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邛崃市临济镇九年制学校
1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第19期I0001-I0001,共1页
邛崃市临济镇九年制学校创建于2005年8月,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邛崃市西南边陲革命老区,环境优美,四季花开,是一所花园式学校。学校自创建以来,秉承“德润天性,礼育本心”的办学理念,切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育人目标,引导... 邛崃市临济镇九年制学校创建于2005年8月,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邛崃市西南边陲革命老区,环境优美,四季花开,是一所花园式学校。学校自创建以来,秉承“德润天性,礼育本心”的办学理念,切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育人目标,引导学生融理于心,习礼于行,乐学、树德、感恩。五育并举,培养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园式学校 办学理念 一所 五育并举 乐学 西南边睡 临济 邛崃市
下载PDF
杨岐方会与宋代茶禅
2
作者 王建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167,共6页
唐宋禅宗素有“五家七宗”之说。江西之茶禅文化,以禅宗南岳怀让一系为代表,自百丈怀海开禅门茶事之先河,黄檗祖师有黄檗禅茶之远名,迨至宋代,圆悟克勤启日本茶道文化之风气。杨岐方会为宋代临济宗杨岐派的开派祖师,其茶禅远承百丈怀海... 唐宋禅宗素有“五家七宗”之说。江西之茶禅文化,以禅宗南岳怀让一系为代表,自百丈怀海开禅门茶事之先河,黄檗祖师有黄檗禅茶之远名,迨至宋代,圆悟克勤启日本茶道文化之风气。杨岐方会为宋代临济宗杨岐派的开派祖师,其茶禅远承百丈怀海、黄檗希运,融摄天童咸启,其法嗣三传至圆悟克勤,最终远传日本,为中国禅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亦可见中国古代茶禅文化发展之一端。杨岐方会将茶文化与禅文化结合,有以茶入禅之机用,有勘过吃茶之圆融,既可见“慈悲利人、提振纲宗”的禅学思想,也反映入宋以后以茶入禅、茶禅一味所带来的禅法禅风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岐方会 临济 茶禅一味 “且坐吃茶”
下载PDF
明末临济宗黄檗派的传播 被引量:4
3
作者 林观潮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6-132,共7页
在明末佛教昌盛的环境中,隐元隆琦复兴福建福清黄檗山万福禅寺,开出临济宗黄檗派。南明时期,应长崎唐人邀请,隐元等黄檗派僧人先后东渡,弘法日本,终于开出京都黄檗山万福禅寺,形成黄檗宗。黄檗派所代表的大陆佛教,为生机不振而亟待重生... 在明末佛教昌盛的环境中,隐元隆琦复兴福建福清黄檗山万福禅寺,开出临济宗黄檗派。南明时期,应长崎唐人邀请,隐元等黄檗派僧人先后东渡,弘法日本,终于开出京都黄檗山万福禅寺,形成黄檗宗。黄檗派所代表的大陆佛教,为生机不振而亟待重生的日本佛教所接纳,得以开立新宗,延续至今。临济宗黄檗派的传播及其衍生的黄檗宗,在中日佛教乃至文化交流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元隆琦 福清黄檗山 临济宗黄檗派 日本黄檗宗
下载PDF
临济禅文化东传日本及其嬗变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玉春 薛德合 刘秀萍 《佛学研究》 1996年第0期123-130,共8页
以临济禅文化东传日本为研究视角,从临济祥文化乐传日本的载体、临济禅映现着东方文化的真髓、临济禅盛传日本后的新趋向之三个层面提示临济排文化弘传日本的内涵和轨迹,是本文的宗旨。而系统阐述我国临济一系东渡日本高僧的大师风范... 以临济禅文化东传日本为研究视角,从临济祥文化乐传日本的载体、临济禅映现着东方文化的真髓、临济禅盛传日本后的新趋向之三个层面提示临济排文化弘传日本的内涵和轨迹,是本文的宗旨。而系统阐述我国临济一系东渡日本高僧的大师风范及其在日本弘传临济禅文化的杰出贡献,以及在日本室可文化、玉山文学、五山禅形成中的重大作用,则是本文的立足和开拓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济 临济 日本的禅 看话禅 一山一宁 禅宗 临济义玄 禅学 佛教 河北师范大学
下载PDF
