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5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巨大包块311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柳华 凌静娴 +4 位作者 朱湘虹 李荣 汤晓秋 张焱 周怀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巨大包块(平均径线≥10 cm)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并分析不同年龄层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经手术确诊的311例来源于卵巢的巨大包块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将患... 目的:探讨卵巢巨大包块(平均径线≥10 cm)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并分析不同年龄层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经手术确诊的311例来源于卵巢的巨大包块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将患者按年龄和包块平均径线进一步分层,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包块平均径线组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①患者中位年龄44(24,60)岁。首发症状依次为体检发现卵巢包块、腹痛、腹胀、自觉腹部膨隆、出现压迫症状。②手术方式依次为:单侧卵巢切除术(30.5%,95/311),卵巢囊肿剥除术(28.9%,90/311),肿瘤分期或肿瘤细胞减灭术(28.0%,87/311),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12.5%,39/311)。③病理类型为:良性(49.5%,154/311)、恶性(31.8%,99/311)、交界性(18.7%,58/311)。④<20岁组患者因发现腹部膨隆就诊者,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50岁组的卵巢切除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且<20岁组患者的单侧卵巢切除率仍高达30.1%(15/49)。⑤包块大小与病程的长短相关,病程1~6月时,包块径线>30 cm者最常见(P<0.05)。>30 cm组交界性肿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巨大包块以卵巢黏液性及卵巢交界性黏液肿瘤多见。包块大小随病程的延长有增大趋势,且随着包块增大,交界性肿瘤发生率随之升高。同时应加强年轻群体的健康宣教,当出现腹痛、腹胀,尤其是下腹膨隆时应及时就诊,以避免因交界性肿瘤等切除卵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包块 交界性肿瘤 临床分析 卵巢
下载PDF
17α羟化酶缺乏致46XY性发育异常:13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王欣欣 吴军卫 +7 位作者 张颖 邱海峰 吉鸿飞 文海肖 赵勇江 孔祥东 赵倩 郭瑞霞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7期512-516,524,共6页
目的:探讨社会性别为女性、染色体核型为46XY的17α羟化酶缺乏症(17OH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17OHD的社会性别为女性、核型为46XY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17OHD患... 目的:探讨社会性别为女性、染色体核型为46XY的17α羟化酶缺乏症(17OH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17OHD的社会性别为女性、核型为46XY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17OHD患者的确诊平均年龄为(16.85±7.0)岁,确诊前外院漏诊、误诊5例。46XY的17OHD典型患者临床特点为第二性征不发育、原发性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性闭经、高血压、低血钾、皮质醇水平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高、肾上腺皮质增生、无子宫附件、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本研究中3例临床特征不典型患者通过P450c17(CYP17A1)基因检测确诊,1例为p.Thr329突变,1例p.Thr329和p.Thr307Ala复合突变。选择合适的糖皮质激素及性激素替代及手术可取得良好的预后。13例患者切除睾丸病理和未切除的睾丸影像学上均未发现恶性病变。结论:46XY 17OHD为罕见病,典型患者通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不难诊断,但有些患者并不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确诊年龄较晚。提示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对于怀疑却临床特征不典型患者可通过P450c17(CYP17A1)基因检测确诊。对于青春期前渴望延迟睾丸切术者密切随访也未必不可接受,但安全性还需更多大量标本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羟化酶缺乏 46XY性发育异常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糖尿病性纹状体病16例临床特点分析
3
作者 詹自雄 江秀龙 +2 位作者 林守华 汪银洲 张旭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24-329,共6页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月本院连续收治并随访的16例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等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月本院连续收治并随访的16例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等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16例患者中女9例,男7例,平均发病年龄(71.5±12.4)岁;3例(18.8%,3/16)为双侧肢体舞蹈表现,其余为单侧症状;就诊时平均血糖为(29.6±16.3)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占比为(14.6±2.8)%;50%(8/16)的患者尿酮体为阴性,剩余患者尿酮体为微量至轻度阳性。16例患者颅脑磁共振检查则发现10例存在纹状体区域内病灶;其中9例患者进行了CTA或者MRA脑血管评估,发现4例(44%,4/9)存在脑大动脉的重度狭窄。经治疗,11例(69%,11/16)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剩余5例(31%,5/16)症状反复。4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2例患者继发脑梗死。15例患者使用抗栓治疗,诊治及随访期间未见脑出血。结论 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除了经典的表现外还可出现双侧症状及尿酮弱阳性;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同时给予氟哌啶醇、氯硝西泮等药物对症治疗预后多良好,部分患者可继发肺部感染及脑梗死,抗栓治疗可能并不显著增加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纹状体病 偏侧舞动症 临床分析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4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4
