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与创:游戏于经典之间——王铎等明清书家对临书观的发展
1
作者 蔡清德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王铎 临书临摹 法学习 艺术发展 艺术语言
下载PDF
临池不辍 化古为新——刘墉临书作品赏析
2
作者 孙凌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17期12-15,共4页
临古是书法学习的必经之途。刘墉一生临摹的书家和作品颇多,临写既是他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日常活动之一,也是其形成自家书风的主要通道。文章选取几幅山东博物馆馆藏刘墉临书之作进行具体分析,采取图文对照方式,审视其临古中的取法与创... 临古是书法学习的必经之途。刘墉一生临摹的书家和作品颇多,临写既是他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日常活动之一,也是其形成自家书风的主要通道。文章选取几幅山东博物馆馆藏刘墉临书之作进行具体分析,采取图文对照方式,审视其临古中的取法与创造性,同时给书法学习者提供一点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墉 临书 取法对象 法风貌
下载PDF
河池地区首届临书临印巡回展元旦在金城江首展
3
《书画艺术》 2002年第1期J033-J033,共1页
关键词 广西 河池地区 临书临印巡回展 艺术创作
下载PDF
荐《名家临书》帖——致友人
4
作者 韦君琳 《美术之友》 2000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名家临书>> 碑贴 法艺术
全文增补中
文徵明书法中的“临”与“仿”
5
作者 薛芮 《书画世界》 2023年第5期20-22,共3页
作为吴门书派的核心人物,文徵明诸体皆善,书艺精绝。这样的能力不仅来源于其少年时对法帖的临习,也来源于其常以名家笔意作书的创作尝试。而文徵明的“仿书”虽是以意趣作之,却与祝允明一起,引领了后代书家对仿书的规模化尝试,并产生深... 作为吴门书派的核心人物,文徵明诸体皆善,书艺精绝。这样的能力不仅来源于其少年时对法帖的临习,也来源于其常以名家笔意作书的创作尝试。而文徵明的“仿书”虽是以意趣作之,却与祝允明一起,引领了后代书家对仿书的规模化尝试,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徵明 临书 仿
下载PDF
从八大山人临“兰亭序”论明末清初书法中的临书观念 被引量:6
6
作者 白谦慎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9-56,共8页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八大山人(一六二六—一七○五)在其晚年曾多次临写王羲之的『临河序』,(图一)根据八大山人专家王方宇先生的研究,至少有十九件有八大山人款的『临河序』存世,其中有十二件可确认为真迹。八大山人反复书写『临河序』...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八大山人(一六二六—一七○五)在其晚年曾多次临写王羲之的『临河序』,(图一)根据八大山人专家王方宇先生的研究,至少有十九件有八大山人款的『临河序』存世,其中有十二件可确认为真迹。八大山人反复书写『临河序』除了说明他晚年对王羲之的书法的喜爱外,他的这些『临』作也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明末清初书坛『临』的观念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和当时文化氛围中所发生的人们对传统经典的态度的变化息息相关。比较八大山人所书『临河序』和墨迹本中的神龙本『兰亭序』和传拓本中最著名的定武本『兰亭序』,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明显的不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书 临河序 八大山人 兰亭序 王铎 明末清初
原文传递
乾、嘉时期“肖似古人”的临书观念及其学术渊源
7
作者 周利锋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92-94,共3页
清代乾、嘉时期的临书观念强调"形似"为尚,追求临写"肖似古人"。这样的临书观念与中国书法史追求"神似"的主流观念是迥异的。借古鉴今,考察清代乾、嘉时期的临书观念及其学术渊源既能窥探历代临书观念之... 清代乾、嘉时期的临书观念强调"形似"为尚,追求临写"肖似古人"。这样的临书观念与中国书法史追求"神似"的主流观念是迥异的。借古鉴今,考察清代乾、嘉时期的临书观念及其学术渊源既能窥探历代临书观念之嬗变,并能对当代西学语境下的临书方式作出准确的价值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书 形似 神似
原文传递
山东博物馆藏清人临书作品考述——兼论清人书法的取法与变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颖昌 《书法》 2018年第6期38-43,共6页
清代书法延续前代书法传统,帖学依然具有强大的统治力。碑学运动与帖学延续交织在一起,使得清代书法的取法视野更为开阔。自道光朝后期,碑学运动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更是将碑学运动的影响助推... 清代书法延续前代书法传统,帖学依然具有强大的统治力。碑学运动与帖学延续交织在一起,使得清代书法的取法视野更为开阔。自道光朝后期,碑学运动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更是将碑学运动的影响助推到无以复加的高度。在此影响下,后世对清代书法史的撰写也多放大了碑学的影响,有意与无意地忽略了科举制影响下帖学的主流影响,从而造成后人对清代书法文化的诸多误读。山东博物馆现藏有清人临书作品一百三十七件,是我们考察清代书法取法的重要文物资料。本文立足于这些临书作品,将其还原到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当中,审视清代书法文化中的取法与变法,客观评判碑学与帖学书法的社会影响,以期对清代书法文化研究提供一点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人 临书 法史论 山东博物馆藏品
