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道术将为天下裂”的意旨探析——以历史文化为视角
1
作者 向达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2-37,共6页
"道术将为天下裂"是《庄子·天下》提出的范畴,作者以道为学术视角对时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审查,得出"道术将为天下裂"的结论。《庄子》此论在于以道术否定方术,企图以道的宏大和理性融摄百家,结束东周百家争鸣... "道术将为天下裂"是《庄子·天下》提出的范畴,作者以道为学术视角对时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审查,得出"道术将为天下裂"的结论。《庄子》此论在于以道术否定方术,企图以道的宏大和理性融摄百家,结束东周百家争鸣和诸侯纷争的混乱局面,实现"道术将为天下合"的"一天下"局面。作为《庄子》外篇的《天下》提出这样的观点,契合了黄老学"一天下"的旨趣,顺应了战国中后期"天下合"的历史潮流,于历史洪流中反证历史发出了强有力的振铎之音,实为智者之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天下 “道术将为天下裂” 黄老之学 “道术将为天下合”
下载PDF
天下诸子
2
作者 蒋原伦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6期41-51,共11页
《庄子·天下》篇开中国2000年学术批评之先河,将先秦诸子中主要门派的特点逐一勾勒,加以品评。这种格局恢宏、俯瞰各家的气度是此前上百年学术争鸣的结晶,也是因时因势而成。文章除了对墨家和道家等有所描述,还对当下人们不怎么熟... 《庄子·天下》篇开中国2000年学术批评之先河,将先秦诸子中主要门派的特点逐一勾勒,加以品评。这种格局恢宏、俯瞰各家的气度是此前上百年学术争鸣的结晶,也是因时因势而成。文章除了对墨家和道家等有所描述,还对当下人们不怎么熟知的宋钘、尹文子、彭蒙、田骈、慎到、惠施等的思想学说做了评述,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学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术为天下 诸子不出于王官
下载PDF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公天下”思想的庄子版本——以《庄子·应帝王》“天根”章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528-537,共10页
“公天下”并非儒家的专利,《庄子·应帝王》以“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给出了庄子版本的“公天下”思想。“公天下”的庄子版本突显人的性命之情与生活世界,将正当性的政治理解为围绕着性命之情在生活世界展开的正性命的活动与秩序,... “公天下”并非儒家的专利,《庄子·应帝王》以“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给出了庄子版本的“公天下”思想。“公天下”的庄子版本突显人的性命之情与生活世界,将正当性的政治理解为围绕着性命之情在生活世界展开的正性命的活动与秩序,而任何脱离性命之情的政治活动都将政治下降为统治。性命之情的本质特点在于世间身位与超越身位之间的居间联结,人便是这种居间生存者,顺物自然,也就是顺物之性与命,公天下的政治秩序因而展开为人们在其中各正性命而并行不悖的日用生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天下 天根 为天下 顺物自然 性命之情 国家理性
下载PDF
从“道术将为天下裂”谈仲景医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熊滨雁 罗家乐 +1 位作者 吴文军 冯全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952-4956,共5页
文章从“道术将为天下裂”的认识角度出发,通过论述张仲景时代中医道术分裂的历史背景与仲景医学的理论渊源得出以下结论:(1)仲景医学是中医道术分裂时代背景下的产物;(2)仲景医学在道术分裂的时代背景下,以其相对精准而简易的实践价值... 文章从“道术将为天下裂”的认识角度出发,通过论述张仲景时代中医道术分裂的历史背景与仲景医学的理论渊源得出以下结论:(1)仲景医学是中医道术分裂时代背景下的产物;(2)仲景医学在道术分裂的时代背景下,以其相对精准而简易的实践价值,对中医之道的传承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术将为天下 庄子 伤寒论 医经 经方 仲景医学
原文传递
以老子“三宝”思想助力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
5
作者 杨一然 冯丰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0期119-123,共5页
高校文化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进行推进、完善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经验。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曾将自己为人处世所秉持的三大“法宝”总结为:“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 高校文化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进行推进、完善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经验。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曾将自己为人处世所秉持的三大“法宝”总结为:“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其涵盖了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准则,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具有能够超越时空限制、与时俱进的独特价值。该文旨在利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借鉴老子的“三宝”思想,并结合高校文化建设实践,将其去芜存菁,从而融入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致力于在高校倡导“自爱、爱他”的慈待行为,弘扬“崇俭戒奢”的传统美德,并辩证吸收“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内核,助推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宝”思想 老子 高校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敢为天下
