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剧启示录
1
作者 丁加生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2-14,共3页
一、质与量北京人艺的访沪演出,前后半个月,轰动了上海城。往日那种似有若无的演出景况,半冷不热的剧场气氛被一扫而空。霎时间,场外门庭若市,场内座无虚席,见不到一个观众“抽签”。这是“众里寻它千百度”,于“蓦然回首”间觅得的一... 一、质与量北京人艺的访沪演出,前后半个月,轰动了上海城。往日那种似有若无的演出景况,半冷不热的剧场气氛被一扫而空。霎时间,场外门庭若市,场内座无虚席,见不到一个观众“抽签”。这是“众里寻它千百度”,于“蓦然回首”间觅得的一个真实的梦。究其原因,不外乎两条:1.来沪上演的是北京人艺近年来的看家戏,从剧作、演员到舞台美术,都自成一家,不落俗套,经历过时间和观众的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人艺 似有若无 蓦然回首 天下第一楼 演出场次 西蒙生 情与景 悲剧意识 丹钦 心理生活空间
下载PDF
张庚《梅兰芳论》研究
2
作者 邹元江 《戏曲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50-71,共22页
张庚先生从26岁到87岁的六十多年间,先后撰写了以梅兰芳为主词标题的文章共9篇,其中新中国建立后有8篇,新中国建立前只有《梅兰芳论》(1937)1篇。张庚对梅兰芳的评价前后有很大的差异。新中国建立后主要从戏曲艺术的审美特性上来深入理... 张庚先生从26岁到87岁的六十多年间,先后撰写了以梅兰芳为主词标题的文章共9篇,其中新中国建立后有8篇,新中国建立前只有《梅兰芳论》(1937)1篇。张庚对梅兰芳的评价前后有很大的差异。新中国建立后主要从戏曲艺术的审美特性上来深入理解梅兰芳的表演艺术,而新中国建立前唯一的一篇《梅兰芳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特性 蹦蹦戏 齐如山 白玉霜 人物形象 丹钦 舞台动作 梅巧玲 爱森斯坦 梅耶荷德
原文传递
叶甫列莫夫在中国排《海鸥》印象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章春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63-64,共2页
只因为奥列格·叶甫列莫夫不是别的什么剧院的导演,而是苏联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总导演,所以,1991年的8月2日这一天,叶甫列莫夫先生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在许多人看来,这一时刻的意义,远远地超出了由他来华执导《海鸥》这件事的本身。在... 只因为奥列格·叶甫列莫夫不是别的什么剧院的导演,而是苏联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总导演,所以,1991年的8月2日这一天,叶甫列莫夫先生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在许多人看来,这一时刻的意义,远远地超出了由他来华执导《海鸥》这件事的本身。在中国的话剧界,该有多少艺术家和演员,对莫斯科艺术剧院怀着憧憬乃至崇拜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斯科艺术剧院 奥列格 这一天 焦菊隐 北京人艺 斯坦 剧中人物 丹钦 假定性 露天剧场
原文传递
“写意剧”管窥
4
作者 杜松子 《戏曲艺术》 1982年第3期80-82,共3页
《人民日报》于去年8月12日发表了佐临同志的文章《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读后获益颇多。但不知为了什么,(就我见闻所及)迄今仍未引起应该引起的反响。为此不揣浅陋,写出学习此文的一得之见,以期引起讨论——
关键词 戏剧观 写意画 不揣浅陋 布莱希特 《西厢记》 希腊戏剧 传统戏剧 丹钦 何桂山 京剧表演艺术
原文传递
振兴话剧的战略设想
5
作者 黄佐临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6-16,共1页
此文曾以《振兴话剧断想》为题,发表于去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本刊发表时作者对题目及内容都有所改动。
关键词 战略设想 莫斯科艺术剧院 舞台美术设计 汉堡剧评 丹钦 杉村春子 范进中举 艺术研究会 一管之见 团排
原文传递
金陵协和神学院2015年毕业生名单
6
《金陵神学志》 2015年第4期250-250,共1页
关键词 庆桂 大卫李 郭金 丹钦 文周 美瑞 王文娟 李文东 孙大卫 张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