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默、忘记与误解——《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曲笔解读
1
作者 徐江宁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5-48,共4页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运用了曲笔的表达手法。在回避和不说中表达沉默的惯怒和对逝者的追怀;有意的“忘记”体现了鲁迅作为长者的温厚和对青年的关爱;一个“不确”和五个“疑心”言简意丰,表达了对青年的尊重、理解、赞赏与期许,以及...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运用了曲笔的表达手法。在回避和不说中表达沉默的惯怒和对逝者的追怀;有意的“忘记”体现了鲁迅作为长者的温厚和对青年的关爱;一个“不确”和五个“疑心”言简意丰,表达了对青年的尊重、理解、赞赏与期许,以及勇敢的自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笔 沉默 忘记 误解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美丽——重读《为了忘却的记念》
2
作者 白芳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2年第2期31-32,共2页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在1933年,即柔石等五位"左联"革命作家被秘密杀害两周年的日子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关键词 为了忘却的记念 重读 时空 革命作家 纪念性 文章
下载PDF
记念,不只是为了忘却——浅谈《为了忘却的记念》的情感定位
3
作者 姚志忠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1年第11期4-5,共2页
对选入中学语文的鲁迅的两篇纪念文章,许多人明确表示了对《记念刘和珍君》的偏爱:传主形象纯洁高大,语言充满情感张力,抒情议论饱含睿智,评价历史冷峻精辟……真可谓哭也痛快,骂也淋漓。而对《为了忘却的记念》
关键词 为了忘却的记念 情感定位
下载PDF
《为了忘却的记念》抄后记 被引量:1
4
作者 戴文葆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 艺术风格 情感
下载PDF
同工异曲 风格迥然——《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之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正欢 《丽水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63-66,共4页
《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写的两篇著名的感人肺腑的纪念文章,长期以来为人们所传诵。 它们常被人们相提并论,是因为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一)体裁相同。都属纪念性杂文。(二)主旨相同。两篇文章都是纪念为革命... 《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写的两篇著名的感人肺腑的纪念文章,长期以来为人们所传诵。 它们常被人们相提并论,是因为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一)体裁相同。都属纪念性杂文。(二)主旨相同。两篇文章都是纪念为革命牺牲的青年,歌颂他们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表达沉痛的悼念之情,并愤怒地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屠杀革命青年的罪行。(三)结构相似。开头都说明了写作本文的悲愤心境和写作动机;中间都对烈士进行了一些片断的回忆,对反动统治者的卑劣凶残进行了揭露;结尾以警句形式对未来作出预见。(四)表达方法相同。两文都运用了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但仔细对照,这两篇文章在选材、表达方式和语言格调上又有不同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纪念文章 革命青年 革命精神 柔石 爱国热忱 文都 目不忍视 写作动机
下载PDF
历史·生命·爱——《为了忘却的记念》细读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小燕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78-87,共10页
说是细读,但还是出以较为宏阔的历史视野。论述的问题是三个。其一,当今时代要切身地进入《为了忘却的记念》需要对晚清以来中国的革命文化有符合历史逻辑的整体性认知: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改革—革命”者在和平区域被屠戮是令人尤为惨... 说是细读,但还是出以较为宏阔的历史视野。论述的问题是三个。其一,当今时代要切身地进入《为了忘却的记念》需要对晚清以来中国的革命文化有符合历史逻辑的整体性认知: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改革—革命”者在和平区域被屠戮是令人尤为惨痛的大悲剧,这悲剧到“左联五烈士”时已由来甚久,令人扼腕。其二,《为了忘却的记念》的写作意图之一在记录、抗议酷虐屠戮,刻写历史记忆。其三,《为了忘却的记念》更深、更贴己的写作意图在于呈现生命之间相互识别、相互“爱惜”的人间至情:或因共享的精神媒介而迅疾走近;或因共有的文艺之爱与德性元素而信任有加,乃至亲密无间。后者无疑加剧了人们对酷虐屠戮的悲剧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为了忘却的记念 细读 历史 生命
下载PDF
引导要走向深刻——《为了忘却的记念》备课教学拾零
7
作者 桑文彬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9年第2期19-20,共2页
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传统课文。近来重教一遍,又得几点“小东西”,愿与同人交流。1.让学生分析题目结构,根据文章背景、开头、结尾理解题目的真实涵义,借以理解全文。过去讲此文,因为太有讲头,笔者总是... 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传统课文。近来重教一遍,又得几点“小东西”,愿与同人交流。1.让学生分析题目结构,根据文章背景、开头、结尾理解题目的真实涵义,借以理解全文。过去讲此文,因为太有讲头,笔者总是滔滔不绝。这次教此文,因为学生有了自学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了忘却的记念 备课教学 引导 学生分析 语文课本 题目结构 课文 高中
下载PDF
《为了忘却的记念》赏析
8
作者 胡建华 韩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6年第12期66-67,共2页
