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中的丹参栽培教学设计案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红瑞 黄勇 +1 位作者 夏至 高致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8期101-104,共4页
本文以根及根茎类河南道地药材丹参为例,确定丹参在《药用植物栽培学》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分析丹参栽培的教学内容和学情、教学重点和难点,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指向”的教学理念,探讨和进行了“... 本文以根及根茎类河南道地药材丹参为例,确定丹参在《药用植物栽培学》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分析丹参栽培的教学内容和学情、教学重点和难点,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指向”的教学理念,探讨和进行了“点-线-面”、教学互动环节、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设计,以期培养具备“双思维”“卓越”的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专业 药用植物栽培 丹参栽培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四川中江丹参栽培地轮作期间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16
2
作者 林贵兵 万德光 +3 位作者 杨新杰 赵魁 朱毓霞 严铸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184-3187,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轮作期间土壤各类微生物数量和细菌生理群落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培养法计算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氯仿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磷,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真菌则... 目的:研究丹参轮作期间土壤各类微生物数量和细菌生理群落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培养法计算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氯仿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磷,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真菌则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磷降低;生理细菌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结论:丹参栽培中轮作的微生物机制是土壤各类微生物数量和生理类群细菌群落结构的调整,重新建立土壤生态系统平衡过程;栽培丹参后土壤微生物群落自然恢复间隔年限至少为2年,与传统的种植经验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栽培 土壤微生物 变化特点
原文传递
新颖栽培丹参材料的rDNA内外转录间隔区(ITS和ETS)分子标记鉴定
3
作者 尹艳艳 任瑞花 +3 位作者 冯洁 李海宾 王锐钦 李关荣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23年第3期289-300,共12页
本研究对前期发现的2个新颖多年生大紫花单株(V-HNYZ-bV-1和W-SXXA-bV-1)和1个二年生白花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栽培居群(W-SCHY-W-1)材料,进行了基于其rDNA内、外转录间隔区(ITS和ETS)的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W-SXXA-bV-1和V-HNY... 本研究对前期发现的2个新颖多年生大紫花单株(V-HNYZ-bV-1和W-SXXA-bV-1)和1个二年生白花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栽培居群(W-SCHY-W-1)材料,进行了基于其rDNA内、外转录间隔区(ITS和ETS)的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W-SXXA-bV-1和V-HNYZ-bV-1的ITS的GC含量均较高,W-SCHY-W-1的ITS和ETS的GC含量最低;新颖材料W-SXXA-bV-1和V-HNYZ-bV-1的ITS序列变异率较高,均高于W-SCHY-W-1,而对于ETS序列,W-SXXA-bV-1和V-HNYZ-bV-1接近(7.1%~6.5%),但低于W-SCHY-W-1(8.2%);W-SXXA-bV-1与V-HNYZ-bV-1亲缘关系较近,W-SXXA-bV-1、V-HNYZ-bV-1和W-SCHY-W-1均与Q-DZH-V-4亲缘关系较远,V-HNYZ-V-1与Q-DZH-V-4亲缘关系很近。上述结果与栽培形态观察结果都高度一致表明:W-SXXA-V-1和V-HNYZ-V-1是康定或甘西鼠尾草,新颖单株材料W-SXXA-bV-1可能为W-SXXA-V-1的突变体,V-HNYZ-V-1和Q-DZH-V-4同为荔枝草,V-HNYZ-bV-1可能为混杂在V-HNYZ-V-1中的康定或西藏鼠尾草,与W-SXXA-bV-1非常相似。W-SCHY-W-1为粘毛鼠尾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栽培丹参 内转录间隔区(ITS) 外转录间隔区(ETS) 分子标记鉴定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栽培与野生丹参根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段增强 高致明 +2 位作者 孙金花 孙华 贺德先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研究了栽培与野生丹参根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在解剖横切面上,栽培与野生丹参根的周皮、韧皮部、木质部具有显著差异.栽培丹参根的周皮细胞层数少、色淡,韧皮部与木质部比值小,而野生丹参根的周皮细胞层数多、颜色重,韧皮部与木质部比值大.
