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民党大陆败退时期的临时中学和联合中学——以“豫衡联合中学”为例
1
作者 尹正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10-113,共4页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政府进行了教育复员。旋即解放战争全面展开,教育再次遭遇严峻考验。国民党为笼络中等学校学生,设置了多所临时中学和联合中学以收容学生。随着国民党的不断败退,大部分联合中学和临时中学被迫解散,但也有不少被...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政府进行了教育复员。旋即解放战争全面展开,教育再次遭遇严峻考验。国民党为笼络中等学校学生,设置了多所临时中学和联合中学以收容学生。随着国民党的不断败退,大部分联合中学和临时中学被迫解散,但也有不少被国民党裹挟之台湾。“豫衡联合中学”就是当时被国民党裹挟南下,辗转流离最后经越南至台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 临时中学 联合中学 豫衡联合中学
下载PDF
抗日战争期间坚持敌后办学的江苏省立第一临时中学
2
作者 秦四维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05年第3期45-49,共5页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抗战期间坚持在苏北水乡溱潼、罗村敌后办学八载的教育战线上的老兵——江苏省立第一临时中学校长顾仁铸先生百年诞辰纪念。顾校长在国难深重时期临危受命:创办省第一临时中学,礼聘名师,抗日爱国。省...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抗战期间坚持在苏北水乡溱潼、罗村敌后办学八载的教育战线上的老兵——江苏省立第一临时中学校长顾仁铸先生百年诞辰纪念。顾校长在国难深重时期临危受命:创办省第一临时中学,礼聘名师,抗日爱国。省一临中声誉冠苏北,人才遍中华。它走完了艰苦、光辉、值得铭记的历史征程,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培育了大批文理基础科学水平较高的高中学子,成绩斐然,列于江苏教育史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江苏省立第一临时中学 地方教育史 中国 入学考试 课程设置
原文传递
安徽省金寨第一中学
3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第18期F0003-F0003,共1页
金寨一中始建于1939年,时为安徽省第一临时中学。2001年8月与金寨师范合并,组建成含东、西两个校区的新金寨一中。2014年9月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占地300亩(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教学设施齐全、功能完善... 金寨一中始建于1939年,时为安徽省第一临时中学。2001年8月与金寨师范合并,组建成含东、西两个校区的新金寨一中。2014年9月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占地300亩(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教学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雅,是革命老区学子读书深造的理想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校区 整体搬迁 环境优雅 教学设施 金寨 革命老区 功能完善 临时中学
下载PDF
解放战争时期《申报》视野下的流亡学生救济探析
4
作者 王凯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29-132,共4页
解放战争时期,大批的学生由北向南,由战区迁往和平地带,形成了流亡学生潮,国民党为了争夺青年学生,实行了一系列的救济政策。随着战争的扩大,国民党无暇照顾流亡学生,学生对南京国民政府极其失望,而社会各界对于流亡学生的救济使得他们... 解放战争时期,大批的学生由北向南,由战区迁往和平地带,形成了流亡学生潮,国民党为了争夺青年学生,实行了一系列的救济政策。随着战争的扩大,国民党无暇照顾流亡学生,学生对南京国民政府极其失望,而社会各界对于流亡学生的救济使得他们感受到了温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 国民政府 临时中学 流亡学生 社会救济
下载PDF
国共内战时期(1946—1949年)流亡学生问题略论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小艳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8,共8页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后,国统区大中学生再次逃亡至北平、南京等大城市,形成了著名的东北流亡学生、豫鲁流亡学生群体。考察流亡学生产生的大致脉络、国民政府对流亡学生的安置措施及其成效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从侧面了解...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后,国统区大中学生再次逃亡至北平、南京等大城市,形成了著名的东北流亡学生、豫鲁流亡学生群体。考察流亡学生产生的大致脉络、国民政府对流亡学生的安置措施及其成效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从侧面了解战后国民政府试图争取人心归附的动机,展现流亡学生因"政治"纷争导致四处逃亡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亡学生 青辅会 临时(联合)中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