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情造文——从《雕赋》看杜甫的文体创构 被引量:4
1
作者 林继中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7-42,共6页
杜甫《雕赋》是其求仕的最后一试。其诉求建立在两个支点上,一是光荣的家世,一是非凡的才能。重点在明志,该赋由是摆脱"乞怜之态"。雕的意象是"大臣正色立朝之义"的象征,关键是敢于直言廷诤,致君尧舜。因此该赋属&q... 杜甫《雕赋》是其求仕的最后一试。其诉求建立在两个支点上,一是光荣的家世,一是非凡的才能。重点在明志,该赋由是摆脱"乞怜之态"。雕的意象是"大臣正色立朝之义"的象征,关键是敢于直言廷诤,致君尧舜。因此该赋属"为情造文"的"诗人之赋"。在语体上则注重多视角、多层次铺叙的赋法及其语词的双指向,并由两组不同指向的语词造成依附性与野性间的张力。雕意象的二重性深刻地体现了杜甫人格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情造文 杜甫 《雕赋》 体创构 张力
下载PDF
《情采》:为情造文,要约写真
2
作者 闫禾 石海光 《语文学刊》 2020年第5期9-15,共7页
《情采》是《文心雕龙》下半部的纲领,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阐述了文章写作中应遵循的创作规范。刘勰以“情”(质)指称文章中的个人感性情绪和理性思考,以“采”(文)指代声律辞藻等一众写作技巧,以及文辞的扼要精炼。具体来看,刘勰将文... 《情采》是《文心雕龙》下半部的纲领,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阐述了文章写作中应遵循的创作规范。刘勰以“情”(质)指称文章中的个人感性情绪和理性思考,以“采”(文)指代声律辞藻等一众写作技巧,以及文辞的扼要精炼。具体来看,刘勰将文章写作划为三个层次,一曰“质文并重”,强调文章写作中内容、形式应相辅互济,不可有所偏废;二曰“先质后文”,昭明内容与形式的主从关系,主张文采形式要为思想内容服务;三曰“为情造文”,申明思想内容应出乎真情,辞藻文采应恰当适度,并强调设立正确的规范来表达情感,使文章既有文采又突出思想情感,既为情造文又臻于文质彬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雕龙·采》 并重 先质后 为情造文
下载PDF
“立文之道”与“为情造文”——从《情采》篇看刘勰的文学观
3
作者 王琰 《阴山学刊》 2021年第4期27-31,共5页
《文心雕龙·情采》是刘勰对“何为文学”与“为何文学”命题思考的集大成。针对前者,刘勰认为“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以“情”为中心的“文”和以“辞”为内核的“采”构成了文学概念... 《文心雕龙·情采》是刘勰对“何为文学”与“为何文学”命题思考的集大成。针对前者,刘勰认为“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以“情”为中心的“文”和以“辞”为内核的“采”构成了文学概念。在此种文学观的导引下,刘勰对于文学创作的回应不仅仅是“文胜质”或“质待文”的二选一,而是融合了“形文”(有意味的形式)、“声文”(文学性)、“情文”(情、志作用下对现实的模仿)的综合体。针对“为何文学”这一文学本体问题,也在此综合中变得显豁,即“为情造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雕龙》 刘勰学观 诗言志 为情造文
下载PDF
第6课 为情造文与为文造情——高考作文的立意之“真”
4
作者 姜振营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15年第9期14-15,69,70,共4页
【考纲解读】“感情真挚”是指作文在立意时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即文章中表达的感情产生于生活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规律。这种情感发自内心、不受外界干扰,不是无限拔高的虚情假意,也不是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只有作者心中有... 【考纲解读】“感情真挚”是指作文在立意时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即文章中表达的感情产生于生活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规律。这种情感发自内心、不受外界干扰,不是无限拔高的虚情假意,也不是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只有作者心中有了激荡的情感,所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感人的魅力。【样题分析】(2014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情造文 高考作 自然地表 叶沃若 朗诵会 《氓》 吟咏 辞人
下载PDF
“为情造文”与“为文造情”——读刘勰《文心雕龙》有感
5
作者 竺柏岳 《写作》 2014年第12期43-45,共3页
南朝是文学上形式主义发展全盛时期,当时的作家多数出身于贵族或官僚,他们政治上经济上均有特殊的地位,因而生活奢侈,与民众隔绝,诚如颜之推《颜氏家训》所言:"梁世大夫,皆衣袖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至... 南朝是文学上形式主义发展全盛时期,当时的作家多数出身于贵族或官僚,他们政治上经济上均有特殊的地位,因而生活奢侈,与民众隔绝,诚如颜之推《颜氏家训》所言:"梁世大夫,皆衣袖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情造文 世大夫 永明体 全盛时期 必极 车舆 《颜氏家训》 博带 乘马
