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蓖麻籽单轴压榨制油临界压缩比模型构建及计算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汝宽 许方雷 +4 位作者 肖志红 李培旺 吴红 张爱华 李昌珠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88,共6页
蓖麻籽是一种重要的高含油(约50%)、高含蛋白(约15%)和低含水(约6%)的工业油料,采用单轴冷态压榨制油的方式能保证饼中蛋白质的低变性程度,其后续环节多辅以溶剂浸提,以提高油料的出油率。对于冷态压榨过程,其中的临界压缩比一定程度上... 蓖麻籽是一种重要的高含油(约50%)、高含蛋白(约15%)和低含水(约6%)的工业油料,采用单轴冷态压榨制油的方式能保证饼中蛋白质的低变性程度,其后续环节多辅以溶剂浸提,以提高油料的出油率。对于冷态压榨过程,其中的临界压缩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预压制油的极限能力。直筒压榨时,受到轴向压力的作用不断被压缩,使其细胞被破坏,最终油从细胞中迁移析出并不断聚集,当油的数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便从榨筒孔壁中渗出并逐渐成股连续流出,榨筒底部流出的量远多于上部,压榨完成后,榨饼成为固结体系,成为半固态饱和物料,残余应力的存在导致榨饼与榨筒壁间存在极大的摩擦力,是影响低功耗、机械化分离的关键所在。笔者应用自制带压力数据采集系统的微型直筒式压榨试验装置,研究压榨压力、压榨速度和保压时间对蓖麻籽压榨出油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依据产油价值等于耗能价值,分别构建了蓖麻籽单轴压榨制油临界压缩比模型;根据出油率结果,求解得到完整蓖麻籽的临界压缩比为6.2,碾碎蓖麻籽的临界压缩比为3.6。研究结果可为蓖麻压榨机的设计及压榨实践操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籽 压缩比 残油率 临界压缩比 产油价值 耗能价值
下载PDF
径向间隙对液环泵临界压缩比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钟红华 张克危 《水泵技术》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0-22,45,共4页
推导了考虑径向间隙条件下临界压缩比的计算公式,并将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径向间隙对泵性能的影响不应该忽略不计。
关键词 液环泵 临界压缩比 径向间隙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性能不确定性量化研究
3
作者 马灿 代路 +1 位作者 吕伟剑 张克龙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82-1789,共8页
压缩机是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动力循环中的关键装置,其进气参数通常接近流体的临界点,进气参数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流体物性的剧烈变化,从而影响压缩机性能。本文采用一维模型和三维CFD方法对某S-CO_(2)压缩机进行了数值研究,一维模... 压缩机是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动力循环中的关键装置,其进气参数通常接近流体的临界点,进气参数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流体物性的剧烈变化,从而影响压缩机性能。本文采用一维模型和三维CFD方法对某S-CO_(2)压缩机进行了数值研究,一维模型预测得到的效率、压比与三维CFD计算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三维CFD计算结果,采用多项式混沌展开方法对压缩机进口总温随机波动引起的气动性能不确定性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进口总温的微小变化造成了压缩机流量和等熵效率的显著变化,在压缩机的设计中有必要考虑提高进气参数不确定性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二氧化碳压缩 不确定性量化 多项式混沌展开
下载PDF
一种新型跨临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热力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8
4
作者 何青 郝银萍 刘文毅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101,共9页
为实现储能系统内余热的回收再利用,采用热泵作为热量存储系统,对基于地下储气室的跨临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Trans-critical compressed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TC-CCES)的压缩热进行回收再热利用,运用热力学定律对该储能系... 为实现储能系统内余热的回收再利用,采用热泵作为热量存储系统,对基于地下储气室的跨临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Trans-critical compressed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TC-CCES)的压缩热进行回收再热利用,运用热力学定律对该储能系统主要设备进行热力分析及敏感性分析。考虑蓄热介质热物性的限制,研究不同蓄热介质构成的储能系统对系统性能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系统的循环效率、储能效率以及储热效率分别为66%,58.41%,46.11%。在该储能系统工作过程中,随着压缩机和膨胀透平绝热效率的增大,储能系统循环效率和储能效率呈逐渐增大趋势,可通过提高压缩机和透平绝热效率的方法提高系统运行性能。研究还证实了以水为蓄热介质的储能系统效率最高,系统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压缩二氧化碳 热泵 蓄热介质 热力分析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CO_2跨临界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军朴 陈江平 陈芝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393-1395,1400,共4页
