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4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酮ⅡA对胆道闭锁肝纤维化大鼠SMAD4 SMAD7及I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1
作者 宋海容 邱建利 +2 位作者 李灿灿 华春兰 段昱 《安徽医学》 2024年第5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通过调控SMAD4、SMAD7蛋白延缓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吡非尼酮组(300 mg/kg)和丹参酮ⅡA组(20 mg/kg),每组6只。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通过调控SMAD4、SMAD7蛋白延缓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吡非尼酮组(300 mg/kg)和丹参酮ⅡA组(20 mg/kg),每组6只。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鼠采用胆总管注射无水乙醇的方法复制胆道闭锁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1天,吡非尼酮组和丹参酮ⅡA组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给药20 d后,采用戊巴比妥钠过量麻醉动物留取标本,比较各组间大鼠血液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SMAD4、SMAD7的表达以及肝组织中collagen I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升高(P<0.05),肝组织呈明显的纤维化改变,肝组织SMAD4、collagen I蛋白表达水平升高,SMAD7表达降低(P<0.05);丹参酮ⅡA治疗后,SMAD4、collagen I表达水平下降,SMAD7表达升高(P<0.05),且大鼠肝纤维化较吡非尼酮组明显减轻。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有效延缓胆道闭锁肝纤维化进展,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TGF-β/Smads中关键蛋白SMAD4及SMAD7的表达,从而减少肝组织中collagen I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胆道闭锁 肝纤维化 TGF-β1/Smads通路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调节骨关节炎小鼠骨代谢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张超 周迎锋 +4 位作者 路坦 赵红星 耿晓林 陶金刚 徐海斌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通过介导Yes激酶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通过介导Yes激酶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调节骨关节炎小鼠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骨关节炎小鼠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TanⅡA低剂量组和TanⅡA高剂量组,每组15只,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连续4周。HE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软骨组织病理损伤并进行Mankin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YAP、RANK、RANKL和OPG蛋白。结果TanⅡA可改善小鼠软骨组织病理变化并降低Mankin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ALP、OC水平下降,CTX、TNF-α、IL-6、IL-1β、IL-8、MMP1、MMP3和MMP13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TanⅡA低剂量组、TanⅡA高剂量组BALP、OC水平升高,CTX、TNF-α、IL-6、IL-1β、IL-8、MMP1、MMP3和MMP13水平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软骨组织中YAP、OPG和RANK蛋白水平下降,RANKL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TanⅡA 2组小鼠软骨组织中YAP、OPG和RANK蛋白水平上升,RANKL蛋白水平下降(P<0.05)。结论TanⅡA可能通过介导YAP、RANK/RANKL/OPG信号通路调控骨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骨关节炎 Yes激酶相关蛋白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骨保护蛋白
下载PDF
丹参酮ⅡA通过调控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减轻糖尿病雄性大鼠生殖损伤实验研究
3
作者 杨芳 高素文 +2 位作者 刘旋 韦志坤 郑聪聪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10-615,共6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糖尿病雄性大鼠生殖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随机选取43只雄性SD大鼠中的35只通过高糖高脂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动物模型,并分为模型组、TanⅡA(6 mg/kg)组、SB203580[p38丝裂原活化蛋...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糖尿病雄性大鼠生殖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随机选取43只雄性SD大鼠中的35只通过高糖高脂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动物模型,并分为模型组、TanⅡA(6 mg/kg)组、SB203580[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2 mg/kg]组和TanⅡA+SB203580(6 mg/kg+2 mg/kg)组,每组8只;剩余8只设为正常组。给药治疗4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含量。检测精子质量(浓度、存活率和活力),测量睾丸重量并计算睾丸指数。HE染色法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睾丸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睾丸组织p38MAPK、p-p38MAPK、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p-NF-κB p65、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anⅡA组、SB203580组和TanⅡA+SB203580组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LH、FSH含量和精子浓度、存活率及活力升高(均P<0.05);睾丸重量和睾丸指数升高(均P<0.05);睾丸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T-SOD、CAT活力升高且MDA、TNF-α、IL-1β、IL-8含量降低(均P<0.05);HMGB1水平和p-p38MAPK/p38MAPK、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降低(均P<0.05)。