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子对“为己之学”的诠释与建构 被引量:4
1
作者 周之翔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9,共6页
"为己之学"是宋代理学的重要主题,宋代儒者大多以"为己之学"自期。朱子对"为己之学"极为重视,甚至以之作为划分读书人是否为"吾党"的标准。他认为"为己之学"既是学问的目标,也是为... "为己之学"是宋代理学的重要主题,宋代儒者大多以"为己之学"自期。朱子对"为己之学"极为重视,甚至以之作为划分读书人是否为"吾党"的标准。他认为"为己之学"既是学问的目标,也是为学的基本原则。朱子诠解《大学》,其目的就在于将"为己之学"理论化、系统化,并落实在文本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为己之学 《大章句》 自然得之
下载PDF
儒家为己之学传统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17
2
作者 肖群忠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共5页
儒家的为己之学传统是一以贯之的。儒家的为己之学传统其价值导向的精神实质 ,一是成人成圣的心性之学 ,而非功名利禄的事功之学 ,旨在强调一种道德价值而非功利价值 ;二是对人的自我完善、安身立命的内在价值的弘扬 ,是对人不受外在的... 儒家的为己之学传统是一以贯之的。儒家的为己之学传统其价值导向的精神实质 ,一是成人成圣的心性之学 ,而非功名利禄的事功之学 ,旨在强调一种道德价值而非功利价值 ;二是对人的自我完善、安身立命的内在价值的弘扬 ,是对人不受外在的功名利禄所役的独立精神和人的主体性的肯定 ;三是对为学的正确学风的倡导 ,对功利的、虚浮的不良学风的贬抑。其现代意义体现为 :第一 ,对于当代社会生活提升价值理性、弘扬人文精神 ,克服工具理性与功利主义思潮过于膨胀的偏颇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第二 ,对于引导民众注重修德成善、安身立命的内在价值 ,提高国民道德素质 ,提升民族精神气质有积极作用。第三 ,对于端正学风教风 ,克服学术与教育中过于功利化、工具化的偏颇和不良社会风气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为己之学 现代意义
下载PDF
“为己之学”的教学理念与高校文科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以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实践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灿 罗玉成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4年第1期68-71,共4页
我国高校文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文精神的缺失,文科应更多地注重学生人格修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证明,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遵循中国传统的"为己之学"的教学理念,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 我国高校文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文精神的缺失,文科应更多地注重学生人格修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证明,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遵循中国传统的"为己之学"的教学理念,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革新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令其成为具有完满人格与生命活力、富于人文理想与探索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从而促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在新时代的复兴,使文科教育成为先进思想的孕育者和时代精神的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己之学 高校 文科 人文素质 教育模式
下载PDF
《论语》为己之学的审美解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灿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0,共4页
《论语》中的"古之学者为己"主要强调"学"之主体性、兴趣性与悦乐境界,从而使主体在审美体验中实现自身的完善。孔子所说的"学"不是执着于对客体知识的掌握,而是以人生实践活动为基础和准则的,从而使&qu... 《论语》中的"古之学者为己"主要强调"学"之主体性、兴趣性与悦乐境界,从而使主体在审美体验中实现自身的完善。孔子所说的"学"不是执着于对客体知识的掌握,而是以人生实践活动为基础和准则的,从而使"为己之学"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强烈的审美色彩,这对于当今功利主义的学习风气是一种有力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为己之学 主体性 兴趣性 悦乐境界
下载PDF
儒家为己之学的内涵及其教育学启示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华东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80,共4页
儒家"为己之学"追求的价值目标是自我德性的完善,理想人格的成就。"为己之学"传统的精神实质是一种注重人的德性关怀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对于树立良好学风,克服学术与教育中过于功利化的思维,对于从事高等教... 儒家"为己之学"追求的价值目标是自我德性的完善,理想人格的成就。"为己之学"传统的精神实质是一种注重人的德性关怀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对于树立良好学风,克服学术与教育中过于功利化的思维,对于从事高等教育的实际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为己之学 教育理念
下载PDF
孔子的道德修养论作为“为己之学”的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武东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29,共6页
从道德教育的角度研究《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可以将其解析为政治、道德的社会教化("礼")和关于个体人格完善的修养("仁")两个层面。孔子重视"为己之学",但他更强调"仁"与"礼"的统一... 从道德教育的角度研究《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可以将其解析为政治、道德的社会教化("礼")和关于个体人格完善的修养("仁")两个层面。孔子重视"为己之学",但他更强调"仁"与"礼"的统一,人格完善之修养的起始点和落脚点是由"礼"来规定的。不应单纯地就"为己之学"的层面理解孔子的"意图"并确认孔子思想的意义的"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修养 为己之学
下载PDF
做为己之学 成有斐君子 被引量:4
7
作者 姜国钧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4,共5页
古代读书人做的是"为己之学",其目的是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有斐君子"。当今大学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在鼓励大学教师做"为人之学",其结果是学术腐败、自我迷失。重塑大学教师的君子人格,首先要为大学教... 古代读书人做的是"为己之学",其目的是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有斐君子"。当今大学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在鼓励大学教师做"为人之学",其结果是学术腐败、自我迷失。重塑大学教师的君子人格,首先要为大学教师做为己之学创造必要的生活条件;其次要为大学教师做为己之学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己之学 为人之学 君子人格