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大批共产党人和其他革命志士,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国民党反动派反共的两个"围剿",即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在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中,他们查禁书报、封闭书店,通缉甚至拘禁、秘密杀害进步作家,无... 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大批共产党人和其他革命志士,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国民党反动派反共的两个"围剿",即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在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中,他们查禁书报、封闭书店,通缉甚至拘禁、秘密杀害进步作家,无所不用其极,妄图在文化战线上剿杀革命,以维护他们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左联"的五位作家(白莽、柔石、胡也频、冯铿和李伟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国民党杀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了忘却的记念 柔石 国民党反动派 文化“围剿” “左联” 冯铿 革命志士 反动统治 化悲痛为力量 革命文艺
下载PDF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札记三则
9
作者 曹文彬 邱庞同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88-90,共3页
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以下简称《忘却》)一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有关这篇文章的教学参考资料不少,但其中有些资料对《忘却》写作特点的分析,往往和对鲁迅另一篇纪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下简称《记念》)的分析雷同,即都... 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以下简称《忘却》)一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有关这篇文章的教学参考资料不少,但其中有些资料对《忘却》写作特点的分析,往往和对鲁迅另一篇纪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下简称《记念》)的分析雷同,即都强调记叙、抒情、议论的完美的结合,而不注意去分析它们各自的特色。有些教师为了给学生归纳出鲁迅这一类文章的写作特点,也常常喜欢将《忘却》和《记念》相提并论,不加区别。我们认为,这样的分析不够深入,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帮助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了忘却的记念 写作特点 教学参考资料 记念刘和珍君 中学语文教材 纪念文章 不加区别 柔石 革命民主主义 《摩罗诗力说》
下载PDF
一堂情境·策略互动课──《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局部展示
10
作者 许闵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为了忘却的记念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梦里依稀慈母泪——对《为了忘却的记念》隐含意义的解读
11
作者 许锡强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2年第3期7-9,共3页
提起《为了忘却的记念》,人们通常都会说这是一篇纪念“左联”五烈士的文章。但如果“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格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那我认为,所谓“纪念”云云,还只能算是显性意义,只有由此进而探讨其隐含意义,对《为了忘却... 提起《为了忘却的记念》,人们通常都会说这是一篇纪念“左联”五烈士的文章。但如果“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格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那我认为,所谓“纪念”云云,还只能算是显性意义,只有由此进而探讨其隐含意义,对《为了忘却的记念》的解读才能“较为确凿”。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了忘却的记念 隐含意义 解读 高中 语文 教学 阅读
下载PDF
《为了忘却的记念》典故简析
12
作者 刘凤海 《语文教学之友》 2003年第3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为了忘却的记念 典故 初中 语文 教学参考 课文分析 背景知识
下载PDF
气盛情浓 意在言外——《为了忘却的记念》语言选析
13
作者 陈建舟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0年第11期24-25,共2页
《为了忘却的记念》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对于鲁迅来说,它是怀人之作,更是战斗的檄文,因为鲁迅向来坚信生者的生存发展比死者的灵魂安息更为重要。诵读《为》文,我们深深感到,它的气势是旺盛的,感情是浓烈的,而一当这些是由... 《为了忘却的记念》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对于鲁迅来说,它是怀人之作,更是战斗的檄文,因为鲁迅向来坚信生者的生存发展比死者的灵魂安息更为重要。诵读《为》文,我们深深感到,它的气势是旺盛的,感情是浓烈的,而一当这些是由质朴蕴藉的语言所承载时,战斗力也是强大的。如果我们从语言赏析的角度切入,一定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不凡艺术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 课文分析 语言欣赏 中学 语文
下载PDF
《为了忘却的记念》之情感特性浅说
14
作者 张吉兵 《黄冈师专学报》 1997年第2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为了忘却的记念 情感特性 鲁迅 杂文 中国
下载PDF
从“幻”字说开去——浅谈《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炼字
15
作者 徐水斌 《语文知识》 2002年第6期25-26,共2页
