNA,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完整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浓度和纯度。结果表明,新鲜样品采集后立即冷冻保存或置于液氮和硅胶后冷冻保存,均能提取出高质量的基因组DNA;鲜样阴干几天后冷冻保存会导致基因组DNA降解;阴干后在室温下保存则降解更严重。采集的中麻黄鲜样采取不同方法带回实验室均不影响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但应在低温环境中保存才能有效防止基因组DNA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保存方法 DNA提取 效果
下载PDF
中麻黄不同生长期3种药效成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晓辉 晋玲 +2 位作者 朱田田 何微微 黄得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3-1338,共6页
目的探讨中麻黄不同生长期3种药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的变化规律。方法中麻黄1.44%磷酸提取物的分析采用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10μm);流动相甲醇-0.09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 目的探讨中麻黄不同生长期3种药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的变化规律。方法中麻黄1.44%磷酸提取物的分析采用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10μm);流动相甲醇-0.09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0 nm。结果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分别在16.2~519μg/mL(r=0.9998)、14.9~447μg/mL(r=0.9999)、0.5~16μg/mL(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5%~195%,RSD<3.0%。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中麻黄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麻黄 麻黄 甲基麻黄 HPLC
下载PDF
荒漠区中麻黄营养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满多清 廖空太 +1 位作者 杨自辉 张德魁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51-57,共7页
荒漠区天然中麻黄实生苗当年生长缓慢,第2年高生长和萌蘖生长显著提高,第3年高生长减弱,达到其生物学高度,但萌蘖枝数仍成倍增加。3龄天然苗刈割后,第1年再生草高生长、萌蘖生长迅速;第2年高度继续增加,但趋于缓和,萌蘖枝数成... 荒漠区天然中麻黄实生苗当年生长缓慢,第2年高生长和萌蘖生长显著提高,第3年高生长减弱,达到其生物学高度,但萌蘖枝数仍成倍增加。3龄天然苗刈割后,第1年再生草高生长、萌蘖生长迅速;第2年高度继续增加,但趋于缓和,萌蘖枝数成倍增加;第3年高生长量小,并达到其生境下的高度峰值,萌蘖枝数连续增加,但趋于缓和。对多年生天然中麻黄的刈割试验表明,同一立地条件下天然苗和刈割再生草都是生长3年后高度达到最大值,且高度峰值差异不显著;但萌蘖枝数却是多年生中麻黄刈割后再生草〉3龄苗刈割再生草〉天然苗。天然和人工中麻黄营养生长比较中。不同生境下中麻黄生物学高度不同。但同一生境下相似,但人工中麻黄高度显著大于天然的,高差达22~23cm。无论是天然苗、人工苗,还是天然苗刈割再生草、人工苗刈割再生草,3年内萌蘖枝数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人工中麻黄的萌蘖枝数显著大于天然的。通过改善生境条件,可提高单株生物学高度和萌蘖枝数。并科学控制刈割期,可大大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区 麻黄 营养生长 特征
下载PDF
新疆中麻黄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永红 党荣理 +2 位作者 吴霞 刘砥威 刘庆华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对新疆 3种中药麻黄 (Ephedra)进行了RAPD分析 ,回收随机引物s13的PCR产物 (75 0 bp左右 ) ,克隆到 pMD18 T载体中 ,经电泳鉴定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已成功克隆并获得了新疆中麻黄 771bp的DNA片段 ,对中药材的鉴定和标准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 麻黄 DNA片段 克隆 序列分析 新疆
下载PDF
中麻黄在河西栽培的影响因子及固沙效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满多清 彭鸿嘉 +1 位作者 杨自辉 张盹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63-67,共5页
