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二萜醌对顺铂的增效作用及抗肺癌相关机制研究
1
作者 秦逸杨 徐晓楠 张光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79-387,共9页
[目的]对活血化瘀代表药物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二萜醌(diterpenoid tanshinones,DT)抗肺癌进行研究,验证DT的抗肺癌效能以及其对顺铂的增效作用,并探寻DT抗肺癌的相关机制。[方法]构建A549肺癌BALB/c-nu裸鼠模型56只,根据腹腔注射及灌胃... [目的]对活血化瘀代表药物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二萜醌(diterpenoid tanshinones,DT)抗肺癌进行研究,验证DT的抗肺癌效能以及其对顺铂的增效作用,并探寻DT抗肺癌的相关机制。[方法]构建A549肺癌BALB/c-nu裸鼠模型56只,根据腹腔注射及灌胃药物不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顺铂组、DT低剂量组、DT中剂量组、DT高剂量组、顺铂+DT高剂量组,测量并记录各组肿瘤直径,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Ra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B(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B,CDKN1B)、Bcl-2关联X(Bcl-2 associated X,Bax)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qPCR)分析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etinoic acid receptor-related orphan receptor-γt,ROR-γt)和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P3(forkhead box protein P3,Foxp3)的变化。[结果]DT干预后的肺癌小鼠体质量上升,炎性细胞浸润好转,转移灶计数减少,瘤体积减小且抑瘤率升高,说明DT对肺癌移植瘤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肿瘤组织中VEGFA、R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CDKN1B、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DT低、中、高剂量组和顺铂+DT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VEGFA、Ras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CDKN1B、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其中顺铂+DT高剂量组致癌基因表达降低和抑癌基因表达升高程度最为明显(P<0.01)。与顺铂组比较,顺铂+DT高剂量组VEGFA、Ras表达有所降低,CDKN1B、Bax表达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T剂量越高,致癌基因的表达水平越低,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越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qPCR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肿瘤组织中ROR-γt和Foxp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DT低、中、高剂量组和顺铂+DT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ROR-γt和Foxp3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其中顺铂+DT高剂量组ROR-γt和Foxp3表达下降最明显(P<0.01)。DT剂量越高,ROR-γt和Foxp3的表达水平越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具有较为可靠的抗肺癌效能,且这种效能具备剂量依赖性;DT与顺铂联用有增强顺铂抗肿瘤疗效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活血化瘀 丹参二萜醌 顺铂 增效 剂量
下载PDF
丹参二萜醌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英文)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海德 黄玉林 何继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黄嘌呤氧化酶(XOD)抑制剂对痛风或其他XOD诱导的疾病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因此探讨了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中分离的丹参二萜醌---隐丹参酮(CT)和次甲丹参酮(MT)对XOD的抑制作用。方法在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XOD催化黄嘌呤... 目的黄嘌呤氧化酶(XOD)抑制剂对痛风或其他XOD诱导的疾病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因此探讨了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中分离的丹参二萜醌---隐丹参酮(CT)和次甲丹参酮(MT)对XOD的抑制作用。方法在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XOD催化黄嘌呤产生尿酸和超氧阴离子。在黄嘌呤/XOD的反应媒介中加入CT或MT,通过测量波长290nm处吸光度的增加测定尿酸形成速率。结果CT和MT对XOD有抑制作用,酶动力学曲线Dixon图显示抑制方式是竞争型。CT和MT的Ki值分别为17.8和25.9μmol.L-1,抑制活性与浓度正相关。CT和MT的IC50值分别为70和67μmol.L-1,阳性对照别黄嘌呤醇的IC50值为60μmol.L-1。结论CT和MT对XOD活性有抑制作用,对痛风或其他XOD诱导的疾病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二萜醌 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 痛风
下载PDF