下载PDF
“为文造情”辨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树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6-131,共6页
为文造情,是《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提出并作为当时一个创作思潮而加以批判的,其目的是要确立传统的为情造文观念的地位。但其反对的为文造情之“情”中吸纳了个体性的诸如闲适等情感,并为文学虚构留下了相应的余地。它不仅是文学创作过... 为文造情,是《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提出并作为当时一个创作思潮而加以批判的,其目的是要确立传统的为情造文观念的地位。但其反对的为文造情之“情”中吸纳了个体性的诸如闲适等情感,并为文学虚构留下了相应的余地。它不仅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文学为情造文观念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情造文 产生原因 意义
下载PDF
“为情而造文”新解
7
作者 刘志中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72-73,共2页
《文心雕龙·情采》中“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两句,文论界对其解释欠准确。应分别解释为:为感情寻找一种恰当的表现形式;为形式寻找一种得以依傍的情感内容。
关键词 为情造文 表现形式 感内容 辨析
下载PDF
为情而造文与为文而造情之比较研究
8
作者 潘晓侃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12-116,共5页
为情而造文与为文而造情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以一组对立的概念出现,关于为情而造文历来受到研究者们的肯定与重视,但为文而造情一直遭到尖锐的批判,只有个别学者加以研究与肯定。关于两者的比较研究目前尚未开展,对二者进行比... 为情而造文与为文而造情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以一组对立的概念出现,关于为情而造文历来受到研究者们的肯定与重视,但为文而造情一直遭到尖锐的批判,只有个别学者加以研究与肯定。关于两者的比较研究目前尚未开展,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探索文学本位,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情造文 比较 学本位
下载PDF
论“为文而造情”
9
作者 潘晓侃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2-13,共2页
刘勰提出"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创作观念。其中"为文而造情"作为"为情而造文"的对立面出现,历来学者对"为文而造情"也持批判否定态度。其实,"为文而造... 刘勰提出"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创作观念。其中"为文而造情"作为"为情而造文"的对立面出现,历来学者对"为文而造情"也持批判否定态度。其实,"为文而造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有必要对"为文而造情"加以讨论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情造文 刘勰
下载PDF
论为情而造文
10
作者 潘晓侃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39-140,共2页
关于《文心雕龙》"情"的论述较多,但单独系统论述《情采》篇中"为情而造文"中"情"的文章却不多见。从"为情而造文"的内涵着眼,系统讨论刘勰所处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文风和文人自觉的情况,探索&qu... 关于《文心雕龙》"情"的论述较多,但单独系统论述《情采》篇中"为情而造文"中"情"的文章却不多见。从"为情而造文"的内涵着眼,系统讨论刘勰所处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文风和文人自觉的情况,探索"为情而造文"的当时提出的现实针对性问题及其实际影响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情造文 诗言志
下载PDF
“为情而造文”,不“为文而造情”
11
作者 陈碧湛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7-58,61,共3页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应试作文的弊端,这极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发挥和情感的抒发。应该由应试作文教学转向素质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也就是要从“为文而造情”转向“为情而造文”。
关键词 中学语 教学 为情造文
下载PDF
谈谈语文教学中情感的作用
12
作者 徐虹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4年第Z2期17-18,共2页