TanⅡA+SB203580组以上指标优于TanⅡA组和SB203580组(均P<0.05)。结论:TanⅡA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NF-κB信号通路,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糖尿病雄性大鼠生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生殖损伤 丹参酮ⅱa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大鼠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对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姜艳艳 肖红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对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n=50)与对照...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对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n=50)与对照组(他汀类药物治疗,n=50)。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TNF-α、IL-6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D、Fbg、FDP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治疗应用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治疗应用 冠心病/药物疗法 炎症趋化因子类 血液凝固
下载PDF
促内皮和抗炎的丹参酮ⅡA洗脱支架涂层研究
5
作者 杨梦毅 黄楠 +5 位作者 熊开琴 杜泽煜 马青 徐佳乐 汪川哲 涂秋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233,共12页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心血管支架存在的晚期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通过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传统中药丹参酮ⅡA(TS)洗脱支架,探究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TS洗脱支架;利用水接触角(WCA)检测...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心血管支架存在的晚期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通过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传统中药丹参酮ⅡA(TS)洗脱支架,探究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TS洗脱支架;利用水接触角(WCA)检测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球囊扩张实验及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等对涂层表面的亲疏水性、化学成分及结构、涂层机械性能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对TS涂层药物释放行为进行检测;通过体外溶血率和血小板实验初步评价涂层的血液相容性;通过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评估TS涂层对内皮细胞(ECs)和平滑肌细胞(SMCs)增殖的影响,以及对巨噬细胞炎症行为及表型的调节作用;通过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进一步探索涂层抗血栓形成效果。结果WCA、FTIR、SEM和UV-Vis等检测结果证实了TS洗脱支架的成功制备,涂层中TS在体外能够保持28 d持续释放;体外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TS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质量比为30%的涂层具有显著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激活、促进ECs及抑制SMCs增殖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调节巨噬细胞的炎症行为;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的效果。结论制备的TS洗脱支架具有选择性促进内皮增殖,抑制平滑肌增生、调控炎症的作用,以及优异的抗血栓形成能力,能够为病变血管修复提供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药物洗脱支架 促内皮 抗炎 抗血栓 血管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尿毒症毒素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王立华 贾岚 +3 位作者 陈海燕 杨波 王喆 毕学青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70,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尿毒症毒素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UVECs进行传代培养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尿毒症毒素刺激组、尿毒症毒素+STS组和尿毒症毒素+STS+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尿毒症毒素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UVECs进行传代培养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尿毒症毒素刺激组、尿毒症毒素+STS组和尿毒症毒素+STS+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组,其中后2组中STS的浓度为10 mg·L^(-1);先给予各组剪切力刺激,剪切力大小为12 dyn·cm^(-2);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RK、核因子κB(NF-κB)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细胞中ERK、NF-κB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情况;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CCK-8法检测,在剪切力作用后,尿毒症毒素刺激组和尿毒症毒素+STS+ERK抑制剂组细胞增殖活性低于尿毒症毒素+STS组(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尿毒症毒素组比较,尿毒症毒素+STS组细胞中ERK、NF-κB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抑制ERK信号通路后,与空白对照组、尿毒症毒素组和尿毒症毒素+STS组比较,尿毒症毒素+STS+ERK抑制剂组细胞中ERK、NF-κB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RT-qPCR法检测,与尿毒症毒素组比较,尿毒症毒素+STS组细胞中ERK、NF-κB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抑制ERK通路后,与空白对照组、尿毒症毒素组和尿毒症毒素+STS组比较,尿毒症毒素+STS+ERK抑制剂组细胞中ERK、NF-κB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TUNEL法检测,尿毒症毒素+STS组的细胞凋亡率小于尿毒症毒素刺激组和尿毒症毒素+STS+ERK抑制剂组(P<0.05)。