丹参二萜醌的细胞毒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厚蔚 韦苞洋 +2 位作者 刘全海 陈秀华 冯怡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 :丹参二萜醌的结构 -细胞毒活性的关联与探讨。方法 :应用 CHARM( Chemistry at HarvardMacro Molecular Mechanics)力场 ,用 powell方法优化本文涉及的丹参二萜醌及其类似物分子的几何构型 ,经优化后的分子构象采用 quanta软件包... 目的 :丹参二萜醌的结构 -细胞毒活性的关联与探讨。方法 :应用 CHARM( Chemistry at HarvardMacro Molecular Mechanics)力场 ,用 powell方法优化本文涉及的丹参二萜醌及其类似物分子的几何构型 ,经优化后的分子构象采用 quanta软件包作 CNDO计算 ,以获取量子化学参数 ,并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A环是芳环的丹参酮也包栝三环二萜凡具有平面环系统结构的均有可能对小鼠淋巴白血病细胞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在二氢呋喃环的氧原子 -3(如二氢丹参酮 - 、隐丹参酮 )较之含呋喃环氧原子 -3的丹参酮其局部电荷更负 ,因而也就使化合物具有更大的极性从而增强了细胞毒性。具有对称结构的含 1 ,4对萘醌生色团的丹参新醌 A或B较 1 ,2邻萘醌的如 Ro-0 90 6 80和二氢丹参酮 - 的细胞毒活性均显著降低。所有丹参酮及其类似物的疏水基团均远远多于亲水基团 ,因此它们均不溶于水 ,但可在水中以某种方式形成胶体颗粒 ,其中的一些参数如偶极距、范特华力、亲水指数 ,均可影响到它们的疏水相互作用。丹参酮 - 本身细胞毒活性很低 ,但通过 Mannich反应 ,在呋喃环上引进含氮杂环后其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I 二氢丹参酮-I 丹参二萜醌 细胞毒活性 构效关系 研究
下载PDF
丹参二萜醌对连苯三酚自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海德 陈玫 +1 位作者 马林 古练权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丹参二萜醌对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产生的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丹参二萜醌类物质 ,于 3 2 0nm下测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的变化。结果 :反应体系中不加样品时 ,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 目的 :探讨丹参二萜醌对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产生的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丹参二萜醌类物质 ,于 3 2 0nm下测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的变化。结果 :反应体系中不加样品时 ,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吸光值 /秒 )为 0 .0 0 15 ;体系中样品浓度达到 0 .12mmol/L时的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分别是 :丹参酮ⅡA为 2 0 .0 %、隐丹参酮为 5 3 .3 %、次甲丹参酮为 40 .0 %。结论 :一定浓度的丹参二萜醌类化合物对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作用的大小与丹参二萜醌的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二萜醌 连苯三酚 自氧化反应 抑制作用 氧自由基 中医药疗法 药理实验
下载PDF
丹参二萜醌对PC9肺癌移植瘤动物炎症微环境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梦阳 张光霁 楼招欢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观察丹参有效部位丹参二萜醌(DT)对肺癌炎症微环境的作用,从抗炎角度初步阐述DT抗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腋下接种人肺腺癌PC9细胞悬液建立裸鼠肺癌移植瘤模型并予以不同浓度丹参二萜醌干预,ELISA检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免... 目的:观察丹参有效部位丹参二萜醌(DT)对肺癌炎症微环境的作用,从抗炎角度初步阐述DT抗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腋下接种人肺腺癌PC9细胞悬液建立裸鼠肺癌移植瘤模型并予以不同浓度丹参二萜醌干预,ELISA检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PC9细胞移植瘤组织c-JUN、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DT能显著降低模型动物血清TNF-α、IL-6水平,抑制肿瘤组织c-JUN、COX-2蛋白表达,改善肿瘤炎症环境。结论:DT具有良好的抗肺癌作用,该作用与抑制炎症介质表达,改善肿瘤炎症微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二萜醌 PC9细胞 有效部位 肺癌 肿瘤炎症微环境 小鼠
下载PDF
丹参二萜醌类活性成分通过PKCδ/PKD1μ信号通路抗胰腺癌作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叶晓鸥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二萜醌类活性成分对胰腺癌的抑制效应,探讨其诱导胰腺癌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胰腺癌细胞AsPC-1、BxPC-3用含10%gibco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按隐丹参酮组(30μM)、丹参新酮组(15μM)、去氢丹参新酮组(15μM)分别加... 目的观察丹参二萜醌类活性成分对胰腺癌的抑制效应,探讨其诱导胰腺癌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胰腺癌细胞AsPC-1、BxPC-3用含10%gibco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按隐丹参酮组(30μM)、丹参新酮组(15μM)、去氢丹参新酮组(15μM)分别加药处理。Cell-countingkit-8(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Ⅴ-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相关PKC同工酶磷酸化水平;对AsPC-1和BxPC-3细胞进行siRNA转染,Western blot检测相关PKC同工酶磷酸化水平。