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丰宫并殖吸虫实验宿主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周本江 王文林 雷霖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01-303,共3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丰宫并殖吸虫的囊蚴及其宿主性。方法从丰宫并殖吸虫流行区采集溪蟹,鉴定种类,分离囊蚴及后尾蚴,观测后感染实验宿主,收集成虫制片观测鉴定。结果绝大多数后尾蚴在蟹体内不形成囊壁,形成囊壁的囊蚴体积巨大在1mm以上,一... 目的进一步研究丰宫并殖吸虫的囊蚴及其宿主性。方法从丰宫并殖吸虫流行区采集溪蟹,鉴定种类,分离囊蚴及后尾蚴,观测后感染实验宿主,收集成虫制片观测鉴定。结果绝大多数后尾蚴在蟹体内不形成囊壁,形成囊壁的囊蚴体积巨大在1mm以上,一层极薄易碎的囊壁。第二中间宿主为景洪溪蟹和毛足溪蟹,前者的自然感染率为53.19%,后者为66.67%。丰宫并殖吸虫的适宜实验终宿主是大白鼠,犬、猫为不适宜宿主。结论宫并殖吸虫囊蚴的大小在1mm以上,是已知的并殖吸虫囊蚴中之最大者。第二中间宿主为景洪溪蟹和毛足溪蟹。大白鼠是其适宜的实验终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宫并殖吸虫 囊蚴 宿主
下载PDF
丰宫并殖吸虫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本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 鉴定丰宫并殖吸虫与“勐腊并殖吸虫”的同一性。 方法 从丰宫并殖吸虫与“勐腊并殖吸虫”的同一流行区采集溪蟹 ,分离囊蚴及后尾蚴 ,观测后作感染实验 ,收集成虫制片观测鉴定。 结果 丰宫并殖吸虫囊蚴的大小平均为 ( 1.2 3... 目的 鉴定丰宫并殖吸虫与“勐腊并殖吸虫”的同一性。 方法 从丰宫并殖吸虫与“勐腊并殖吸虫”的同一流行区采集溪蟹 ,分离囊蚴及后尾蚴 ,观测后作感染实验 ,收集成虫制片观测鉴定。 结果 丰宫并殖吸虫囊蚴的大小平均为 ( 1.2 3± 0 .0 87)mm× ( 1.10± 0 .0 73 )mm ,极少数形成一层极薄易破的囊壁 ;后尾蚴大小为 ( 2 .0 1± 0 .71)mm× ( 0 .62± 0 .12 )mm ,排泄囊在腹吸盘以前呈不规则的树枝状 ,两肠支末端尖细终止于距体末 1/ 6处 ;成虫子宫团庞大 ,平均长度为体长的 1/ 4.2。丰宫并殖吸虫的适宜终宿主为大鼠 ,猴、犬、猫均为不适宜宿主。“勐腊并殖吸虫”的囊蚴取自同一蟹体的小睾并殖吸虫囊蚴 ,后尾蚴同丰宫并殖吸虫 ,而成虫实为童虫。 结论 确认丰宫并殖吸虫为独立虫种 ,“勐腊并殖吸虫”为标本混淆不清的误定虫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宫并殖吸虫 动物宿主 粪便检测 生物特性
下载PDF
丰宫并殖吸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本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8-291,共4页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丰宫并殖吸虫的后尾蚴、不同虫龄的成虫和虫卵,为鉴别虫种提供资料。方法从流行区的溪蟹体内分离丰宫并殖吸虫的后尾蚴,实验感染的大鼠肺虫囊内获取38d和113d成虫及虫卵,经2.5%戊二醛和1%锇酸固定、乙醇脱水及蒸金...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丰宫并殖吸虫的后尾蚴、不同虫龄的成虫和虫卵,为鉴别虫种提供资料。方法从流行区的溪蟹体内分离丰宫并殖吸虫的后尾蚴,实验感染的大鼠肺虫囊内获取38d和113d成虫及虫卵,经2.5%戊二醛和1%锇酸固定、乙醇脱水及蒸金处理后,用STEREOSCAN-100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后尾蚴的皮棘为单生型,皮棘的形状有2种类型,即尖刀形和鱼鳞形,腹吸盘与体壁邻接处有6个分布对称的小型圆丘状乳突。不同虫龄的成虫皮棘均为典型的丛生型,虫体前中部的皮棘发达和密集,排列规则;体后部的稀疏,排列不规则。看不出虫龄间的皮棘差异。卵壳表面光滑,卵盖与卵壳连接处可见增厚的肩峰状突起,另一端有一小的疣状突起。结论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和成虫的皮棘均具有其特有的形态,但同种的不同个体以及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皮棘的大小和形态都显示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宫并殖吸虫 电镜扫描 分类
下载PDF
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成虫及小睾并殖吸虫成虫的蛋白电泳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文林 夏代光 +1 位作者 雷霖 周本江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5-17,共3页
应用IEF技术对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 ,并同丰宫并殖吸虫成虫、小睾并殖吸虫成虫电泳结果进行比较 .IEF结果显示 :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显带 11条 ,主带 6条 ( 3~ 4 ,6,8~ 10 ) ;成虫显带 17条 ,主带 7条 ( 4~ 7,12~... 应用IEF技术对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 ,并同丰宫并殖吸虫成虫、小睾并殖吸虫成虫电泳结果进行比较 .IEF结果显示 :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显带 11条 ,主带 6条 ( 3~ 4 ,6,8~ 10 ) ;成虫显带 17条 ,主带 7条 ( 4~ 7,12~ 14) ;小睾并殖吸虫成虫显带 13条 ,主带 5条 ( 6~ 7,10~ 12 ) .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和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宫并殖吸虫 后尾蚴 小睾并殖吸虫 IEF 成虫