《临济录》与黄檗宗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泽亮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62,共7页
《传心法要》在诠证心体上独步古今,《临济录》在呈示机用上堪为典范。黄檗希运和临济义玄是临济宗的共同创立者,《临济录》的基本精神是黄檗宗旨。临济施设与黄檗宗旨是用与体的血肉关系。执皮肉而失其骨髓,死在临济句下,临济宗徒剩躯... 《传心法要》在诠证心体上独步古今,《临济录》在呈示机用上堪为典范。黄檗希运和临济义玄是临济宗的共同创立者,《临济录》的基本精神是黄檗宗旨。临济施设与黄檗宗旨是用与体的血肉关系。执皮肉而失其骨髓,死在临济句下,临济宗徒剩躯壳,是杀临济而非活临济;由皮肉而达神髓,由骨髓而有皮肉之用,不拘滞泥执于成句,才是活临济,才是临济思想影响不断拓展的奥秘所在。临济对黄檗希运禅法及后世对临济禅的创造性诠释,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临济
下载PDF
元、明临济宗松源系法脉传承考 被引量:1
6
作者 任宜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55,共13页
佛门历来推崇亲禀释尊、代代相承——惟有师资相承、授受清净,方能确保正法之流绵绵不绝,方谈得上"续佛慧命"。故各宗各派,分别各有传承。禅门更有"传法付衣"之说。就禅宗行人言,从初修行直至证悟,均离不开师资指... 佛门历来推崇亲禀释尊、代代相承——惟有师资相承、授受清净,方能确保正法之流绵绵不绝,方谈得上"续佛慧命"。故各宗各派,分别各有传承。禅门更有"传法付衣"之说。就禅宗行人言,从初修行直至证悟,均离不开师资指导、勘辨、印证。惟有时时得善知识提持开发,方可防止盲修瞎炼,甚或落入魔外圈缋;方能断惑证真,彻法源底。固然,灯录中亦有利根人"无师自悟"之记载,但若"悟"后不入作家炉篝,未经宗师辨邪正、行赏罚,便无法保证其所"悟"为正悟、所入为圣道。最后,亦惟有师承有据,方能登堂授受,荷负大法。否则,未证谓证、未得谓得者,必将接迹于世。聿起于中唐之临济一宗,经十传至佛果克勤,其门人大慧宗杲、虎丘绍隆分衍"大慧"、"虎丘"两大支派。前者法孙妙峰之善、北磵居简二人,复传出"之善"、"居简"二系;后者三传弟子松源崇岳、破庵祖先二人,则传出"松源"、"祖先"二系。后世临济耆德,几乎全从"之善"、"居简"、"松源"、"祖先"四系法嗣中出。递传至明代,"开基之主"朱元璋虽亦尊崇佛教,但宥于彻底统制各种社会力量以确保朱明王朝能够延续千秋万代之私欲,特别制定《周知板册》、《寺院名册》等空前严酷之峻法,甚至不惜采用特务监控、滥刑滥杀等自东汉直至满清王朝所绝无仅有的手段戕害见心来复等硕德高僧,开遗祸无穷之邪风。禅门众耆德鉴此违缘,纷纷沉寂辞世,"松源"及"居简"、"之善"三系叶裔遂相继绝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济 松源系 元代 明代 法脉传承
下载PDF
民间临济派道场音乐的文化传统及变迁——湘黔交界北部侗族地区的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应华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3-23,共11页
鉴于民间临济派道场仪式音乐文化近十年的变迁,借用文化变迁理论、仪式音乐研究理论以及社会人类学的理论,对湘黔交界北部侗族地区民间临济派对道场仪式的时空结构及其变迁、仪式的"音声"传统及其变迁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理论思... 鉴于民间临济派道场仪式音乐文化近十年的变迁,借用文化变迁理论、仪式音乐研究理论以及社会人类学的理论,对湘黔交界北部侗族地区民间临济派对道场仪式的时空结构及其变迁、仪式的"音声"传统及其变迁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理论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俗音乐的"在场"表演是该道场仪式音乐文化变迁的显现标志,并进一步探讨了该道场"仪式音声"的双重结构及其文化象征,以及通俗音乐"在场"的操作策略及其文化诉求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音乐 民间临济 道场音乐 文化传统 文化变迁
下载PDF
临济禅法的禅思取向——“真正见解” 被引量:1
8
作者 赖功欧 《教育文化论坛》 2011年第4期105-111,共7页