结果隐丹参酮组AsPC-1、BxPC-3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0.1±5.0)%、(36.2±5.4)%;丹参新酮组AsPC-1、BxPC-3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2.1±5.1)%、(47.2±5.7)%;去氢丹参新组AsPC-1、BxPC-3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6.1±5.0)%、(42.2±5.4)%(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sPC-1组内空白对照组、隐丹参酮组、丹参新酮组、去氢丹参新酮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71%、30.10%、52.26%、42.30%;BxPC-3组内空白对照组、隐丹参酮组、丹参新酮组、去氢丹参新酮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10%、30.66%、33.76%、51.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隐丹参酮组、丹参新酮组、去氢丹参新酮组较空白对照组,胰腺癌AsPC-1、BxPC-3细胞p-PKD/PKCμser916、p-PKCδthr505、p-PKD/PKCμser744/748的水平降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siRNA沉默胰腺癌AsPC-1、BxPC-3细胞PKCδ,胰腺癌AsPC-1、BxPC-3细胞PKD/PKCμser744/748磷酸化水平下调。结论隐丹参酮、丹参新酮、去氢丹参新酮可能通过抑制PKCδthr505磷酸化水平,下调PKD1μser744/748磷酸化水平,促进胰腺癌AsPC-1和BxPC-3细胞凋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二萜醌 胰腺癌 蛋白激酶C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丹参活性部位丹参二萜醌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苏行 刘慧芳 +2 位作者 刘泽莹 楼招欢 张光霁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32-3140,共9页
目的优化丹参二萜醌(diterpenoid tanshinone,DT)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包合物(inclusion complex,IC)(DT&HP-β-CD@IC)制备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DT与HP-β-CD的配比、包合温度... 目的优化丹参二萜醌(diterpenoid tanshinone,DT)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包合物(inclusion complex,IC)(DT&HP-β-CD@IC)制备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DT与HP-β-CD的配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以DT包封率及包合物载药量为综合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DT&HP-β-CD@IC制备工艺,并采用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薄层色谱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法对DT&HP-β-CD@IC进行评价。结果DT&HP-β-CD@IC最佳制备工艺为HP-β-CD质量浓度0.1 g/mL,药物与载体材料配比1∶3,包合时间2 h,包合温度40℃。DT&HP-β-CD@IC的包封率达68.78%,载药量达5.44%。紫外、红外光谱和薄层色谱等结果表明DT&HP-β-CD@IC的形成。结论DT&HP-β-CD@IC载药量较高,溶解性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活性部位 丹参二萜醌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Box-Behnken响应面 二氢丹参酮Ⅰ 丹参 丹参酮Ⅰ 丹参酮ⅡA
原文传递
丹参二萜醌通过调控CCL3影响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
8
作者 王鹏 张慧 张征宇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 探讨丹参二萜醌对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丹参二萜醌体外处理骨髓瘤细胞RPMI8226。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 目的 探讨丹参二萜醌对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丹参二萜醌体外处理骨髓瘤细胞RPMI8226。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2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和趋化因子配体3(CCL3)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CCL3 mRNA的表达。将CCL3小干扰RNA(si-CCL3)转染RPMI8226,采用上述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凋亡、迁移能力变化。结果 丹参二萜醌处理后,RPMI8226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数目、细胞迁移数目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21、Caspase-3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P<0.05)。转染si-CCL3后,RPMI8226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数目、细胞迁移数目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21、Caspase-3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丹参二萜醌可抑制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CL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瘤 丹参二萜醌 CCL3 增殖 凋亡 迁移
原文传递