原文传递
临书的三个境界
9
作者 卢仰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5-76,共2页
本文认为临书要经过三个阶段,也是从低到高的三个境界。它们是:一、无我之境;二、有我之境;三、化我之境。一无我之镜无我之境是学习书法的最初境界,也就是初学的阶段。一开始,一般的学习者由于知识的缺陷,对学习书法没有什么计划,当然... 本文认为临书要经过三个阶段,也是从低到高的三个境界。它们是:一、无我之境;二、有我之境;三、化我之境。一无我之镜无我之境是学习书法的最初境界,也就是初学的阶段。一开始,一般的学习者由于知识的缺陷,对学习书法没有什么计划,当然更谈不上有什么明确的选择。初学者只能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进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书 字帖 法帖 法风格
原文传递
历史镜子与艺术镜子——谈国际临书大展及其它
10
作者 陈振濂 《中国书法》 1987年第4期49-,44-48,共6页
中青年书法家在此次《现代国际临书大展》中显示出来的实力是令人惊讶,更令人激动的。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偏见,相对于老辈书家的功底深厚而言,中青年特别是青年们基本功不够,基础薄弱。当然,在一般情况下它可能是个真理。但根据这... 中青年书法家在此次《现代国际临书大展》中显示出来的实力是令人惊讶,更令人激动的。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偏见,相对于老辈书家的功底深厚而言,中青年特别是青年们基本功不够,基础薄弱。当然,在一般情况下它可能是个真理。但根据这次临书大展的情况看,我们却看到了一种基本功的强有力显示:一些还十分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书 法界 法史 美术史 镜子 艺术
原文传递
我馆举办第十三届中日国际临书展
11
作者 庆卫 《碑林集刊》 2008年第1期254-254,共1页
2008年是中日友好交往史上值得特别纪念的一年,随着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暖春之旅',翻开了'中日友好交流年'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的新篇章,与此同时,我们也在金秋之际迎来了富有传统的第十三届中日国际... 2008年是中日友好交往史上值得特别纪念的一年,随着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暖春之旅',翻开了'中日友好交流年'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的新篇章,与此同时,我们也在金秋之际迎来了富有传统的第十三届中日国际临书展,此次展览从11月1日开始,共展出三百多件中日书法家作品,以此纪念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友好与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 国际 法家 临书 作品 领导人
原文传递
山东省青年临书大展篆刻作品选
12
《书法》 2007年第4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临书 作品选 大展 篆刻 山东省
原文传递
临书无定法 化帖了无迹
13
作者 刘兴华 《书法》 2002年第10期20-22,共3页
本讲座栏目欢迎在书法学习中具有独特心得的书法家来开办讲座。来稿就只谈一个问题,并附上相应的作品照和图版。
关键词 讲座 来稿 无迹 临书 无定法
原文传递
临书《张旭古诗四帖其一》
14
作者 卢建国 《金沙江文艺》 2016年第3期I0003-I0003,共1页
关键词 临书 张旭 古诗
原文传递
临书《赵孟頫与山巨源绝交书》
15
作者 赵国锐 《金沙江文艺》 2016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
关键词 临书 赵孟
原文传递
数字&色彩
16
作者 孙一帆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3-24,共2页
  色彩,作为一门为设计专业学生而开设的艺术训练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和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表现和驾驭技能.……
关键词 练习 手绘 艺术 传统绘画 设计师 色彩课程 数字媒介 新媒介 数字平台 临书 数字媒体专业
下载PDF
品读
17
《江苏教育》 2016年第45期2-,共1页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宋·姜夔《续书谱》自古以来,学习书法第一步自然是临摹,书法技法的精进更需遍临诸家,如王铎的临作就占据了其存世可靠...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宋·姜夔《续书谱》自古以来,学习书法第一步自然是临摹,书法技法的精进更需遍临诸家,如王铎的临作就占据了其存世可靠作品总量的四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书 古人 化石人类
下载PDF
