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川芎药对干预大鼠血管性痴呆作用机制
1
作者 陈应奇 刘英莲 +5 位作者 梁薇 姜子祥 韦祎 李宏英 马天鹏 姜燕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药对干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及对海马神经元内的[Ca^(2+)]i、CaM、CaMPKⅡ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反复夹闭颈动脉、注射硝普钠降压、单侧永久性结扎颈动脉技术建立模型,采用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药对干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及对海马神经元内的[Ca^(2+)]i、CaM、CaMPKⅡ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反复夹闭颈动脉、注射硝普钠降压、单侧永久性结扎颈动脉技术建立模型,采用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测试大鼠在造模前、造模后、干预后的学习记忆能力,观察V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特征,检测海马组织中CaM、CaMPKⅡ的mRNA水平。结果:丹参-川芎高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川芎高剂量组穿越原平台区次数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于丹参-川芎低剂量组(P<0.01)。模型组[Ca^(2+)]i荧光强度高于其他各组(均P<0.01),而尼莫地平组、丹参-川芎高剂量组的[Ca^(2+)]i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的CaM mRNA、CaMPKⅡmRNA含量低于其他各组(均P<0.01),丹参-川芎高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药对能够阻止V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过度升高,且减少CaM、CaMPKⅡmRNA表达,能有效改善VD大鼠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丹参-川芎药对 细胞内钙离子 钙调蛋白 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海马神经元
下载PDF
不同配伍配比对丹参-川芎药对中10个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孙青 《中国药师》 CAS 2022年第1期154-158,共5页
目的:建立丹参-川芎药对中丹参素钠、绿原酸、迷迭香酸、阿魏酸、丹酚酸B、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及丹参酮Ⅱ_(A)10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不同配伍比例及配伍方式对丹参-川芎药对中10个主要活性成分溶... 目的:建立丹参-川芎药对中丹参素钠、绿原酸、迷迭香酸、阿魏酸、丹酚酸B、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及丹参酮Ⅱ_(A)10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不同配伍比例及配伍方式对丹参-川芎药对中10个主要活性成分溶出量的影响。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5%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5,280,320 nm;进样量:20μl;柱温:35℃;流速:1.0 ml·min^(-1)。测定丹参-川芎药对的单煎液、单煎合并液(1∶1)以及不同配比的合煎液(3∶1,2∶1,1∶1,1∶2,1∶3)中上述10个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合煎液中各成分提取率明显大于单煎液和单煎合并液中提取率,且在丹参-川芎药对配比为1∶1时多种成分含量最高。结论:丹参-川芎(1∶1)的配伍比例以及合煎的配伍方式有利于10个成分在水煎液中的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 药对 单煎 合煎 配伍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丹参-川芎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2
3
作者 付雪琴 兰瑞 +2 位作者 邹旭欢 王玮玮 王漫漫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43-3654,共12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丹参-川芎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成分及相应基因靶标,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计数平台(TCMSP)、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出丹参-川芎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靶点并进行GO...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丹参-川芎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成分及相应基因靶标,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计数平台(TCMSP)、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出丹参-川芎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靶点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别设置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川芎低、中、高剂量组,采用预防和治疗给药方式对线栓制备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进行干预,采用Zea-longa评分法对脑缺血再灌注24 h模型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到丹参-川芎药对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共72个,其中川芎7个,丹参65个,缺血性脑卒中的靶点基因1 972个,有效活性成分与缺血性脑卒中共同作用靶标94个,包括IL6、IL10、TNF、MMP9、VEGFA、CASP3等;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结果提示,丹参-川芎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与PI3K-Akt、cGMP-PKG、VEGF等多个信号通路有关。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丹参-川芎可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丹参-川芎药对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抗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 脑缺血再灌注 网络药理学 药理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丹参-川芎药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赵玉涵 肖光旭 +2 位作者 范斯文 王晓英 朱彦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61-469,共9页