结论:一定浓度STS能通过ERK信号通路调节NF-κB和Ⅰ型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来改善尿毒症毒素作用下的内皮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尿毒症 丹参酮ⅱa磺酸钠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脓毒症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邵沙沙 殷惠美 +4 位作者 杨家乐 潘勇军 王敏 刘俊雅 冯俊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591-594,624,共5页
目的探寻丹参酮ⅡA对脓毒症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构建脓毒症肺损伤小鼠模型,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酮1组(10 mg/kg)、丹参酮2组(30 mg/kg)、丹参酮3组(50 mg/kg)、丹参酮4组(100 mg/kg)。药... 目的探寻丹参酮ⅡA对脓毒症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构建脓毒症肺损伤小鼠模型,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酮1组(10 mg/kg)、丹参酮2组(30 mg/kg)、丹参酮3组(50 mg/kg)、丹参酮4组(100 mg/kg)。药物干预24 h后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肺微血管通透性、肺组织湿/干重比、白细胞计数以及炎症因子等各项指标,假手术组仅行盲肠探查术。结果丹参酮各组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损伤及评分均减轻(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各组小鼠肺组织Evans Blue含量、肺组织湿/干比明显降低(P<0.05),BALF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炎症因子明显减少(均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丹参酮2组、丹参酮3组和丹参酮4组之间,肺组织病理损伤、Evans Blue含量、肺组织湿/干比以及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参酮ⅡA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脓毒症所致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改善肺损伤;30 mg/kg剂量的丹参酮ⅡA即可达到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丹参酮ⅱa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肺损伤 小鼠
下载PDF
丹参酮ⅡA抑制内皮细胞焦亡减轻糖尿病大鼠肾损伤
8
作者 张珂嘉 周子铉 +2 位作者 高坤 孙斯凡 刘超侠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大鼠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液(STZ)复制大鼠DKD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anⅡA组、缬沙坦组。实验过程中动态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血糖变化,...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大鼠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液(STZ)复制大鼠DKD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anⅡA组、缬沙坦组。实验过程中动态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血糖变化,收集血、尿标本检测生化指标;收集肾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过碘酸雪夫染色(PAS)、透射电镜以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TanⅡA可增加DKD大鼠体重(P<0.01),降低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和血清肌酐(Scr)水平(P<0.05),而用药各组空腹血糖(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nⅡA组肾组织HE染色后肾小管损伤分级、PAS阳性的肾小球系膜区统计均较DKD组减轻(P<0.05)。TanⅡA改善DKD大鼠的氧化应激与细胞焦亡:透射电镜观察到TanⅡA组和缬沙坦组大鼠肾小球微血管内皮细胞(RGMEC)的细胞膜损伤明显减轻;TanⅡA组和缬沙坦组的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表达减少(P<0.01)。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通过调节Txnip/Nlrp3炎症小体,抑制大鼠肾小球微血管内皮细胞焦亡,从而延缓DK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丹参酮ⅱa Nlrp3炎症小体 氧化应激 细胞焦亡
下载PDF
丹参酮ⅡA抑制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陈鑫 邵小宝 +2 位作者 薛昌雯 周琳 朱培元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2期187-195,共9页
