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奶牛亚临床酮病的诊断与防治
1
作者 宋艳杰 吕亮亮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2期62-64,共3页
奶牛亚临床酮病是一种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是由于类和脂肪代谢紊乱,导致奶牛血清、牛奶等酮体升高,以低血糖为主要特征。针对奶牛亚临床酮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激素疗法与替代疗法,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 奶牛 临床酮病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液部分生化指标代谢水平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志刚 李小兵 +5 位作者 刘国文 孙国权 王哲 郭昌明 高瑞峰 潘志忠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6期1-3,共3页
酮病是高产奶牛的一种重要的营养代谢病。本研究采用酮粉法、试剂盒法分别对60头奶牛乳汁β-羟丁酸、血液β-羟丁酸、血液葡萄糖和非酯化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以血清β-羟丁酸含量1200μmol/L作为健康奶牛和亚临床酮病奶牛的诊断标准。... 酮病是高产奶牛的一种重要的营养代谢病。本研究采用酮粉法、试剂盒法分别对60头奶牛乳汁β-羟丁酸、血液β-羟丁酸、血液葡萄糖和非酯化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以血清β-羟丁酸含量1200μmol/L作为健康奶牛和亚临床酮病奶牛的诊断标准。结果显示健康奶牛和酮病牛血液β-羟丁酸含量分别为509±43μmol/L和2348±127μmol/L,差异显著(P<0.05);血液葡萄糖含量分别为3.94±0.17mmol/L和3.18±0.06mmol/L,差异显著(P<0.05);血液非酯化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43.4±106μmol/L和315.5±103μmol/L,差异显著(P<0.05)。酮病牛的血液葡萄糖、非酯化脂肪酸与血液β-羟丁酸含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临床酮病 诊断 生化指标
下载PDF
奶牛亚临床酮病血液生化指标消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贾宗菲 石建朋 +1 位作者 韩一超 庞全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90-1496,共7页
本文以血清β-羟丁酸(BHBA)含量大于1.2mmol·L-1的12头奶牛为试验组,另挑选年龄、胎次、体况与试验组奶牛相近的血清BHBA含量小于或等于1.2mmol·L-1的12头奶牛为对照组。分别于产前14、7、1d,产后第1、7、14、21、28天测定2... 本文以血清β-羟丁酸(BHBA)含量大于1.2mmol·L-1的12头奶牛为试验组,另挑选年龄、胎次、体况与试验组奶牛相近的血清BHBA含量小于或等于1.2mmol·L-1的12头奶牛为对照组。分别于产前14、7、1d,产后第1、7、14、21、28天测定2组奶牛各血液生化指标的含量,并分析各组指标在试验期间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血清BHB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非酯化脂肪酸(NEF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葡萄糖(GLU)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尿素氮(BUN)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它指标在不同时间差异均不同。试验组和对照组奶牛血清BHBA含量在产后第7-21天处于高水平,NEFA含量在产后第21天达最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在产后第7天最高。试验证明,奶牛亚临床酮病在产后7d即可发生,在产后21d左右处于易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临床酮病 检测方法 生化指标
下载PDF
患亚临床酮病的中国黑白花牛血尿乳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5
4
作者 夏成 张洪友 +1 位作者 付世新 朱新雨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9-61,共3页