下载PDF
丰宫并殖吸虫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文林 雷霖 +3 位作者 周本江 刘爱华 王蕊芳 林世英 《地方病通报》 2001年第3期73-75,共3页
首次报道丰宫并殖吸虫 ( Paragonimus proliferus)染色体数目为 2 n- 2 2 ,n=11,染色体核型由 1对大型和 2对小型的中着丝粒染色体 ( m)、4对大型和 4对小型的亚端着丝粒染色体 ( st)组成。丰宫并殖吸虫染色体核型与克氏、大平并殖吸虫... 首次报道丰宫并殖吸虫 ( Paragonimus proliferus)染色体数目为 2 n- 2 2 ,n=11,染色体核型由 1对大型和 2对小型的中着丝粒染色体 ( m)、4对大型和 4对小型的亚端着丝粒染色体 ( st)组成。丰宫并殖吸虫染色体核型与克氏、大平并殖吸虫以及斯氏狸殖吸虫的核型比较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为确立丰宫并殖吸虫在分类学上的独立地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宫并殖吸虫 染色体核型 殖吸虫 观察研究
下载PDF
丰宫并殖吸虫二种感染动物方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雷霖 王文林 +1 位作者 周本江 夏代光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1年第1期17-18,共2页
对丰宫并殖吸虫皮下组织和腹腔注射法感染大鼠进行效果比较 ,用皮下组织注射法感染 8只大鼠 (每鼠接种后尾蚴 1 0个 ) ,虫体回收率为 1 8.8% ,大鼠阳性率为 75% ;腹腔注射法感染 1 2只大鼠 (每鼠接种后尾蚴 1 0个 ) ,虫体回收率为 1 6.7... 对丰宫并殖吸虫皮下组织和腹腔注射法感染大鼠进行效果比较 ,用皮下组织注射法感染 8只大鼠 (每鼠接种后尾蚴 1 0个 ) ,虫体回收率为 1 8.8% ,大鼠阳性率为 75% ;腹腔注射法感染 1 2只大鼠 (每鼠接种后尾蚴 1 0个 ) ,虫体回收率为 1 6.7% ,大鼠阳性率为 50 % ,经统计学处理 2种方法的虫体回收率和大鼠的阳性率均无差异性 (P>0 .0 5) ,认为皮下组织注射法简便易行 ,且对动物的安全性更高 ,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宫并殖吸虫 后尾蚴 感染方法 评价
下载PDF
丰宫并殖吸虫囊蚴、后尾蚴透射电镜观察
7
作者 王文林 雷霖 +5 位作者 宋精玲 周本江 张鸿飞 刘爱武 韩丹 林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 了解丰宫并殖吸虫囊蚴、后尾蚴的超微结构。 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 结果 囊蚴壁是由电子密度中等而均匀的物质构成 ,未见细胞和微管道结构。囊内幼虫和后尾蚴的体被由外皮层、肌层、皮层细胞组成 ,外皮层为一合体层 ,... 目的 了解丰宫并殖吸虫囊蚴、后尾蚴的超微结构。 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 结果 囊蚴壁是由电子密度中等而均匀的物质构成 ,未见细胞和微管道结构。囊内幼虫和后尾蚴的体被由外皮层、肌层、皮层细胞组成 ,外皮层为一合体层 ,包括外质膜、基质、基质膜 ,外皮层表面呈指状突起 ,皮层基质内有皮棘 ,其根部位于基质膜 ,顶端被外质膜覆盖。 结论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比较 ,囊内幼虫和后尾蚴的体被结构无明显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宫并殖吸虫 囊蚴 后尾蚴 超微结构 透射电镜观察
下载PDF
斯氏狸殖和丰宫并殖吸虫成虫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等电聚焦电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建春 李树德 +1 位作者 王文林 张淑珍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3年第1期12-14,32,共4页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斯氏狸殖吸虫(Pagomogonimus skrjabini Chen.1959)和丰宫并殖吸虫(Paragonimus proliferus.1964)成虫乳酸脱氢酶(LDH)的比较研究,为吸虫的分类及定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等电聚焦电泳,对乳酸脱氨酶...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斯氏狸殖吸虫(Pagomogonimus skrjabini Chen.1959)和丰宫并殖吸虫(Paragonimus proliferus.1964)成虫乳酸脱氢酶(LDH)的比较研究,为吸虫的分类及定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等电聚焦电泳,对乳酸脱氨酶同工酶进行分离,并采用底物特一性染色法进行确定电泳结果。结果两虫种成虫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分析,结果发现二者均显示5条酶带,其中斯氏狸殖吸虫的LDH有3条优势酶带(LDD_1、LDH_2、LDH_3)而丰宫并殖吸虫的LDH仅有2条优势酶带(LDH_1、LDH_2);对各成分的等电点及相对迂移率进行计算,发现丰宫并殖吸虫与斯氏狸殖吸虫间存在生化指标的差异,同时也发现两虫种间具有一共同性质的LDH_4。结论通过对两虫种同工酶谱的分析可知,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亲源性,但二者间又有同工酶谱的差异性,因此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的分析可为并殖吸虫的分类提供生化依据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狸殖 丰宫并殖吸虫 成虫 乳酸脱氢酶 同工酶 电聚焦电泳 寄生虫