临济禅思的根本取向就在"得真正见解",对临济义玄来说,这是达到"生死不染,去住自由"境界的前提条件。黄檗希运对临济宗的贡献,成为了临济义玄禅思取向及其创新的源头;临济禅法中"三玄"、"三要"... 临济禅思的根本取向就在"得真正见解",对临济义玄来说,这是达到"生死不染,去住自由"境界的前提条件。黄檗希运对临济宗的贡献,成为了临济义玄禅思取向及其创新的源头;临济禅法中"三玄"、"三要",是建立在"主宾"关系这一核心理念上的。临济禅师用棒喝的方法来打断学人的颠倒妄想,针对性极强,尤其对那些没有证悟到"自心实相",而只是把自己的见解当作佛法的人来说,其见解恰成证悟"自心实相"之障碍;因此,临济棒喝禅风又源于义玄的求取"真正见解"之禅思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济禅法 禅思 真正见解
下载PDF
黔中贵定阳宝山临济禅宗突空系法脉传承揭谜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路平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23,共23页
黔中贵定阳宝山早在明代即为西南佛教名山,山中临济禅宗法脉源远流长。然而,长期以来学界一直没有厘清阳宝山临济禅宗法脉到底属于临济中的何支何派,致使阳宝山塔林诸多塔铭碑文无法破解。经过艰苦考证,发现山中有一支临济禅宗法脉属于... 黔中贵定阳宝山早在明代即为西南佛教名山,山中临济禅宗法脉源远流长。然而,长期以来学界一直没有厘清阳宝山临济禅宗法脉到底属于临济中的何支何派,致使阳宝山塔林诸多塔铭碑文无法破解。经过艰苦考证,发现山中有一支临济禅宗法脉属于突空智板一系,明万历年间白云大师来阳宝山上接湘西突空一系,下开阳宝白云二十三字辈,自成阳宝山突空系一支临济禅宗法脉传灯系统,从明季开始,直至民国末年,影响深远。三百年来,其法脉之流长,人数之众多,体系之复杂,塔林之盛大,在贵州乃至中国禅宗佛教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定阳宝山 临济禅宗 突空系法脉 揭谜
下载PDF
元代临济宗高僧中峰明本与日本幻住派 被引量:1
10
作者 纪华传 《佛学研究》 2013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元代中日两国虽然处于敌对状态,但是元僧东渡与入元求法僧人却人数众多,中日佛教文化交流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元代的僧人中对日本佛教影响最大的当属临济宗高僧中峰明本,本文以明本禅师与日本禅僧的交往为例,对明本的嗣法弟子以及在日... 元代中日两国虽然处于敌对状态,但是元僧东渡与入元求法僧人却人数众多,中日佛教文化交流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元代的僧人中对日本佛教影响最大的当属临济宗高僧中峰明本,本文以明本禅师与日本禅僧的交往为例,对明本的嗣法弟子以及在日本形成的幻住派加以研究,由此探讨了元代中日佛教的交流以及中国禅宗对日本佛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临济 明本 日本 幻住派
下载PDF
“径山禅茶”与河北禅宗三事的渊源考析——兼论“径山茶宴”申遗成功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11
作者 舒曼 李慧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161,共7页
“径山茶宴”随同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后,引起人们对中国禅宗茶道以及径山禅茶文化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径山禅茶文化的溯源,发现其发展脉络与河北禅宗三事有着不解之缘与内在关联。本文认为,“径山茶宴”申遗成功,... “径山茶宴”随同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后,引起人们对中国禅宗茶道以及径山禅茶文化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径山禅茶文化的溯源,发现其发展脉络与河北禅宗三事有着不解之缘与内在关联。本文认为,“径山茶宴”申遗成功,对传承中国禅茶文化(禅宗茶道),促进对外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山禅茶 径山茶宴 临济 禅苑清规 吃茶去
下载PDF
元代临济宗高僧天如惟则生卒年、出家时间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维中 《佛学研究》 2013年第1期105-111,共7页
