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为曹操翻案”的三层“翻案”结构考察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唐蕾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6-53,共1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古典文学资源对新中国文学生产的影响研究(1949—1966)”(项目编号:22BZW027)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1959年郭沫若以历史剧《蔡文姬》的写作为源头,推动了“为曹操翻案”运动,在史学界与文学界引起震动。围绕“翻案”,在学科内部、史学与文学间、研究与创作间形成一个三层“翻案”结构。“翻案”结构展示了文学与史学在此时期文化场域内部的复杂关系,而将其放在时间线索里,将更加清晰地呈现出这种差异共生关系,并对随后形成的“历史剧”潮流等文化现象作出解释。
-
关键词
为曹操翻案
历史剧
史学革命
《蔡文姬》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替曹操等人翻案谈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问题
- 2
-
-
作者
仓林忠
-
机构
盐城工学院社会科学部
-
出处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9-75,共7页
-
文摘
广大民众出于社会良知,约定俗成地形成了鉴别历史人物的一般标准。这些以道义为基本内容的评价标准,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正能量。人性的光辉,使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超越阶级樊篱,关注国家前途、社会和谐和人类的命运,保持高尚的品格和情操。肯定这样的历史人物,有利于积极地引导社会历史向良性方向发展。而个人建立的事功无论多大,也不等同于历史贡献。不论是非,单以事功为标准评价人物,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会产生负面效应。数十年来,史学界对草菅人命、给后世造成恶劣影响的曹操等人翻案,有悖于正确的评价标准,分明站错了立场,是反人类、反文明、反历史的。
-
关键词
为曹操翻案
反思
学者与人民
评价历史人物
标准
-
Keywords
reflection reversing the verdict on the behalf of Cao Cao
discrimination historical figures
evaluation criteria
-
分类号
K06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关于1959年曹操讨论之诱因考
- 3
-
-
作者
姜丽华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2期116-118,共3页
-
文摘
1959年,全国掀起了关于曹操的大讨论。当时,这场讨论波及了史学界、文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目前,对于这场大讨论是何时发起、又如何能在全国得到迅速响应等问题,学界尚缺乏较为全面与踏实的研究。当年引发、推动曹操讨论的几个因素应分别为:郭沫若的创作动机、毛泽东对曹操的看法、中共中央机关报对讨论的报道、中宣部的直接参与及《蔡文姬》发行的多种运作方式等。
-
关键词
《蔡文姬》
为曹操翻案
宣传报道
发行方式
-
分类号
I207.41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三国志演义》到蔡文姬戏
- 4
-
-
作者
齐学东
-
机构
福建开放大学文经学院
-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6-158,共13页
-
文摘
在《三国志演义》里蔡文姬只是一笔带过的小人物,而到了明清时期蔡文姬戏却大放异彩。这些作品赞扬曹操不忘老友,赎回文姬的义举;肯定蔡邕和文姬修史,延续文化传统的人生追求;展示文姬故土恋和母子情的心灵矛盾等。蔡文姬故事成为歌颂曹操的好素材。
-
关键词
《三国志演义》
文姬戏
为曹操翻案
-
分类号
I207.413
[文学—中国文学]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