目的探究丹参酮IIA(TanⅡA)抗血小板作用以及抑制人血小板与结肠癌HCT116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TanⅡA(10、20、40μmol/L)处理健康志愿者全血或血小板,通过血栓弹力图试验(TEG)检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 目的探究丹参酮IIA(TanⅡA)抗血小板作用以及抑制人血小板与结肠癌HCT116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TanⅡA(10、20、40μmol/L)处理健康志愿者全血或血小板,通过血栓弹力图试验(TEG)检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62P、PAC-1表达率,黏附试验检测TanⅡA处理后血小板与HCT116细胞的黏附情况,划痕试验检测TanⅡA处理后血小板对HCT116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TEG结果表明,Tan II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DP、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低浓度TanⅡA处理就能获得较好的ADP抑制率,为(73.48±19.63)%,高浓度TanⅡA才能获得较好的AA抑制率,为(78.20±18.58)%。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anⅡA可以呈浓度依赖抑制凝血酶或ADP诱导的血小板表面CD62P、PAC-1表达(P<0.05)。黏附试验结果证实,TanⅡA能显著抑制凝血酶或ADP激活血小板与HCT116细胞之间的黏附作用,抑制能力与TanⅡA浓度呈正相关。划痕试验结果发现,活化血小板可促进HCT116细胞迁移,采用低浓度(10μmol/L)TanⅡA处理血小板就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结论TanⅡA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活化,进而抑制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血小板 肠癌 活化 迁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通过调控miR-27a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机制研究
10
作者 廖文莲 史苗娟 +1 位作者 闫秀丽 张辉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86-95,共10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ⅡA)通过调控微小RNA-27a(miR-27a)抑制人肝星状细胞(LX2细胞)活化的机制。方法使用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LX2细胞活化;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miR-27a的表达;瞬时转染miR-27...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ⅡA)通过调控微小RNA-27a(miR-27a)抑制人肝星状细胞(LX2细胞)活化的机制。方法使用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LX2细胞活化;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miR-27a的表达;瞬时转染miR-27a的模拟物和抑制剂增强或抑制miR-27a的表达,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胶原蛋白Iα2(COL1A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的表达;用不同浓度的TⅡA干预LX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qPCR检测miR-27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OL1A2、α-SMA、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P-GSK3β、SFRP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的表达。结果miR-27a在TGF-β1干预的LX2细胞中表达增加(P<0.05)。LX2细胞中miR-27a被敲低48 h和72 h后,细胞增殖显著被抑制(P<0.05),抑制miR-27a表达减少了LX2细胞中COL1A2、α-SMA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却增加了SFRP1蛋白的表达(P<0.05),过表达miR-27a则呈现相反的结果(P<0.05)。TⅡA能抑制LX2细胞的增殖,其显著降低了miR-27a的表达,且下调了COL1A2、α-SMA、P-GSK3β、CCND1蛋白的表达并上调了SFRP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miR-27a在活化的LX2细胞中表达升高,并能促进LX2细胞的增殖和活化。TⅡA通过下调miR-27a抑制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进而抑制LX2细胞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丹参酮ⅱa 肝星状细胞 微小RNA-27a 中药研究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11
作者 贾静 单士刚 +5 位作者 章康威 付晓俐 魏明杰 包永芬 黎威巍 迟恒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改善丹参酮ⅡA的水溶性。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丹参酮ⅡA-β-环糊精包合物,研究时间、温度、质量比对收率的影响。用正交试验优化实验条件,接着用荧光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最后检测包合物水溶性。结果时间3h、温度55℃、丹... 目的改善丹参酮ⅡA的水溶性。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丹参酮ⅡA-β-环糊精包合物,研究时间、温度、质量比对收率的影响。用正交试验优化实验条件,接着用荧光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最后检测包合物水溶性。结果时间3h、温度55℃、丹参酮ⅡA与β-环糊精质量比1∶4为最佳制备条件,荧光光谱法证明了包合物的形成。与丹参酮ⅡA相比,包合物的溶解度提高了24.5倍。结论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丹参酮ⅡA-β-环糊精包合物,使丹参酮ⅡA溶解度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Β-环糊精 饱和水溶液法 制备条件 溶解度
下载PDF
丹参酮ⅡA通过调节PI3K/AKT及MAPK信号通路保护癫痫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韩卫南 石露露 韩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967-1975,共9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保护癫痫模型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6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红藻氨酸注射组(KA组)、假手术+丹参酮ⅡA组(Sham+TA组)、KA+丹参酮ⅡA组(KA+TA组)、KA+丹参酮ⅡA+二硫代氨基甲酸二乙酯...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保护癫痫模型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6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红藻氨酸注射组(KA组)、假手术+丹参酮ⅡA组(Sham+TA组)、KA+丹参酮ⅡA组(KA+TA组)、KA+丹参酮ⅡA+二硫代氨基甲酸二乙酯(DDC)组(KA+TA+DDC组)、KA+50 mg/kg氯喹(CQ)组(KA-CQ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评价海马CA3区中心区域内神经元染色反应,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取大鼠的海马区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SOD1、SOD2、微管相关蛋白轻链Ⅰ/Ⅱ(LC3Ⅰ/Ⅱ)、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Beclin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免疫荧光检测显示,KA组NeuN+细胞的免疫反应水平明显低于Sham组和Sham+TA组,尤其是在海马CA3区;KA+TA组NeuN(+)细胞的免疫反应水平明显高于KA组。