天如惟则是元代临济宗最重要的禅师.天如惟则的简短传记及部分语录载于明代净柱辑《五灯会元续略》卷第三下以及明代费隐通容、百痴行元合撰的《五灯严统》卷二十三、清超永编《五灯全书》卷五十八等之中.此外,在弟子善遇编的九卷《师... 天如惟则是元代临济宗最重要的禅师.天如惟则的简短传记及部分语录载于明代净柱辑《五灯会元续略》卷第三下以及明代费隐通容、百痴行元合撰的《五灯严统》卷二十三、清超永编《五灯全书》卷五十八等之中.此外,在弟子善遇编的九卷《师子林天如和尚语录》中,记载了惟则示众、普说、升座、小参的语录及法语及诗偈、书、铭等著述.对于天如惟则的研究,目前的成果不算太多.国内重要的有杨曾文先生的《天如惟则的“念佛禅”》①、任宜敏的《天如惟则禅师禅学思想析论》②等文,此外,文学界研究元代僧诗的论文会涉及到惟则,而由于苏州狮子林著名园林的身份,惟则也屡屡被研究园林的学者提及.本文仅仅依据现存资料对其生平中的两个问题作较为详细的考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如惟则 语录 临济 善遇 禅宗 禅师 生卒年 《五灯会元续略》 狮子林 佛心
下载PDF
磨砖作镜:六舟的金石禅
13
作者 刘鹤翔 孔旭辉 《中国书画》 2024年第7期9-13,共5页
晋唐以降,禅宗在艺术领域的建树愈见显著。北宋时期,临济宗禅师惠洪曾以“文字禅”名其集;至明代,董其昌援禅家分宗、顿渐之旨倡“画禅”之说;而在清代嘉道之际,杭州南屏僧六舟的访碑行脚与艺术创制,则可谓“金石禅”。
关键词 临济 文字禅 顿渐 嘉道之际 禅宗 董其昌
下载PDF
大涤草堂:石涛最后的归宿
14
作者 刘墨 《中国书画》 2024年第2期35-35,共1页
在石涛生命最后几年,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居所——“大涤草堂”,自取别号“大涤子”。“大涤”的“涤”除了荡涤、洗净之意外,还与余杭的大涤山有关。大涤山是余杭的两座名山之一,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三十四洞天,属道教中龙门支派,其... 在石涛生命最后几年,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居所——“大涤草堂”,自取别号“大涤子”。“大涤”的“涤”除了荡涤、洗净之意外,还与余杭的大涤山有关。大涤山是余杭的两座名山之一,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三十四洞天,属道教中龙门支派,其地位足以与佛教禅宗的临济宗相提并论。《咸淳临安志》卷二十四《大涤洞天》解释它名字的含义:“此山清幽,大可洗涤尘心,故名。”更有人将大涤山的道教源头追溯到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顺治元年(1644)明灭后,大涤山一方面吸引了许多明遗民归隐于此,另一方面又受到顺治与康熙皇帝的支持,其兴盛可想而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遗民 尘心 康熙皇帝 佛教禅宗 临济 三十六 草堂 大涤山
下载PDF
南宋高僧佛照德光年谱
15
作者 金建锋 《宋史研究论丛》 2024年第1期414-448,共35页
佛照德光(1121—1203),俗姓彭,俗名、法名皆为德光,自号拙庵,赐号佛照,临江军新喻县(今江西省新余市)人。他出家于光化院足庵普吉,后求法于月庵善果、应庵昙华、百丈道震等,最后得法于大慧宗杲,故为禅宗南岳下十六世临济宗杨岐派六世。... 佛照德光(1121—1203),俗姓彭,俗名、法名皆为德光,自号拙庵,赐号佛照,临江军新喻县(今江西省新余市)人。他出家于光化院足庵普吉,后求法于月庵善果、应庵昙华、百丈道震等,最后得法于大慧宗杲,故为禅宗南岳下十六世临济宗杨岐派六世。他先后住持台州光孝寺、杭州灵隐寺、明州阿育王寺等。示寂后,特赐谥号普慧^((1))宗觉大禅师,塔名圆鉴。佛照德光不仅多次获得宋孝宗召见,互相谈禅论道,深得尊宠,而且与范成大、陆游、周必大等士大夫官僚有着广泛交游,因此名重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育王寺 光孝寺 临济 德光 江西省新余市 周必大 杭州灵隐寺 新喻县
下载PDF
黔东梵净山临济禅宗灯系考述
16
作者 王路平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0-153,共4页
黔东梵净山临济禅宗法脉正宗,源远流长,自明代即直接传承破山法脉,与梵净山妙玄一系合二为一,形成妙玄、天隐、圣符三枝灯系,自成梵净山临济禅宗传灯系统,代代相传,直至晚清以后,仍绵延不绝,直到民国后期。因之梵净山临济禅宗的风格亦... 黔东梵净山临济禅宗法脉正宗,源远流长,自明代即直接传承破山法脉,与梵净山妙玄一系合二为一,形成妙玄、天隐、圣符三枝灯系,自成梵净山临济禅宗传灯系统,代代相传,直至晚清以后,仍绵延不绝,直到民国后期。因之梵净山临济禅宗的风格亦带有破山临济禅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 梵净山 临济禅宗 灯系 破山