下载PDF
MMP-1,TIMP-1在丰宫并殖吸虫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
9
作者 周蜀 姚娜 +1 位作者 刘俊 王文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6-30,40,共6页
目的观察丰宫并殖吸虫所致的大鼠肝脏损伤时MMP-1及其抑制剂TIMP-1在肝纤维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从而反映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2组.即正常对照组5只和感染组20只.感染组按感染时间长短分为4组,每组5只(感... 目的观察丰宫并殖吸虫所致的大鼠肝脏损伤时MMP-1及其抑制剂TIMP-1在肝纤维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从而反映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2组.即正常对照组5只和感染组20只.感染组按感染时间长短分为4组,每组5只(感染3周组、感染5周组、感染7周组、感染9周组).感染组每只大鼠腹腔注射8条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建立动物模型,对照组每只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按感染时间处死各组大鼠.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的MMP-1,TIMP-1含量.同时取肝组织行HE染色判断肝组织发炎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行免疫组化染色测MMP-1,TIMP-1在肝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肝部炎症逐渐加重,以感染后5周最为明显,之后肝细胞变性坏死逐渐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随病情进展,MMP-1、TIMP-1的表达都是持续上升的.ELISA法所检测的血清中的MMP-1呈现上升的趋势,TIMP-1含量是持续上升的.结论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可引起肝脏纤维化病变,MMP-1和TIMP-1在此病变过程中的表达有所差异.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与感染时间、MMP-1和TIMP-1的表达有关.提示MMP-1和TIMP-1在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致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1 TIMP-1 丰宫并殖吸虫 肝脏纤维化 免疫组化 ELISA
下载PDF
MMP-9和TIMP-1在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致肺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5期51-55,164,共6页
目的观察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致肺损伤时MMP-9及其抑制剂TIMP-1在肺纤维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探讨MMP-9和TIMP-1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两组。即正常对照组5只和感染组20只。感染组按感染时间长短分为4组,... 目的观察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致肺损伤时MMP-9及其抑制剂TIMP-1在肺纤维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探讨MMP-9和TIMP-1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两组。即正常对照组5只和感染组20只。感染组按感染时间长短分为4组,每组5只(感染3周组、感染5周组、感染7周组、感染9周组)。在不同的感染时间处死各组大鼠。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的MMP-9,TIMP-1含量。