双染色结果发现,KA组大鼠海马CA3区LC3Ⅰ/Ⅱ表达明显增加,KA+TA组神经元LC3Ⅰ/Ⅱ表达水平降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KA组SOD1和SOD2蛋白表在水平明显低于Sham组,KA+TA组SOD1和SOD2蛋白水平高于KA组,Beclin1表达低于KA组。与Sham组相比,KA组和KA+TA+DDC组大鼠海马CA3区NeuN(+)细胞较少。与Sham组相比,KA+TA+DDC组LC3Ⅰ/Ⅱ和Beclin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和KA组。KA+TA组大鼠海马区PI3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KA组和KA+TA+DDC组,而KA+TA+DDC组大鼠海马区PI3K蛋白表达水平低于KA组和KA+TA组。结论:丹参酮ⅡA预处理对KA诱导的大鼠颞叶癫痫模型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和MAPK通路调节自噬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丹参酮ⅱa 神经元损伤 红藻氨酸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秦向斐 赵英民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577-578,共2页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STSI)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71例AIS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在常规对症处理下,对照组(34例)予以尼莫地平单药口服,观察组(37...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STSI)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71例AIS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在常规对症处理下,对照组(34例)予以尼莫地平单药口服,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STSI静脉滴注,对比两组的用药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TSI联合尼莫地平治疗AIS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改善其神经功能,有效调节机体血液流变学,促进炎性因子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尼莫地平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丹参酮ⅡA联合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14
作者 权甜 曾悦 +4 位作者 侯益 石林 冷衍恩 刘金凤 王霞 《大医生》 2024年第10期7-11,共5页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丹参酮ⅡA联合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紫杉醇、丹参酮ⅡA的共同潜在药物靶点,使用venny 2.1获取其与乳腺癌相关靶点的交集靶点,使用STRING及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丹参酮ⅡA联合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紫杉醇、丹参酮ⅡA的共同潜在药物靶点,使用venny 2.1获取其与乳腺癌相关靶点的交集靶点,使用STRING及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PPI)与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取紫杉醇潜在药物靶点298个,丹参酮ⅡA潜在药物靶点333个,乳腺癌相关靶点17 089个,交集靶点187个。丹参酮ⅡA联合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核心靶点为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磷酸肌醇 3-激酶调节亚基 1(PIK3R1)、雌激素受体 1(ESR1)、丝氨酸和苏氨酸激酶(AKT1)、热休克蛋白90 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视黄醇X受体α(RXR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大鼠肉瘤蛋白同源蛋白(H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1(MAPK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排名前5位的细胞组分(CC)为胞质、细胞质、纤维凝胶蛋白-1颗粒腔、细胞外的外来体、复合受体;排名前5位的生物过程(BP)为对凋亡过程的负向调控、蛋白质自身磷酸化、蛋白质磷酸化、蛋白激酶B信号的正向调节、视黄酸受体信号通路;排名前5的分子功能(MF)为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活性、蛋白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激酶活性、锌离子结合、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酶结合。结论 丹参酮ⅡA联合紫杉醇可能通过SRC、PIK3R1、ESR1、AKT1、HSP90AA1等核心靶点达到减毒增效作用,并调控PI3K/AKT等凋亡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多个生物过程治疗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紫杉醇 乳腺癌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15