选健康中国黑白花泌乳牛 1 0头为健康对照 ,另选尿酮阳性牛 4 0头 ,依据其尿酮阳性强度将其分成T1、T2、T3、T4共 4组 ,其中T4组为亚临床酮病组。对血、尿、乳部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T4组牛的尿酮为 5 0 1 .72mg/L± 74 .5 3mg/L ,... 选健康中国黑白花泌乳牛 1 0头为健康对照 ,另选尿酮阳性牛 4 0头 ,依据其尿酮阳性强度将其分成T1、T2、T3、T4共 4组 ,其中T4组为亚临床酮病组。对血、尿、乳部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T4组牛的尿酮为 5 0 1 .72mg/L± 74 .5 3mg/L ,与其他各组的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血酮、乳酮分别为 1 39.1 4mg/L± 1 9.0 0mg/L和 96 .33mg/L± 1 6 .72mg/L ,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1 ) ;血糖为 2 .0 1mmol/L± 0 .1 4mmol/L ,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T4组的血清AST显著地高于其他 4个组 (P <0 .0 5 )。血清ALT、AKP、BUN、钙、磷在 5个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对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分析 ,亚临床酮病多发于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黑白花牛 血液 尿液 生化指标 临床酮病 奶牛
下载PDF
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生的原因、检测及其防控措施 被引量:4
5
作者 贾宗菲 韩一超 +2 位作者 石建朋 庞全海 赵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0-153,共4页
奶牛亚临床酮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给奶牛业带来很大的影响。文章从亚临床酮病的危害、产生原因、检测及防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便为进一步研究奶牛亚临床酮病和更好地诊断和防治该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临床酮病 检测方法 防控措施
下载PDF
牛旁检测诊断产后初期奶牛亚临床酮病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志刚 刘国文 +4 位作者 李小兵 孙国权 王哲 郭昌明 高瑞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8期39-42,共4页
酮病是奶牛的一种重要的营养代谢病。采用酮粉法、尿液分析试纸条、乳汁分析试纸条、试剂盒法分别对乳酮、尿酮和血酮含量进行检测,以血清β-羟丁酸含量1200μmol/L作为健康奶牛和亚临床酮病奶牛的诊断标准。乳汁检测试纸条和尿液分析... 酮病是奶牛的一种重要的营养代谢病。采用酮粉法、尿液分析试纸条、乳汁分析试纸条、试剂盒法分别对乳酮、尿酮和血酮含量进行检测,以血清β-羟丁酸含量1200μmol/L作为健康奶牛和亚临床酮病奶牛的诊断标准。乳汁检测试纸条和尿液分析试纸条的诊断标准分别为200μmol/L和15mg/dl(1470μmol/L)。酮病牛血清β-羟丁酸和葡萄糖的浓度分别为726±43μmol/L、3.42±0.05mmol/L,健康牛血清β-羟丁酸和葡萄糖的浓度分别为2563±238μmol/L、2.78±0.07mmol/L,差异显著(P<0.05)。乳汁分析试纸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和92%,尿液分析试纸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和85%,酮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和94%。使用乳汁分析试纸条牛旁检测是一种有效的奶牛亚临床酮病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临床酮病 牛旁检测
下载PDF
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与泌乳天数、胎次及体况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邵大富 徐硕烁 +4 位作者 张珅 吴兆海 奥卢古 曹志军 沈景林 《饲料研究》 CAS 2015年第6期38-41,共4页
探究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与奶牛泌乳天数、胎次及体况的关系。选取7个规模化奶牛场的493头临床状况健康荷斯坦奶牛进行检测,采用全血中β-羟丁酸(BHBA)≥1.2mmol/L作为亚临床酮病的标准。研究发现,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为1.5%~62... 探究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与奶牛泌乳天数、胎次及体况的关系。选取7个规模化奶牛场的493头临床状况健康荷斯坦奶牛进行检测,采用全血中β-羟丁酸(BHBA)≥1.2mmol/L作为亚临床酮病的标准。研究发现,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为1.5%~62.5%,不同牧场之间发病率差异很大,亚临床酮病高发期为奶牛产犊后1个月内,高发胎次为3胎及以上,高发牛群的体况评分在3.5及以上。牧场应该提高饲料品质和改善产后护理来确保奶牛达到理想体况.降低奶牛亚临床酮痛发病率.减少经济桶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酮病 泌乳天数 经产胎次 体况评分
下载PDF
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Leptin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杜玉兰 杨宾宾 +2 位作者 黄静 何宝祥 李恭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81-884,共4页