作者 葛仁英 邓福维 +3 位作者 刘盼 熊婷 张欣 郑静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3期251-254,266,共5页
目的:分析4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及转归,为临床提高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多家三甲医院诊断为TT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23例)及死亡组(19例),比较2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4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及转归,为临床提高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多家三甲医院诊断为TT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23例)及死亡组(19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血浆治疗方法疗效的差异,并通过计算普拉斯米克(PLASMIC)分数预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减少的精确度。结果:42例患者中,男16例(38.1%),女26例(61.9%);中位发病年龄62岁,平均(56.1±16.3)岁。23例(54.8%)表现为“三联征”,18例(42.9%)表现为“五联征”。血小板计数(11.92±9.30)×10^(9)/L;间接胆红素(32.85±29.17)μmol/L、肌酐(110±69)μmol/L、乳酸脱氢酶(955±666)U/L。18例患者有ADAMTS13活性检查报告,其中酶活性<10%者16例(88.9%)。24例患者(57.1%)予以大剂量血浆置换,存活17例(70.8%);18例予以输注少量新鲜冰冻血浆或无血浆治疗,存活6例(33.3%)。PLASMIC评分6~7分33例;6~7分对预测ADAMTS13活性降低的准确性为88.9%。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血肌酐水平更高(P均<0.05)。结论:大部分TTP患者会表现为三联征,ADAMTS13活性检测对TTP的诊断具有一定提示作用,无条件时可使用PLASMIC评分进行早期拟诊。血浆置换治疗可明显降低TTP患者的死亡率,无条件者可输注少量新鲜冰冻血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分析 血浆置换
下载PDF
肺鳞状细胞乳头状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5
作者 张依军 王帅 吕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10期1171-1175,共5页
1954 年支气管鳞状细胞乳头状瘤首次被报道[1],目前认为此种肿瘤是支气管黏膜上皮发生鳞状化生,从而形成良性的乳头状增生性肿瘤,比较罕见。临床上一般常发生在支气管主干开口,也有报道显示可以发生在叶及段支气管。通常成人常见,也可... 1954 年支气管鳞状细胞乳头状瘤首次被报道[1],目前认为此种肿瘤是支气管黏膜上皮发生鳞状化生,从而形成良性的乳头状增生性肿瘤,比较罕见。临床上一般常发生在支气管主干开口,也有报道显示可以发生在叶及段支气管。通常成人常见,也可以发生在儿童及青年人,1998年FLIEDER等[2]报道27 例鳞状细胞乳头状瘤中以男性多发。研究发现该肿瘤与HPV感染具有相关性,尤其是与HPV6、HPV11型感染密切相关[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增生 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支气管黏膜 HPV感染 鳞状化生 临床病理分析 HPV6 FLI
下载PDF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6
作者 王帅 吕明 梅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9期1075-1078,共4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EH)是由上皮样或梭形内皮细胞构成的少见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肿瘤细胞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该病除了发生在肺脏和周围软组织外,还可以发生于肝脏、头颈部、口腔黏膜、骨骼、纵隔...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EH)是由上皮样或梭形内皮细胞构成的少见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肿瘤细胞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该病除了发生在肺脏和周围软组织外,还可以发生于肝脏、头颈部、口腔黏膜、骨骼、纵隔、膈肌等部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血管内皮细胞 低度恶性 口腔黏膜 血管源性肿瘤 临床病理分析 周围软组织 头颈部
下载PDF
肠道节细胞神经瘤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7
作者 王锐 李琴 +1 位作者 姜勇 吴立雪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1期1606-1609,1614,共5页
目的探讨肠道节细胞神经瘤(GN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2008年9月—2021年9月经病理诊断为肠道GNs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肠道GNs患者,男性5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3岁(21~64岁)。... 目的探讨肠道节细胞神经瘤(GN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2008年9月—2021年9月经病理诊断为肠道GNs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肠道GNs患者,男性5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3岁(21~64岁)。其中息肉样节细胞神经瘤(PG)6例,节细胞神经瘤性息肉病(GP)1例伴管状腺瘤,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DG)2例,其中1例伴神经鞘瘤。镜下GNs由神经节细胞和梭形Schwann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神经节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神经丝蛋白(NF);梭形Schwann细胞表达S-100蛋白、神经丝蛋白(NF);Ki-67增殖指数<1%。9例肠道GNs均未合并遗传性综合征。结论肠道GNs是一种分化成熟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可分为3个亚型:PG、GP及DG,各亚型临床病理特征略有不同,预后较好,但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节细胞神经瘤 临床病理分析 遗传性综合征
