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7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德以法”:孔子“为政在人”思想再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以凤 《武陵学刊》 2023年第2期12-20,共9页
“为政在人”思想是孔子基于春秋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提出的,意在凸显人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核心要旨在于修身与选贤,一方面强调为政者要以德修身,正己正人;另一方面倡导为政者要重视人才,选贤举能。“君子以人治人”体现了儒家对被... “为政在人”思想是孔子基于春秋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提出的,意在凸显人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核心要旨在于修身与选贤,一方面强调为政者要以德修身,正己正人;另一方面倡导为政者要重视人才,选贤举能。“君子以人治人”体现了儒家对被治理者的关注,是为政在人的重要补充。孔子主张的“为政在人”具有综合性,并不排斥法与刑,也不是“一人之治”,内蕴着“以德以法”的理念,要求为政者德法并重、宽猛相济。“为政在人”思想启示我们要重视选贤举能,德法相协,关注立法、司法和守法中“人”的特殊作用,对当下建设法治国家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德以法” 孔子 为政在人 以人治人 修身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为政在人”并非“人治” 被引量:2
2
作者 莫敏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7,共3页
先秦儒家的"为政在人"、"治人"理论并非"人治",它与西方"人治"理论有着较大差异。西方"人治"理论侧重于政治体制的设计,而"为政在人"范围更为广泛,既强调"为政"... 先秦儒家的"为政在人"、"治人"理论并非"人治",它与西方"人治"理论有着较大差异。西方"人治"理论侧重于政治体制的设计,而"为政在人"范围更为广泛,既强调"为政"、"施政"的主体(君主和各级官吏)和客体(庶民百姓),也强调统治者的自身修养,还包含诸多法律层面的见解和思考。先秦儒家虽然强调"为政在人"、"治人"等,但是并非不要法,而是认为在立法、司法和守法上,"人"的作用是必须特别予以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为政在人 人治
下载PDF
依法治校与“为政在人”之探析
3
作者 操基栋 《池州师专学报》 2006年第2期16-17,20,共3页
依法治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等来治理学校、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如果不对人治或治人思想进行彻底的清算,我们很难真正做到依法治校,树立起法的... 依法治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等来治理学校、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如果不对人治或治人思想进行彻底的清算,我们很难真正做到依法治校,树立起法的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校 为政在人 民主监督 民主管理
下载PDF
依法治校与“为政在人”之探析
4
作者 操基栋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83-85,共3页
依法治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等来治理学校、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如果不对人治或治人思想进行彻底的清算,我们很难真正做到依法治校,树立起法的... 依法治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等来治理学校、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如果不对人治或治人思想进行彻底的清算,我们很难真正做到依法治校,树立起法的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校 为政在人 民主监督 民主管理
下载PDF
儒家“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内在理论
5
作者 许仕奇 《品位·经典》 2024年第4期27-30,共4页
儒家政治哲学中“为政以德”强调道德修养和仁爱之心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该思想认为,统治者应以德行来引导和规范其政治行为,通过榜样的力量影响民众,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内在理论则依托于儒家的人性论、仁政观以及君子之道等概... 儒家政治哲学中“为政以德”强调道德修养和仁爱之心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该思想认为,统治者应以德行来引导和规范其政治行为,通过榜样的力量影响民众,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内在理论则依托于儒家的人性论、仁政观以及君子之道等概念,构建了一套旨在通过道德教化和仁爱政策来达成理想政治秩序的体系。儒家认为,政治不仅仅是权力的行使,更是道德的实践,其中重视民意、注重礼乐教化和维护社会等级秩序是其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为政以德” 哲学思想 政治哲学
下载PDF
为政以德:中国政治伦理的核心要义
6
作者 靳凤林 张雨琦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118,共7页
为政以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历代执政者在长期工作生活中形成的重要政治品质。它集儒、法、道、佛诸多思想流派之精华,蕴含着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修身为要的政治追求、贵和尚中的执政原则等丰富内涵,在古往今来不... 为政以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历代执政者在长期工作生活中形成的重要政治品质。它集儒、法、道、佛诸多思想流派之精华,蕴含着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修身为要的政治追求、贵和尚中的执政原则等丰富内涵,在古往今来不同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荡中,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为政以德的政治伦理体系。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努力把握中华先贤的这一重要政治智慧,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以来,通过大力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政德建设,努力使之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结合,使其在与时俱进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政以德 政治伦理 国家治理体系
下载PDF
《论语》中为政以德思想的特点及启示
7
作者 刘志礼 巴莹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23年第2期39-41,共3页