为了解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Leptin(瘦素)水平及其动态变化特点,分别对15头荷斯坦奶牛分娩前后血浆Leptin和酮体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酮体水平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头荷斯坦奶牛中检出4头亚临床酮病奶牛,发病率为26.7%;... 为了解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Leptin(瘦素)水平及其动态变化特点,分别对15头荷斯坦奶牛分娩前后血浆Leptin和酮体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酮体水平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头荷斯坦奶牛中检出4头亚临床酮病奶牛,发病率为26.7%;亚临床酮病奶牛平均血浆Leptin水平(0.73±0.75 ng/mL)极显著低于非酮病组(2.06±1.64 ng/mL);与非酮病奶牛比较,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Leptin水平在产后8周内的动态变化呈低频率变化,而与产前数据比较,亚临床酮病奶牛的波幅变化明显大于非酮病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Leptin和酮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揭示了酮病发生的潜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Leptin(瘦素) 临床酮病
下载PDF
亚临床酮病对围产期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薛俊欣 缪德年 +1 位作者 黄克和 张克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48-53,共6页
从43头荷斯坦奶牛(体细胞数<200 000个.mL-1)中筛选出处于分娩第14天的自然发生亚临床酮病的9头奶牛作为试验组(1.0 mmol.L-1≤血清β-羟丁酸<2.6 mmol.L-1),根据泌乳天数、年龄、胎次、产奶量配对的9头健康奶牛作为对照组(血液β... 从43头荷斯坦奶牛(体细胞数<200 000个.mL-1)中筛选出处于分娩第14天的自然发生亚临床酮病的9头奶牛作为试验组(1.0 mmol.L-1≤血清β-羟丁酸<2.6 mmol.L-1),根据泌乳天数、年龄、胎次、产奶量配对的9头健康奶牛作为对照组(血液β-羟丁酸<1.0 mmol.L-1),检测不同种类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趋化功能、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血液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和γ-干扰素水平(IFN-γ)。结果显示试验组奶牛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趋化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转化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γIF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亚临床酮病可以使奶牛免疫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临床酮病 免疫功能 白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不同方法检测奶牛亚临床酮病的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宗菲 石建朋 +2 位作者 弓慧敏 韩一超 庞全海 《中国奶牛》 2010年第8期43-45,共3页
本文以试剂盒测血清β-羟丁酸含量大于1.2mmol/L作为亚临床酮病奶牛的诊断标准,采用酮粉法、试剂法、ROSS法和试纸法分别对血酮、乳酮和尿酮含量进行检测,并将定性检测的结果与定量检测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酮粉法测血酮的符合率最... 本文以试剂盒测血清β-羟丁酸含量大于1.2mmol/L作为亚临床酮病奶牛的诊断标准,采用酮粉法、试剂法、ROSS法和试纸法分别对血酮、乳酮和尿酮含量进行检测,并将定性检测的结果与定量检测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酮粉法测血酮的符合率最高、为88.54%;试纸法测尿酮次之、为87.50%;ROSS法测尿酮的符合率和阳性率最低,分别为79.17%和13.54%。酮粉法测血酮敏感性最高,为70.37%;ROSS法测尿酮的敏感性最低,为37.04%;试剂法测乳酮、ROSS法测尿酮和试纸法测尿酮三者的特异性均为95.65%,高于酮粉法测血酮的特异性(94.20%),酮粉法测尿酮特异性最低、仅为88.41%。从操作难易度和成本上考虑,酮粉法测定乳酮含量比较适合牧场亚临床酮病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临床酮病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银龙 贺志锐 +1 位作者 刘强 赛务加甫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8-131,共4页