同时取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判断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行免疫组化染色测MMP-9,TIMP-1在肺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和Masson染色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肺部炎症逐渐加重,之后炎症有所减轻而胶原明显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随病情进展,MMP-9的表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TIMP-1是持续上升的,MMP-9/TIMP-1比值也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即MMP-9/TIMP-1比值在肺损伤早期(肺泡炎期)是升高的,在后期(肺纤维化期)是降低的。ELISA法所检测的血清中的MMP-9,TIMP-1含量及其两者的比例也出现类似的变化。结论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可引起肺脏纤维化病变。肺脏病变的严重程度与感染时间、MMP-9和TIMP-1的表达有关。提示MMP-9和TIMP-1在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致肺纤维化的形成机制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9 TIMP-1 丰宫并殖吸虫 肺脏纤维化
下载PDF
高脂摄入上调肺组织CYP 4A1表达缓解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
11
作者 刘思奇 王晴晴 +9 位作者 王卫群 吴磊 马志强 王霖 常国楫 丁洁 华丽娟 陈华憶 李生浩 王文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 观察高脂摄入对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的缓解作用,并初步探讨细胞色素P450酶4A1(cytochrome P450 4A1, CYP 4A1)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感染+普通饮食组(12只)、感染+高脂饮食组(12只)。... 目的 观察高脂摄入对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的缓解作用,并初步探讨细胞色素P450酶4A1(cytochrome P450 4A1, CYP 4A1)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感染+普通饮食组(12只)、感染+高脂饮食组(12只)。正常对照组大鼠普通饮食喂养,不予其他任何处理;感染+普通饮食组、感染+高脂饮食组每只大鼠均经腹壁皮下注射8条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随后分别给予普通饮食、高脂饲料喂养。饲养28周后处死3组大鼠,收集血清及肺组织。大鼠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损伤程度,并进行肺泡炎半定量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通过实时定量PCR(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肺组织中CYP 4A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丰宫并殖吸虫感染28周后,与感染+普通饮食组相比,感染+高脂饮食组大鼠肺泡壁增厚、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较轻,未见肺泡实变;感染+普通饮食组肺泡炎半定量评分[(2.200±0.289)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300±0.083)分]和感染+高脂饮食组[(1.300±0.475)分](P均<0.05),感染+普通饮食组大鼠血清IL-1β [(151.586±20.492)pg/mL]和TNF-α [(180.207±23.379)pg/mL]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3.226±3.366)、(144.807±1.348)pg/mL]和感染+高脂饮食组[(110.131±12.946)、(131.764±27.831)pg/mL](P均<0.05),感染+普通饮食组大鼠肺组织中CYP 4A1 m RNA(3.00±0.81)和蛋白表达水平(0.40±0.02)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03±2.05、0.84±0.14)和感染+高脂饮食组(11.19±3.51、0.68±0.18)(P均<0.05)。结论 高脂摄入可能通过上调肺组织中CYP 4A1 mRNA及蛋白表达来缓解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宫并殖吸虫 细胞色素P450酶4A1 高脂饮食 肺损伤 大鼠
原文传递
药物调控PPAR-γ/RXR-α信号通路对改善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的作用
12
作者 华丽娟 李生浩 +5 位作者 常国楫 刘思奇 丁洁 柏保利 张露 王晴晴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1-698,共8页