关键词 栽培丹参 野生丹参 周皮 韧皮部 木质部
下载PDF
锰对栽培丹参的生长和丹参酮类物质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玉新 李永明 刘德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5-100,共6页
通过砂培盆栽试验研究了微量元素锰(Mn)对丹参生长、丹参根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丹参根中3种丹参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Mn能促进丹参地上、地下部生长,其中Mn14处理(Mn浓度为14 mg/kg)的丹参地上部和地下... 通过砂培盆栽试验研究了微量元素锰(Mn)对丹参生长、丹参根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丹参根中3种丹参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Mn能促进丹参地上、地下部生长,其中Mn14处理(Mn浓度为14 mg/kg)的丹参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干重最大,分别较Mn0(对照)增加38.08%和19.77%;不过稍高浓度的Mn即对丹参根的伸长显示一定抑制作用。丹参茎叶和根中Mn含量均随着Mn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处理丹参茎叶中Mn含量均高于根中Mn含量。较高浓度的Mn(Mn21、Mn28处理)能提高丹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适量施Mn能显著提高丹参根中PPO和POD活性,当施Mn量不超过21 mg/kg时,丹参根中PPO和POD活性随施Mn量的增加而增强,并在施Mn量为21 mg/kg时两种酶的活性均达最高。施Mn还可促进丹参根中丹参酮类物质的累积,丹参体内PPO、POD活性与丹参根中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均呈正相关,其中与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施用适量Mn可显著改善栽培丹参的内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丹参 叶绿素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丹参酮类物质
下载PDF
铜锌不同施用方式对栽培丹参生长和丹参酮类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慧贞 刘德辉 +1 位作者 王培燕 赵海燕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1-786,共6页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微量元素Cu、Zn的不同施用方式对丹参生长、丹参根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丹参根中3种丹参酮积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施用Cu、Zn两元素的3种施肥方式(基施、追施、叶面喷施)均优于相应的单...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微量元素Cu、Zn的不同施用方式对丹参生长、丹参根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丹参根中3种丹参酮积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施用Cu、Zn两元素的3种施肥方式(基施、追施、叶面喷施)均优于相应的单施Cu、Zn处理。单施Cu的3种施肥方式处理均能显著促进丹参生长和丹参酮类物质的积累,其中叶面喷施处理显著优于两种土施的效果,而两种土施方式相比,差异不显著。在单施Zn肥组和Cu+Zn配施组各处理中,均表现出追施处理最佳,基施又好于喷施的处理,各处理间丹参酮类物质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处理相比,对丹参叶面喷施Zn或喷施Cu+Zn均能显著提高丹参酮类物质的含量。这说明对丹参叶面喷施Zn或Cu+Zn元素,可迅速补给丹参Cu、Zn元素营养,改善丹参生物学性状和提高丹参酮类有效成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方式 栽培丹参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丹参酮类物质
下载PDF
山东栽培丹参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敏 丁晓彦 赵渤年 《食品与药品》 CAS 2011年第11期400-404,共5页
目的建立山东栽培丹参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梯度洗脱,分别测定山东栽培丹参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供试品溶液,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计算处理测定图谱。结果脂溶性成分选... 目的建立山东栽培丹参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梯度洗脱,分别测定山东栽培丹参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供试品溶液,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计算处理测定图谱。结果脂溶性成分选择8个共有峰,水溶性成分选择10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分别建立了丹参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其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良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为栽培丹参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丹参 脂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栽培与野生丹参药理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其兰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2年第2期39-40,共2页
本文对比研究了栽培与野生丹参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在提高小鼠耐 缺氧能力,改善家兔心肌缺血性心电图异常、缩小心肌梗塞范围、降低血压等方面,栽培与野生丹参的作用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栽培丹参 野生丹参 心肌缺血 血压