Antioxidant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chronic and post-ERCP pancreatitis:A systematic review 被引量:10
18
作者 Seyed Sajad Mohseni Salehi Monfared Hamed Vahidi +2 位作者 Amir Hossein Abdolghaffari Shekoufeh Nikfar Mohammad Abdollah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6期4481-4490,共10页
W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the clinical trials which recruited antioxidants in the therapy of pancreatitis and evaluated whether antioxidants improve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ancreatitis. Electronic bibliographic... W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the clinical trials which recruited antioxidants in the therapy of pancreatitis and evaluated whether antioxidants improve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ancreatitis. Electronic bibliographic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for any studies which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antioxida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AP) or chronic pancreatitis (CP) and in the prevention of post-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 up to February 2009. Twenty-two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met our criteria and were included in the review. Except for a cocktail of antioxidants which showed improvement in outcomes in three different clinical trials, the results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other antioxidants in both AP and CP clinical trials were incongruent and heterogeneous.Furthermore, antioxidant therapy including allopurinol and N-acetylcysteine failed to prevent the onset of PEP in almost all trials. In conclusion, the present data do not support a benefit of antioxidant therapy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AP, CP or PER Further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with large sample size need to be condu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OXIDANT Post-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pancreatitis Oxidative stress Therapy Acute pancreatitis Chronic pancreatitis
下载PDF
寒玉堂书法论(附《自述》节录)
19
作者 溥心畬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3-14,共2页
书契之作,取象鸟兽之迹。羲皇文字,不可考稽。三代未有纸笔,以刀雕字于简册之上,名曰'书'《考工记》曰:'鲁之削'。'削',书刀也。后以漆书之笔,用金玉。金玉坚硬,漆性黏滞,迹画浑朴,形类蝌蚪。秦汉始以毛颖为笔... 书契之作,取象鸟兽之迹。羲皇文字,不可考稽。三代未有纸笔,以刀雕字于简册之上,名曰'书'《考工记》曰:'鲁之削'。'削',书刀也。后以漆书之笔,用金玉。金玉坚硬,漆性黏滞,迹画浑朴,形类蝌蚪。秦汉始以毛颖为笔。初变古文大篆为小篆。楷隶书体,化圆为方,不以欹斜取势。东汉虽变楷隶为八分草书飞白,其气骨体势,皆出于秦西汉,体变而典型存也。汉魏西晋器物之铭,瓦当文字,皆当时工匠所书,后世士大夫终不能及。岂篆隶法度未失其传,非碑尽中郎,铭皆仲将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述 小楷 右军 圆转 骨力 临书 楷隶 使转 运腕 临写 藏锋
原文传递
书艺答问
20
作者 梁德水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06年第6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临书 字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