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12项一般健康问卷(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中文版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省共抽取15000人。以DSM-Ⅳ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中文版(Structured Clinical ...目的:评估12项一般健康问卷(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中文版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省共抽取15000人。以DSM-Ⅳ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中文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 Axis I Disorders,SCID)为金标准,以GHQ-12总分3分为切分值,对15000名受试中的10%质控样本(1510人)进行分析。结果:共1449人(96.0%)完成GHQ-12和SCID两项调查。控制抽样设计因素后,GHQ-12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4.6%和7.8%。控制其他考虑因素和抽样设计因素后,GHQ-12假阳性与居住于经济不发达的城市(城市Ⅱ型)、自评躯体健康差、因为精神问题寻求过帮助和目前结婚或同居的调整OR(95%CI)分别为2.23(1.24~4.01)、2.36(1.36~4.10)、1.53(1.10~2.14)和0.51(0.30~0.86)。GHQ-12假阴性与35~49岁年龄组、居住于经济不发达农村(农村ⅡI型)的调整OR(95%CI)分别为2.59(1.18~5.67)和2.72(1.21~6.14)。结论:影响12项一般健康问卷中文版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因素不同。识别或筛选精神障碍的12项一般健康问卷中文版切分值应根据受试的不同特征进行调整。展开更多
复合性围际诊断访谈表(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CIDI)是WHO推出的定式诊断防谈表,主要是为非专业人员进行精神访谈和诊断设计的。从CIDI核心版本的提出直至目前3.2版本的使用,CIDI经过了多次修汀和完善。CI...复合性围际诊断访谈表(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CIDI)是WHO推出的定式诊断防谈表,主要是为非专业人员进行精神访谈和诊断设计的。从CIDI核心版本的提出直至目前3.2版本的使用,CIDI经过了多次修汀和完善。CIDI2.1和CIDI3.0版本是目前吲际上使用非常频繁的两个版本。相对于非专业人员使用的诊断检查表,展开更多
目的评估浙江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功能大体评定(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Scale,GAF)对12项一般健康问卷(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省共抽...目的评估浙江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功能大体评定(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Scale,GAF)对12项一般健康问卷(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省共抽取15000人,分析其中的10%质控被测(共1510人),以GHQ-12假阳性或假阴性为结果因素,GAF≤80分为暴露因素、人口学指标、自评健康和求助状况为协变量,进行常规和复杂抽样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过系列控制人口学指标、自评健康和求助状况以及抽样设计因素后,GAF≤80分与GHQ-12假阳性持续并中等程度地相关[Odds Ratio(OR)=0.35,95%CI:0.19~0.64,P<0.001],与GHQ-12假阴性率持续并强相关(OR=10.81,95%CI:6.45~18.11,P<0.001)。结论GAF≤80分是影响GHQ-12假阳性和假阴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且对假阴性影响大于假阳性。本结果可能为今后以GHQ-12为筛选工具的研究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在自杀相关研究中对不同方法识别抑郁症状的情况进行比较。方法纳入自杀死亡案例(自杀组)151例和自杀未遂案例(未遂组)120例,每个案例的同吃住家属和其他亲友各1名及自杀未遂者本人接受访谈,均采用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筛查表)和定...目的在自杀相关研究中对不同方法识别抑郁症状的情况进行比较。方法纳入自杀死亡案例(自杀组)151例和自杀未遂案例(未遂组)120例,每个案例的同吃住家属和其他亲友各1名及自杀未遂者本人接受访谈,均采用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筛查表)和定式临床精神科检查(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axisⅠdisorders,SCID-Ⅰ)识别案例对象的抑郁症状,并以认可任一来源阳性信息为原则将每个案例的家属和其他亲友的报告合并成知情人信息。比较两种工具在相同信息来源情况下抑郁症状阳性率,以及各自在不同信息来源的情况下抑郁症状阳性率。