《论语》中为政以德思想立足于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阐释了为政者应克己复礼、修身治国的仁政思想。当代为政者应吸纳《论语》为政以德的优秀思想,以德明理,以德治国,以人为本,进而提升自身的政治管理能力。
关键词 《论语》 为政以德思想 特点 启示
下载PDF
论为政以德对传统中国政治合法性的塑造和影响
8
作者 朱桉成 潘传表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7-88,共12页
西周政治家们用德来解释为政的资格问题,为现实中君权易位和王朝更迭寻找正当性说明,这是为政以德理念形成的源起。为政以德理念从三个层面对政治提出了具体的合法性要求,即以德配天的天命合法性、德政仁政的民心合法性和德化天下的文... 西周政治家们用德来解释为政的资格问题,为现实中君权易位和王朝更迭寻找正当性说明,这是为政以德理念形成的源起。为政以德理念从三个层面对政治提出了具体的合法性要求,即以德配天的天命合法性、德政仁政的民心合法性和德化天下的文化合法性。为政以德是兼具规范和经验因素的合法性理论,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追求中“和”的精神。道势两立、君师分离传统在中国的确立,使为政者无法掌控对“德”的解释权,这是为政以德不致落空的一个关键。为政以德理念引导政治符合德的要求,也起到了规范和约束政治权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政以德 中国政治 政治合法性 道势两立
下载PDF
论中庸的“为政”思想与政体的演进——基于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史云贵 韩昕莲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5-123,共9页
中庸思想,既表现为一种至高的道德,也是一种强调“适度”“执中”“用中”的思维方式与处事原则,更在政治上彰显为一种混合政体的“共治”逻辑。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二者的“中庸观”在“中庸为至德”“辩证的中庸”与“为政取中庸”等方... 中庸思想,既表现为一种至高的道德,也是一种强调“适度”“执中”“用中”的思维方式与处事原则,更在政治上彰显为一种混合政体的“共治”逻辑。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二者的“中庸观”在“中庸为至德”“辩证的中庸”与“为政取中庸”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在践行目的、实现的根本途径与实施“抓手”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庸思想对中西方政体演进都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出现过“王与马共天下”和“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共治”局面;西方政治发展中也出现过“王在议会中”的君主立宪政体。作为一种妥协的政治艺术,中庸思想是现代治理思想尤其是现代社会合作治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思想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为政”思想 异同点 政体演进
下载PDF
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②
10
作者 郝涛 《新湘评论》 2023年第14期19-19,共1页
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元素之一。“民惟邦本”出自《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阐述了我国传统的治国安邦理念:人民是国家的根基,只有不... 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元素之一。“民惟邦本”出自《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阐述了我国传统的治国安邦理念:人民是国家的根基,只有不断夯实根基,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为政以德”出自《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强调了道德对于我国传统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构成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国家和社会治理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惟邦本 为政以德 我国传统政治 国家和社会治理 治理思想
下载PDF
论邓缵先为政理念的当代价值
11
作者 邢瑞 《品位·经典》 2023年第2期16-18,160,共4页
邓缵先戍守边关十八年,是一名为新疆奉献了生命的爱国官员,其为政理念的精髓就是爱国、廉洁、务实。邓缵先是广东援疆第一代人,通过研究他的为政之道,宣扬其戍边精神,对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邓缵先 为政理念 民初新疆
下载PDF
中国古典思想脉络中的儒法之争及其影响
12
作者 林存光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在中国古典思想脉络中,诸子百家之说形成和奠立了影响深远且丰富多元的政治思想传统。其中,儒法之争尤其具有典范性的思想意义,其思想论争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由此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人或人性的看法根本不同,对人类历史进程-社会生活境... 在中国古典思想脉络中,诸子百家之说形成和奠立了影响深远且丰富多元的政治思想传统。其中,儒法之争尤其具有典范性的思想意义,其思想论争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由此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人或人性的看法根本不同,对人类历史进程-社会生活境况的认识和理解迥然有异,对治国为政之道的认识和理解截然有别。从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治国为政中,法治与德治两者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思想 儒法之争 治国为政之道
下载PDF
“为政以德”: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内在逻辑理路——从美德政治学的角度看 被引量:7
13
作者 詹世友 王涵林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9-104,共6页
孔子在社会理想上憧憬"大同"之世,在现实的政治治理上则向往以亲情关系为主轴的家国一体的周礼之治,力图使政治社会成为一个"道德的团体",所以,"为政以德"成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礼制是其对社会基本... 孔子在社会理想上憧憬"大同"之世,在现实的政治治理上则向往以亲情关系为主轴的家国一体的周礼之治,力图使政治社会成为一个"道德的团体",所以,"为政以德"成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礼制是其对社会基本结构的设计,义乃政治治理的价值目标,孝悌是政德之根,仁为诸政德之全体大用,所以,其政治伦理思想内含一种内在逻辑结构,同时又表现出典型的美德政治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 为政以德 逻辑理路
下载PDF
为政以德与良心入宪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道晖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80,共5页