药物配伍是中药复方的关键指导思想,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丹参与川芎在中医临床中广泛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脑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近期研究发现,丹参-川芎药对为活血化淤类复方中药中最常见的组合,能... 药物配伍是中药复方的关键指导思想,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丹参与川芎在中医临床中广泛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脑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近期研究发现,丹参-川芎药对为活血化淤类复方中药中最常见的组合,能够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抗炎症反应、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血栓等药理作用。本文从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丹参-川芎药对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为基于丹参-川芎药对组合现代中药的合理应用与有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药对 配伍 心脑血管疾病 活血化瘀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丹参-川芎-葛根抗高血压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新 刘肖莹 +2 位作者 蒋蕾 杨波 彭海生 《药学研究》 CAS 2022年第6期357-364,372,共9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丹参-川芎-葛根有效活性成分抗高血压的相关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Uniport数据库,获得丹参-川芎-葛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高血压相关靶点。运用Venn...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丹参-川芎-葛根有效活性成分抗高血压的相关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Uniport数据库,获得丹参-川芎-葛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高血压相关靶点。运用Venny数据库构建丹参-川芎-葛根和疾病靶点韦恩图,得到交集靶点;并将得到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得到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使用RStudio 1.4.1106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对“药材-活性成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行可视化。采用AutoDock Tools 1.5.6软件将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运用PyMOL对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通过筛选共获得68个活性成分,759个高血压相关靶点,62个交集靶点。经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丹参-川芎-葛根通过调节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钙信号通路、AGE-RAGE、松弛素、cGMP-PKG等通路起到抗高血压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β-谷甾醇与NOS3、FOS、VEGFA、AKT1等核心靶点结合能力较好。结论证实了丹参-川芎-葛根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葛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高血压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丹参-川芎药对改善肝癌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雷雅婷 唐浪 吴广阳 《大众科技》 2022年第7期96-101,共6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丹参-川芎药对改善气滞血瘀型肝癌癌前病变的机制。方法:利用TCMSP提取丹参、川芎的化合物组成与靶点关系。利用OMIM和GeneCards网站获得肝癌的疾病靶点,依据交集靶点,通过STRING网站获得蛋白互...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丹参-川芎药对改善气滞血瘀型肝癌癌前病变的机制。方法:利用TCMSP提取丹参、川芎的化合物组成与靶点关系。利用OMIM和GeneCards网站获得肝癌的疾病靶点,依据交集靶点,通过STRING网站获得蛋白互作网络,R语言V4.0.3进行GO、KEGG富集分析。结果:关键靶蛋白为ESR1、HSP90AA1、CCND1等,排名靠前的化合物是木犀草素、3β-羟基丹参酮IIA等;KEGG富集通路发现丹参-川芎药对影响肝癌癌前病变主要通过乙型肝炎、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犀草素等有效化合物都能与ESR1、HSP90AA1、CCND1等核心靶蛋白良好的结合。结论:丹参-川芎药对改善肝癌癌前病变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控ESR1、HSP90AA1、CCND1等关键蛋白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药对 肝癌癌前病变 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
下载PDF
川芎嗪-丹参配伍前后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差异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容 勾健 +5 位作者 刘亭 巩仔鹏 陆苑 刘春花 黄勇 孙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5,共8页
目的对盐酸川芎嗪与丹参配伍前后在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差异进行探讨。方法大鼠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溶液复制AMI模型,分为川芎嗪组(ligustrazine,LG)、丹参组(Danshen,DS)和川芎嗪... 目的对盐酸川芎嗪与丹参配伍前后在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模型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差异进行探讨。方法大鼠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溶液复制AMI模型,分为川芎嗪组(ligustrazine,LG)、丹参组(Danshen,DS)和川芎嗪-丹参组(ligustrazine-Danshen,LD),采用UPLC-MS/MS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下川芎嗪和丹参素2种活性成分在心脏、肝、脾、肺、肾、脑组织中的含量差异。结果注射后川芎嗪和丹参素在AMI大鼠各组织中分布广泛且迅速达峰;配伍前后,各组川芎嗪在脑组织中含量最高,在肝组织中含量最低;丹参素在肾组织中含量最高,在脑组织中含量最低,表明川芎嗪较丹参素更易透过血脑屏障,且主要蓄积组织有所差异;而配伍用药显著增加了川芎嗪和丹参素在靶器官心脏中的AUC(P<0.001)。结论推测川芎嗪与丹参配伍可能是通过增加主要药效成分在心脏中的分布增强治疗作用,进而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丹参 配伍 组织分布 差异
下载PDF