下载PDF
栽培与野生丹参的红外光谱三级鉴定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凤岭 周建科 +2 位作者 吴婧 郁露 孙素琴 《现代仪器》 2006年第5期18-20,共3页
红外三级鉴定法可以区别和鉴定栽培和野生丹参,红外三级鉴定包括普通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并且表观分辨率逐渐提高.栽培与野生丹参一维谱图峰形相似度很高,只是吸收峰波数有一定的差异.二阶导数谱则可看到在1500~11... 红外三级鉴定法可以区别和鉴定栽培和野生丹参,红外三级鉴定包括普通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并且表观分辨率逐渐提高.栽培与野生丹参一维谱图峰形相似度很高,只是吸收峰波数有一定的差异.二阶导数谱则可看到在1500~1180Cm-1波段栽培丹参在1410Cm-1处有单峰,而野生丹参则出现分叉峰,分别在1420Cm-1、1406Cm-1处.在1180~850Cm-1波段,栽培丹参在993Cm-1、872Cm-1处有比较强的吸收峰,而野生丹参在1032Cm-1处有比较强的吸收峰.二维红外相关光谱中差异更明显,在1170~860Cm-1波段,野生丹参在950Cm-1处有很强的自动峰,而栽培丹参在此没有吸收峰;1500~1170Cm-1波段野生丹参的峰强度要较栽培丹参大,依据自动峰的不同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栽培与野生丹参.红外三级鉴定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鉴定中药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野生丹参 红外光谱 二阶导数谱 二维红外相关光谱
下载PDF
栽培与野生丹参的鉴别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凤玲 毕丽风 +2 位作者 冯秀河 侯英荣 杨青 《医药世界》 2007年第S1期109-110,共2页
利用原植物特征、性状特性、根解剖结构及红外光谱三级鉴定法可快速、简便的鉴别栽培与野生丹参,且不消耗试剂、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药材完整性。
关键词 栽培与野生丹参 鉴别
下载PDF
丹参优质无公害基地化 高产综合技术研究成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国兴 程方叙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1999年第4期42-36,共2页
由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资助 ,四川省中药学校中药研究所主持研究的丹参优质无公害基地化高产综合技术研究课题 ,于1988~1991年在四川中江丹参产区完成。该成果在中药栽培技术方面具有较多创新 ,属技术应用研究重大成果。1992年四川省... 由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资助 ,四川省中药学校中药研究所主持研究的丹参优质无公害基地化高产综合技术研究课题 ,于1988~1991年在四川中江丹参产区完成。该成果在中药栽培技术方面具有较多创新 ,属技术应用研究重大成果。199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丹参土宜学特性研究》获1999年度世界药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本项综合新技术简便易行 ,增产增效显著 ,在国内外适宜生态区域实施丹参优质无公害产业基地化生产工程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综合技术 优质无公害 栽培丹参 基地化 四川中江 优质高产 新技术 栽培品种 生理生态学 中药研究所
下载PDF
传统发汗法对丹参中丹参酮Ⅱ_A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袁瑶 季龙宝 《基层中药杂志》 2002年第3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发汗法 野生丹参 栽培丹参 丹参酮ⅡA 高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鉴别丹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景芳 周传昌 《枣庄师专学报》 2000年第5期53-54,共2页
用溴化钾压片法测定丹参和栽培丹参中药粉末的红外图谱 ,并对两者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其红外光谱能显示出各自的特征性 ,中药材红外光谱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丹参 栽培丹参 中药材鉴别 溴化钾压片法 光谱特征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栽培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含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鸣舒 《首都医药》 2009年第12期62-63,共2页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栽培丹参中丹参素、丹酚酸B、原儿茶醛及咖啡酸含量的方法。方法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固定相Shim-packVP-ODS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026%磷酸水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m。结果丹参素钠在0.1522~2....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栽培丹参中丹参素、丹酚酸B、原儿茶醛及咖啡酸含量的方法。方法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固定相Shim-packVP-ODS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026%磷酸水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m。结果丹参素钠在0.1522~2.283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回收率为100.63%(RSD=2.04%,n=6)。丹酚酸B在0.2638~3.957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回收率为100.34%(RSD=1.58%,n=6)。原儿茶醛在0.02416~0.3624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回收率为99.74%(RSD=2.18%,n=6)。咖啡酸在0.04096~0.6144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回收率为99.17%(RSD=2.38%,n=6)。结论本方法简便,可同时测定栽培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含量,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法 丹参 丹酚酸B 栽培丹参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土壤第43卷总目次