采用热力学方法对 CO2 跨临界两级制冷循环性能进行了分析 ,并与单级系统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采用两级压缩可提高 CO2 循环的 COP,相同工作条件下 ,两级压缩与单级压缩系统相比 ,其 COP可提高 5 %左右 ;一定的蒸发温度下 ,CO2 循环... 采用热力学方法对 CO2 跨临界两级制冷循环性能进行了分析 ,并与单级系统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采用两级压缩可提高 CO2 循环的 COP,相同工作条件下 ,两级压缩与单级压缩系统相比 ,其 COP可提高 5 %左右 ;一定的蒸发温度下 ,CO2 循环的最佳冷却压力在 9.0 MPa左右 ;采用回热器在循环最佳冷却压力以下可大幅度提高系统性能 ,超过最佳冷却压力以后 ,对系统的改善很小 ;相同压缩终了压力下 ,两级压缩的排气温度可比单级压缩低 1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跨临界两级压缩制冷循环 热力学 蒸发温度 最佳冷却压力 排气温度
下载PDF
烷烃偏心因子和临界压缩因子的分子拓扑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聂长明 戴益民 +2 位作者 文松年 李忠海 罗花芝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7-53,共7页
构建了一种新的拓扑指数ND,可对分子结构实现惟一性表征,具有优良的结构选择性.用ND指数对烷烃的偏心因子ω和临界压缩因子ZC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烷烃的偏心因子ω和临界压缩因子ZC可用下述二式来定量描述:ln(2.336 5ω)=0.008 288ND1+0.0... 构建了一种新的拓扑指数ND,可对分子结构实现惟一性表征,具有优良的结构选择性.用ND指数对烷烃的偏心因子ω和临界压缩因子ZC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烷烃的偏心因子ω和临界压缩因子ZC可用下述二式来定量描述:ln(2.336 5ω)=0.008 288ND1+0.001 857ND2+0.000 551ND3+0.855 206;ln(ZC0.185)=0.021 496ND1+0.004 385ND2+0.001 235ND32.135 614,用上述二式分别对烷烃的偏心因子和临界压缩因子进行计算,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 原子的平衡电负性 拓扑指数 偏心因子 临界压缩因子
下载PDF
中间完全冷却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节流循环 被引量:8
7
作者 谢英柏 刘迎福 +1 位作者 汤建成 孙刚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1-556,共6页
双级压缩是提高CO2跨临界制冷循环性能系数COP的有效途径,且中间完全冷却形式的性能优于中间不完全冷却形式。对于中间完全冷却CO2跨临界双级压缩节流循环,节流形式有一次节流(STDC循环)和两次节流(DTDC循环)。分析了高压压力和气体冷... 双级压缩是提高CO2跨临界制冷循环性能系数COP的有效途径,且中间完全冷却形式的性能优于中间不完全冷却形式。对于中间完全冷却CO2跨临界双级压缩节流循环,节流形式有一次节流(STDC循环)和两次节流(DTDC循环)。分析了高压压力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对STDC循环和DTDC循环的性能影响,并与CO2跨临界单级压缩(STSC)节流循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DTDC循环的COP值最大、STDC循环的最优高压压力值最高;随着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升高,3个循环的最大COP均减小,最优高压压力均升高,压缩机的等熵效率均降低。对于DTDC和STDC循环,最优中间压力值偏离高压压力与低压压力的几何平均值,但是对系统的性能系数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跨临界双级压缩节流循环 中间完全冷却 性能系数 最优中间压力
下载PDF
PT状态方程虚拟临界压缩因子和斜率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3
8
作者 郑臣明 王怀信 马利敏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3-375,共3页
根据1993 ASHRAE HANDBOOK中的制冷剂物性数据,对每种制冷剂以一系列饱和液相状态点的(T,P8)i作为输入参数,以饱和液相密度的平均相对误差值最小为目标函数,求解了33种制冷剂的PT状态方程参数-虚拟临界压缩因子ξc和斜率F.PT方程结合本... 根据1993 ASHRAE HANDBOOK中的制冷剂物性数据,对每种制冷剂以一系列饱和液相状态点的(T,P8)i作为输入参数,以饱和液相密度的平均相对误差值最小为目标函数,求解了33种制冷剂的PT状态方程参数-虚拟临界压缩因子ξc和斜率F.PT方程结合本文所确定的参数用于热力学性质计算,能够满足工程计算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状态方程 虚拟临界压缩因子 斜率 制冷剂