检测荷斯坦奶牛亚临床酮病血清中的生化指标,研究新疆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液中生化指标的特点。选择产后1d^15d的荷斯坦亚临床酮病奶牛,通过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BHBA、NEFA、GLU、BUN、TP、ALB、... 检测荷斯坦奶牛亚临床酮病血清中的生化指标,研究新疆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液中生化指标的特点。选择产后1d^15d的荷斯坦亚临床酮病奶牛,通过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BHBA、NEFA、GLU、BUN、TP、ALB、AST、ALT、TBI、TG、CT含量。结果表明,血清中GLU、ALB、CT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1);血清中BHBA、BUN、NEFA、TG、AST和ALT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血清中TP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血清中TBI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由此提示,血清中各生化指标的含量均高于报道水平,可将血清中BHBA的含量1.40mmol/L作为诊断亚临床酮病的标准。血清中GLU、TG、NEFA等的含量可作为诊断亚临床酮病的辅助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临床酮病 生化指标
下载PDF
亚临床酮病对奶牛产后繁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以意 张克春 黄克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36-40,共5页
为研究亚临床酮病是否会对奶牛繁殖性能造成一系列影响,分别从产后奶牛中筛选出41头亚临床酮病奶牛、非酮病奶牛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奶牛,统计2组奶牛受孕前配种次数、受孕率、分娩至受孕间隔。另从以上试验组、对照组奶牛中分别挑选出8... 为研究亚临床酮病是否会对奶牛繁殖性能造成一系列影响,分别从产后奶牛中筛选出41头亚临床酮病奶牛、非酮病奶牛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奶牛,统计2组奶牛受孕前配种次数、受孕率、分娩至受孕间隔。另从以上试验组、对照组奶牛中分别挑选出8头奶牛于分娩后2~34d、配种后3~9d进行生殖激素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奶牛受孕前配种次数、分娩至受孕间隔均要大于对照组奶牛(P>0.05);试验组奶牛在第1、3次配种时受孕率小于对照组奶牛(P>0.05),在第2次配种时受孕率大于对照组奶牛(P>0.05);试验组奶牛在分娩后2~34d内的P4最大值、最小值均小于对照组奶牛(P>0.05);试验组奶牛首次排卵时间显著大于对照组奶牛(P<0.05);首次配种后3~9d内,试验组奶牛的孕酮含量在配后第9天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奶牛(P<0.05),雌二醇含量在配后第5天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奶牛(P<0.05)。亚临床酮病会导致奶牛的繁殖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临床酮病 繁殖性能 生殖激素
下载PDF
昆明地区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规律的调查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海忠 靳波 王生奎 《湖北畜牧兽医》 2006年第6期21-22,共2页
用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商品尿酮体试剂带来检测奶牛乳酮和尿酮阳性率,研究亚临床酮病的发生规律。研究表明:亚临床酮病主要集中在产后3个月,并随泌乳月增加而减少,第1个泌乳月发病率最高,达41.82%,依次为26.83%,13.64%,7.69%;随产奶量的... 用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商品尿酮体试剂带来检测奶牛乳酮和尿酮阳性率,研究亚临床酮病的发生规律。研究表明:亚临床酮病主要集中在产后3个月,并随泌乳月增加而减少,第1个泌乳月发病率最高,达41.82%,依次为26.83%,13.64%,7.69%;随产奶量的降低,酮病发病率逐渐降低,年平均产奶量在9.0t以上的高产牛发病率最高,达68.18%,但年平均产奶量在3.0t以下的低产牛也有发病率高的倾向,发病率为16.67%。初胎牛和二胎牛发病率分别为26.32%、25.00%,以后随胎次升高发病率逐渐降低。季节对酮病发病率的影响不明显,春、夏、秋3季发病率稍高于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临床酮病 快速检测 规律
下载PDF
奶牛亚临床酮病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志刚 姜惠杰 +4 位作者 王明河 于洪祥 姜婧 陈雁 吕占军 《吉林畜牧兽医》 2013年第12期17-18,共2页
本研究采用试纸条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酮粉法检测奶牛亚临床酮病,结果表明: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试纸条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和94%,酮粉法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分别为56%和90%。
