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硅FER沸石上有机吸附物脱附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钱斌 孙尧俊 龙英才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5-240,共6页
运用热分析技术 ,研究吸附在体相和表面结构完美的单晶状疏水全硅FER沸石孔道中的有机化合物的脱附行为 ,测定亲和性指数AT 值和负载量 .所研究的吸附质为直链烷烃、直链烷基醇、直链烷基胺等 .结果显示醇有较低的AT 值 .而直链烷烃有... 运用热分析技术 ,研究吸附在体相和表面结构完美的单晶状疏水全硅FER沸石孔道中的有机化合物的脱附行为 ,测定亲和性指数AT 值和负载量 .所研究的吸附质为直链烷烃、直链烷基醇、直链烷基胺等 .结果显示醇有较低的AT 值 .而直链烷烃有较高的AT 值 ,胺类有最高的AT 值 .证明全硅FER沸石骨架对烷基、胺基呈现出强的“亲和性” ,而对羟基呈现出“憎性” .同时还发现吸附质的链长对脱附性质、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硅FER沸石 TG/DTA/DTA 主体/客体相互作用 有机化合物 脱附性质 亲和性 热分析
下载PDF
中国管理本土研究:理念定义及范式设计 被引量:55
2
作者 李平 《管理学报》 CSSCI 2010年第5期633-641,648,共10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有人认为本土研究有益并且重要,因为它能对研究任何国家及文化的本土现象及问题提供深度的认识。本土研究表面上类似于某些学者常说的情境化研究,但本土研究的难度和挑战更大。该文的目的是更为清晰地阐明本土研究的...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有人认为本土研究有益并且重要,因为它能对研究任何国家及文化的本土现象及问题提供深度的认识。本土研究表面上类似于某些学者常说的情境化研究,但本土研究的难度和挑战更大。该文的目的是更为清晰地阐明本土研究的理念定义,同时也更为系统性地提供本土研究的范式设计,特别是如何应用阴阳思维方式整合西方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研究 主体/客体研究视角 中国管理 理念定义 范式设计
下载PDF
论实践在认识哲学价值中的作用
3
作者 刘有良 陈英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25-26,共2页
马克思指出,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可见实践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中起了决定作用。实践在价值本质:价值形成的基础源自于主体需要、价值形成的条件是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价值形成的实质是主客体之间需要与... 马克思指出,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可见实践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中起了决定作用。实践在价值本质:价值形成的基础源自于主体需要、价值形成的条件是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价值形成的实质是主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需要关系的不断生成中,三个方面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主体/客体 价值
下载PDF
两个女人,同一个家庭——《小团圆》和《饥饿的女儿》的母亲书写
4
作者 王建华 《戏剧之家》 2021年第32期193-194,共2页
《小团圆》和《饥饿的女儿》同为张爱玲和虹影隐射爱情婚姻的自传体小说,她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还原了作为女人的母亲的历史,重构母亲在大历史背景下的情感经验与生存困境,指涉并摹写出女性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成长经验,同时建立起女性与家庭... 《小团圆》和《饥饿的女儿》同为张爱玲和虹影隐射爱情婚姻的自传体小说,她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还原了作为女人的母亲的历史,重构母亲在大历史背景下的情感经验与生存困境,指涉并摹写出女性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成长经验,同时建立起女性与家庭空间的血脉联系,揭示女性处于主体/客体双重身份的尴尬处境,通过铺展女性自我的建构,并勇于揭露它,得以正视女性自我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团圆》 《饥饿的女儿》 母亲 主体/客体
下载PDF
论价值思维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小平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7,共7页
本文首倡价值思维之义。论述了价值思维是以“向我性”主客一体化为结构特征的区别于理论思维的人类实践-精神活动。探究了价值思维的物质动力、内在根源、实质与功能,分析了道德价值生成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关键词 价值思维 向我性 丰客一体化 实践精神掌握世界 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 主体尺度 价值/态度/评价
下载PDF
显与隐——文化展示的人类学与人类学的文化展示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铭铭 《博物院》 2020年第4期13-19,共7页
本文以"显"和"隐"两个字为切入点,探讨了文化展示的人类学与人类学的文化展示的关系。虽然人类学家常常认为自己是田野中使"隐"得以显现的人,但实际上不同地方的"报道人"已经生活在一个兼备&qu... 本文以"显"和"隐"两个字为切入点,探讨了文化展示的人类学与人类学的文化展示的关系。虽然人类学家常常认为自己是田野中使"隐"得以显现的人,但实际上不同地方的"报道人"已经生活在一个兼备"显"和"隐"的世界里。我们在田野调查时看到的文化展示,如寺庙及其节庆,充满了"展示的智慧",堪与伴随着"殖民现代性"而来的各种"展示文化"做比对。此外,人类学家在寺庙庆典的"综合文本"中看到的——尤其是他们的献祭逻辑——对我们改革当代的"展示文化"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博物馆 人类学 文化展示 主体/客体 献祭逻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