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曼陀丽庄园中的幽灵——小说《蝴蝶梦》中丹弗斯太太的人物形象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岩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0-73,共4页
英国现代著名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中的丹弗斯太太是作者利用死亡宣泄心理的一种独特方式,文章从丹弗斯太太和吕蓓卡的人物关系来分析丹弗斯太太作为主人吕蓓卡的守护神对曼陀丽庄园的新女主人精神影响,以及在曼陀... 英国现代著名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中的丹弗斯太太是作者利用死亡宣泄心理的一种独特方式,文章从丹弗斯太太和吕蓓卡的人物关系来分析丹弗斯太太作为主人吕蓓卡的守护神对曼陀丽庄园的新女主人精神影响,以及在曼陀丽庄园的父权制社会的毁灭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梦》 丹弗斯太太 吕蓓卡 曼陀丽 死亡
下载PDF
丹弗斯VLT5000型变频器在制丝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2
作者 唐亮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2年第4期105-106,共2页
在生产现场对设备调速主要通过变频器来完成,其中丹弗斯变频器在现代烟草制丝生产线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阐述了现场电控系统如何对变频进行控制。
关键词 PROFIBUS-DP 丹弗斯变频器 通讯 硬件 软件 控制
下载PDF
《蝴蝶梦》中丹弗斯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黄艳芳 欧华恩 《求索》 CSSCI 2014年第9期130-133,共4页
在传统的父权制文学标准下,女性作家在进行文学活动时需要采取迂回曲折的"双生话语"写作策略。一方面顺从父权制文学标准,创作模仿男性文化的主宰故事,另一方面又在表面的主宰故事背后敷设另一条情节暗线来体现异于主宰社会... 在传统的父权制文学标准下,女性作家在进行文学活动时需要采取迂回曲折的"双生话语"写作策略。一方面顺从父权制文学标准,创作模仿男性文化的主宰故事,另一方面又在表面的主宰故事背后敷设另一条情节暗线来体现异于主宰社会的自己的声音。《蝴蝶梦》中丹弗斯这个形象,在作品中有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这一形象的设置体现了作者的女性主义创作意图,更体现了达芙妮·杜穆里埃作为女性作家在父权制文学标准下的身份焦虑和女性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梦》 丹弗斯 女性主义
原文传递
《蝴蝶梦》的叙事策略和女性观——以丹弗斯太太形象的角度探析
4
作者 张静静 《作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9X期80-81,共2页
《蝴蝶梦》是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本文试从对《蝴蝶梦》中丹弗斯太太这一人物形象的解析中,探求她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展现等方面的作用,特别是作者在人物设定等方面的叙事策略及所要传达的女性观。
关键词 《蝴蝶梦》 丹弗斯太太 吕蓓卡 叙事策略 女性观
原文传递
小说《蝴蝶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5
作者 吴南辉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8期195-197,共3页
《蝴蝶梦》是1938年英国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发表的作品,也是作者的成名作。该作品依靠其起伏跌宕的情节及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在2005年英国浪漫小说家协会评选的五本浪漫经典英文小说中,其中就包括了《蝴... 《蝴蝶梦》是1938年英国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发表的作品,也是作者的成名作。该作品依靠其起伏跌宕的情节及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在2005年英国浪漫小说家协会评选的五本浪漫经典英文小说中,其中就包括了《蝴蝶梦》。可以说,在作者达芙妮的笔下,小说《蝴蝶梦》中的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令读者印象深刻。基于此,文章主要选择小说《蝴蝶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梦》 吕蓓卡“ 我” 迈克西姆 丹弗斯太太
下载PDF
The Anne Frank House in Amsterdam" A Museum and Literary Landscape Goes Virtual Reality 被引量:1
6
作者 Rudi Hartman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3年第10期625-644,共20页
The Anne Frank House, site of Anne Frank's place of hiding 1942-1944, has become a leading tourist attraction in Amsterdam and among heritage sites of the Holocaus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p... The Anne Frank House, site of Anne Frank's place of hiding 1942-1944, has become a leading tourist attraction in Amsterdam and among heritage sites of the Holocaus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political events from 1933 to 1945, the circumstances for the betrayal, and arrest of the group in hiding, the saving of Anne Frank's diary and its publication after her death at the Bergen-Belsen concentration camp in March 1945. Further, the paper reconstructs the beginnings of the heritage site as a small museum at 263 Prinsengracht in 1960 as well as the management issues and capacity problems that led to a larger museum complex including an educational center in 1999. During the years of 2007-2010, when the annual visitation of the museum surpassed one million, the Anne Frank House decided to introduce a high quality 3D version of the Secret Annex on the Intemet. In the final part of the paper, trends in museum management and the more frequent uses of a digital documentation of heritages sites are review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e Frank House Anne Frank Diary literary landscapes virtual reality museu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