下载PDF
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蓄冷换热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吴玉庭 宋阁阁 +2 位作者 张灿灿 寇真峰 鹿院卫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74-1379,共6页
蓄冷换热器是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蓄冷换热器中设计尺寸参数对蓄冷装置加工和蓄冷性能的影响,以固体氯化钠颗粒作为蓄冷材料设计了一种超临界压缩空气填充床式蓄冷换热器。根据系统的要求参数和压力容器... 蓄冷换热器是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蓄冷换热器中设计尺寸参数对蓄冷装置加工和蓄冷性能的影响,以固体氯化钠颗粒作为蓄冷材料设计了一种超临界压缩空气填充床式蓄冷换热器。根据系统的要求参数和压力容器尺寸的约束方程,以罐体质量和加工成本最小、冷量损失最小和蓄冷效率最高为原则对10 MW蓄冷换热器的整体尺寸进行优化。对比发现随着换热器高度的增加,罐体质量和加工成本逐渐增加;对0.5~10 MW不同蓄冷功率下的蓄冷装置蓄冷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长径比不变时,蓄冷效率随功率的增大从94.65%到96.08%逐渐提高,冷损失量也同步增加。最后得到在14组的优化数据中,最优参数下,蓄冷换热器冷损失量较低,蓄冷效率为96.08%,同时加工成本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压缩空气储能 蓄冷换热器 高压填充床 优化设计
下载PDF
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圣春 李正 《制冷技术》 2016年第4期8-13,35,共7页
本文在各种CO_2跨临界单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基础上,建立了6种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并对中间压力、蒸发温度、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高压级和低压级压缩机效率等设计参数对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本文在各种CO_2跨临界单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基础上,建立了6种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并对中间压力、蒸发温度、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高压级和低压级压缩机效率等设计参数对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和低压级压缩机效率是影响系统COP的主要因素。同时,通过对比6种型式的双级压缩系统,发现在给定的高压压力下,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形式的双级压缩系统在系统的性能系数和安全运行方面在这些双级压缩系统中是最好的。这些研究成果可为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临界双级压缩 性能系数 蒸发温度 二次节流
下载PDF
链烷烃的偏心因子和临界压缩因子定量构效关系
11
作者 周丛艺 聂长明 +1 位作者 李珊 戴益民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23,共4页
在拓扑化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电负性均衡原理,通过逐级加合均分法计算分子中原子的平衡电负性,从而实现对有机化合物中原子的细微差异进行有效合理的表征;同时结合原子支化度对邻接矩阵进行扩展,构建平衡电负性指数AI,该指数对分子结构... 在拓扑化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电负性均衡原理,通过逐级加合均分法计算分子中原子的平衡电负性,从而实现对有机化合物中原子的细微差异进行有效合理的表征;同时结合原子支化度对邻接矩阵进行扩展,构建平衡电负性指数AI,该指数对分子结构实现唯一性表征,具有优良的结构选择性;结合路径数P2和P3对链烷烃的偏心因子ω和临界压缩因子Zc进行研究。利用文中所构建的模型对二者进行预测,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ω和Zc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97 9和0.950 0,标准误差分别是0.002 6和0.023 0。为烷烃的偏心因子ω和临界压缩因子Zc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电负性指数 路径数 链烷烃 偏心因子 临界压缩因子 定量构效关系(QSPR)
下载PDF
用构形因子关联纯物质的临界压缩因子
12
作者 朱宪 周忠华 +1 位作者 黄庸斌 李立新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1年第2期82-88,共7页
用纯物质的构形因子ξ对lnZc作图,可得一直线,对67种纯物质的Z_c实验数据,用最小二乘法电算回归得到推算纯物质Z_c的线性方程,lnz_c=-1.20586-1.10230ξ,用此式对67种纯物质的z_c值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平均相对... 用纯物质的构形因子ξ对lnZc作图,可得一直线,对67种纯物质的Z_c实验数据,用最小二乘法电算回归得到推算纯物质Z_c的线性方程,lnz_c=-1.20586-1.10230ξ,用此式对67种纯物质的z_c值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平均相对误差仅1.45%,标准偏差仅1.48%,对67种化合物以外的18种复杂大分子化合物的z_c值预测结果表明,本关联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17%,标准偏差为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形因子 纯物质 临界压缩因子