下载PDF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179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杨艺 赵泽玉 +2 位作者 李娅 谭尧轩 王慧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678-1685,共8页
目的:探讨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转归。方法:对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接受诊治的17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 目的:探讨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转归。方法:对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接受诊治的17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男性87例(48.6%),女性92例(51.3%)。年龄 ≤ 65岁者149例(83.2%),年龄 > 65岁者30例(16.8%)。发热的患者133例(74.3%);咳嗽的患者172例(96.1%);胸部CT改变多以散在斑点、斑片模糊影为主,部分呈现磨玻璃影、实变影,单侧病变87例(48.6%),双侧病变92例(51.4%),常累及多个肺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者40例(22.3%),中性粒细胞高于正常者99例(55.3%),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检测119例(66.4%)增高。通过痰培养及病原体微生物靶向测序提示存在混合细菌感染(30例)及病毒感染(21例)共51例(28.5%)。所有患者采用莫西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混合感染者据相关病原体联合治疗,预后良好。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年龄18~65岁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年龄 > 65岁者。发热和咳嗽、咯痰为本病突出的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常不升高。胸部CT改变多见散在斑点、磨玻璃影、斑片模糊影或实变影。喹诺酮类治疗疗效良好。要警惕其是否存在混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成人 喹诺酮类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骨科临床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高健 李慧 +1 位作者 曾林 孙荣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7期0064-0067,共4页
分析骨科临床教学过程中选择多元化教学模式对整体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 整理的80例骨科专业学员在2022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期间(12个月)接受骨科临床教学,并分别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与多元化教学模式(观察组),判断不同教学方案... 分析骨科临床教学过程中选择多元化教学模式对整体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 整理的80例骨科专业学员在2022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期间(12个月)接受骨科临床教学,并分别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与多元化教学模式(观察组),判断不同教学方案的选择对骨科临床教学效果的具体作用。结果 接受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观察组,其教学后的积极学习、学习兴趣、思维拓展、独立思考与遵循规则的学习治疗得到了提升,并让实践技能、器械操作、团队协助、解决问题与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实践能力显著提高,最终教学结束后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与综合成绩更为理想,也让教学的整体满意度更理想(100.00%:87.50%)P<0.05。结论 骨科临床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效果十分理想,不仅促使骨科专业学员能够更好掌握临床理论知识,也让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把理论发挥出来,最终帮助教学成绩的上升,也使得整体的满意度得到增加,改善教学体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临床教学 多元化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急诊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李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01-0004,共4页
分析柏急诊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48例急性酒精中毒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住院时间、... 分析柏急诊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48例急性酒精中毒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住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研究得出,对急诊科急性酒精中毒者予以综合治疗手段效果好,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正常意识,快速康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 急诊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中药龙胆草抗鸽毛滴虫的临床药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苗伊 吴世海 +9 位作者 杨富琳 余宸昀 孙志刚 刘馨媛 徐媛媛 梁冰冰 李复煌 孙鸿 刘晓晔 董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5-796,共12页
