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下发作的原发性癫痫儿童睡眠结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黎西 周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下发作的原发性癫痫患儿的睡眠结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3例临床下发作的原发性癫痫患儿与40例正常对照组的24 h动态脑电图及眼动图数据并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癫痫患儿睡眠结构改变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临床下发作的原发性癫痫患儿的睡眠结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3例临床下发作的原发性癫痫患儿与40例正常对照组的24 h动态脑电图及眼动图数据并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癫痫患儿睡眠结构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癫痫组较对照组浅睡期时间、快动眼睡眠(REM期)潜伏期、睡眠觉醒次数等明显增加,而深睡期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提示棘波个数及夜间觉醒次数最终纳入回归方程(P<0.05),说明棘波个数及觉醒次数可能是睡眠结构紊乱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下放电的癫痫儿童睡眠效率降低,睡眠质量下降;临床下痫样放电与睡眠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下发作 癫痫儿童 睡眠结构
下载PDF
成人临床下发作脑电图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芸 王小姗 +8 位作者 葛剑青 王凌玲 余传勇 王迎新 高媛 吴彩云 郁媛文 石祺 苗爱亮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56-363,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部位及不同病因的临床下发作脑电模式。方法:筛查2015年1月~2017年7月南京脑科医院及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020例癫痂及脑炎患者的24h视频脑电图,共收集视频脑电图中有临床下发作的成年患者15例。对临床下发...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部位及不同病因的临床下发作脑电模式。方法:筛查2015年1月~2017年7月南京脑科医院及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020例癫痂及脑炎患者的24h视频脑电图,共收集视频脑电图中有临床下发作的成年患者15例。对临床下发作脑电图表现形式及演变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从脑电图上观察,11例患者临床下发作起源于颞区,3例起源于额区,1例起源于枕区。起源于颞区临床下发作(左颞7例,右颞4例)模式主要有3种:模式一(7例):临床下发作以颞区0节律为主随后为艿节律,其中可夹杂尖波,发作间期痫样放电位于颞区;模式二(2例):发作间期痢样放电位于颞区,而临床下发作起源于额(著)、颞区,形式为α节律+0节律;模式三(2例):以颞区n节律为主,其前可有短暂8节律,整个过程中可夹杂尖波。该种发作模式见于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患者。3例患者临床下发作起源于额区,发作模式主要有两种:模式一(2例):尖(棘)波节律,其前可有α节律(1例起源于左额区,发作间期为左侧额棘、额尖波;1例起源于双侧额区,发作间期为双颞区非同步尖波,诊断为Rett综合征);模式二(1例):尖慢波节律(左侧额区),其前可有α节律,发作间期为左侧额极、额尖慢波。1例患者临床下发作起源于左枕、后颞区,枕区著,发作模式主要为棘波节律(1例),而发作间期为左侧额极、额尖慢波。结论:临床下发作在癫痂患者中发生的机率较低,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24h)更有助于监测临床下发作。临床下发作脑电图表现模式与起源部位及病因有关。以长程α节律为特征的临床下发作仅见于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下发作 脑电图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 抗NMDA受体脑炎
下载PDF
额颞叶癫痫临床下发作的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吕慧 毓青 +4 位作者 韩烨楠 姚晓娟 陈英 陈旨娟 杨卫东 《癫痫杂志》 2022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目的 分析额颞叶起源癫痫临床下发作的脑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通过24小时视频脑电图监测存在临床下发作的癫痫患者,分析脑电图在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 目的 分析额颞叶起源癫痫临床下发作的脑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通过24小时视频脑电图监测存在临床下发作的癫痫患者,分析脑电图在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发作时间(睡眠期/清醒期)、发作间期放电、发作累及导联数方面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结果 共纳入18例患者,捕捉到临床下发作280次(11/18)、临床发作34次(9/18),其中2例患者同时存在临床下发作及临床发作。额叶起源:临床下发作235次、临床发作15次;颞叶起源:临床下发作26次、临床发作19次;额颞叶起源:临床下发作19次、未捕捉到临床发作。临床下发作组中(11/18):睡眠期发作163次(58.2%)、清醒期发作117次(41.8%);临床发作组中(9/18):睡眠期发作16次(47.1%)、清醒期发作18次(52.9%)。在发作累及导联数中:<6个导联,临床下发作270次、未发现临床发作;≥6个导联,临床下发作10次、临床发作34次。在总癫痫发作持续时间中:临床发作组为(27.43±17.73)s,中位数值30 s;临床下发作组为(20.10±15.68)s,中位数值13 s。Spearman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临床下发作组与睡眠期(P=0.000)呈正相关,与核磁共振成像正常呈负相关(P=0.004)。结论 额颞叶起源的癫痫在临床下发作中有发作持续时间短,累及导联数少,睡眠期更易发生,且核磁共振成像异常的更易出现临床下发作的特点。因此,加强对癫痫患者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重视睡眠期脑电图的判读,有助于发现患者的临床下发作,进一步完善癫痫患者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下发作 临床发作 额叶癫痫 颞叶癫痫 视频脑电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