丹参二萜醌活化ERS介导的凋亡通路抗肺癌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楼招欢 夏榕蔓 +3 位作者 李晓娟 程汝滨 邵科钉 张光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900-4907,共8页
当前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第二和第一,寻找新型副作用小、安全有效且作用机制相对明确的抗肺癌药物迫在眉睫。内质网应激(ERS)介导的凋亡通路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有效途径;丹参二萜醌(DT)为丹参抗肿瘤有效部位,前期发现... 当前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第二和第一,寻找新型副作用小、安全有效且作用机制相对明确的抗肺癌药物迫在眉睫。内质网应激(ERS)介导的凋亡通路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有效途径;丹参二萜醌(DT)为丹参抗肿瘤有效部位,前期发现其能触发PC9细胞内质网应激,激活PERK-EIF2α通路,促进人肺癌PC9细胞凋亡,具有潜在抗肺癌作用。该文拟通过人肺腺癌PC9细胞及其移植瘤模型,进一步明确DT体内外抗肺癌作用,并从ERS介导的IRE1α/caspase 12凋亡通路阐述其抗肺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体内,DT能浓度依赖地促进瘤组织中肿瘤细胞凋亡,上调瘤组织Bip,TRAF2蛋白表达,降低瘤重,改善荷瘤裸鼠体质量减轻症状。在体外,DT能浓度依赖地抑制PC9细胞增殖,时间依赖地损伤PC9细胞线粒体结构,上调Bax及ERS凋亡通路蛋白IRE1α,Bip,TRAF2,caspase 12的表达水平,下调Bcl-2表达,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提示,DT具有良好的抗肺癌作用,该作用与活化ERS介导的IRE1α/caspase 12凋亡通路,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有关。ERS介导的凋亡通路可能是DT抗肺癌的重要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二萜醌 肺癌 内质网应激 IRE1α/caspase 12通路
原文传递
药效学筛选表征丹参二萜醌组分整体性质的代表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郁丹红 贾晓斌 +2 位作者 宋捷 施亚琴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51-1855,共5页
目的:筛选药理作用与丹参二萜醌组分整体药理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的主成分的组合,从而确定能够表征丹参二萜醌组分整体性质的代表性成分的配伍形式。方法:根据体外药效实验结果,结合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 目的:筛选药理作用与丹参二萜醌组分整体药理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的主成分的组合,从而确定能够表征丹参二萜醌组分整体性质的代表性成分的配伍形式。方法:根据体外药效实验结果,结合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从心电图(J点的变化)、酶学指标(SOD,MDA,CK,LDH)以及病理学(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3个方面比较丹参二萜醌组分、主成分A组合以及主成分B组合的药理作用,从中筛选出能够代表丹参二萜醌组分整体性质的配伍形式。结果:丹参二萜醌高剂量组和主成分B高剂量组在各方面的药理作用相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二萜醌组分高剂量组和主成分B高剂量组对ISO诱导的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疗效相当,因此,初步认为主成分B组中4个成分能够作为丹参二萜醌组分的代表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二萜醌 组分 代表性成分 心肌缺血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原文传递
丹参二萜醌组分及其固体分散体微丸中主要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郁丹红 贾晓斌 +1 位作者 施亚琴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51-857,共7页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丹参二萜醌组分中4个主要成分二氢丹参酮I、丹参酮I、隐丹参酮及丹参酮IIA的UPLC-MS/MS测定方法,用于丹参二萜醌组分及其固体分散体微丸的药动学研究。方法SD大鼠分别ig给予丹参二萜醌组分固体分散体微丸及其原料...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丹参二萜醌组分中4个主要成分二氢丹参酮I、丹参酮I、隐丹参酮及丹参酮IIA的UPLC-MS/MS测定方法,用于丹参二萜醌组分及其固体分散体微丸的药动学研究。方法SD大鼠分别ig给予丹参二萜醌组分固体分散体微丸及其原料药后,于不同时问点采集血浆样本,UPLC—MS/MS(以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测定二氢丹参酮I、丹参酮I、隐丹参酮及丹参酮IIA血药浓度,DAS2.1.1软件计算丹参二萜醌组分固体分散体微丸及其原料药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丹参二萜醌组分中4个主要成分目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4.6%,提取回收率均大于74.49%。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与ig丹参二萜醌组分原料药相比,ig给予其固体分散体微丸后,丹参二萜醌组分中4个主要成分的Cmax和AUC0-∞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尸〈0.05)。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丹参二萜醌组分及其固体分散体微丸中多成分的药动学研究;固体分散体微丸技术通过增加丹参二萜醌组分的溶解性,促进其在体内的吸收,各主要成分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原料药的138%-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二萜醌组分 固体分散体微丸 二氢丹参酮I 丹参酮I 丹参 丹参酮IIA 药动学 UPLC-MS MS
原文传递