水分和土壤盐分是影响中麻黄在河西沙区分布、丰产栽培的主要因子。随着西去 ,降雨量减少 ,干燥度增加 ,中麻黄群落递减 ;中麻黄幼苗具有一定的耐盐性 ,成苗后耐盐能力显著增强 ,当土壤含盐量在 0 .82 %时 ,出苗率降为 41% ,盐害死亡率 ... 水分和土壤盐分是影响中麻黄在河西沙区分布、丰产栽培的主要因子。随着西去 ,降雨量减少 ,干燥度增加 ,中麻黄群落递减 ;中麻黄幼苗具有一定的耐盐性 ,成苗后耐盐能力显著增强 ,当土壤含盐量在 0 .82 %时 ,出苗率降为 41% ,盐害死亡率 48.8% ;年灌水量以 15 0 0~ 2 2 5 0m3 ·hm-2 为宜 ,施N、P肥可增加中麻黄高生长和分蘖枝数。中麻黄是河西沙区生态建设的重要植物 ,其植丛的固沙能力强 ,通过积沙固沙可形成固定、半固定沙地。依据中麻黄生长规律 ,集约栽培 ,减缓对天然植被的破坏 ,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荒漠区 麻黄 栽培学因子 积沙固沙
下载PDF
中麻黄UPLC指纹图谱及其不同产区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晓辉 卢有媛 +3 位作者 张弦飞 黄得栋 朱田田 晋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17-2220,共4页
目的:建立中麻黄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揭示不同产区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中麻黄指纹图谱,利用内参比峰计算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应用SPSS 19.0对不同产地中麻黄的化学成分... 目的:建立中麻黄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揭示不同产区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中麻黄指纹图谱,利用内参比峰计算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应用SPSS 19.0对不同产地中麻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聚类。结果:建立了中麻黄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4个共有峰,化学成分的系统聚类结果显示,中麻黄化学成分西北产区聚为一类,山西产区聚为一类。结论:建立了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中麻黄指纹图谱,可用于其质量评价;不同产区中麻黄药材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UPLC 指纹图谱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麻黄及其复方制剂中麻黄碱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玲 高晓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1005-1007,共3页
关键词 麻黄 复方制剂 碱含量测定 《神农本草经》 麻黄 同属植物 历代本草 木贼麻黄
下载PDF
新疆产中麻黄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永红 党荣理 +1 位作者 吴霞 刘庆华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4-415,共2页
目的 建立新疆 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中麻黄 (Ephderaintermedia)指纹图谱 ,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方法 通过 2 0个1 0碱基随机引物对新疆 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中麻黄进行PCR扩增 ,并用人工栽培种作为对照 ,通过计算遗传相似性系数 ,建立UP... 目的 建立新疆 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中麻黄 (Ephderaintermedia)指纹图谱 ,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方法 通过 2 0个1 0碱基随机引物对新疆 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中麻黄进行PCR扩增 ,并用人工栽培种作为对照 ,通过计算遗传相似性系数 ,建立UPGMA聚类图。结果 共扩增出 1 53个多态位点 ,建立了它们的基因组DNA指纹图谱。结论 不同地理群体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距越远 ,群体间相似性程度越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麻黄 遗传关系 RAPD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麻黄生境及栽培因子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满多清 寥空太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4-88,共5页