下载PDF
具体之学·为己之学·之间之学--一种新的中国式的哲学观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再林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178,共7页
与西方传统的立足于"思"的哲学观不同,真正的中国式的哲学观应以"身"为其立足点,并为我们展现出迥然异趣的三个面相。它是从现实出发的"具体之学",而非从意识出发的"抽象之学",是从身行出发的&... 与西方传统的立足于"思"的哲学观不同,真正的中国式的哲学观应以"身"为其立足点,并为我们展现出迥然异趣的三个面相。它是从现实出发的"具体之学",而非从意识出发的"抽象之学",是从身行出发的"为己之学",而非从言说出发的"为人之学";是从行止出发的"之间之学",而非从思辨出发的"分辨之学"。在人类哲学业已步入"后形而上学"时代的今天,对上述中国哲学观念的重新开显无疑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其既体现了一种向更为"原生态"的人类哲学形态的历史回归,又作为对人类现代哲学中愈鹜愈远的诸如"本质主义"、"文本主义"、"极端主义"等等取向的纠偏,而为我们指出了未来人类哲学理想重建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的哲 具体之学 为己之学 之间之学
下载PDF
古典儒家的学习观:一个“为己之学”的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杜钢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3-166,共4页
古典儒家认为,学习从本质上而言,应是一种"为己之学"。"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之间存在着和谐统一的关系,其实质是一种"为道之学"。"为己之学"在发展进程上主要表现为学习者从"... 古典儒家认为,学习从本质上而言,应是一种"为己之学"。"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之间存在着和谐统一的关系,其实质是一种"为道之学"。"为己之学"在发展进程上主要表现为学习者从"小我"向"大我"进行"由凡臻圣"的人格终极转化。日常生活是实践"为己之学"的基本场域,"中庸之道"是指导"为己之学"的根本准则。古典儒家极其注重"为己之学"践行过程中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透显出鲜明的"转苦为乐"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儒家 习观 为己之学
下载PDF
孔孟为己之学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振超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共2页
在人的欲性、智性、仁性三层心性结构中,孔子的心性学说以仁为核心,孟子构建了唯仁是举的性善论。基于此,孔孟在教育上力主"为己之学",以追求理想人格的实现。随着近代以来科学主义的盛行,教育的欲性和智性功能得到张扬,教育... 在人的欲性、智性、仁性三层心性结构中,孔子的心性学说以仁为核心,孟子构建了唯仁是举的性善论。基于此,孔孟在教育上力主"为己之学",以追求理想人格的实现。随着近代以来科学主义的盛行,教育的欲性和智性功能得到张扬,教育的仁性功能逐步式微。时到21世纪,教育滑向功利主义的趋向更加明显。此时,重温孔孟的为己之学,强调教育目的的内向性,对浸透着功利主义的现代教育有解毒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孟 为己之学 当代教育 为人之学 转化
下载PDF
古典儒家“为己之学”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柳新 《船山学刊》 2018年第2期98-105,共8页
古典儒家重"己",有"知己"、"为己"、"修己"、"立己"、"克己"、"行己"、"成己"等说,极言吾人道德与人性上的自觉自为,自立自强,实有一整套安身立命,... 古典儒家重"己",有"知己"、"为己"、"修己"、"立己"、"克己"、"行己"、"成己"等说,极言吾人道德与人性上的自觉自为,自立自强,实有一整套安身立命,修己安人,内圣外王,人文化成的生命的学问。这种生命的学问,因其核心和要领在于自我的道德觉悟与修为,依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之言,可谓之"为己之学"。古典儒家"为己之学"与当今流行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自有天壤之别,恰是对后者之反对、克服与超越。当此文化生态急需廓清与更新之际,古典儒家"为己之学"尤有其至关重要的道德教育意蕴,值得我们悉心体会、批判继承、着力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儒家 为己之学 道德教育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浅析孔子“为己之学”的道德蕴意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常丽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8-30,共3页
"为己之学"是孔子德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为己之学"思想精神内涵及其价值导向的分析,探讨了这一命题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及其对当今道德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为己之学 孔子 道德
下载PDF
儒家的为己之学与今日的为师之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全华 《教师发展研究》 2019年第2期65-75,共11页
对于儒家思想,我们既可将其作为一种学术资源,也可将其作为一种认知资源。作为学术资源的儒家思想是一种学术研究的客观文本,而作为认知资源的儒家思想则是通过认知主体与作为认知客体的文本之间的互动,以使其参与到人们日常的认知活动... 对于儒家思想,我们既可将其作为一种学术资源,也可将其作为一种认知资源。作为学术资源的儒家思想是一种学术研究的客观文本,而作为认知资源的儒家思想则是通过认知主体与作为认知客体的文本之间的互动,以使其参与到人们日常的认知活动中而成为活的传统。将其作为认知资源,我们会发现,由孔子发韧,并为后世儒家赓续、发展的为己之学,对于深化认识如今强调的立德树人的为师之道和提高师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重拾儒家为己之学的立德成己、学为圣人的道德理想,人生关怀,成己修身、至圣的工夫等方面的思想主张,并将其意涵楔入现今教育话语中的立德树人的为师之道,具有启悟新思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家思想 为己之学 为师之道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为己之学”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灿 《教育文化论坛》 2015年第4期49-52,共4页
"为己之学"的教学思想与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为己之学"的复兴能有力地推动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在我国高校的建立和完善,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成功构建又能反过来促进"为己之学"传统理念在现代... "为己之学"的教学思想与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为己之学"的复兴能有力地推动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在我国高校的建立和完善,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成功构建又能反过来促进"为己之学"传统理念在现代社会的传播与运用,使中国所固有的人文传统与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得益彰,有利于我们克服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各种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己之学 高校 人文素质 教育模式 交互作用