关键词 奶牛 临床酮病 检测
下载PDF
围产期奶牛亚临床酮病的生化诊断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志刚 姜惠洁 +3 位作者 王明河 吕占军 于洪祥 姜岩 《吉林畜牧兽医》 2014年第2期24-25,共2页
本研究分析比较了产后初期亚临床酮病奶牛和健康奶牛血清葡萄糖、非酯化脂肪酸、-羟丁酸、铜和锌的代谢水平,以期进一步完善奶牛亚临床酮病的生化诊断。结果表明,与健康奶牛相比较,亚临床酮病奶牛的血清非酯化脂肪酸和-羟丁酸含量显著升... 本研究分析比较了产后初期亚临床酮病奶牛和健康奶牛血清葡萄糖、非酯化脂肪酸、-羟丁酸、铜和锌的代谢水平,以期进一步完善奶牛亚临床酮病的生化诊断。结果表明,与健康奶牛相比较,亚临床酮病奶牛的血清非酯化脂肪酸和-羟丁酸含量显著升高,而葡萄糖和锌含量显著降低,铜含量无显著差异。揭示血清葡萄糖、非酯化脂肪酸和锌含量可作为奶牛亚临床酮病生化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临床酮病 生化诊断
下载PDF
基于H-1核磁共振的临床和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Sun L W 武江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3-73,共1页
试验旨在评估临床和亚临床酮病奶牛的血浆代谢组学,根据临床症状和血浆中羟基丁酸水平,选择81头产犊后7~21d的经产荷斯坦牛,随机分为3组:临床酮病奶牛组、亚临床酮病奶牛组和健康奶牛组。利用基于代谢组学的H-1核磁共振技术分析3组奶牛... 试验旨在评估临床和亚临床酮病奶牛的血浆代谢组学,根据临床症状和血浆中羟基丁酸水平,选择81头产犊后7~21d的经产荷斯坦牛,随机分为3组:临床酮病奶牛组、亚临床酮病奶牛组和健康奶牛组。利用基于代谢组学的H-1核磁共振技术分析3组奶牛血浆代谢谱,使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处理图谱数据,并观察3组奶牛体内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3组血浆样品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间有区别,模型预测临床酮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均为100%,在亚临床酮病的情况下,模型的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97.0%、95.7%。3组间25种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丙酮、乳酸、葡萄糖、胆碱、谷氨酸、谷氨酸盐等)也有区别,25种代谢物中,4种表达上调,7种表达下调,14种均有表达上调和表达下调。综上所述,基于代谢组学的H-1核磁共振技术和模式识别处理,不仅能特异性和敏感性地从健康奶牛对照组中区分出临床和亚临床酮病,也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临床上有用的诊断工具,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疾病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核磁共振 临床酮病 临床酮病 代谢图谱 氨基酸代谢 代谢组学 血浆
下载PDF
亚临床酮病对奶牛产后子宫恢复状况和血液白细胞的影响
17
作者 陈以意 张克春 黄克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3-27,共5页
根据胎次、年龄、产奶量、分娩日期分别筛选出亚临床酮病奶牛、非酮病奶牛各22头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奶牛;于分娩后第15天,使用兽用B型超声诊断仪对试验奶牛进行子宫颈、子宫角直径的测量,并采集血样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于分娩后第40天... 根据胎次、年龄、产奶量、分娩日期分别筛选出亚临床酮病奶牛、非酮病奶牛各22头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奶牛;于分娩后第15天,使用兽用B型超声诊断仪对试验奶牛进行子宫颈、子宫角直径的测量,并采集血样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于分娩后第40天,对试验奶牛进行子宫颈黏液采样、涂片、染色,镜检多形核白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分娩后15d试验组奶牛的子宫颈直径要显著增大(P<0.05),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数量(LYM)和中性粒细胞数量(NEU)显著降低(P<0.05)。分娩后40d时,试验组奶牛子宫颈黏液中各评定等级下的多形核白细胞(PMN)浸润率均较对照组奶牛高,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亚临床酮病奶牛的子宫复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推迟,子宫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临床酮病 子宫恢复 白细胞
下载PDF
乌兰察布市泌乳奶牛亚临床酮病的调查研究
18
作者 王志刚 董利云 杨俊芳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年第1期98-100,共3页