下载PDF
临界可压缩模类与弱Jacobson根
13
作者 岑建苗 《数学研究》 CSCD 1995年第4期79-82,共4页
本文讨论临界可压缩模类和结合环的弱Jacobson根.首先,我们证明了非平凡的临界可压缩模类是素模的特殊类.其次,我们引入结合环的弱Jacobson根.弱Jaonbson根是特殊根.最后,我们给出有关弱本原环,半弱本... 本文讨论临界可压缩模类和结合环的弱Jacobson根.首先,我们证明了非平凡的临界可压缩模类是素模的特殊类.其次,我们引入结合环的弱Jacobson根.弱Jaonbson根是特殊根.最后,我们给出有关弱本原环,半弱本原环和弱Jacobson根环的某些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压缩模类 弱Jacobson根 结合环 素模 弱本原环
下载PDF
有机物临界压缩因子Z_c的估算
14
作者 吕玉平 彭彬 梁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07-109,118,共4页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estimation of critical constant(Z c)of organic compounds has been proposed as follows:Z c=a 0+a 1x 1+a 2x 2+a 3x2 1+a 4x2 2x 1=T K 1 bM K 2A K 3d K 4,x 1=T K 5 bM K 6A K 7d K 8in which, T ...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estimation of critical constant(Z c)of organic compounds has been proposed as follows:Z c=a 0+a 1x 1+a 2x 2+a 3x2 1+a 4x2 2x 1=T K 1 bM K 2A K 3d K 4,x 1=T K 5 bM K 6A K 7d K 8in which, T b: normal boiling point, M: molecular weight, N: atomic number of molecular; and a 0,a 1,a 2,a 3,a 4, K 1,K 2,K 3,K 4,K 5,K 6,K 7,K 8 are parameters which are various with the kinds of organic compounds. The validity of these models has been tested extensively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190 organic compounds. The calculation A.D.(%) of Z c are 2 63, which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estimated by Wang’s, Joback’s and MXXC’s method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压缩因子 正交优化法 直接估算法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进口干度与气动性能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妙琴 张靖煊 黄伟光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65-1271,共7页
运用数值模拟研究进口干度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着重对比分析了不同进口干度时叶顶间隙流动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进口干度减小,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的最高效率点对应的流量增大,效率峰值升高,压比增大,喘振裕度... 运用数值模拟研究进口干度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着重对比分析了不同进口干度时叶顶间隙流动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进口干度减小,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的最高效率点对应的流量增大,效率峰值升高,压比增大,喘振裕度增大;在设计流量及小流量工况时,效率随进口干度的减小而降低;在大流量工况时,效率随进口干度的减小而升高;当叶顶间隙为进口叶高的5%时,在相同工况下,进口干度越小,叶顶泄漏流越强,易形成“二次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二氧化碳压缩 气动性能 进口干度 叶顶泄漏流
下载PDF
吸能转向柱临界压缩力的设定
16
作者 商恩义 陈晓东 周靖 《汽车工程师》 2011年第3期32-35,共4页
为防止或减少汽车碰撞对驾驶员的伤害,吸能转向柱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通过对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反作用力和碰撞时方向盘下缘所受撞击力的分析,结合碰撞中不同情况下乘员头部和胸部对转向柱的撞击情况,确定了不同工况对吸能转向柱临界... 为防止或减少汽车碰撞对驾驶员的伤害,吸能转向柱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通过对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反作用力和碰撞时方向盘下缘所受撞击力的分析,结合碰撞中不同情况下乘员头部和胸部对转向柱的撞击情况,确定了不同工况对吸能转向柱临界压缩力设定的影响,并最终指出如何结合安全带的选用及安全气囊的匹配情况来设定吸能转向柱的临界压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发生器 转向柱 碰撞 吸能 临界压缩
