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a型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的临床严重程度和轴突功能障碍
1
作者 Verhamme C. Van Schaik I.N. +1 位作者 Koelman J.H.T.M. 袁海峰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6期30-30,共1页
Background: Hereditary 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y type Ia (HMSN Ia) is known as a primarily demyelinating peripheral nerve disease. Evidence is accumulating that axonal involvement determines the course of the disea... Background: Hereditary 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y type Ia (HMSN Ia) is known as a primarily demyelinating peripheral nerve disease. Evidence is accumulating that axonal involvement determines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process. Methods: Fifty- one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Physical disability and impairments were scored.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ies (NCVs) were used as indirect measures for myelination status and compound muscle/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 (CMAP/SNAP) amplitudes served as indirect measures for axonal function. Results: Median age was 39 years (range 6- 69). Muscle weakness and sensory dysfunction was more severe in the legs than in the arms and distally more than proximally. However, more than 40 % of the patients had proximal muscle weakness in the legs. Three point grip was used as representative of combined distal arm muscle groups. CMAP amplitud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independent variable in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forward selection) to explai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ree point grip strength and four different features, i. e., CMAP amplitude of the abductor pollicis brevis, median nerve MNCV, gender, and duration of signs and symptoms. The severity of axonal dysfunction was nerve length- dependent and was related to the myelination status. The mild physical disability due to both muscle weakness and sensory dysfunction was also related to axonal dysfunction. Conclusions: In HMSN Ia, clinical disease severity at the impairment and disability levels is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axonal dysfunction. Our data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myelination status is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axonal dysfunction later in life. Proximal weakness of the legs is encountered in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ou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感觉 Ia 临床严重程度 功能障碍 下肢近端肌 神经传导速度 正中神经 肌无力 髓鞘 复合动作电位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在腰部肌群形态学参数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
2
作者 吴茂明 王俊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32-134,共3页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在腰部肌群形态学参数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下腰痛症状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扫描,于患者L3椎体最长横突水平测定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的横断面积以及CT...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在腰部肌群形态学参数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下腰痛症状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扫描,于患者L3椎体最长横突水平测定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的横断面积以及CT值;观察组患者接受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指数(JOA)评估,其中患者依据JOA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不同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患者一般资料及腰部肌群形态学参数。结果依据JOA评分,评分在17~23分之间27患者纳入为轻度组,评分在8~17分的20例患者纳入为中度组,评分≤8分的13例患者纳入为重度组。不同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患者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的横断面积及CT值均存在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的横断面积、CT值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的横断面积、CT值为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排螺旋CT下的腰部肌群形态学参数与腰痛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临床症状严重程度 多排螺旋CT 腰部肌群形态学参数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指数
下载PDF
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开发 黄继贵 陈建勇 《华南预防医学》 2021年第4期487-490,共4页
目的分析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为疫情防控和病例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年1月1日至3月10日荆州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基本资料,通... 目的分析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为疫情防控和病例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年1月1日至3月10日荆州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基本资料,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病例临床资料和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描述性分析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严重程度。结果荆州市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 365例,报告发病率24.19/10万,感染呈单峰暴发模式。聚集性疫情中的确诊病例占所有确诊病例总数的31.06%,93.94%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家庭。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2∶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0~59岁,占确诊病例总数的62.93%;离武汉最近的洪湖市报告感染率最高达46.73/10万。有79.56%的病例发病前14 d到过武汉或接触过武汉回来的人,27.25%的确诊病例发病前14 d接触过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中有发热或咳嗽症状的分别占75.60%和56.26%。确诊病例的年龄越大、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越长、既往病史比例越高的病例群体,临床分型越严重(P<0.01)。结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要早发现、实施单独隔离,防止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必要时要限制疫区人员流动,以控制大范围播散。病例救治时,要早发现,缩短病例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重点关注年龄大、有既往病史的病例,以降低重症及危重症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特征 临床严重程度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与感染Delta或Omicron变异株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明爽 闫婷婷(编译) +1 位作者 郑徽 王富珍(审校)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7-380,共4页