下载PDF
《庄子》的“世德”观念及其政治意蕴 被引量:5
6
作者 叶树勋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7-122,共6页
在庄子思想中,世人的普遍德性作为公共生活秩序的内在依据,成了考量政治行为正当性的核心标准,由此德性问题也就不再限于个体生命的界域,而是在宏阔的天下视域中呈现出群体化的理论向度。此即庄学特有的世德观念。对于世人德性的整体情... 在庄子思想中,世人的普遍德性作为公共生活秩序的内在依据,成了考量政治行为正当性的核心标准,由此德性问题也就不再限于个体生命的界域,而是在宏阔的天下视域中呈现出群体化的理论向度。此即庄学特有的世德观念。对于世人德性的整体情况,庄子预设了"天下之德始玄同"的美好起点;但由于统治者"为天下"的不正当侵扰,世德日益"下衰",以至于"大德不同";为此庄子提出不干涉主义的政治诉求,倡导回归到人人皆为至德者的"至德之世"。庄子的这种政治主张并非无政府主义,而是对老子无为政治思想的解构式发展,和黄老学对无为政治进行制度设计的建构式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世德 为天下 不干涉主义 无政府主义
下载PDF
老子“三宝思想”是其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清果 曹艳辉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老子》也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老子"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三宝思想"就充分彰显出其政治理念:"慈"即慈爱天下的执政理念,旨在保障百姓的自由民主权利;"俭"蕴含节制自我欲望的... 《老子》也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老子"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三宝思想"就充分彰显出其政治理念:"慈"即慈爱天下的执政理念,旨在保障百姓的自由民主权利;"俭"蕴含节制自我欲望的内圣之法,意在提高为政者的道德修养;"不敢为天下先"意指谦卑自守的外王之道,传递了君民平等的价值观。老子的政治哲学是以塑造"至善"的执政者为出发点,不仅与现代"以德治国"理念相融相通,且与强调自由、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政治哲学 不敢为天下
下载PDF
道家的返朴归真和海德格尔的本真存在 被引量:3
8
作者 那薇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3年第2期114-121,共8页
海德格尔一生中不断变换术语去解释主客体尚未分离对立的混然状态。按照他的解释存在不是什么 ,而是此在把自己交托、敞开、出离到存在者中去的那种境域、牵扯和关联。一切存在者包括人在内只有在澄明之境才能作为存在者显现出来 ,获得... 海德格尔一生中不断变换术语去解释主客体尚未分离对立的混然状态。按照他的解释存在不是什么 ,而是此在把自己交托、敞开、出离到存在者中去的那种境域、牵扯和关联。一切存在者包括人在内只有在澄明之境才能作为存在者显现出来 ,获得本质。作为万物本原和基础的道家的道不是一个在时间上先于万物的绝对实体 ,也不是在空间上隐藏在万物背后的现成的东西。道不是能够脱离素朴之心运作和参与的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天地万物自然社会的客观规律 ,而是天地万物作为自身存在的本然状态。道是素朴之心与万物本然相融相契的状态 ,是至人、圣人、神人以无知无欲之心与天地共运形成的境域 ,是圣人的心毫无阻碍地 ,不偏执于一事一物完全地敞开 ,也就是说至人、神人、圣人心灵的运作敞开了万物按其本然面目契入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返朴归真 海德格尔 本真存在 主体 客体 生存本体论 “抱一为天下式” 守道 思悟存在 庄子 “不以心稽” “原初的把握” “圣心若镜” “非专题的寻视”
下载PDF
老子不争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孟琦 葛梦薇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9-72,89,共5页
老子不争哲学思想,包含处下守柔、知足去欲和不敢为天下先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实质是功遂身退、为而不争、以退为进、以"不争"来争。作为传统的为人之道和处世哲学,它对国人谦退忍让、知足常乐、礼贤下士等传统美德的形成曾经... 老子不争哲学思想,包含处下守柔、知足去欲和不敢为天下先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实质是功遂身退、为而不争、以退为进、以"不争"来争。作为传统的为人之道和处世哲学,它对国人谦退忍让、知足常乐、礼贤下士等传统美德的形成曾经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作为包含着辩证思想的智慧谋略,它对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当代人消除精神压力、领导者提高领导艺术,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不争哲学思想 处下守柔 知足去欲 不敢为天下
下载PDF
荀子的人本管理思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英来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08年第4期30-31,共2页
人本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指导思想之一。作为儒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认为人是管理世界的主体;提出"化性起伪"的观点,以改造并完善人的素养作为实现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提出&qu... 人本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指导思想之一。作为儒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认为人是管理世界的主体;提出"化性起伪"的观点,以改造并完善人的素养作为实现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表现出人本管理思想的生命力;提出"人为天下贵"的观点,指出了人本管理所致力于实现的内容。综合体现出现代人本管理思想的精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人本管理思想 “制天命而用” “化性起伪” “学而不可以已” “人为天下贵”