试验选取内蒙古乌兰察布市489头泌乳奶牛,通过对尿中和乳中酮体采用酮粉法检测进行奶牛亚临床酮病的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察布市泌乳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为10.63%;第1和第2个泌乳月亚临床酮病发病率明显高于第3个及以上泌乳月;各... 试验选取内蒙古乌兰察布市489头泌乳奶牛,通过对尿中和乳中酮体采用酮粉法检测进行奶牛亚临床酮病的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察布市泌乳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为10.63%;第1和第2个泌乳月亚临床酮病发病率明显高于第3个及以上泌乳月;各胎次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以3~5胎最高;日产奶量在30kg以上亚临床酮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日产奶量在30kg以下奶牛;养殖小区以及规模户饲养奶牛的亚临床酮病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奶牛 临床酮病 尿
下载PDF
亚临床酮病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田超 王雪莹 +4 位作者 邵琦 李元晓 杨自军 张才 刘宗平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3,共7页
为研究奶牛亚临床酮病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研究选择2~4胎次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后血液中β-羟丁酸(BHBA)水平将奶牛分为亚临床酮病组(SCK组,16头)和健康对照组(C组,20头),记录围产期奶牛体况(BCS)和产后1~8周的泌乳量,分析产后第60 d乳... 为研究奶牛亚临床酮病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研究选择2~4胎次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后血液中β-羟丁酸(BHBA)水平将奶牛分为亚临床酮病组(SCK组,16头)和健康对照组(C组,20头),记录围产期奶牛体况(BCS)和产后1~8周的泌乳量,分析产后第60 d乳成分变化;并于产前21、14、7 d和产后1、3、5、7、14、21 d分别进行血液样本检测,分析围产期奶牛血液中游离脂肪酸(NEFA)、血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胰高血糖素(GC)、胰岛素(INS)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奶牛相比,SCK组奶牛血液中BHBA浓度在产后3~21 d显著高于C组(P<0.05),1~8周泌乳量低于C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乳样中乳脂率和脂蛋比显著高于C组(P<0.05)。血液样本分析表明SCK组奶牛血液NEFA在产后7、14 d显著高于C组(P<0.05),GLU水平在产后3、5、7、21 d显著低于C组(P<0.05);SCK组奶牛血液中TG、CHO、HDL-C有所下降,但LDL-C、GC、INS的水平整体水平有所升高(P>0.05)。综合以上结果表明,奶牛亚临床酮病的高发期主要集中在产后5~21 d,奶牛患亚临床酮病会导致血液中糖脂代谢指标异常,虽然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会导致乳蛋白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酮病 奶牛 生产性能 糖脂代谢 围产期
下载PDF
亚临床酮病对荷斯坦奶牛产后疾病、繁殖性能及产奶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彬 毛家真 +3 位作者 邹季福 刘红云 杨金勇 王翀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6-210,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临床酮病对奶牛产后疾病、繁殖性能及产奶性能的影响。选择产后1~2周的荷斯坦泌乳奶牛807头,其中酮病组336头(1胎样本数量134头,2胎样本数量104头,3胎样本数量98头),正常组471头(1胎样本数量262头,2胎样本数量78头,3胎...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临床酮病对奶牛产后疾病、繁殖性能及产奶性能的影响。选择产后1~2周的荷斯坦泌乳奶牛807头,其中酮病组336头(1胎样本数量134头,2胎样本数量104头,3胎样本数量98头),正常组471头(1胎样本数量262头,2胎样本数量78头,3胎样本数量131头)。统计每组牛只产后真胃移位、淘汰、配次、受胎率、产奶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产奶量数据65万条。结果显示:2胎、3胎牛的亚临床酮病发病率高于1胎牛;亚临床酮病牛只产后真胃移位的发病率是正常牛的5.2倍,死淘率是正常牛的2.3倍;亚临床酮病会导致2胎、3胎牛配次增加,首配受胎率下降13.05%~23.58%;亚临床酮病对1、2胎高峰奶量无负面影响,但会导致3胎牛高峰奶量下降0.14kg/d。本试验结果显示,亚临床酮病会增加奶牛产后疾病发病率及配次,并降低奶牛首配受胎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酮病 繁殖性能 产奶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