与国际上研究数据较多的新型冠状(新冠)病毒m 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相比,中国国产新冠病毒疫苗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较少。新冠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突破病例的临床结局分析是对国产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有效性... 与国际上研究数据较多的新型冠状(新冠)病毒m 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相比,中国国产新冠病毒疫苗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较少。新冠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突破病例的临床结局分析是对国产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有效性数据的重要补充。本研究发现,针对Delta株,新冠病毒疫苗全程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对于降低≥3岁各年龄组病例发展为肺炎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儿童组中只有1例重症病例(无免疫史),对于降低≥18岁病例发展为重症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针对Omicron株,新冠病毒疫苗全程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对于降低≥60岁病例发展为肺炎和重症均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提示,≥3岁无接种禁忌者应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的适种成人应完成加强免疫,尤其针对老年人需加快实施加强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疫苗接种 临床严重程度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腹膜后隙的CT炎性浸润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维波 孔琪 +2 位作者 卢婷婷 任佳忠 杨国仁 《中国辐射卫生》 2018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腹膜后隙炎性浸润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67例AP患者(男32例,女35例,中位年龄48岁),在其发病一周左右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观察腹膜后隙的炎性浸润情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腹膜后隙炎性浸润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67例AP患者(男32例,女35例,中位年龄48岁),在其发病一周左右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观察腹膜后隙的炎性浸润情况,探讨其与急性胰腺炎临床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P腹膜后间隙累及范围与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呈正相关(r=0.903,P<0.01)。结论随着AP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腹膜后间隙受累程度也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腹膜后间隙 CT 炎性浸润程度 临床严重程度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与临床表现相关性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代雪娜 周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12年6月896例原发性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PCVI)的患者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69例患者进行系统抽样调查,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及下肢深静脉的反流...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12年6月896例原发性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PCVI)的患者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69例患者进行系统抽样调查,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及下肢深静脉的反流程度对患者进行Kistener分级,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与临床症状分级(C分级)、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VCSS)及功能障碍评分(VDS)的相关性。结果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与C分级、VCSS、VDS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37、0.505和0.449,P【0.001);穿通支病变对临床症状分级、临床症状严重度、劳动力丧失度有重要影响,并与下肢深静脉反流程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5、0.709、0.845和0.902,P【0.01);伴发疾病、是否处理伴发病及是否穿弹力袜对临床症状分级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处理伴发疾病对临床症状严重度及劳动力丧失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 PCVI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受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程度及穿通支静脉功能状态的影响,深静脉瓣膜修复对本病的远期疗效及降低复发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Kistener分级 CEAP分级 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 功能障碍评分 系统抽样调查
下载PDF
慢性静脉疾病评分与反流时间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比较
7
作者 董子龙 聂影 +7 位作者 赵晓宇 徐晖 王静 刘丽文 徐肖 李腊梅 赵军凤 赵永锋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比较慢性静脉疾病评分与反流时间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超声科诊断的507例原发性反流型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CVD)患者,根据CEAP分级进行分组比较,以受... 目的比较慢性静脉疾病评分与反流时间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超声科诊断的507例原发性反流型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CVD)患者,根据CEAP分级进行分组比较,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探究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及沉重感/疼痛/肿胀/痉挛/瘙痒(heaviness/ache/swelling/throbbing/itching,HASTI)评分用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截点值。结果在各类型的反流病例中,VCSS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大而增大(P<0.05),区分C_(1~2)与C_(3~4)、C_(3~4)与C_(5~6)的截点值分别为3.5~4.5分和8.5~14.5分。HASTI评分在C_(3~4)级显著高于C_(1~2)级(P<0.05),截点值为7.5~9.5分。在单纯浅静脉反流(As)和浅及深静脉合并穿支反流(Asdp)病例中,各临床分级间的反流时间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浅静脉合并深静脉反流病例(Asd)中,C_(5~6)级的深静脉反流时间较C_(3~4)级延长(股总静脉:P=0.008;腘静脉:P=0.044);在浅静脉合并胫部穿支静脉反流病例(Asp)中,小隐静脉近心段(P=0.037)和穿支静脉(P=0.0002)的反流时间在C_(3~4)级较C_(1~2)级缩短,同时伴穿支静脉内径增宽(P=0.034)。结论VCSS与HASTI评分用于评估CVD严重程度的参考区间分别为C_(1~6)分级与C_(1~4)分级,反流时间参数仅能区分浅静脉合并深静脉反流终末期病例(C_(3~6)Asd)或浅静脉合并穿支静脉反流早期病例(C_(1~4)Asp)的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静脉疾病 多普勒超声 CEAP分级 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