鸽毛滴虫病是一种极易传播的寄生虫病,严重影响鸽的生产性能,甚至导致鸽的死亡,给养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然而,临床上防控鸽毛滴虫病的药物多为化药,药物使用周期较短,毒副作用大。为更好地开发临床天然抗寄生虫用药,本文研究了中药... 鸽毛滴虫病是一种极易传播的寄生虫病,严重影响鸽的生产性能,甚至导致鸽的死亡,给养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然而,临床上防控鸽毛滴虫病的药物多为化药,药物使用周期较短,毒副作用大。为更好地开发临床天然抗寄生虫用药,本文研究了中药龙胆草抗鸽毛滴虫的临床药效,为养鸽业鸽毛滴虫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用药策略。通过对鸽毛滴虫的分离、鉴定、纯化,获得稳定用于后续试验的虫株,在体外测定龙胆草水提物对鸽毛滴虫的相对生长抑制率和最低有效浓度;为进一步观察药效,作者将不同剂量浓度的龙胆草水提物加入基础日粮中,在体内测定龙胆草水提物对患病肉鸽体重、存活率、鸽毛滴虫活性、血液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以此来评价中药龙胆草体内外抗鸽毛滴虫的临床药效。体外试验结果表明,龙胆草水提物作用12 h杀灭全部虫体的最低有效浓度(MEC)为50 mg·mL^(-1),具有较强的体外抗鸽毛滴虫活性;体内试验结果表明,龙胆草水提物对体重降低的病鸽有恢复体重的作用并能够提高患鸽生存率;龙胆草水提物杀虫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显著(P<0.05),与甲硝唑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龙胆草500 mg·只^(-1)组药效持续时间长于甲硝唑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ALT/AST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3种炎症因子含量高于对照组,与甲硝唑组相似。龙胆草水提物对治疗鸽毛滴虫病具有显著的临床药效,其药效作用达到了化药甲硝唑的疗效,且无显著的毒副作用,因此,龙胆草可以用作抗鸽毛滴虫病潜在的天然药物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龙胆草 鸽毛滴虫 甲硝唑 临床药效分析
下载PDF
皮肤科住院患者合并AIDS/HIV感染92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吴雨泓 刘岩 +7 位作者 李铁男 王强 裴洪利 王丽 张婷婷 祝琳琳 广维 孙晓冬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科住院患者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IDS/HI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2016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皮肤科住院患者中92例合并AIDS/HIV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合并AIDS/HIV感染患者92例... 目的探讨皮肤科住院患者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IDS/HI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2016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皮肤科住院患者中92例合并AIDS/HIV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合并AIDS/HIV感染患者92例,男性8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4.47±14.08)岁。共涉及7个病种,其中带状疱疹43例(46.74%),湿疹28例(30.43%),银屑病9例(9.78%),多形红斑4例(4.35%),药疹5例(5.43%),过敏性紫癜2例(2.17%)和丹毒1例(1.09%)。伴发2种皮肤病7例(7.61%):湿疹+玫瑰糠疹2例,湿疹+带状疱疹、湿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湿疹+重度痤疮、湿疹+银屑病、湿疹+痒疹各1例;伴发3种以上皮肤病1例(1.09%):重症多形红斑+脂溢性皮炎+多发性传染性软疣+寻常疣+甲真菌病。合并梅毒31例,包括隐性梅毒28例,显性梅毒3例。合并AIDS/HIV感染的皮肤病住院患者以炎症性及病毒性皮肤病为主,部分患者皮肤症状较重或合并2种以上皮肤病。结论皮肤科住院患者合并AIDS/HIV感染的临床表现除部分症状重或合并2种以上皮肤病外,其余临床症状不明显有隐蔽性。皮肤科医护人员应充分重视,注意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临床分析
下载PDF
9例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13
作者 付芝艺 张雪 +3 位作者 刘茂 王玉泉 曾建辉 陈玲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424-1427,共4页
目的:分析合并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OVID-19感染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9例COVID-19感染的STEMI患者中,... 目的:分析合并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OVID-19感染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9例COVID-19感染的STEMI患者中,男性5例[55.6%(5/9)],女性4例[44.4%(4/9)],年龄(72.4±12.4)岁。9例患者均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有5例[55.6%(5/9)]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为0~1级,5例[55.6%(5/9)]存在冠状动脉急性血栓,3例[33.3%(3/9)]患者的TIMI血栓分级均为4~5级。结论:COVID-19感染的STEMI患者的血栓形成率较高,且其动脉血栓负荷更严重,临床医生需更进一步认识新冠感染后的心血管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临床分析
14
