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式输送机输送带扣用串条易折断现象的分析及处理
1
作者 储凡雪 陈松 李迎新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8-180,共3页
从串条在带式输送机机身上槽形托辊架、机头和机尾段过渡槽形托辊架组受循环变化力矩作用,串条随输送带在单位时间内转过机头、机尾段过渡槽形托辊架组的频率,及选用不同型号的钢铰线串条等方面分析了串条被折断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 从串条在带式输送机机身上槽形托辊架、机头和机尾段过渡槽形托辊架组受循环变化力矩作用,串条随输送带在单位时间内转过机头、机尾段过渡槽形托辊架组的频率,及选用不同型号的钢铰线串条等方面分析了串条被折断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串条 折断 分析 处理
下载PDF
Si-PIN硅条带探测器的电子学测试 被引量:3
2
作者 邹鸿 陈鸿飞 +4 位作者 邹积清 宁宝俊 施伟红 田大宇 张录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73,共4页
采用电子学等效方法对所研制的Si-PIN条带探测器的基本性能进行测试。Si-PIN条带探测器是在一个硅基片上刻蚀多个条带探测器,常用于空间探测中的粒子方向测量。介绍了对Si-PIN条带探测器电子学等效测试方法和结果,重点探讨了条带之间的... 采用电子学等效方法对所研制的Si-PIN条带探测器的基本性能进行测试。Si-PIN条带探测器是在一个硅基片上刻蚀多个条带探测器,常用于空间探测中的粒子方向测量。介绍了对Si-PIN条带探测器电子学等效测试方法和结果,重点探讨了条带之间的串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探测器 空间粒子探测 耗尽电容
下载PDF
新型p^(+)深层扩散结构p-in-n硅微条核辐射探测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秀华 李海霞 +7 位作者 李占奎 李春艳 陈翠红 鲁辰桂 李荣华 祖凯玲 王柱生 刘凤琼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3-687,693,共6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p+深层扩散结构p-in-n硅微条核辐射探测器,介绍了该探测器的结构、工艺及性能测试结果.探测器为灵敏面积10 mm×10 mm的单面60条探测器,p+注入条宽64μm,栅宽96μm,p+注入条中心下方的p+深层扩散区宽10μm.测试内...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p+深层扩散结构p-in-n硅微条核辐射探测器,介绍了该探测器的结构、工艺及性能测试结果.探测器为灵敏面积10 mm×10 mm的单面60条探测器,p+注入条宽64μm,栅宽96μm,p+注入条中心下方的p+深层扩散区宽10μm.测试内容包括该探测器的电学特性(反向漏电流、耗尽电压、条间电容、条间电阻)和探测特性(能量分辨、条间串扰).该探测器在45 V全耗尽偏压下,各条的反向漏电流均小于1.3 nA.探测器对241Amα粒子的能量分辨率约为2.6%,相邻条之间的串扰率约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微探测器 P 深层扩散结构 能量分辨
下载PDF
双面硅条探测器的研制与测试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立杰 林承键 +10 位作者 杨峰 郭昭乔 郭天舒 徐新星 包鹏飞 杨磊 贾会明 马南茹 张焕乔 刘祖华 夏清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6-342,共7页
研制了双面硅条探测器。探测器灵敏面积为48mm×48mm,厚约300μm,结面和欧姆面的硅条互相垂直,均由相互平行、宽度相等的48条组成,每条宽0.9mm、间距0.1mm。对其电气特性(耗尽偏压、反向漏电流、条间电阻)和探测特性(上升时间、... 研制了双面硅条探测器。探测器灵敏面积为48mm×48mm,厚约300μm,结面和欧姆面的硅条互相垂直,均由相互平行、宽度相等的48条组成,每条宽0.9mm、间距0.1mm。对其电气特性(耗尽偏压、反向漏电流、条间电阻)和探测特性(上升时间、能量分辨、条间串扰)进行了测试。在偏压为-15V时,各条平均反向漏电流小于10nA。对于从结面入射的5.157 MeV的α粒子,前放信号上升时间约45ns,结面各条的能量分辨率约0.6%-0.7%,基本无条间串扰;欧姆面各条能量分辨率较差,存在条间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硅探测器 微电子工艺 电气特性 探测特性
下载PDF
双面硅多条探测器的测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占奎 巩伟 +7 位作者 谭继廉 魏计房 王柱生 韩励想 田大宇 于民 王金延 张录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5-309,共5页
介绍了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联合研制的双面硅多条探测器的初步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测试内容包括:探测器的电特性、能量分辨率、二维能谱、条间串扰(crosstalk)。在-25 V全耗尽偏压下,各条的反向漏电流均... 介绍了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联合研制的双面硅多条探测器的初步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测试内容包括:探测器的电特性、能量分辨率、二维能谱、条间串扰(crosstalk)。在-25 V全耗尽偏压下,各条的反向漏电流均小于10 nA,对于5.486 MeV的α粒子,正面各条的能力分辨率在1.5%左右,条间串扰在6%左右;背面各条能量分辨率稍差,在3%左右,其条间串扰在1%左右。同时对进口的Micron BB1直流耦合单边读出的双面硅条探测器做了相同测试,并进行了性能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硅探测器 电性能 能量分辨率
原文传递
A novel catalytic application of heteropolyacids:chemical transformation of major ginsenosides into rare ginsenosides exemplified by Rg1 被引量:6
6
作者 Jie Cao Chang Liu +2 位作者 Qianqian Wang Yuze Li Qing Yu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748-753,共6页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le-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PLC-Q-TOF-MS)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analyzing the hydrolytic mixtures of ginsenoside R_(g1) in acidic conditions(pH 3)....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le-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PLC-Q-TOF-MS)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analyzing the hydrolytic mixtures of ginsenoside R_(g1) in acidic conditions(pH 3). Three catalysts, a heteropolyacid(H_4SiW_(12)O_(40), SiW_(12) for short), its complex with γ-CD(SiW_(12)/γ-CD for short) and formic acid, were used for comparison. The chemical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accurate mass measurement and the fragment ions obtained from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catalytic efficiency of SiW_(12)(≈SiW_(12)/γ-CD) is ca. 41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formic acid, thus becoming the most efficient catalyst for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of ginsenos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senoside R_(g1) heteropolyacid hydrolysis HPLC-Q-TOF-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