下载PDF
道法自然:老子以“自然为本”的入世情怀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全胜 《绥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72-74,共3页
老子不是一般意义上,自私的,只求保全自身的隐者,而是一个有着积极救世情怀,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大公"之人。他的"道"的思想,取法"自然",以"慈"为本,是针对战争的发起者——"侯王"... 老子不是一般意义上,自私的,只求保全自身的隐者,而是一个有着积极救世情怀,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大公"之人。他的"道"的思想,取法"自然",以"慈"为本,是针对战争的发起者——"侯王"提出的,带有解决现实忧患问题的重大责任;"道"的种种特性——"无为"、"不争"、"守雌"的思想也都是希望"统治者"去遵守从而维持社会安定。老子是充满着"积极治世"的人文关怀和入世情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自然为本 积极治世 不敢为天下
下载PDF
老子“三宝”人生处世哲学及现代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天翼 《大众科技》 2015年第6期179-181,共3页
当今的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张,社会事件多发,多数人不知如何处世,而先秦道家的最主要代表老子却早已给出解决方法。在《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中老子提出"三宝"的人生处世哲学。一曰慈,慈可以使人勇敢,心胸宽广;二曰... 当今的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张,社会事件多发,多数人不知如何处世,而先秦道家的最主要代表老子却早已给出解决方法。在《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中老子提出"三宝"的人生处世哲学。一曰慈,慈可以使人勇敢,心胸宽广;二曰俭,俭使人克服欲望,返璞归真;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则使人处世不争,故无尤。虽有消极倾向,但只要体会老子思想之精要,则可消除人际关系紧张,从而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世 不敢为天下 现代价值
下载PDF
《郭店楚简平议》前言 被引量:1
13
作者 涂宗流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1-84,共4页
《郭店楚简平议》对《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1998年版 )所列楚简《老子》、《儒书》、《语丛》凡 18篇的字、词、句、篇进行了全面研究。认为 ,《老子》甲、乙是表述道家原创者以道治国、“清静为天下定”思想的两册重要典籍 ,《... 《郭店楚简平议》对《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1998年版 )所列楚简《老子》、《儒书》、《语丛》凡 18篇的字、词、句、篇进行了全面研究。认为 ,《老子》甲、乙是表述道家原创者以道治国、“清静为天下定”思想的两册重要典籍 ,《老子》甲所提出的“道” ,是战国道家“建之以常无有 ,主之以太一”的理论依据 ,是道家本体论的发端。《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为晚出 ,似为关尹子所作 ,当是战国早期的作品。传世本《老子》晚于《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 ,将楚简《老子》甲、乙、丙的内容全部溶入 ,“建之以无常有” ,完成了道家学派的本体论的建设 ,于是便以《老子》著称于世。《语丛》比较复杂且佚简较多 ,在编排篇目时仅据简文内容对简序作了部分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楚简平议》 前言 《老子》 以道治国 道家 “清静为天下定”思想 《大一生水》
下载PDF
论黄宗羲政治学说的内在逻辑和历史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实龙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42-46,共5页
文章从《明夷待访录》的中心命题“立君为天下”而出,分析了黄宗羲政治学说的内在逻辑,即从人的生命需要出发,彻底否定君主“家天下”和“无君主义”,主张“立君为天下”,兴公利除公害,最终成就“人各自私”、“人各自利”。为保证“立... 文章从《明夷待访录》的中心命题“立君为天下”而出,分析了黄宗羲政治学说的内在逻辑,即从人的生命需要出发,彻底否定君主“家天下”和“无君主义”,主张“立君为天下”,兴公利除公害,最终成就“人各自私”、“人各自利”。为保证“立君为天下”的实现,黄宗羲既不主张以“天”来约束君权,也不提倡道德来规范人主,而是从权力的分配、法律的制定、舆论的监督、制度的建立等方面来制衡君权。在此基础上,也分析了黄宗羲“以君为天下”政治学说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政治学说 明夷待仿录 立君为天下
下载PDF
论老子的“三宝”
15
作者 马秋丽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64-66,共3页
老子“三宝”即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是老子哲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其治国、军事、处世思想的基本原则 ,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并可为现今人们所借鉴。
关键词 老子 不敢为天下
下载PDF
