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为情造文——从《雕赋》看杜甫的文体创构 |
林继中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4
|
|
2
|
《情采》:为情造文,要约写真 |
闫禾
石海光
|
《语文学刊》
|
2020 |
0 |
|
3
|
“立文之道”与“为情造文”——从《情采》篇看刘勰的文学观 |
王琰
|
《阴山学刊》
|
2021 |
0 |
|
4
|
第6课 为情造文与为文造情——高考作文的立意之“真” |
姜振营
|
《广东教育(高中版)》
|
2015 |
0 |
|
5
|
“为情造文”与“为文造情”——读刘勰《文心雕龙》有感 |
竺柏岳
|
《写作》
|
2014 |
0 |
|
6
|
“为文造情”辨 |
赵树功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7
|
“为情而造文”新解 |
刘志中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
0 |
|
8
|
为情而造文与为文而造情之比较研究 |
潘晓侃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9
|
论“为文而造情” |
潘晓侃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0
|
论为情而造文 |
潘晓侃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1
|
“为情而造文”,不“为文而造情” |
陈碧湛
|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2
|
谈谈语文教学中情感的作用 |
徐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
1994 |
0 |
|
13
|
刘勰发展了“诗言志”与“诗缘情”的理论——初论《文心雕龙》中的情与志 |
吴熙贵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14
|
以情感为内核指导作文 |
宋瑞林
|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5
|
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文心雕龙》中关于创作过程中主客观关系的论述 |
黄建新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16
|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的文学创作观 |
郑晓婕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7
|
试论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上的作用 |
洪菲
|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
2016 |
0 |
|
18
|
试论情感与语文教学 |
周德华
|
《小学教学研究》
|
1992 |
0 |
|
19
|
文艺创作中的理与情 |
赵捷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1990 |
0 |
|
20
|
浅析黄少崇散文集《在母语中死去》的审美特征 |
陆艳清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