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老交通走廊核心区生态廊道构建与关键节点识别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玥 许端阳 +3 位作者 李霞 张晓宇 王小博 王绍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33-1943,共11页
中-老交通走廊建设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的同时,也会对区域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压力;构建生态廊道对于修复破碎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源地-廊道-节点”的研究框架,结合生态系统服务、景观连通性和生态敏... 中-老交通走廊建设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的同时,也会对区域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压力;构建生态廊道对于修复破碎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源地-廊道-节点”的研究框架,结合生态系统服务、景观连通性和生态敏感性3个指标划分生态斑块等级,综合考虑生态斑块等级和中-老交通走廊核心区重点保护物种活动特性识别重要生态源地,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改进基于地类赋值的基本生态阻力系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判定生态廊道走向,并结合水文分析方法和Google Erath判定关键生态节点。研究表明:①中-老交通走廊核心区生态源地面积为20243.7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13%,以林地、灌木为主要土地覆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普洱市以及老挝的琅南塔省和乌多姆塞省。②生态廊道总长度为3645.81 km,其中关键廊道长度为1397.78 km,主要分布在普洱市和乌多姆塞省,生态廊道与生态源地大致构成了一个环形闭合区域,能够有效促进生物物种迁徙和物质能量交流。③关键生态节点中战略点有5处,断裂点有9处,暂歇点有16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交通走廊 生态廊道 生态源地 生态节点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