鉴于我国权力腐败、社会腐败等问题的凸现,要求执政者"为政以德"的呼声也日益强烈。我国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由于未能准确把握先秦时期儒家德治思想的真谛,将重点放在对老百姓的道德教化,而不是重在要求执政者... 鉴于我国权力腐败、社会腐败等问题的凸现,要求执政者"为政以德"的呼声也日益强烈。我国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由于未能准确把握先秦时期儒家德治思想的真谛,将重点放在对老百姓的道德教化,而不是重在要求执政者实行"法治下的德政",因而收效甚微。本文认为应当在法治的前提下,通过道德的社会权力化,使之成为约束执政者权力的辅助力量。"为政以德"还要求"良心入宪",要求执政者恪守政治伦理和司法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政以德 权力 良心
下载PDF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刍议 被引量:5
15
作者 盛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7-100,共4页
孔子的北辰之譬是在先秦人的北极崇拜和崇信天命的心理大环境下提出的。北极崇拜心理使孔子将受命于天的国君同执掌中天的北极星神联系在一起,其“政”、“德”亦一定程度地富有原始天命观的意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的北辰之譬是在先秦人的北极崇拜和崇信天命的心理大环境下提出的。北极崇拜心理使孔子将受命于天的国君同执掌中天的北极星神联系在一起,其“政”、“德”亦一定程度地富有原始天命观的意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产生同孔子的天命意识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为政以德 北辰 天命意识
下载PDF
为政以德:儒家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标志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鲁兵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9,共4页
"为政以德"是孔子所提出的关于治理国政的基本方针,是儒家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鲜明标志。孔子及其儒家认为,"为政以德"是对为政者起码的道德要求,在处理政务、治理国家方面,为政者必须遵从一... "为政以德"是孔子所提出的关于治理国政的基本方针,是儒家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鲜明标志。孔子及其儒家认为,"为政以德"是对为政者起码的道德要求,在处理政务、治理国家方面,为政者必须遵从一定的道德准则,并重视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从"为政以德"的基本原则出发,儒家倡导德治、仁政,反对暴政、苛政。在德治与刑罚的关系问题上,儒家主张德主刑辅,认为在治理国政中道德与刑罚虽然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德治是根本,刑罚只能是"辅治之法"。儒家在政治上不但倡导"德政",而且还主张"以德导民",要求为政者注意社会道德教化,并把道德教化视为治国之本。正确把握孔子及其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对于全面理解孔子及其儒家的政治思想、道德理论以及整个思想体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家 为政以德 政治道德 仁政 德治
下载PDF
“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解读 被引量:3
17
作者 聂长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7,共6页
在"为政以德"中,"德"具有崇高的道德、无为的智慧、坦荡的勇气三种品格,而不仅仅指"道德"。"为政以德"的对象是官员而非百姓,这句话也不是主张"德治"的落后理念,而是关于政治道德运... 在"为政以德"中,"德"具有崇高的道德、无为的智慧、坦荡的勇气三种品格,而不仅仅指"道德"。"为政以德"的对象是官员而非百姓,这句话也不是主张"德治"的落后理念,而是关于政治道德运行规律的先进理念。"为政以德"提出了对政府的高尚之道德、无为之智慧、公开之勇气的三重要求,这三条正是评判现代政府合法性的标准。"为政以德"虽然提出了两千多年,但不是古董,而是极具现代性,其现代性的意义只有在现代社会中才能被挖掘出来,显示了孔子政治哲学的前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为政以德 无为而治 公开性
下载PDF
儒家"为政以德"思想与官德建设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钟麟 蒋祖发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6-38,共3页
儒家"为政以德"思想,曾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并规范着我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精神。今天,批判地继承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对于促进干部自身的学习修养和实践锻炼,加强我国当前的官德建设,有... 儒家"为政以德"思想,曾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并规范着我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精神。今天,批判地继承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对于促进干部自身的学习修养和实践锻炼,加强我国当前的官德建设,有其重要意义,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德建设 为政以德 思想 实践锻炼 历史进程 人民 干部 儒家 自身 批判
下载PDF
论“为政以德”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安伯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2期10-15,61,共7页
对于“为政以德”这类具有现实生命力的传统政治伦理,既不能偏面强调它的阶级性和时代性而全盘抛弃,也不能由于它包含真理性成分而不加分析地继承,而应对它进行现代转换。这就是:摈弃“官主民仆”型,确立“民主官仆”型;摈弃“伦... 对于“为政以德”这类具有现实生命力的传统政治伦理,既不能偏面强调它的阶级性和时代性而全盘抛弃,也不能由于它包含真理性成分而不加分析地继承,而应对它进行现代转换。这就是:摈弃“官主民仆”型,确立“民主官仆”型;摈弃“伦理政治”型,确立“综合协调”型;摈弃“重德轻法”型,确立“法德互补”型,从而赋予“为政以德”以新的时代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政以德 现代 转换
下载PDF
“为政以德”与“无为而治”——《论语》集译三则 被引量:2
20
作者 黎红雷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6,共7页
孔子既主张"为政以德",又主张"无为而治"。如何准确把握其中"为"与"无为"之间的微妙关系?其实,所谓"无为而治",就是领导行为的"最小——最大"原则,即如何以最小的领导行... 孔子既主张"为政以德",又主张"无为而治"。如何准确把握其中"为"与"无为"之间的微妙关系?其实,所谓"无为而治",就是领导行为的"最小——最大"原则,即如何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得最大的领导效果。儒家的进路在于,以"为政以德"为起点,以"道之以德"为过程,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政以德 道之以德 无为而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