下载PDF
足月出生时的肺功能可反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严重程度
8
作者 Hjalmarson O. Sandberg K. L. 虎小毅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6期36-37,共2页
To test whether infants with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 express the same functional impairments at term as healthy, preterm infants, and whether clinical severity of BPD is qualitatively or quantitatively relate... To test whether infants with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 express the same functional impairments at term as healthy, preterm infants, and whether clinical severity of BPD is qualitatively or quantitatively related. Prospective measurements on a consecutive sample of 50 infants with BPD and 19 healthy preterm controls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BPD infants were classified as “severe, ”“moderate, ”or “mild, ”according to their need for oxygen. A multiple-breath nitrogen wash-out method was used to assess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FRC)-and gas mixing efficiency. Mechanical variables were estimated by the occlusion test. Infants with severe BPD had lower FRC, less efficient gas mixing, and higher specific conductance than those with mild and moderate BPD, and the preterm controls. Mild and moderate BPD did not differ in any property from each other but differed from controls in the same variables.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appeared unaffected by BPD. The ventilatory impairments in BPD were of the same nature as in healthy preterm infants when compared with term infants, but their magnitude was related to the clinical severity of the BPD. Gas mixing efficiency together with FRC appears to be useful to assess lung development in B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出 生时 中度组 临床严重程度 廓清试验 混合效率 阻塞试验 连续抽样 残气量 大学医院
下载PDF
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 被引量:3832
9
作者 段泉泉 胜利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6-679,共4页
目的:了解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非精神病性障碍的门诊患者与无精神障碍的陪伴者的区分效度,以及自评量表等级与医生采用常用工具得出症状严重程度的一致性。方法:在精神科门诊收集非精神病性障碍的初诊患者67例(病例... 目的:了解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非精神病性障碍的门诊患者与无精神障碍的陪伴者的区分效度,以及自评量表等级与医生采用常用工具得出症状严重程度的一致性。方法:在精神科门诊收集非精神病性障碍的初诊患者67例(病例组,其中神经症组42例,抑郁组25例),陪伴患者就诊的无精神障碍亲属29例(对照组),诊断由精神科医生按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标准做出。对照组按照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结果除外存在精神障碍。然后请患者及对照组家属独立填写SAS和SDS,并由另一位精神科医生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症状程度。结果:病例组SAS及SDS得分均高于对照组[(41.5±9.0)vs.(33.6±6.7);(46.5±10.3)vs.(35.9±9.7);均P<0.001]。SAS与SDS的ROC工作曲线下面积均<0.7;采用40分为划界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不理想(如SAS敏感度仅为57%;SDS特异度只有36%)。若抽取其中更敏感的8个条目,可以使ROC工作曲线下面积达到0.8以上。无论是神经症组还是抑郁组,SAS等级与医生用HAM A得出的严重程度、SDS等级与用HAM D得出的症状程度,一致性不高,Kappa均为0.3左右。结论:采用SAS和SDS区分非精神病性障碍就诊者和一般陪诊家属效度不好,若用于筛查目的,可以从中抽取敏感性更强的条目组合为更简便的工具。自评量表得出的程度不能直接等同于医生评定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若用于标定临床症状程度,需要调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抑郁 自评量表 区分效度 临床严重程度 一致性
下载PDF
微波静脉腔内凝固联合泡沫硬化剂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辉 郑翔 +3 位作者 闻作川 田浩 王永平 庞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微波静脉腔内凝固联合泡沫硬化剂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242例(377条肢体),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n=151,234条肢体)和传统组(n=... 目的探讨微波静脉腔内凝固联合泡沫硬化剂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242例(377条肢体),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n=151,234条肢体)和传统组(n=91,143条肢体)。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情况)及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和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AVVQ)评分的变化,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与传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组内患者VCSS与AVV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静脉腔内凝固联合泡沫硬化剂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好,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泡沫硬化剂 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 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对不同临床分型的重症肌无力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仕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9期1280-128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对不同临床严重程度的重症肌无力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符合入选标准且拟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病人67例,采用丹麦Dantec keypoint四通道肌电图仪依次进行面神经、副神经...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对不同临床严重程度的重症肌无力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符合入选标准且拟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病人67例,采用丹麦Dantec keypoint四通道肌电图仪依次进行面神经、副神经、腋神经以及桡神经的低频重复神经刺激(RNS)和针电极肌电图(NEMG)检查,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重症肌无力病人不同神经RNS结果、不同MGFA分型以及肌源性受损的情况。结果面神经RNS总阳性率89.55%,高于副神经、腋神经以及桡神经的总阳性率(70.15%、35.82%、26.87%,P<0.05),副神经RNS总阳性率高于腋神经以及桡神经的总阳性率(P<0.05)。RNS总阳性率在MGFA临床分型Ⅳ型高于Ⅰ型、Ⅱ型以及Ⅲ型(P<0.05)。MGFA临床分型Ⅲ型的总阳性率高于Ⅰ型及Ⅱ型(P<0.05)。MGFA临床分型中肌源性受损组分布在Ⅱ型、Ⅲ型中,而无肌源性受损组Ⅰ型、Ⅱ型及Ⅲ型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临床严重程度的重症肌无力病人,RNS的检测总阳性率随着病程的严重而升高,且有肌源性受损者分布在较重分型中,而无肌源性受损病人分布在较轻的分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神经电生理 临床严重程度 诊断价值 肌源性受损