青年人心中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如果我们天天都力求纯粹合理、合乎科学、逻辑、语法,仅仅理智地进行语文知识传授,我们就会亲手造就语文学科的“流失生”,即不喜欢语文课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学语文实在是一种... 青年人心中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如果我们天天都力求纯粹合理、合乎科学、逻辑、语法,仅仅理智地进行语文知识传授,我们就会亲手造就语文学科的“流失生”,即不喜欢语文课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学语文实在是一种缘分。学生不是容器、口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教育 于漪老师 祖国语言 记念刘和珍君 青年心理学 段落大意 为情造文 艺术氛围 认知学习
下载PDF
刘勰发展了“诗言志”与“诗缘情”的理论——初论《文心雕龙》中的情与志
13
作者 吴熙贵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5-21,共7页
古代文学中的“诗言志”与“诗缘情”是评论诗歌及其创作的基本理论。秦汉以前,在诗歌创作及其评论中大都是沿用“诗言志”的理论,强调文学为政教服务,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就是其中有代表性并对后世有影响的理... 古代文学中的“诗言志”与“诗缘情”是评论诗歌及其创作的基本理论。秦汉以前,在诗歌创作及其评论中大都是沿用“诗言志”的理论,强调文学为政教服务,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就是其中有代表性并对后世有影响的理论。孔子的“温柔敦厚”诗教说,孟子的“知人论世”说,荀子认为诗是阐明“圣道之归”的看法等,都是把诗歌当成经学的附庸。汉代诗论的代表作《毛诗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缘 诗言志 诗歌创作 《毛诗序》 温柔敦厚 诗教 为情造文 政治抱负 诗歌理论
下载PDF
以情感为内核指导作文
14
作者 宋瑞林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4-25,共2页
文章乃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情感是由客观事物而触发的好恶倾向。写文章是“为情造文”,以情感为转移,语文教师应当以情感为内核来指导学生作文。—、观察捕情,化情为形学生观察某种客观事物,或爱或恶,都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 文章乃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情感是由客观事物而触发的好恶倾向。写文章是“为情造文”,以情感为转移,语文教师应当以情感为内核来指导学生作文。—、观察捕情,化情为形学生观察某种客观事物,或爱或恶,都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情造文 观察对象 不自觉 写作对象 思维加工 挑山工 桂林山水甲天下 活动指导 修辞方法 感性材料
下载PDF
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文心雕龙》中关于创作过程中主客观关系的论述
15
作者 黄建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41-47,共7页
刘勰《文心雕龙》一书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部体大而思精的巨著,它总结了商周以来直到齐梁时期文学创作的经验,继承和发展了商周以来文学创作理论和批评理论的成果。全书主要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三个部分,对文艺理论中关于文学... 刘勰《文心雕龙》一书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部体大而思精的巨著,它总结了商周以来直到齐梁时期文学创作的经验,继承和发展了商周以来文学创作理论和批评理论的成果。全书主要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三个部分,对文艺理论中关于文学的性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作家才能、文学生、文学批评以及创作原则和方法等一些重要问题论述得比较全面,体系也比较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物迁 古代学理论 学创作 体论 齐梁时期 创作过程 为情造文 艺理论 商周 艺创作
下载PDF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的文学创作观
16
作者 郑晓婕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0-82,共3页
《文心雕龙》以“情采”为中心,形成了体大思精的理论体系,《情采》篇作为刘勰专门论述“情”“采”的文章,主要论述的就是文学作品的创作问题,其中包括“情经辞纬”说、“为情造文”说和“联辞结采”说三方面,分别论述情与采的辩证统... 《文心雕龙》以“情采”为中心,形成了体大思精的理论体系,《情采》篇作为刘勰专门论述“情”“采”的文章,主要论述的就是文学作品的创作问题,其中包括“情经辞纬”说、“为情造文”说和“联辞结采”说三方面,分别论述情与采的辩证统一关系、“蓄愤郁陶”“述志为本”和“约而写真”的情的创作要求以及“贲象穷白”“控引情理”的采的创作要求。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刘勰独有的文学创作观,即以情为本,情采兼备,文质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雕龙·采》 经辞纬 为情造文 联辞结采
下载PDF