作者 王帆 杨倩 +5 位作者 张飞飞 李鑫柠 宋学莲 齐晓勇 李英肖 党懿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并已完成规律随访1年的429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其中130例患者存在心房颤动发作(心...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并已完成规律随访1年的429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其中130例患者存在心房颤动发作(心房颤动组),299例患者无心房颤动发作(对照组),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术前心脏超声参数、术前及随访期间内长期服用药物,并读取随访时程控仪内存储信息,记录心房高频事件持续时间及心房心室起搏比例。结果心房颤动组患者年龄较对照组大[(76.92±8.68)岁vs.(64.62±10.01)岁,P=0.004],男性占比较高(56.92%vs.45.48%,P=0.029),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较多,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大[(40.45±9.13)mm vs.(38.22±7.95)mm,P=0.045],心房起搏比例、心房电极阻抗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11,95%CI:1.134~1.216)、男性(OR=1.572,95%CI:1.031~2.396)及心房起搏比例较高(OR=1.021,95%CI:1.011~1.032)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年龄、男性及心房起搏比例高是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双腔起搏器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单纯切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15
作者 郭宇杰 唐颖 +5 位作者 顾季春 杨峰 刘华晔 金忱 傅德良 李骥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探讨单纯切除治疗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胰腺囊性肿瘤数据库中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单纯切除与常规胰腺切除术的SPT病人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共纳入87例SPT病人,其中单... 目的:探讨单纯切除治疗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胰腺囊性肿瘤数据库中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单纯切除与常规胰腺切除术的SPT病人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共纳入87例SPT病人,其中单纯切除组14例,常规切除组73例。平均年龄(36.2±11.7)岁,女性占87.4%。结果:术前影像学诊断准确率可达88.5%。单纯切除在手术时间上相对常规切除具有显著优势[(138.3±56.4) min比(241.2±89.2) min,P<0.05]。单纯切除组常见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不劣于常规切除组。87例中仅3例常规切除组病人术后出现复发转移,复发病人目前仍均生存。单纯切除组相对常规切除组在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及生活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切除治疗SPT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但实际临床工作中的风险性仍不容忽视。因此,选择性地对SPT行单纯切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肿瘤单纯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PDF
甲下恶性黑色素瘤28例临床病理分析
16
作者 王建文 陈学超 +5 位作者 周桂芝 陈声利 卢宪梅 张雪燕 张帆 刘永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甲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0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病理科28例甲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8例甲下恶性黑色素瘤中,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岁,好发于拇... 目的:探讨原发甲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0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病理科28例甲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8例甲下恶性黑色素瘤中,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岁,好发于拇指,临床表现为甲黑线、甲破坏等,黑线宽度均>3 mm,哈钦森征阳性9例;组织学类型主要为肢端雀斑样痣型,细胞组成主要为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SOX10比S100表达阳性率高;28例中随访16例7例扩大切除8例局部截肢治疗1例化疗后死亡。12例失访。结论:甲下恶性黑色素瘤有不同于其他部位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临床与病理均易误诊。对于年龄大于50岁,临床表现为甲黑线,宽度>3 mm,哈钦森阳性的患者均应警惕甲下恶性黑色素瘤,应及时做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继发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詹圆 赵晶晶 +1 位作者 张骏飞 姚莉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8期1140-1145,共6页
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资料,探讨继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128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肺炎克雷伯菌继发... 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资料,探讨继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128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肺炎克雷伯菌继发血流感染组和肺炎克雷伯菌非血流感染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性,将P<0.05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继发血流感染组中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病、COPD及有创操作(机械通气)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血流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感染组感染严重指数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分别为23.0(16.0, 26.5)分和5.0(3.0, 8.0)分,脓毒性休克发生率以及28天死亡率分别为85.2%和41.0%,非血流感染组分别为12.0(9.0, 20.0)分、4.0(2.0, 5.0)分、65.7%和23.