结果自杀组中,知情人信息筛查表和SCID-Ⅰ符合"重性抑郁发作"的阳性率为41.1%(62例)和41.7%(63例),Kappa值0.77。未遂组中,本人受访时两工具的"重性抑郁发作"阳性率分别为23.7%(27例)和22.0%(24例),Kappa值0.74;而依据知情人信息,相应的阳性率分别为13.3%(16例)和12.5%(15例),Kappa值0.89。相对于家属和亲友单独提供信息,合并知情人信息后,两工具各症状阳性率以及符合症状学标准的比例均有所提高(均P<0.05)。未遂者本人受访时两工具检出"重性抑郁发作"的阳性率均高于知情人信息(均P<0.05)。结论相同信息来源下,SCID-Ⅰ对抑郁症状的识别能力不弱于筛查表;增加信息来源可提高识别抑郁症状的阳性率。自杀未遂者本人受访时抑郁症状的阳性率高于其知情人信息。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12项一般健康问卷(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中文版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省共抽取15000人。以DSM-Ⅳ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中文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 Axis I Disorders,SCID)为金标准,以GHQ-12总分3分为切分值,对15000名受试中的10%质控样本(1510人)进行分析。结果:共1449人(96.0%)完成GHQ-12和SCID两项调查。控制抽样设计因素后,GHQ-12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4.6%和7.8%。控制其他考虑因素和抽样设计因素后,GHQ-12假阳性与居住于经济不发达的城市(城市Ⅱ型)、自评躯体健康差、因为精神问题寻求过帮助和目前结婚或同居的调整OR(95%CI)分别为2.23(1.24~4.01)、2.36(1.36~4.10)、1.53(1.10~2.14)和0.51(0.30~0.86)。GHQ-12假阴性与35~49岁年龄组、居住于经济不发达农村(农村ⅡI型)的调整OR(95%CI)分别为2.59(1.18~5.67)和2.72(1.21~6.14)。结论:影响12项一般健康问卷中文版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因素不同。识别或筛选精神障碍的12项一般健康问卷中文版切分值应根据受试的不同特征进行调整。
文摘复合性围际诊断访谈表(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CIDI)是WHO推出的定式诊断防谈表,主要是为非专业人员进行精神访谈和诊断设计的。从CIDI核心版本的提出直至目前3.2版本的使用,CIDI经过了多次修汀和完善。CIDI2.1和CIDI3.0版本是目前吲际上使用非常频繁的两个版本。相对于非专业人员使用的诊断检查表,
文摘目的评估浙江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功能大体评定(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Scale,GAF)对12项一般健康问卷(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省共抽取15000人,分析其中的10%质控被测(共1510人),以GHQ-12假阳性或假阴性为结果因素,GAF≤80分为暴露因素、人口学指标、自评健康和求助状况为协变量,进行常规和复杂抽样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过系列控制人口学指标、自评健康和求助状况以及抽样设计因素后,GAF≤80分与GHQ-12假阳性持续并中等程度地相关[Odds Ratio(OR)=0.35,95%CI:0.19~0.64,P<0.001],与GHQ-12假阴性率持续并强相关(OR=10.81,95%CI:6.45~18.11,P<0.001)。结论GAF≤80分是影响GHQ-12假阳性和假阴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且对假阴性影响大于假阳性。本结果可能为今后以GHQ-12为筛选工具的研究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在自杀相关研究中对不同方法识别抑郁症状的情况进行比较。方法纳入自杀死亡案例(自杀组)151例和自杀未遂案例(未遂组)120例,每个案例的同吃住家属和其他亲友各1名及自杀未遂者本人接受访谈,均采用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筛查表)和定式临床精神科检查(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axisⅠdisorders,SCID-Ⅰ)识别案例对象的抑郁症状,并以认可任一来源阳性信息为原则将每个案例的家属和其他亲友的报告合并成知情人信息。比较两种工具在相同信息来源情况下抑郁症状阳性率,以及各自在不同信息来源的情况下抑郁症状阳性率。结果自杀组中,知情人信息筛查表和SCID-Ⅰ符合"重性抑郁发作"的阳性率为41.1%(62例)和41.7%(63例),Kappa值0.77。未遂组中,本人受访时两工具的"重性抑郁发作"阳性率分别为23.7%(27例)和22.0%(24例),Kappa值0.74;而依据知情人信息,相应的阳性率分别为13.3%(16例)和12.5%(15例),Kappa值0.89。相对于家属和亲友单独提供信息,合并知情人信息后,两工具各症状阳性率以及符合症状学标准的比例均有所提高(均P<0.05)。未遂者本人受访时两工具检出"重性抑郁发作"的阳性率均高于知情人信息(均P<0.05)。结论相同信息来源下,SCID-Ⅰ对抑郁症状的识别能力不弱于筛查表;增加信息来源可提高识别抑郁症状的阳性率。自杀未遂者本人受访时抑郁症状的阳性率高于其知情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