目的探索通过药物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视黄醛X受体α(PPAR-γ/RXR-α)对改善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的作用。方法从云南省疫源地采集溪蟹,分离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于SD大鼠腹壁皮下注射后尾蚴(8条/鼠),感染大鼠... 目的探索通过药物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视黄醛X受体α(PPAR-γ/RXR-α)对改善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的作用。方法从云南省疫源地采集溪蟹,分离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于SD大鼠腹壁皮下注射后尾蚴(8条/鼠),感染大鼠分为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蓓萨罗丁组,每组10只,分别予以高脂饮食(高脂饲料)、罗格列酮[3 mg/(kg•d)]、蓓萨罗丁[10 mg/(kg•d)]灌胃,连续给药7 d,以感染大鼠和健康大鼠分别为感染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首次给药后28 d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和心尖血液,制备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损伤情况,并进行肺泡炎半定量评分;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提取肺组织总蛋白,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PPAR-γ/RXR-α信号通路[PPAR-γ、RXR-α、脂肪酸转运蛋白3(FATP3)、载脂蛋白A1(ApoA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p65、激活子蛋白1(AP1)]和janus激酶(JA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STAT)信号通路(JAK2、STAT3)关键靶分子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结果除蓓萨罗丁组2只大鼠感染失败外,其余大鼠均被感染成功,肺脏可见寄生虫囊包或在胸腔中可查见寄生虫。HE染色显示,感染对照组大鼠肺泡间隔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出现肺泡腔塌陷或闭合;高脂饮食组可见明显炎症损伤,与感染对照组相比较轻,肺泡腔充气略改善;罗格列酮组和蓓萨罗丁组肺泡间隔的炎性细胞较感染对照组明显减少,肺泡壁增厚程度明显减轻,肺泡腔充气明显改善。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蓓萨罗丁组大鼠的肺泡炎半定量评分分别为(0.300±0.053)、(2.200±0.189)、(1.900±0.320)、(1.300±0.301)和(1.500±0.112)分(F=12.033,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蓓萨罗丁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分别为(103.23±3.37)、(111.59±20.49)、(110.13±12.95)、(89.91±14.84)和(96.34±19.03)pg/ml,TNF-α水平分别为(144.81±1.35)、(180.21±23.38)、(171.76±27.83)、(155.37±13.67)和(143.24±23.66)pg/ml,5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236、13.558,均P<0.05);其中,感染对照组IL-1β和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和蓓萨罗丁组低于感染对照组(均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蓓萨罗丁组大鼠肺组织中,PPAR-γ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1±0.09、0.67±0.06、0.75±0.08、0.34±0.02和0.56±0.04,RXR-α分别为0.89±0.05、0.15±0.03、0.81±0.09、0.22±0.02和0.61±0.10,FATP3分别为0.59±0.06、0.64±0.060、0.68±0.09、0.59±0.09和0.55±0.03,ApoA1分别为0.58±0.04、0.83±0.11、0.92±0.19、0.71±0.04和0.63±0.08,5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70、67.12、8.94、11.58,均P<0.05);p65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25±0.19、1.01±0.21、0.27±0.15、0.32±0.01和0.22±0.11,AP1分别为0.11±0.09、1.12±0.36、0.08±0.02、0.03±0.00和0.02±0.01,JAK2分别为0.76±0.18、1.11±0.24、0.34±0.06、0.42±0.01和0.35±0.04,STAT3分别为0.80±0.33、1.11±0.27、0.68±0.22、0.77±0.06和0.68±0.19,5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77、85.19、37.22、17.63,均P<0.05)。其中,感染对照组PPAR-γ、FATP3、ApoA1、p65、AP1、JAK2和STAT3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和蓓萨罗丁组低于感染对照组;感染对照组RXR-α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和蓓萨罗丁高于感染对照组(均P<0.05)。结论建立了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肺损伤模型,药物调控PPAR-γ/RXR-α信号通路可通过抑制NF-κB和JAK/STAT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减轻肺损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吸虫 丰宫并殖吸虫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视黄醛X受体α 蓓萨罗丁