川芎嗪-丹参-当归配伍对大鼠脑缺血治疗时间窗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淑婷 吉训明 罗玉敏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丹参-当归配伍对大鼠脑缺血治疗时间窗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尾静脉给药对大鼠脑缺血模型进行干预。将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再将中药组和对照组随机分成5个小组,即MCAO2h,3h... 目的研究川芎嗪-丹参-当归配伍对大鼠脑缺血治疗时间窗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尾静脉给药对大鼠脑缺血模型进行干预。将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再将中药组和对照组随机分成5个小组,即MCAO2h,3h,4h,5h和6h组。中药组:川芎嗪(0.35mg/100g体重)+丹参(200mg/100g体重)+当归(165mg/100g体重)溶解于总体积1.5ml的等渗盐水中。对照组:等渗盐水1.5ml。给药时间:再灌注前20min、再灌注后12h和36h。再灌注48h后计算大鼠存活率、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流量和脑梗死体积测定。结果大鼠存活率:中药组总存活率70%;各小组存活率分别为100.0%、83.3%、83.3%、66.7%和16.7%。对照组总存活率40%;各小组存活率分别为83.3%、50.0%、33.3%、16.7%和16.7%。神经功能评分:中药组2.12±0.38、2.52±0.45、2.69±0.51、3.39±0.51和4.63±0.71;对照组3.81±0.22、3.82±0.33、4.13±0.12、4.31±0.42和4.51±0.31。脑血流量变化相对值(%):中药组(155±31.42)、(139±39.53)、(129±31.69)、(113±29.98)和(83±41.63);对照组(93±519.12)、(87±29.22)、(81±29,.20)、(73±21.19)和(79±39.53)。大鼠脑梗死体积(mm3):中药组(128.2±65.2)、(183.1±78.2)、(221.5±41.3)、(347.1±37.7)和(403.12±61.8);对照组(183.2±71.3)、(249.6±37.2)、(347.5±14.4)、(381.3±12.0)和(415.61±32.7)。所有观测指标,各中药组与相应对照组(除MCAO6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川芎嗪-丹参-当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治疗时间窗影响在2h~5h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时间窗 川芎-丹参-当归 神经保护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临床病症特点及联合用药特征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宏伟 谢雁鸣 +4 位作者 高阳 马晓昌 孙粼希 徐鸿燕 庄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60,共6页
目的基于大型HIS集成数据库,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病症特点及联合用药特征进行分析,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对全国24家三级甲等医院"HIS"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38 126例患者数据信息运用... 目的基于大型HIS集成数据库,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病症特点及联合用药特征进行分析,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对全国24家三级甲等医院"HIS"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38 126例患者数据信息运用统计描述方法及Apriori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在38 126例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患者中,平均年龄是58.48岁,主要年龄段为45~75岁。男女比例约为1.37∶1。西医诊断为恶性肿瘤者最多,共6750人,约占11.76%;中医辨证为痰瘀蕴阻证和气滞血瘀证者最多,各有100例,均约占23.04%。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临床使用时,在西药中与氯化钾缓释片联合使用最多,共11 955例,约占31.36%,在中药中与便秘舒胶囊联合使用最多,共2942例,约占7.72%;在西药类别中与抗生素类药物联合使用最多,共23 274例,约占61.04%,在中药类别中与活血化瘀剂联合使用最多,共17 922例,约占47.01%;根据关联规则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西药中最常与氨溴索、奥美拉唑、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药物联搭配使用,在中药中最常与薄荷、便秘舒胶囊、复方甘草等搭配使用。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中老年人群中使用较多,在医院中的适用范围较广,可与多种中西药物联合使用,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真实世界 医院信息系统 联合用药特征 临床病症特点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及血糖、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龚姣 李想 张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3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及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福辛普利,20 mg/次,1次/d,口服,治疗14 d。观察组在此基础,10 mL溶入0.9...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及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福辛普利,20 mg/次,1次/d,口服,治疗14 d。观察组在此基础,10 mL溶入0.9%氯化钠注射250 mL中,1次/d,静滴,治疗14 d。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变化、血脂变化及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9.37%(P<0.05);两组患者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下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24 h蛋白尿定量、肌肝(Cr)、尿素氮(BUN)均下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胆固醇(TC)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升高,观察组TG、LDL-C、T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肾功能、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血糖 血脂 丹参川芎清注射液 福辛普利
下载PDF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包能 于翔 +1 位作者 陈笑 孔薇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17期91-100,124,共11页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西医常规治疗为共同参照,对比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参酮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肾康注射液对于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CBM、WanFang Data、CNKI等主要电...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西医常规治疗为共同参照,对比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参酮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肾康注射液对于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CBM、WanFang Data、CNKI等主要电子数据库中有关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参酮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收集资料后使用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1中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Stata14.0和R软件GEMTC程序包进行统计分析,以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为效应指标,比较各治疗措施疗效差异,并进行疗效排序。