下载PDF
超临界压缩空气堆积床蓄冷罐循环性能分析
17
作者 陈梦东 徐桂芝 +2 位作者 胡晓 邓占锋 廖志荣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6-243,共8页
基于二维多孔介质热平衡模型对堆积床蓄冷罐的储释冷循环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循环过程中储释冷截断温度、储释冷质量流量和蓄冷罐工作压力对蓄冷罐循环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储释冷截断因子增大,斜温层厚度减小,储释冷时间及循... 基于二维多孔介质热平衡模型对堆积床蓄冷罐的储释冷循环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循环过程中储释冷截断温度、储释冷质量流量和蓄冷罐工作压力对蓄冷罐循环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储释冷截断因子增大,斜温层厚度减小,储释冷时间及循环时间变长,蓄冷罐的有效容量比逐渐上升;随着储释冷质量流量的增大,储释冷时间及总时间显著缩短,但是储释冷截止时刻蓄冷罐温度和有效容量比变化较小;蓄冷罐工作压力的增大对储冷过程中蓄冷罐温度的影响很小,但是会明显缩短释冷时间并延长释冷过程中低温出口段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临界压缩空气储能 堆积床 蓄冷罐 储释冷循环过程
下载PDF
CO2跨临界并行循环两级压缩制冷系统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边煜竣 王晓乐 《冷藏技术》 2019年第3期12-15,共4页
由于二氧化碳用于跨临界循环时,其系统能效偏低。本文对带有并行压缩循环的跨临界二氧化碳两级压缩制冷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研究气冷器出口温度、冷却压力和泄压罐压力对系统效率的影响,找出最优参数值,为并行压缩的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系... 由于二氧化碳用于跨临界循环时,其系统能效偏低。本文对带有并行压缩循环的跨临界二氧化碳两级压缩制冷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研究气冷器出口温度、冷却压力和泄压罐压力对系统效率的影响,找出最优参数值,为并行压缩的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制冷循环:并行压缩 CO2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非平衡冷凝研究进展
19
作者 赵明冉 裴瑾泽 赵远扬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20,共7页
压缩机是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动力循环系统的核心设备,其工作在S-CO_(2)的近临界区域,因此S-CO_(2)工质在压缩机内流动时易发生非平衡冷凝,影响系统性能与可靠性。压缩机内部的S-CO_(2)非平衡冷凝实验观测难度大,数值模拟复杂,相关... 压缩机是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动力循环系统的核心设备,其工作在S-CO_(2)的近临界区域,因此S-CO_(2)工质在压缩机内流动时易发生非平衡冷凝,影响系统性能与可靠性。压缩机内部的S-CO_(2)非平衡冷凝实验观测难度大,数值模拟复杂,相关S-CO_(2)压缩机设计经验也较为缺乏。本文结合近年研究成果,从研究方法、数学模型和实验研究等角度总结了目前S-CO_(2)非平衡冷凝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需进一步开展的研究方向,如改变喷管几何结构参数,从而改变成核区体积,以改变流体在亚稳态区的滞留时间;改进气体状态方程进而提高亚稳态区域热物性精度,从而准确进行数值模拟;在设计S-CO_(2)压缩机时,利用实验测得的Wilson线设定压缩机进口条件,构建新的安全边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二氧化碳压缩 亚稳态 喷管实验 非平衡冷凝 热物性
下载PDF
异戊橡胶在低温压缩应变下的结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平 王雪飞 宋传江 《特种橡胶制品》 2011年第3期22-25,共4页
研究了温度、压缩应变和时间3个主要因素对异戊橡胶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及-25℃下,胶料低温结晶时的饱和压缩应变为40%;在-40℃下,胶料低温结晶时的临界压缩应变为35%左右。在0℃下,胶料低温结晶发生较为明显的时间区间为2-4 h;... 研究了温度、压缩应变和时间3个主要因素对异戊橡胶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及-25℃下,胶料低温结晶时的饱和压缩应变为40%;在-40℃下,胶料低温结晶时的临界压缩应变为35%左右。在0℃下,胶料低温结晶发生较为明显的时间区间为2-4 h;在-25℃下,胶料低温结晶发生较为明显的时间区间为4-8 h。在-40℃下,压缩变形量在30%以下将会延迟胶料低温结晶现象的发生,压缩变形量在40%以上时将会诱导低温结晶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结晶 饱和压缩应变 临界压缩应变 压缩永久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