原文传递
丰宫并殖吸虫感染诱导大鼠Th1/Th2免疫应答的偏移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生浩 杜映荣 +9 位作者 武昆利 李俊义 杨永锐 常国楫 华丽娟 徐晶晶 马志强 张燕玲 李海雯 王文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明确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后宿主(SD大鼠)Th1/Th2免疫偏移模式。方法自丰宫并殖吸虫流行区采集溪蟹,分离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采用腹壁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动物模型,分别在0、3、7、14、28、70 d处死大鼠,取血,分离血... 目的明确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后宿主(SD大鼠)Th1/Th2免疫偏移模式。方法自丰宫并殖吸虫流行区采集溪蟹,分离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采用腹壁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动物模型,分别在0、3、7、14、28、70 d处死大鼠,取血,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型免疫反应(IL-1、TNF-α、INF-γ)和II型免疫反应(IL-4、IL-5、IL13)相关细胞因子,结合肺组织病变情况,分析丰宫并殖吸虫大鼠肺吸虫病的Th1/Th2免疫偏移模式。结果大鼠感染丰宫并殖吸虫后,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L-1、TNF-α、INF-γ)水平迅速上升,感染7 d左右达到高峰,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感染3 d、7 d与0 d、14 d、28 d、70 d时比较[IL-1:(3、7 d)vs.(0、14、28、70 d)=(25.25±2.26、23.00±8.38)pg/ml vs.(17.34±2.76、15.89±4.44、10.34±2.90、10.82±6.05)pg/ml;IFN-γ:(3、7 d)vs.(0、14、28、70 d)=(279.58±51.43、276.29±54.64)pg/ml vs.(173.64±43.36、190.74±34.10、142.57±35.10、170.56±26.53)pg/ml;TNF-α:(3、7 d)vs.(0、14、28、70 d)=(49.39±8.03、54.78±13.64)pg/ml vs.(33.10±4.75、37.64±19.53、25.01±11.91、23.12±9.0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呈逐渐上升趋势,14 d或28 d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70 d时下降至感染早期水平,其中14 d、28 d与0 d、3 d、7 d时比较[IL-4:(14、28 d)vs.(0、3、7、70 d)=(20.27±3.31、19.71±2.41)pg/ml vs.(10.77±2.58、9.90±3.62、12.92±3.65、11.72±2.42)pg/ml;IL-5:(14、28 d)vs.(0、3、7、70 d)=(18.68±2.46、19.53±2.65)pg/mL vs.(9.60±1.58、9.38±2.24、10.76±2.85、8.10±1.69)pg/ml;IL-13:(14、28 d)vs.(0、3、7、70 d)=(13.57±0.94、13.38±1.10)pg/ml vs.(6.00±1.33、7.09±1.18、8.68±2.03、7.12±0.9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部特征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规律相一致。结论在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Th1型及Th2型免疫反应共同存在,综合作用于宿主。早期(3 d和7 d)以I型免疫反应为主,诱导机体迅速产生大量Th1型细胞因子(IL-1、TNF-α、INF-γ);至感染中后期(14 d和28 d),机体产生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II型免疫反应逐渐取代I型免疫反应而占主导地位;进入慢性感染阶段后(70 d),两种免疫反应达到动态平衡。上述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与肺组织大体观察特征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吸虫 丰宫并殖吸虫 Th1/Th2免疫反应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后诱导肺组织细胞自噬的初探
14