通过对河西地区中麻黄资源生境调查和栽培学因子及生长规律的试验研究表明:在降水量较大的河西东部,天然中麻黄分布群落较多;随着降雨量递降,中麻黄种群数量和面积递减,生长势也渐弱。中麻黄在轻、中度盐渍化土壤中生长良好,而在重度盐... 通过对河西地区中麻黄资源生境调查和栽培学因子及生长规律的试验研究表明:在降水量较大的河西东部,天然中麻黄分布群落较多;随着降雨量递降,中麻黄种群数量和面积递减,生长势也渐弱。中麻黄在轻、中度盐渍化土壤中生长良好,而在重度盐碱地上稀见分布。中麻黄人工种植中,当土壤含盐量在0.2 % 时,对麻黄幼苗的影响小;当土壤含盐量达0.82 % 时,出苗率为41 %,盐害死亡率达48.8 %;当土壤含盐量达0.76 % 时对当年生麻黄苗产生影响。中麻黄虽是强旱生耐瘠薄的植物,但通过合理施肥,适量灌溉等栽培技术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只需耕作农田年灌水量的1/2~1/6以及有机肥和速效氮、磷肥为主的适量施肥,就可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上中麻黄的产量,提高麻黄碱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分布 栽培学因子 生长规律 河西地区
下载PDF
人工栽培中麻黄对荒漠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叶 秦嘉海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3-565,共3页
在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上种植中麻黄,改土培肥效果十分明显.3年生麻黄草鲜草重12.17t/hm2,折干重4.87t/hm2,与CK比较0~20 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64.29 g/kg,>0.25 mm团粒结构增加14.31%,总孔隙度增加11.32%,体积质量(容重)降低0.30 g/... 在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上种植中麻黄,改土培肥效果十分明显.3年生麻黄草鲜草重12.17t/hm2,折干重4.87t/hm2,与CK比较0~20 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64.29 g/kg,>0.25 mm团粒结构增加14.31%,总孔隙度增加11.32%,体积质量(容重)降低0.30 g/cm3,pH由8.32降到7.99,全盐含量降低1.72 g/kg,脱盐率达到49.85%,有机质、速效N、P、K亦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土壤 麻黄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荒漠区中麻黄生物量积累与生境和生物学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峨天 满多清 +1 位作者 杨自辉 孙坤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1-155,共5页
河西走廊东段和祁连山前地带是河西地区中麻黄集中分布区和产区,并为一些地带的优势种群;在中、西部和北部,随着生境恶化,其分布趋于稀疏,长势弱,生产力低下,显示了该物种在一些极端生境的存在。无论是中麻黄播种苗还是刈割再生草均为... 河西走廊东段和祁连山前地带是河西地区中麻黄集中分布区和产区,并为一些地带的优势种群;在中、西部和北部,随着生境恶化,其分布趋于稀疏,长势弱,生产力低下,显示了该物种在一些极端生境的存在。无论是中麻黄播种苗还是刈割再生草均为连续生长三年达到植株高度和分蘖枝数的峰值,但二者生长节律有显著差异,生物量累计与生长节律和生境有密切关系,生境好,高度和分蘖枝数多,生物量亦大。在对中麻黄再生草进行人工条件下地上生物量积累的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表明:生长年限和灌溉因素都达到了F0.05的显著水平,对生物量积累影响显著,而施肥因素的差异并不显著。中麻黄属强旱生植物,是荒漠区少有的生态、经济植物,通过合理利用荒漠资源,在绿洲边缘大面积种植,实行丰产栽培,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让其防风固沙、防治荒漠化,对促进本区荒漠生态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荒漠区 麻黄 生物累计 生境 生物学
下载PDF
中麻黄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20
作者 孟玉玲 贾敬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5,共5页
本文用中麻黄无菌苗为外植体,其切段培养在附加2mg/L2,4-D和0.5mg/L 6 BA的MS培养基上,全部脱分化形成白色疏松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于MS+0.5mg/L2,4-D+0.2mg/L6BA+0.2... 本文用中麻黄无菌苗为外植体,其切段培养在附加2mg/L2,4-D和0.5mg/L 6 BA的MS培养基上,全部脱分化形成白色疏松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于MS+0.5mg/L2,4-D+0.2mg/L6BA+0.2mg/L NAA+4%蔗糖的培养某上。以继代培养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悬浮培养,培养基为附加0.2mg/L2,4-D+0.1mg/L6BA+0.1mg/LNAA+2%蔗糖的MS液体培养基,得到分散性好,细胞形状接近圆形,细胞大小均一,细胞团多由2-30个细胞组成的悬浮培养体系。第三代悬浮培养细胞增长率为0.35g·fw/20ml·d,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为11.2%。条件培养和高密度接种可缩短延迟期,条件培养不能提高分裂指数,1g/10ml接种密度可使分裂指数提高至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悬浮培养 有丝分裂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