作者 刘俪婷 熊智倩 +3 位作者 姜燕 苏朝江 张帅 刘宗旸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9-445,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潜在影响及其与自噬调控的关系。方法以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加入AngⅡ建立细胞增殖模型后,使用不同浓度TanⅡA干预,分别采用CCK-8...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潜在影响及其与自噬调控的关系。方法以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加入AngⅡ建立细胞增殖模型后,使用不同浓度TanⅡA干预,分别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法检测TanⅡA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SMC收缩表型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合成表型蛋白骨桥蛋白(OPN),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LC3A/B的表达水平,观察TanⅡA对VSMC表型转化以及自噬的影响。再使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干预细胞,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以及细胞表型蛋白与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AngⅡ处理后,VSM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增强,TanⅡA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的增殖和迁移。AngⅡ明显降低α-SMA的表达,增加OPN、p62、Beclin-1、LC3A/B的表达,随着TanⅡA浓度增加(4、8、12、16μg/mL),α-SMA的表达逐渐增加,OPN、p62、Beclin-1、LC3A/B的表达逐渐减少。加入3-MA处理细胞后,3-MA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和迁移,同时增加α-SMA的表达,降低OPN、p62、Beclin-1、LC3A/B的表达,与TanⅡA作用一致。结论TanⅡA对AngⅡ诱导的VSMC的表型转化、增殖、迁移以及自噬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紧张素 增殖 自噬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调控肠道微生物群抑制胃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庄辛福 於敏 +1 位作者 范艳 朱长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胃癌异种移植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分对照组、TanⅡA高剂量组和TanⅡA+菌群失调组,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的磷酸化及下游细胞因子IL-6和IL-1β的表...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胃癌异种移植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分对照组、TanⅡA高剂量组和TanⅡA+菌群失调组,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的磷酸化及下游细胞因子IL-6和IL-1β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丹参酮ⅡA抑制移植瘤生长,但肠道菌群失调状态部分阻断了丹参酮ⅡA的抗肿瘤作用。此外,肠道菌群失调消除了丹参酮ⅡA刺激的移植瘤小鼠中NF-κB信号的减少。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调节NF-κB信号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而抑制胃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肠道微生物 胃癌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胃癌细胞的抗癌作用及机制探讨
17
作者 王佩 杨振宇 +1 位作者 袁利娟 唐海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409-1415,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ⅡA)对胃癌细胞的抗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胃癌细胞AGS、BGC-823为研究对象,基于MTT比色实验,计算TⅡA在胃癌细胞AGS、BGC-823中的半抑菌浓度(IC50)。选择合适浓度的TⅡA,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ⅡA对细胞凋亡和死亡...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ⅡA)对胃癌细胞的抗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胃癌细胞AGS、BGC-823为研究对象,基于MTT比色实验,计算TⅡA在胃癌细胞AGS、BGC-823中的半抑菌浓度(IC50)。选择合适浓度的TⅡA,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ⅡA对细胞凋亡和死亡的影响。将胃癌细胞AGS、BGC-823分为对照组、TⅡA组和TⅡA+铁死亡抑制剂Fer-1组(TⅡA+Fer-1组),分别检测并比较每组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半胱氨酸(Cys)、活性氧(ROS)及脂质过氧化水平。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和String数据库筛选并验证TⅡA潜在的作用靶点。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谷氨酸/胱氨酸转运蛋白(xCT)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P53、溶质载体7家族11成员(SLC7A11)、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内合酶2(PTGS2)的mRNA水平。结果TⅡA对胃癌细胞AGS、BGC-823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IC50分别为2.880μg/mL和2.350μg/mL。TⅡA能抑制胃癌细胞AGS、BGC-823的生长,促进其凋亡和死亡。TⅡA能降低胃癌细胞AGS、BGC-823 GSH、Cys水平(P<0.05),升高ROS、脂质过氧化水平(P<0.05),最终引起细胞铁死亡。通过数据库分析发现,TP53是TⅡA重要的作用靶点。TⅡA能促进TP53的表达,抑制xCT的表达,Fer-1能削弱TⅡA对TP53、xCT表达的影响。加入TP53抑制剂后,TⅡA对SLC7A11、PTGS2、TP53的作用减弱(P<0.05)。结论TⅡA对胃癌细胞AGS、BGC-823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可以通过TP53/xCT途径促进胃癌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铁死亡 TP53 谷氨酸/胱氨酸转运蛋白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效果观察及对HIF-1α信号通路的影响
18
作者 丁秀蓉 张洪壮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93-197,212,共6页