鲁迅先生的炼字功夫是非常深厚的。一些极平常的字眼,一经先生打理,就产生神奇的艺术效果。兹举两例说明之。“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初读这句诗,总觉得“幻”字用得没有道理,似用“换”为当。仔细琢磨,方味出其中深义。这... 鲁迅先生的炼字功夫是非常深厚的。一些极平常的字眼,一经先生打理,就产生神奇的艺术效果。兹举两例说明之。“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初读这句诗,总觉得“幻”字用得没有道理,似用“换”为当。仔细琢磨,方味出其中深义。这句诗揭露了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若用“换”字,就只有“改换”的意思;而“幻”字,除有“改换”之意外,还写出了“大王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中学 语文教材 教学内容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下载PDF
这样教《为了忘却的记念》
16
作者 汪永富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7年第7期20-21,共2页
叶老曾经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又说:“教师备课应备在作者的思路上。……能把一篇文章的作者的思路脉络讲得清清楚楚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思路教学的重要性。《为了忘却的记念》和《记念刘和珍君》一样,都是作者... 叶老曾经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又说:“教师备课应备在作者的思路上。……能把一篇文章的作者的思路脉络讲得清清楚楚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思路教学的重要性。《为了忘却的记念》和《记念刘和珍君》一样,都是作者血泪迸发、情感激烈而又内蕴深刻的悼文。作为一篇叙事怀人的纪念性文章,弄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理清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文章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了忘却的记念 方孝孺 记念刘和珍君 彼得斐 刘和珍
下载PDF
比较视角下的文本分析——《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对比阅读
17
作者 景慧颖 《语文教学通讯》 2021年第45期60-62,共3页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从“我”的形象特点、写作侧重点、语言特点等维度来比较《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两篇文章,寻求其一致性与差异性,可以充分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鲁迅的生命状态与创作状态。
关键词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比较
下载PDF
随笔 闲笔 空笔——《为了忘却的记念》艺术手法拾零
18
作者 乔红 《中学语文》 2020年第3期49-50,共2页
随笔、闲笔与空笔是鲁迅作品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往往平淡见情致,自在得风流,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读者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我们在教学鲁迅作品的时候应该引领学生去深深体味"三笔"之法,从而妙悟文本的真义与... 随笔、闲笔与空笔是鲁迅作品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往往平淡见情致,自在得风流,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读者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我们在教学鲁迅作品的时候应该引领学生去深深体味"三笔"之法,从而妙悟文本的真义与深义。一、随笔"随笔"指随文就事随手点染,它往往是旁逸于正题之外的一小景、一细节、一风情、一议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下载PDF
《为了忘却的记念》三题
19
作者 付成角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85-88,共4页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悼念文字。全文五段:第一段,写和白莽的三次会见;第二段,写和柔石的亲密交往;第三段,写和白莽、柔石在“左联”一起战斗;第四段,写柔石等的牺牲以及作者的悼念;第五段,写作者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悼念文字。全文五段:第一段,写和白莽的三次会见;第二段,写和柔石的亲密交往;第三段,写和白莽、柔石在“左联”一起战斗;第四段,写柔石等的牺牲以及作者的悼念;第五段,写作者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全文的线索是明确的:写作者和几个青年作家的交往;重点也是明确的:写白莽和柔石。顺序呢?也应该是清楚的:前三段写烈士的生前,后两段写烈士牺牲前后,即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也就是时间顺序写的。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第一段为什么写的白莽而不是柔石。从作者对他们了解的深浅和与他们接触的疏密说,应该先写柔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石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先生 三题 岳飞 “迂” 秦桧 典故 “左联” 刚开头
下载PDF
读《为了忘却的记念》
20
作者 李景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84-89,共6页
《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于一九三三年二月,是鲁迅先生为悼念两年前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中惨遭杀害的白莽,柔石等五位青年作家而写的纪念文章。它表达了作者对于死难战友的诚挚悼念和对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刻骨仇恨,并以坚定的胜利... 《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于一九三三年二月,是鲁迅先生为悼念两年前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中惨遭杀害的白莽,柔石等五位青年作家而写的纪念文章。它表达了作者对于死难战友的诚挚悼念和对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刻骨仇恨,并以坚定的胜利信心激励人们进行更英勇的战斗。本文因为是痛定思痛,所以感情尤其深厚,文笔更加隽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了忘却的记念 柔石 刻骨仇恨 青年作家 国民党反动派 纪念文章 文化“围剿” 文学青年 三十年代文艺 化悲痛为力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