丹参二萜醌通过PERK-EIF2α通路诱导肺癌PC9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晓娟 夏榕蔓 +1 位作者 楼招欢 张光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97-1902,共6页
目的:探讨PERK-EIF2α通路在丹参二萜醌诱导肺癌PC9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0、2.5、5.0、7.5μg/mL丹参二萜醌处理PC9细胞24h后,CCK8法、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分析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 目的:探讨PERK-EIF2α通路在丹参二萜醌诱导肺癌PC9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0、2.5、5.0、7.5μg/mL丹参二萜醌处理PC9细胞24h后,CCK8法、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分析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PERK-EIF2α通路相关关键蛋白,以及下游CHOP、ATF4蛋白表达水平;PERKsi RNA转染PC9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ERK蛋白的转染结果,筛选出干扰效果最佳的片段。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沉默PERK基因后丹参二萜醌对PC9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分析PERK-EIF2α通路相关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丹参二萜醌浓度的增加,PC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增加,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随着时间延长PERK、EIF2α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且以8h增加最为明显(P<0.05);其下游蛋白ATF4表达量逐渐减低,CHOP逐渐增高,呈剂量依赖性。PERK蛋白干扰后研究得到与干扰前相反的结果:与空载体组比较,丹参二萜醌诱导PC9细胞凋亡被明显抑制(P<0.05);PERK、EIF2α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ATF4表达量有所增加,CHOP有所降低。结论:丹参二萜醌可触发PC9细胞内质网应激,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与激活PERK/EIF2α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二萜醌 肺癌PC9细胞 细胞凋亡 PERK-EIF2α通路
原文传递
相似性分析用于丹参二萜醌组分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郁丹红 贾晓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60-1864,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二萜醌组分内各代表性成分的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的相似性,从而为丹参二萜醌组分整体水溶性和脂溶性的表征奠定基础。方法:以丹参二萜醌组分为模型药物,借助指标成分法测定组分在不同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 目的:研究丹参二萜醌组分内各代表性成分的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的相似性,从而为丹参二萜醌组分整体水溶性和脂溶性的表征奠定基础。方法:以丹参二萜醌组分为模型药物,借助指标成分法测定组分在不同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基于向量夹角余弦(cosine)和格鲁布斯(Grubbs)法对各成分的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进行相似性分析,评价其相似程度。结果:丹参二萜醌组分内代表性成分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均相似,这种相似不仅表现在变化趋势上,还表现在数值上。结论:相似性评价反映了组分内代表性成分性质值间相互偏离和分散的程度,适用于组分的研究;相似性评价能够增加组分性质评价和表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能优化组分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组分 相似性分析 cosine法 Grubbs法 丹参二萜醌 平衡溶解度 油水分配系数
原文传递
LC/MS/MS鉴定丹参化学成分在Caco-2细胞中的代谢产物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嘉骏 吴孟华 +4 位作者 刘韵 黄文菁 唐思丽 张玲玲 张建业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究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Ⅰ及丹酚酸A在Caco-2细胞中的代谢产物及方式。方法:100μmol/L丹参酮和丹酚酸类化合物作用于Caco-2细胞3、6、12 h后采集纯化样品,以LC/MS/MS技术分析鉴别代谢产物。结果:隐丹参酮在Caco-2细... 目的:探究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Ⅰ及丹酚酸A在Caco-2细胞中的代谢产物及方式。方法:100μmol/L丹参酮和丹酚酸类化合物作用于Caco-2细胞3、6、12 h后采集纯化样品,以LC/MS/MS技术分析鉴别代谢产物。结果:隐丹参酮在Caco-2细胞中发生羟化和加氢反应,鉴定出3个产物;丹参酮ⅡA主要发生羟化,鉴定得到1种代谢产物;二氢丹参酮Ⅰ发生断环、脱氢及羟化反应,最终鉴定出1种代谢产物;丹酚酸A鉴定出1种葡萄糖醛酸化产物。结论:隐丹参酮在Caco-2细胞中的主要代谢途径为羟化加氢,丹参酮ⅡA为羟化;二氢丹参酮Ⅰ在Caco-2细胞中主要代谢途径涉及断环、脱氢及羟化;葡萄糖醛酸化是丹酚酸A在Caco-2细胞中主要的代谢途径。LC/MS/MS技术反应灵敏,操作简便,可快速鉴定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Ⅰ、丹酚酸A在Caco-2细胞中的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MS 丹参 丹参二萜醌 丹酚酸 CACO-2细胞 代谢产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