下载PDF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金良 汪丹青 +1 位作者 徐江 王筝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自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行EVLT的154例下肢CVI患者,统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 目的研究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自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行EVLT的154例下肢CVI患者,统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下肢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结果154例患者,手术时间(95.3±44.7)分、住院时间(9.7±3.9)天;最常见并发症为皮肤瘀斑106例;术前、术后不同时间之间VCSS有显著差异(F=771.943,P<0.001)。术后VCSS均较术前为低,并且随着术后时间延长,VCSS均呈逐渐下降趋势;C1~C4组VCSS评分均低于C5~C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EVLT是下肢CVI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 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
下载PDF
介入治疗用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和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荣华 杨植 +5 位作者 武慧娟 王树艳 张弘 尹晶 司景元 唐维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6期1740-1743,共4页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用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分(VCSS)对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44例IVCS合并DVT患...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用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分(VCSS)对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44例IVCS合并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治疗后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收集患者随访期间静脉造影结果,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时VCSS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分级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VCSS评分与PTS分级的相关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CSS对PTS的预测价值。结果 患者术后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及髂静脉狭窄率为(1.84±0.72) cm、(1.58±0.47) cm、(18.55±6.03)%,均显著低于术前[(3.67±1.12) cm、(2.81±0.54) cm、(76.50±11.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以及术后3、6、12个月时VCSS评分分别为(9.31±1.19)、(2.46±0.85)、(1.83±0.57)、(0.91±0.35)分。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VC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时VCSS评分与PTS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术前VCSS评分判断术后PTS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95%CI:0.594~0.960,P=0.018),敏感度为0.750,特异度为0.714。结论 介入治疗在IVCS合并DVT中的疗效确切,患者VCSS评分与PTS分级有一定相关性,有助于评估IVCS合并DVT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分 深静脉血栓 血栓形成综合征
下载PDF
IL-19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苏飞 汪银凤 潘春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16-1420,共5页
目的探索白细胞介素-19(IL-19)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CRSwN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患者20例,非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 目的探索白细胞介素-19(IL-19)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CRSwN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患者20例,非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患者22例,术中收集鼻息肉组织;另取对照组患者20例,术中收集钩突黏膜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测量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并进行百分比计数,通过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样本中IL-19的表达情况。结果 IL-19主要表达在ECRS患者息肉的上皮和黏膜下腺体中。ECRS组中IL-19的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on-ECRS及对照组(P<0.05,P<0.05)。在ECRS组中IL-19的mRNA转录水平与ECRS患者的CT评分、鼻内镜评分及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P<0.05,P<0.05),与VAS评分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与non-ECRS及正常鼻黏膜相比,IL-19在ECRS中的表达水平增高,且与临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IL-19可能通过促进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而加重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 鼻息肉 白细胞介素-19 嗜酸性粒细胞鼻窦炎 EOS 临床严重程度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腕管综合征临床分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梅宇波 张明亮 +2 位作者 张平 肖志英 周友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27-1229,共3页
2011年顾玉东[1]提出腕管综合征(CTS)严重程度的分型,为开展临床治疗和疗效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临床严重程度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2],因此CTS分型受到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肌电图是CTS诊断公认的"金标准",但漏诊率达25%... 2011年顾玉东[1]提出腕管综合征(CTS)严重程度的分型,为开展临床治疗和疗效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临床严重程度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2],因此CTS分型受到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肌电图是CTS诊断公认的"金标准",但漏诊率达25%[3],高频超声诊断CTS有无痛、方便和价格便宜的优点[3-12]。超声和肌电图联合应用使诊断效率显著提高,两者具有相互补充作用[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高频超声诊断 临床严重程度 顾玉东 临床医生 肌电图 临床分型 漏诊率
下载PDF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不同临床分级下肢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曦 拓胜军 +3 位作者 刘丽文 安丽 谷芬 赵永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520-1523,1527,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不同临床分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静脉曲张临床严重程度分级(CEAP-C)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74例(724条静脉)临床资料,收集RFA治疗前后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不同临床分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静脉曲张临床严重程度分级(CEAP-C)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74例(724条静脉)临床资料,收集RFA治疗前后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和患者静脉疾病临床症状评分(HASTI),比较治疗前后VCSS和HASTI评分以及变化程度。结果:术后6个月曲张静脉主干闭合率97.24%,内径明显小于术前(P<0.001)。术前及术后6个月不同CEAP-C分级患者VCSS、HAST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不同CEAP-C分级患者VCSS和HASTI评分均有显著降低(均P<0.001)。术前VCSS和HASTI评分随着CEAP-C分级的升高而增加(R=0.607、0.334,均P<0.001),术后6个月VCSS和HASTI评分亦随着CEAP-C分级的升高而增加(R=0.698、0.434,均P<0.05)。不同CEAP-C分级患者HASTI、VCSS评分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临床分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经RFA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后均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 泡沫硬化剂 静脉曲张临床严重程度分级