下载PDF
临济宗与“无声诗”:博物学视域下的《观音·猿·鹤图》寻义
17
作者 施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7,共8页
牧溪的《观音·猿·鹤图》组画虽然久为人们关注,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对其图像文化源流的讨论仍可以深入。本文在动物文化方面探讨了唐宋时期佛寺和僧人饲猿的传统、猿鹤配对的缘由以及猿鹤的蜀地特色。从宗教学角度出... 牧溪的《观音·猿·鹤图》组画虽然久为人们关注,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对其图像文化源流的讨论仍可以深入。本文在动物文化方面探讨了唐宋时期佛寺和僧人饲猿的传统、猿鹤配对的缘由以及猿鹤的蜀地特色。从宗教学角度出发探讨了宋代临济宗"无声诗"传统在禅画创作和画题选择上的重要作用,以及牧溪临济宗师承对其造成的影响。另外,观音像也与一般理解中的"水月观音"并不相同,从文献和图像考证应更接近五代自宋代流行的"自在观音"。综合各方面证据,《观音》与《猿·鹤》组画的创作与一般所认为的文人情趣、三教合一等原因无涉,可以认为是临济禅宗语境内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溪 临济 无声诗
下载PDF
临济宗居简系法脉传承考述
18
作者 任宜敏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9-137,共9页
佛门历来推崇亲禀释尊、代代相承——惟有师资相承、授受清净,方能确保正法之流绵绵不绝,方谈得上"续佛慧命"。故各宗各派,分别各有传承,宗下更有"传法付衣"之说。禅门临济一宗,经十传至佛果克勤,其门人大慧宗杲、... 佛门历来推崇亲禀释尊、代代相承——惟有师资相承、授受清净,方能确保正法之流绵绵不绝,方谈得上"续佛慧命"。故各宗各派,分别各有传承,宗下更有"传法付衣"之说。禅门临济一宗,经十传至佛果克勤,其门人大慧宗杲、虎丘绍隆衍出"大慧"、"虎丘"两大支派;经二、三传更分灯"居简"、"之善"、"松源"、"祖先"四系。后世临济耆德,几乎全从此四系法嗣中出。递传至明代,"开基之主"朱元璋虽亦尊崇佛教,但宥于彻底统制各种社会力量以确保朱明王朝千秋万世之私欲,特别制定《周知板册》等严酷峻法,甚至不惜采用特务监控、滥刑滥杀等历朝绝无之手段,戕害硕德高僧,开遗祸无穷之邪风。禅门耆衲鉴此违缘,纷纷沉寂辞世,"居简"及"松源"、"之善"三系叶裔遂相继绝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临济 居简系 法脉传承
下载PDF
临济义玄思想的道家渊源
19
作者 贾占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32,共5页
从本体、透显本体的方法以及现实生存三个方面,对临济思想与中国道家学说进行了比较研究。临济禅作为中国佛教的一种形式,秉承了印度佛教的宗教本质,但其思想受到中国道家的深刻影响,从而开出了禅学实践的现实维度。道家因而成为临济思... 从本体、透显本体的方法以及现实生存三个方面,对临济思想与中国道家学说进行了比较研究。临济禅作为中国佛教的一种形式,秉承了印度佛教的宗教本质,但其思想受到中国道家的深刻影响,从而开出了禅学实践的现实维度。道家因而成为临济思想的一个重要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济 道家
下载PDF
严羽《沧浪诗话》临济、曹洞高下论解
20
作者 支运波 《船山学刊》 CSSCI 2011年第3期129-133,共5页
《沧浪诗话.诗辨》"以禅喻诗",用禅道之悟类喻诗之优劣,此论受到明清及近代诗学之士质疑。以冯班为代表提出的"小乘禅之外,又有声闻辟支"和"临济、曹洞有何高下"两个疑问。版本之误和严羽受宗杲禅学思想... 《沧浪诗话.诗辨》"以禅喻诗",用禅道之悟类喻诗之优劣,此论受到明清及近代诗学之士质疑。以冯班为代表提出的"小乘禅之外,又有声闻辟支"和"临济、曹洞有何高下"两个疑问。版本之误和严羽受宗杲禅学思想影响是当代学界所贡献的解决策略。以"妙悟"说为根基和核心,则是开启临济、曹洞高下论疑团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辨 临济 曹洞 以禅喻诗 妙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