作者 马志强 王霖 +9 位作者 李生浩 徐晶晶 李才信 刘媛 张燕玲 束秋红 庄杉杉 何姝美琪 王文林 王卫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通过检测蛋白激酶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探讨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是否可导致肺组织细胞发生自噬。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感染后3、 7、 14 d组,每组10只,感染组每鼠腹壁皮下... 目的通过检测蛋白激酶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探讨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是否可导致肺组织细胞发生自噬。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感染后3、 7、 14 d组,每组10只,感染组每鼠腹壁皮下注射6条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分别在感染后3、 7、14 d取各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ELISA检测血清中IL-1、 IL-6水平。取肺组织用于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程序性死亡受体-1 (Beclin 1)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 (LC3Ⅱ)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3、 7、 14 d组血清中IL-1水平分别为(1 558.0±123.6)、(1 511.0±213.1)和(1 448.0±176.8) 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1 222.0±112.8) pg/ml (P <0.05);感染后3、 7 d组IL-6水平分别为(1 481.0±197.9)、(1 423.0±210.0) 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1 221.0±138.9) pg/ml (P <0.05)。透射电镜观察在不同的感染阶段,肺组织中线粒体均出现自噬现象。大鼠组织肺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各感染组细胞排列紊乱,肺泡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各感染组Akt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后3、 7 d组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为(1.288±0.109)、(1.619±0.132),均高于对照组(0.733±0.135)(P <0.01);感染后3、 7、 14 d组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 TORser2448)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574±0.278)、(2.384±0.125)和(1.808±0.121),均高于对照组(1.260±0.087)(P <0.05);感染后3 d组mTOR、 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714±0.217)和(2.736±0.333),均高于对照组(1.345±0.067)和(1.974±0.225)(P <0.01);感染后14 d组LC3Ⅱ蛋白表达(1.938±0.191)高于对照组(1.401±0.200)(P <0.01)。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肺组织细胞呈蓝色,阳性呈棕黄色,各因子阳性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各感染组Akt、 mTOR与对照组相比,肺组织细胞中棕黄色显色不明显,A450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后3、 7、 14 d组p-Aktser473、 p-mTORser2448及Beclin 1与对照组相比,棕黄色显色加深明显,A450值分别为(0.104±0.010)、(0.143±0.022)、(0.088±0.013),(0.100±0.007)、(0.151±0.006)、(0.120±0.012)和(0.129±0.005)、(0.047±0.004)、(0.050±0.005),均高于相应对照组(0.032±0.001)、(0.065±0.002)和(0.031±0.001)(P <0.05);感染后3、 14 d组LC3Ⅱ与对照组比较棕黄色明显加深,A450值分别为(0.056±0.006)、(0.120±0.007),均高于对照组(0.042±0.004)(P <0.05)。结论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所致的肺损伤,炎症反应可诱导肺组织细胞发生自噬,该自噬作用可通过检测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来初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宫并殖吸虫 感染 大鼠 Akt/mTOR信号通路 肺组织细胞 自噬
原文传递