试论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上的作用
17
作者 洪菲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6年第9期105-106,共2页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现,好文章无论是写人记事或是表达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古人说"为情造文"。因此,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只有运用情感因素的推动力,才能激发学生作文的...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现,好文章无论是写人记事或是表达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古人说"为情造文"。因此,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只有运用情感因素的推动力,才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刘勰语),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强烈的愿望,感到自己的情感体验需要让人知晓,作起文来才会兴味盎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 为情造文 兴味盎然 中起 所持 笔才 可取之处
下载PDF
试论情感与语文教学
18
作者 周德华 《小学教学研究》 1992年第6期3-5,共3页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为此,研讨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对完成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为此,研讨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对完成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情感是会文悟道的中介“会文”与“悟道”,是语文科语言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的话精当地阐明了创作和阅读的过程与原理。作者是“情动而辞发”,读者是“披文以入情”,其中心是一个“情”字。“情”的一头是语言文字,是作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为此,要发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必须从“披文”出发,剖析语言文字;而阅读是一个双向活动,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脉络后,还必须进一步体会作者“为情造文”的惨淡经营,这样才真正达到“语言文字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教育 语言字训练 思想教育 为情造文 熏陶作用 阅读主体 心理活动 直观手段
下载PDF
文艺创作中的理与情
19
作者 赵捷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27-31,共5页
近几年来在文艺创作上风行着一种主张,认为作家创作只需凭感情、感觉,无须什么思考,只要“跟着感觉走”就可以写成好作品,任何理性因素的介入,都将有损于“文学审美的纯洁性”。这样就把艺术感觉。审美情感与理性、思想、倾向对立起来,... 近几年来在文艺创作上风行着一种主张,认为作家创作只需凭感情、感觉,无须什么思考,只要“跟着感觉走”就可以写成好作品,任何理性因素的介入,都将有损于“文学审美的纯洁性”。这样就把艺术感觉。审美情感与理性、思想、倾向对立起来,客观上否定了先进思想、理论对创作的指导意义,否定了作家创作的目标感、使命感、责任感,文学庄严的任务消失了,“玩文学”成了时髦的话题。 毫无疑问,文学创作中感情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马克思在谈到拉萨尔的剧本《佛郎茨·封·西金根》时曾说过这样的话:“这个剧本,在我读第一次时,强烈地感动了我,所以对于比我更易动情的读者,它将有一种更强烈的效果。”这里马克思提出了文艺作品要获得强烈的效果,就要使人动情,而这一“动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创作 艺术构思 学审美 审美 佛郎 目标感 学艺术家 为情造文 古代 精神特征
下载PDF
浅析黄少崇散文集《在母语中死去》的审美特征
20
作者 陆艳清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11期107-110,共4页
黄少崇的《在母语中死去》是一部彰显美学特质的散文集。其写作是作者对地域文化与民族土壤的一种重新审视,是一次可贵的“文学寻根”。黄少崇超越了一般乡土经验的表层抒写,开掘出一个深沉、丰厚、广阔的审美意蕴空间,呈现出壮族独特... 黄少崇的《在母语中死去》是一部彰显美学特质的散文集。其写作是作者对地域文化与民族土壤的一种重新审视,是一次可贵的“文学寻根”。黄少崇超越了一般乡土经验的表层抒写,开掘出一个深沉、丰厚、广阔的审美意蕴空间,呈现出壮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在文学审美上体现出“思理为妙”“为情造文”和“巧运辞章”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少崇 在母语中死去 思理为妙 为情造文 巧运辞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