15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0-1040,共11页
关键词 SOIL 研究简报 杨劲松 水稻土 稻田土壤 耕作土壤 栽培丹参 目次
下载PDF
Chemical Variation in Essential Oils of Salvia Officmalis L, Ecotypes Cultivated in Albania
16
作者 Elvira Bazina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5年第3期95-102,共8页
Salvia officinalis L. was cultivated in different geographic locations of Albania. Sage plants originated from imported seeds and wild Albanian plants. Around 30 chemical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essential oil... Salvia officinalis L. was cultivated in different geographic locations of Albania. Sage plants originated from imported seeds and wild Albanian plants. Around 30 chemical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essential oils of all cultivated sage plants; the latter were found to be very rich in camphen, fl-thujone, a-pinene, eucaliptol, rich to moderate in β-pinene and camphor, and less rich in a-thujone and limonene. Sharp difference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patterns and content of individual chemical compounds were noticed between and within cultivation sites. Cultivated sage was poorer in α-thujone versus wild plants. Cultivated sage, of Albanian wild plants origin, was the richest in α-thujone (18.45%) versus imported seeds sage. β-thujone over-dominated α-thujone in all cultivated sage plants. Volatile characters of cultivated sage were indicative of the species but not of the geographic origin of plant material. Variation in essential oils composition and chemical compounds' content (biosynthetic pathways) in cultivated sage is related more to the genetic background than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f cultivating sage in Albania, then wild local ecotypes would be best to use as α-thujone is maintained at satisfactory levels, local natural base is preserved, unnecessary hybridization with imported seeds sage is prevented, and are more resistant and cost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E Headspace-GC/MC chemical composition variation cultivation.
下载PDF
施肥对丹参产量及丹参根主要有效成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郭亚勤 刘德辉 迟传德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3-526,共4页
研究了苏北中药材种植基地常用有机肥及化肥对丹参产量和丹参根主要有效成份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丹参根产量,影响三种丹参酮及丹酚酸B的含量。有机肥对丹参产量和丹参酮、丹酚酸B... 研究了苏北中药材种植基地常用有机肥及化肥对丹参产量和丹参根主要有效成份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丹参根产量,影响三种丹参酮及丹酚酸B的含量。有机肥对丹参产量和丹参酮、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优于化肥,三种有机肥常规施肥水平处理均优于相对应的两倍施用量处理;三种有机肥中猪粪较菜籽饼和鸡粪更有利于丹参酮和丹酚酸B的累积。根膨大期的丹参根中三种丹参酮、丹酚酸B的含量高于成熟期。为了提高丹参产量,稳定其有效成分含量,建议大田生产中合理施用有机肥,适度密植,适当提早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丹参 施肥 丹参 丹酚酸B
原文传递
中药学
18
《中国医学文摘(中医)》 2009年第1期81-84,共4页
200910537种植密度对白花蛇舌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200910538掌叶覆盆子GAP栽培技术研究;200910539铜、锌对栽培丹参的丹参酮类物质影响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 中药学 栽培技术 白花蛇舌草 掌叶覆盆子 种植密度 丹参酮类 栽培丹参 GA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