下载PDF
芪红通络方联合静脉腔内射频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婷 楚信强 +5 位作者 张欣 葛建立 孙云朝 苏坤 张雅 马云龙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1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芪红通络方联合静脉腔内射频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大隐静脉主干射频消融术加曲张静脉点状剥脱术,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口服芪红通络方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比较两组治... 目的:观察芪红通络方联合静脉腔内射频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大隐静脉主干射频消融术加曲张静脉点状剥脱术,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口服芪红通络方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EAP分级、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和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CEAP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CEAP分级均较术前下降。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中药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中药组为9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中药组V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红通络方联合静脉腔内射频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临床疗效明确,能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芪红通络方 静脉腔内射频消融 中医证候积分 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累及肾周间隙与临床Ranson分级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晓容 黄育鑫 陈恩炎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肾周间隙的受累分级与急性胰腺炎临床严重程度Ranso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连续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螺旋CT资料及临床资料,使用肾周间隙受累分级标准对肾周间隙受累进行CT影像分级,使用Ranson标准对急性...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肾周间隙的受累分级与急性胰腺炎临床严重程度Ranso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连续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螺旋CT资料及临床资料,使用肾周间隙受累分级标准对肾周间隙受累进行CT影像分级,使用Ranson标准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进行临床分级,并将肾周间隙受累分级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Ranson分级进行等级相关性统计学检验。结果急性胰腺炎时肾周间隙受累CT分级与Ranson分级的相关性系数等于0.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胰腺炎时肾周间隙受累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Ranson分级呈正相关。肾周间隙受累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评价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肾周间隙受累 临床严重程度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受累程度的变化:一项结肠镜检研究
19
作者 吴锦水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89年第1期62-62,共1页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结肠受累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和长期预后差肯定相关。放射学与内镜方法评定结果差异很大。作者通过反复内镜观察和活检研究来评定病变程度。材料与方法:1981~1984年作者以结肠镜检诊疗、随访31例患者,其中男18例,...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结肠受累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和长期预后差肯定相关。放射学与内镜方法评定结果差异很大。作者通过反复内镜观察和活检研究来评定病变程度。材料与方法:1981~1984年作者以结肠镜检诊疗、随访31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13~78岁,平均48.1岁。结肠镜检前平均病程9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镜检 受累程度 临床严重程度 结肠病变 严重 内镜观察 预后差 乙状结肠炎 中男
下载PDF
≥60岁老年人群感染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海峰 李亚飞 +8 位作者 潘静静 尤爱国 王若琳 范威 王文华 王莹莹 叶莹 黄学勇 郭万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68-974,共7页
目的 比较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BA.1和BA.2在老年感染者中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差异。方法 收集2022年河南省4次大规模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中≥60岁老年感染者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和发病资料,采用χ^(2)、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 目的 比较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BA.1和BA.2在老年感染者中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差异。方法 收集2022年河南省4次大规模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中≥60岁老年感染者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和发病资料,采用χ^(2)、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不同变异株感染者发病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冠肺炎重型或危重型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老年新冠病毒感染者234例,其中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118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116例(BA.1 36例、BA.2 80例);56.8%的感染者为女性,47.6%有基础性疾病,88.0%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的比例高于奥密克戎变异株(34.7%vs.19.0%,χ^(2)=7.404,P=0.007),临床表现均以咳嗽、咽痛、咽干等上呼吸道症状和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为主;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发展成重型或危重型的比例高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12.7%vs.1.7%,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德尔塔变异株(OR=5.7,95%CI=1.1~31.2),≥80岁年龄组(OR=8.4,95%CI=2.0~34.4),存在运动障碍(OR=5.3,95%CI=1.5~18.3)和糖尿病(OR=5.7,95%CI=1.1~31.3)是≥60岁老年感染者发展成新冠肺炎重型或危重型的危险因素。结论 ≥60岁老年人群感染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在临床症状、重型或危重型发生风险上存在差异,感染德尔塔变异株、高龄和患有基础性疾病是发展成重型或危重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奥密克戎变异株 德尔塔变异株 老年人 临床症状 临床严重程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