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及APTT指数、血小板指数高于非血流感染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045,95%CI=1.000~1.092,P=0.048)、机械通气(OR=3.404,95%CI=1.205~9.615,P=0.021)、APACHEⅡ评分(OR=1.058,95%CI=1.001~1.127,P=0.047)、C-反应蛋白水平(OR=1.007,95%CI=1.001~1.014,P=0.032)是肺炎克雷伯菌继发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机械通气、高APACHEⅡ评分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高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继发血流感染的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继发血流感染 临床分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与重症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18
作者 阮金平 符州 +2 位作者 颜攀 陈其慧 应林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7-502,共6页
目的 对比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与重症肺炎链球菌肺炎(SPP)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7例重症MPP和40例重症SPP患儿,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资料。结果 重症MPP患儿组男性48例(6... 目的 对比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与重症肺炎链球菌肺炎(SPP)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7例重症MPP和40例重症SPP患儿,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资料。结果 重症MPP患儿组男性48例(62.3%),年龄为44(24~78)月。重症SPP患儿组男性22例(55.0%),年龄为14(9~25)月。96.1%(74/77)的重症MPP患儿与80.0%(32/40)的重症SPP患儿在入院前使用抗生素(P=0.007)。与重症SPP患儿相比,重症MPP患儿出现发热、高热比例较高,出现喘息、神经系统症状比例较低(P均<0.05)。重症SPP患儿更易在肺部闻及湿啰音、哮鸣音,且双侧均出现体征患儿比例更高(P均<0.05)。与重症SPP患儿相比,重症MPP患儿WBC较低、LDH水平较高,胸部CT更易出现支气管充气征(均P<0.05)。两组患儿支气管镜镜下表现及肺泡灌洗液常规检查结果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重症MPP与重症SPP患儿临床特征常不典型,年龄、发热、高热、喘息、肺部体征、神经系统表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乳酸脱氢酶水平等对临床鉴别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链球菌 重症肺炎 临床分析
下载PDF
4例原发性骨膜增生厚皮症的临床分析
19
作者 陆炳团 陈相山 +2 位作者 吕天富 朱滢 尹晓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2-353,共2页
骨膜增生厚皮症(pachydermoperiostosis,PDP),也称为厚皮性骨膜病、厚皮性骨膜增生症、皮肤骨膜增殖症、肢端骨膜肥厚症及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肥厚、骨膜增生、杵状指(趾)及回... 骨膜增生厚皮症(pachydermoperiostosis,PDP),也称为厚皮性骨膜病、厚皮性骨膜增生症、皮肤骨膜增殖症、肢端骨膜肥厚症及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肥厚、骨膜增生、杵状指(趾)及回状头皮[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我科收治的4例PDP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1病例与方法1.1病例资料2012年9月—2022年9月在我科诊断为骨膜增生厚皮症的患者共4例,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线片或胸部CT检查排除肺部疾病。其中男3例,女1例,发病年龄12~25岁,平均19.75岁,病程4~12年,平均7.5年。4例中1例父母为近亲结婚,其余3例无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增生厚皮症 原发性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新疆地区合并瘙痒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20
作者 邱云 梁俊琴 +4 位作者 胡凤侠 毛丽旦 王倩 凯丽比努尔·阿卜力克木 康晓静 《新疆医学》 2024年第6期665-669,共5页
目的总结合并瘙痒的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患者的临床诊治经验,归纳疾病特点,为诊疗提供借鉴。方法收集196例合并瘙痒的BP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误诊情况、合并症及... 目的总结合并瘙痒的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患者的临床诊治经验,归纳疾病特点,为诊疗提供借鉴。方法收集196例合并瘙痒的BP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误诊情况、合并症及转归。结果(1)本病好发于老年患者,平均年龄在(70.69±15.4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瘙痒可为本病首发症状,且以中度瘙痒最为常见;(2)诊断需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综合判定,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具有更为重要的诊断价值;(3)糖皮质激素控制皮损的最大剂量(相当于等量泼尼松),在轻度、中度、重度患者中的平均值分别为:(23.33±11.75)mg/d,(36.19±14.36)mg/d,(41.48±13.99)mg/d。结论中老年患者皮肤瘙痒伴有紧张性水疱或大疱,应考虑大疱性类天疱疮,需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以明确诊断。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较单用激素治疗并发症相对较少,病情控制更快,度普利尤作为BP新型治疗药物对于病情控制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天疱疮 临床分析 瘙痒 糖皮质激素 回顾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