丰宫、小睾并殖吸虫囊蚴透射电镜观察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文林 雷霖 +3 位作者 周本江 宋精玲 张鸿飞 刘爱武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8-10,共3页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丰宫、小睾并殖吸虫囊蚴的超微结构 ,囊蚴壁分别由电子密度中等或较低的物质所构成 ,未见细胞和微管道结构 .囊内蚴虫的体被均由外皮层、肌层、皮层细胞组成 ,外皮层为一合体层 ,包括外质膜、基质、基质膜 ,外皮层表...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丰宫、小睾并殖吸虫囊蚴的超微结构 ,囊蚴壁分别由电子密度中等或较低的物质所构成 ,未见细胞和微管道结构 .囊内蚴虫的体被均由外皮层、肌层、皮层细胞组成 ,外皮层为一合体层 ,包括外质膜、基质、基质膜 ,外皮层表面均有指状突起 .丰宫、小睾并殖吸虫囊蚴壁厚度分别为 2 5 μm和 16 μm ,电子密度也有差别 ,囊内蚴虫的基质膜厚度分别为 0 6 μm和 0 4μm ,说明透射电镜观察并殖吸虫囊蚴对并殖吸虫分类有一定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宫并殖吸虫 小睾并殖吸虫 囊蚴 超微结构 透射电镜
下载PDF
并殖吸虫感染大鼠异位寄生2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文林 雷霖 +2 位作者 周本江 陈元晓 张闻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小睾并殖吸虫 丰宫并殖吸虫 大鼠 异位寄生
下载PDF
丰宫、小睾并殖吸虫囊蚴或后尾蚴在溪蟹体内的分布和囊蚴脱囊的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文林 雷霖 +1 位作者 周本江 夏代光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38-40,44,共4页
对丰宫、小睾并殖吸虫在溪蟹体内的分布、囊蚴或后尾蚴形态特点以及囊蚴脱囊进行比较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 :从溪蟹体内分离得到的丰宫并殖吸虫囊蚴占 11 7% ,后尾蚴占 88 3 % ,囊蚴在 10min内全部自然脱囊而成为后尾蚴 .这一现象在并殖... 对丰宫、小睾并殖吸虫在溪蟹体内的分布、囊蚴或后尾蚴形态特点以及囊蚴脱囊进行比较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 :从溪蟹体内分离得到的丰宫并殖吸虫囊蚴占 11 7% ,后尾蚴占 88 3 % ,囊蚴在 10min内全部自然脱囊而成为后尾蚴 .这一现象在并殖科虫种中较为独特 ,在虫种分类上有一定意义 .二种并殖吸虫囊蚴或后尾蚴在溪蟹体内的定居部位以胸肌分布最多 ,内脏次之 ,附肢最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宫并殖吸虫 小睾并殖吸虫 景洪溪解 囊蚴脱囊
下载PDF
云南景洪市并殖吸虫调查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文林 雷霖 周本江 《地方病通报》 2001年第1期81-83,共3页
对云南景洪市勐罕镇、东风农场进行并殖吸虫调查 ,确定了该地区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泥泞拟钉螺 ( Triculahumida)和景洪新拟钉螺 ( N eotricula jinghongensis) ,第二中间宿主为景洪溪蟹 ( Potamon chinghungense) ,并殖吸虫种类有... 对云南景洪市勐罕镇、东风农场进行并殖吸虫调查 ,确定了该地区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泥泞拟钉螺 ( Triculahumida)和景洪新拟钉螺 ( N eotricula jinghongensis) ,第二中间宿主为景洪溪蟹 ( Potamon chinghungense) ,并殖吸虫种类有丰宫并殖吸虫 ( Paragonimus proliferus)和小睾并殖吸虫 ( Paragonimus microrchis) ,并对这二种并殖吸虫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认为二虫种间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宫并殖吸虫 小睾并殖吸虫 云南 调查 生物学特性 调查 殖吸虫 景洪市
下载PDF
两种并殖吸虫虫卵的形态比较
19
作者 王文林 雷霖 +2 位作者 高伟民 张扬 周本江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 探讨虫卵的特征在并殖吸虫分类学上的意义。 方法 将并殖吸虫后尾蚴或囊蚴经腹腔注射法感染大鼠 ,获取成熟虫卵 ,用 10 %甲醛固定后 ,油镜下观察虫卵并测量各项指标。 结果 测量的 8项指标中有 2项 (虫卵长径和卵盖宽度 )差... 目的 探讨虫卵的特征在并殖吸虫分类学上的意义。 方法 将并殖吸虫后尾蚴或囊蚴经腹腔注射法感染大鼠 ,获取成熟虫卵 ,用 10 %甲醛固定后 ,油镜下观察虫卵并测量各项指标。 结果 测量的 8项指标中有 2项 (虫卵长径和卵盖宽度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另 6项指标 (虫卵宽径、卵盖高度、卵壳侧壁厚度、卵壳末端厚度、小棘的长径和宽径 )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 结论 虫卵的特征在并殖吸虫虫种鉴别上有一定意义 ,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宫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虫卵
下载PDF
在勐腊县市售溪蟹中查到两种并殖吸虫
20
作者 王文林 张翔 +2 位作者 雷霖 周本江 夏代光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7-29,共3页
首次报道了在勐腊县农贸市场市售的溪蟹中查到小睾并殖吸虫囊蚴和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 .溪蟹从偏远的山区贩运到城镇的农贸市场 ,可能导致城镇居民并殖吸虫病的流行或暴发 。
关键词 小睾并殖吸虫 丰宫并殖吸虫 溪蟹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