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对《德国民法典》第90a条的理解展开环境资源法学与民法学的对话 被引量:17
1
作者 蔡守秋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1-15,共15页
新修订的《德国民法典》关于“动物不是物”的规定,是指动物既不是物,也不是人,动物就是动物。这一规定是民法(特别是大陆法系的民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大变革,它宣布了当代民法的一种新理念,是对传统民法理论中“人、物二分... 新修订的《德国民法典》关于“动物不是物”的规定,是指动物既不是物,也不是人,动物就是动物。这一规定是民法(特别是大陆法系的民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大变革,它宣布了当代民法的一种新理念,是对传统民法理论中“人、物二分法”、“主、客二分法”的研究范式的突破。“主、客二分法”在法学中的经典表现是,世界仅由人与物组成,不是人就是物,不是物就是人,人永远是主体,物永远是客体。这种“主、客二分法”有许多弊病。环境资源法学主张“主、客一体化”,“动物不是民法中的物,也不是民法中的人”的观点一直是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动物既区别于人又区别于物,法律可以确认动物享有权利,但动物权利不是人权,享有权利的动物也不是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资源法学 民法学 主、客二分法” 动物不是物 动物的权利 德国民法典
下载PDF
从海德格尔的视界看近代哲学认识论的根本缺陷
2
作者 方新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7,共3页
自笛卡尔以降的近代哲学总是习惯于把主、客二分当作构建认识论理论的基石。由此,一方面引发了康德所谓的“哲学的耻辱”(即哲学“没能对‘外部世界的存在’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明”);另一方面,由于主、客二分说不能把人视为“存在先... 自笛卡尔以降的近代哲学总是习惯于把主、客二分当作构建认识论理论的基石。由此,一方面引发了康德所谓的“哲学的耻辱”(即哲学“没能对‘外部世界的存在’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明”);另一方面,由于主、客二分说不能把人视为“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者,从而丧失了先于现象把握存在的可能性。正确的做法应是刚好颠倒过来,从更为本源的人的生存—存在论角度去解释人的认识。舍此,我们便不能对认识有真正切近的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哲学认识论 主、客二分 生存-存在认识论
下载PDF
试析“生存困境”之根源——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费维斌 董军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7-50,80,共5页
"生存困境"是当今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生存现状。导致"生存困境"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深层根源可归结于主、客二分的本体论,是与应当对立的价值架构以及自然无主体性的传统观念等;走出"生存困境"的必然... "生存困境"是当今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生存现状。导致"生存困境"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深层根源可归结于主、客二分的本体论,是与应当对立的价值架构以及自然无主体性的传统观念等;走出"生存困境"的必然选择就是确立"天人合一"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困境 主、客二分 自然无体性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