《老子》“三宝”健康人文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玮娇 张洪雷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1-44,共4页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三宝”蕴含丰富的健康人文思想对于医者而言,“慈”意味着“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俭”意味着“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不敢...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三宝”蕴含丰富的健康人文思想对于医者而言,“慈”意味着“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俭”意味着“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不敢为天下先”意味着不能“訾毁诸医,自矜己德,谓天下无双”;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慈”意味着关心和爱惜自己的身体,“俭”要求保守精气、养护身心,食饮有节、有度,不奢侈,“不敢为天下先”意味着要淡泊名利,居下不争、知足长乐,要顺应自然,尊重人的“生长壮老已”规律,坦然面对死亡。《老子》“三宝”健康人文思想对于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德经 健康人文 不敢为天下
下载PDF
觉浪道盛禅学思想新探——以“天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国柱 《佛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240-254,共15页
晚明以降,国运日衰,"世界坏极,人心坏极",引起了时人深深的忧虑。至于明清易代,在一般性的叙述中,"天崩地解"、"宇宙剥落"等词语更是常见的表达。但是,在这一时代洪流中,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激昂的声音,这... 晚明以降,国运日衰,"世界坏极,人心坏极",引起了时人深深的忧虑。至于明清易代,在一般性的叙述中,"天崩地解"、"宇宙剥落"等词语更是常见的表达。但是,在这一时代洪流中,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激昂的声音,这就是以觉浪道盛为代表的"反乾坤为再造"的自觉主张。通过研究可知,觉浪道盛对天地这一维度有着自觉而充分的关注,并进行了积极调整,不仅有着"为天下造新命"的现实关怀,还秉持"佛圣英雄"的人格理想,以"盘今"自任,在实践路径上自觉指向"天下人共成之天下"的精神维度,体现了强烈的共生精神。可见,在时代变迁中,佛教不再是一个消极的社会存在或文化符号,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到时代洪流,甚至成为文化整合中最为积极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浪道盛 天地 “逃禅” 为天下造新命
下载PDF
老子“三宝”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18
作者 冯慧娟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2-34,共3页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其思想体系都是由"道"展开的。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又是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法则,同样也是人类道德修养的依据。老子把遵道而来的道德修养总结为"三宝":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老...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其思想体系都是由"道"展开的。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又是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法则,同样也是人类道德修养的依据。老子把遵道而来的道德修养总结为"三宝":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的"三宝"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敢为天下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怀哭秦之节,存荆则未闻”──汉末“奇士”臧洪刍议
19
作者 曹金华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15-18,共4页
臧洪是东汉末年的“海内奇士”,在“缔谋伐董”的活动中,曾扮演了“为天下倡先”的重要角色,对维持东汉政权的苟延、促使董卓政权的覆灭以及延缓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形成,都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他“个体自觉”的意识和“气节”,在... 臧洪是东汉末年的“海内奇士”,在“缔谋伐董”的活动中,曾扮演了“为天下倡先”的重要角色,对维持东汉政权的苟延、促使董卓政权的覆灭以及延缓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形成,都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他“个体自觉”的意识和“气节”,在“群体自觉”向一己天地回归的际遇中,是令人称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奇士 臧洪 缔谋伐董 为天下倡先 个体自觉 群体自觉
下载PDF
老子养生观初探
20
作者 刘春森 《吕梁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40-43,共4页
养生,不是简单的吃保健药、简单的锻炼身体,而是要从意识上、从心态上做文章。老子的养生观,要求你做到"坐进大道里"——学会爱,学会中庸之道,学会心态平衡,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清心寡欲,这样才是最根本最彻底最安全的养生之道。
关键词 养生 大道 慈爱 俭朴 不敢为天下 无为 清心寡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