结果:纳入34个RCT,合计221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涉及5种治疗措施。结论:本次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肾康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均优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在所纳入的治疗措施排序中,肾康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于降低慢性肾衰竭血肌酐的疗效排序最高。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相对偏低,以上结论尚需日后进一步开展更多严格设计的大规模、高质量的随机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灯盏细辛注射液 丹参酮注射液 肾康注射液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Danshenchuanxiongqin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被引量:26
12
作者 Zhang Xiaomeng Wu Jiarui +1 位作者 Zhang Bing Zhou W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44-150,共7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systematically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anshenchuanxiongqin Injection(DCI)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METHOD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regarding DCI used for tre... OBJECTIVE:To evaluate systematically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anshenchuanxiongqin Injection(DCI)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METHOD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regarding DCI used for treating UAP were search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electronic databases from inception to January 2014.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retrieved RCTs and extracted relevant information.The Cochrane risk of bias method was used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included studies,and a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with Review Manager5.2 software.RESULTS:Eleven RCTs involving 1034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was relatively passable.The Meta-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combined use of DCI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ith Western Medicine(WM)was more efficacious in the outcomes of total effective rate[Relative Risk(RR)=1.27,95%CI(confidence interval;1.18,1.35),P<0.000 01],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CG[RR=1.40,95%CI(1.18,1.66),P<0.000 01],total cholesterol[Mean difference(MD)=-0.58,95%CI(-0.83,-0.33),P<0.000 01],total triglycerides[MD=-0.36,95%CI(-0.54,-0.17),P=0.0001],and the number of ST-segment depression[MD=-0.36,95%CI(-0.54,-0.17),P=0.0001].There were two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ported in one study.CONCLUSION:Based on the systematic review,DCI combined with WM appeared to be efficacious in the treatment UAP.However,the evidence of DCI for treating UAP requires large-scale and double-blind RCTs to substantiate these fi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shenchuanxiongqin injection An gina UNSTABLE REVIEW META-ANALYSIS
原文传递
活性筛选和网络分析初步阐释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黏附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珊 吕明 +3 位作者 杨剑 鲍兴茹 肖光旭 朱彦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90-1999,共10页
血小板黏附是血栓形成的关键环节,活血化瘀中药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黏附作用,但其药效差异和机制尚不明晰。本文结合活性筛选、用药分析、通路聚类、靶点预测和分子对接方法,初步阐释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黏附的分子机制。发现58种... 血小板黏附是血栓形成的关键环节,活血化瘀中药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黏附作用,但其药效差异和机制尚不明晰。本文结合活性筛选、用药分析、通路聚类、靶点预测和分子对接方法,初步阐释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黏附的分子机制。发现58种市售活血化瘀中成药中约50.0%显著抑制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体外血小板黏附,约96.6%显著抑制凝血酶诱导的体外血小板黏附。所涉及的动物实验获得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结合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对活性排前20的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发现丹参-川芎配伍使用最为频繁。生物反应信号网络分析(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揭示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和CC类趋化因子配体2(C-C motif ligand 2,CCL2)为丹参-川芎抗血小板黏附的关键靶点,而动脉粥样硬化、神经炎症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为主要机制,并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验证了靶点CCL2与丹参-川芎中共有的活性化合物绿原酸间相互作用。该研究为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和抗血栓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黏附 活血化瘀中药 活性筛选 网络分析 丹参-川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