目的探索丹参酮ⅡA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和可能机制,为瘢痕治疗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只雄性健康白兔,共构建114个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曲安奈德组和丹参酮组,每组38个瘢痕。造模后28天起,对照组注射生... 目的探索丹参酮ⅡA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和可能机制,为瘢痕治疗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只雄性健康白兔,共构建114个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曲安奈德组和丹参酮组,每组38个瘢痕。造模后28天起,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2 ml,丹参酮组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0.2 ml,曲安奈德组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0.2 ml,每7天注射1次,共注射4次。分别于造模后28、56天进行兔耳瘢痕量表评分、Masson染色。于造模后56天取材检测相关指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HIF-1α、TGF-β1、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28天时,各组兔耳瘢痕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6天时,丹参酮组与曲安奈德组兔耳瘢痕量表评分降低趋势较对照组更明显,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造模28天时各组兔耳瘢痕组织Masson染色切片在正置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见胶原纤维蓝染,真皮上部充斥大量致密的胶原束,排列卷曲团状不规则,均符合增生性瘢痕的表现;56天时各组兔耳瘢痕组织Masson染色可见胶原纤维堆积均较28天时减少,排列更有规律;与对照组相比,丹参酮组及曲安奈德组兔耳真皮内胶原束变细,胶原束与胶原束之间具备小血管,胶原束排列更规则,部分胶原纤维排列呈现网篮状近似正常真皮内胶原排列表现。与对照组比较,丹参酮组与曲安奈德组兔耳瘢痕组织内HIF-1α、TGF-β1、VEGF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曲安奈德组比较,丹参酮组兔耳瘢痕组织内HIF-1α、TGF-β1、VEGF基因和HIF-1α、VE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途径为通过抑制HIF-1α信号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丹参酮ⅱa 网络药理学 缺氧诱导因子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和布地奈德格隆溴铵福莫特罗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宣瑞萍 查日田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在布地奈德格隆溴铵福莫特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12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 目的观察在布地奈德格隆溴铵福莫特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12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格隆溴铵福莫特罗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给予布地奈德格隆溴铵福莫特罗雾化吸入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治疗10d后,比较两组肺功能、血气指标和血液学指标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_(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CSH)均明显升高[对照组:FEV1(L)为59.76土11.43比53.71土5.62,FVC(L)为63.54±6.19比55.28±7.51,FEV1/FVC为(59.48±8.15)%比(53.96±8.43)%,PaO_(2)(mmHg,1mmHg~0.133kPa)为76.93±4.58比68.95±4.96,S0D(kU/L)为83.19±6.58比70.41±5.57,CSH(mg/L)为242.89±21.78比218.31±46.52;研究组:FEV1(L)为65.83±10.35比52.49±5.41,FVC(L)为69.41±10.73比53.31±8.36,FEV1/FVC为(67.62±7.35)%比(52.71±7.33)%,PaO(mmHg)为83.21±5.34比70.32±5.31,S0D(kU/L)为90.32±7.14比71.63±5.94,GSH(mg/L)为264.33±26.14比213.67土41.36],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明显降低[对照组:PaCOz(mmHg)为53.56±5.14比59.16±5.59,IL-1β(ng/L)为6.43±1.71比8.53±3.89,IL-6(ng/L)为18.64±2.13比25.31±4.19,TNF-α(ng/L)为81.72±10.79比102.58±14.31;研究组:PaC0(mmHg)为47.13±5.42比61.37±6.08,IL-1β(ng/L)为5.16±1.37比9.01±4.13,IL-6(ng/L)为10.52±2.43比25.84±4.27,TNF-α(ng/L)为61.35±12.81比104.35±16.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以研究组的变化更明显。研究组治疗前后FEV1、FVC、FEV1/FVC、PaO_(2)、PaCO_(2)、IL-1β、IL-6、TNF-α、SOD、GSH的差值△FEV1、△FVC、△FEV1/FVC、△PaO_(2)、△PaCO_(2)、△IL-1β、△IL-6、△TNF-α、△SOD、△GS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EV1(L):13.85±4.52比6.13±2.31,△FVC(L):15.83±2.74比8.32±2.46,△FEV1/FVC:(14.65±1.95)%比(5.47±1.39)%,△PaO_(2)(mmHg):13.14±2.81比8.12±2.37,△PaCO_(2)(mmHg):13.68±2.75比4.84±2.53,△IL-1β(ng/L):4.33±1.06比2.02±0.56,△IL-6(ng/L):15.31±2.07比7.53±2.45,△TNF-α(ng/L):37.92±8.3比22.51±8.73,△SOD(kU/L):18.52±3.36比14.13±3.27,CSH(mg/L):41.59±8.61比28.75±7.34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8.57%(16/56)比21.43%(16/56),P>0.05]。结论丹参酮IⅡIA磺酸钠联合布地奈德格隆溴铵福莫特罗治疗AECOPD,有助于抑制呼吸道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布地奈德 格隆溴铵 福莫特罗 丹参酮IIA磺酸钠 炎症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
20
作者 方志天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0期34-36,40,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指标(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1、M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NO、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心绞痛发作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和心功能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丹参酮ⅱa磺酸钠 单硝酸异山梨酯 血管内皮功能 心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