下载PDF
孔子“为己之学”中的主体性原则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远笋 《人文论丛》 CSSCI 2017年第2期72-79,共8页
一、引言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他主张'为己之学',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成就自己的道德人格。此处的己,即个人人格之谓,而完全的人格即是仁。~①与'为己之学'相对的是'... 一、引言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他主张'为己之学',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成就自己的道德人格。此处的己,即个人人格之谓,而完全的人格即是仁。~①与'为己之学'相对的是'为人之学',其目的则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学问,而与自己的人格完善不相干,学习并不是出于完善自己人格的内在要求。'为己之学'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中国读书人的最终关怀。《论语》以《学而》开篇,《学而》首句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孔子所说的'学习'不仅是一种知性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而知之 为己之学 君子不器
下载PDF
略论孟子《尽心》篇中的为己之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熊健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1-54,共4页
孔孟儒学很注重心性修养,心性修养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尽心》篇则较为集中地探讨了心性修养,并且对之后儒学的发展有继往开来之功。文章以《尽心》篇为基础充分挖掘讨论其所涉及到的为己之学,以及为己之学在儒学理论中的基础性地位... 孔孟儒学很注重心性修养,心性修养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尽心》篇则较为集中地探讨了心性修养,并且对之后儒学的发展有继往开来之功。文章以《尽心》篇为基础充分挖掘讨论其所涉及到的为己之学,以及为己之学在儒学理论中的基础性地位,具体阐明《尽心》篇中为己之学的内容特征,进而引发对该问题的理论意义的思考,意在使国人结合现实强化对传统核心价值观的追问与求索,重拾那份古朴而纯真的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己之学 心性修养 孟子
下载PDF
朱熹与“为己之学”的书院传统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浩 《华夏文化》 2021年第3期25-26,共2页
书院肇始于唐代,但同时具备教育功能并有相应名称的书院,则产生于五代时期。宋初八十余年,官方无暇也无力顾及文教事业,官学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同时,科举制度的规范和取士名额的扩大,又使士人接受教育的需求日渐高涨。在此“庠序之教... 书院肇始于唐代,但同时具备教育功能并有相应名称的书院,则产生于五代时期。宋初八十余年,官方无暇也无力顾及文教事业,官学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同时,科举制度的规范和取士名额的扩大,又使士人接受教育的需求日渐高涨。在此“庠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学”(朱熹:《衡州石鼓书院记》)的历史情形中,书院率先发展起来。所谓“四大书院”的出现,集中代表了北宋书院的显赫。北宋书院教育功能的强化以围绕科举展开教学为基本路径,这也决定了北宋书院在替代官学的过程中兴起,又在官学兴起的过程中走向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教育 文教事业 石鼓书院 为己之学 瘫痪状态 四大书院 五代时期
下载PDF
“为己之学”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制度保障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灿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6年第2期45-46,共2页
当前,"为己之学"的教学理念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面临许多现实困境,可以从教育体制与社会体制两方面进行制度革新,从而促进"为己之学"的传统教学理念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建构,推动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高等教... 当前,"为己之学"的教学理念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面临许多现实困境,可以从教育体制与社会体制两方面进行制度革新,从而促进"为己之学"的传统教学理念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建构,推动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高等教育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己之学 高校 人文素质 教育模式
下载PDF
“为己之学”与多媒体“减式思维”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灿 《铜仁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22-125,共4页
"为己之学"在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这对于我们克服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弊端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能有效促进多媒体"减式思维"向纵深发展。而多媒体"减式思维"的成功运用又能反过来保障"为己之学"的传... "为己之学"在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这对于我们克服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弊端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能有效促进多媒体"减式思维"向纵深发展。而多媒体"减式思维"的成功运用又能反过来保障"为己之学"的传统理念在现代社会的传播与运用,从而使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现代高科技手段相得益彰,形成良性互动,促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己之学 多媒体 减式思维 交互作用
下载PDF
论作为“为己之学”的儒学
20
作者 文碧方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3-70,共8页
该文通过对历史上儒家学者在“为己之学”上的论述进行考察与分析,并联系康德对道德之自律与自由的讨论,试图揭示和阐发儒学作为“为己之学”的内涵及其意义,以期深化人们对儒学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心”或“性” 为己之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