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武术思想史研究若干议题管窥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星潭
韩红雨
马振水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5,46,共6页
对武术思想史的关注,是推进武术理论的必然要求,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了武术思想史的若干议题,提出史料是武术思想史研究的基础,甄别与互证程度高低决定了思想根基深浅;语境是历史上的特定时代,是武术思...
对武术思想史的关注,是推进武术理论的必然要求,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了武术思想史的若干议题,提出史料是武术思想史研究的基础,甄别与互证程度高低决定了思想根基深浅;语境是历史上的特定时代,是武术思想发生、发展和成熟的历史现场;主体是基于占历史多数的大众习武群体,主体叙事遵循的是唯物史观,符合史学转型潮流;本体是区别于其它文化思想的抓手,是武术思想的最终建构;长时段彰显着武术思想的连续性,提醒我们摆脱"后见之明",树立"去熟悉化"意识,从"无知之幕"探究思想之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武术思想史
文化
历史语境
主体与本体
长时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心即理”义旨析论——基于宋、明两代学旨的不同思想前设之辨析
2
作者
梁一群
《杭州学刊》
2018年第3期181-196,共16页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实为阐述其'心即理'学旨的本门功夫。阳明'心即理'说,实与陆九渊'心即理'之旨,迥异其趣。盖因象山所述,其思想前设,实为宋儒普遍认可的'心-理'同构模式。溯其本根,是对于...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实为阐述其'心即理'学旨的本门功夫。阳明'心即理'说,实与陆九渊'心即理'之旨,迥异其趣。盖因象山所述,其思想前设,实为宋儒普遍认可的'心-理'同构模式。溯其本根,是对于'理'的全体认同。而阳明之意,则为'心→理'建构模式:唯有从'心'出发,'理'之全体,方能呈露端现。是则'知行合一',无非是认知主体对于自身的'复'归:'心即理'即是'主体=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宋明理学
心即理
知行合一
主体与本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双重维度”需要的学校武术教育改革
被引量:
1
3
作者
沈承勋
陈波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04-110,共7页
从主体和本体的关系视角出发,“学生和武术”的发展需要是决定学校武术教育成败的关键。针对学校武术教育存在武术发展与学生需要互不匹配的现实困局,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等,对我国学校武术教育使命进行了历史性梳理,并提出了基...
从主体和本体的关系视角出发,“学生和武术”的发展需要是决定学校武术教育成败的关键。针对学校武术教育存在武术发展与学生需要互不匹配的现实困局,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等,对我国学校武术教育使命进行了历史性梳理,并提出了基于“学生和武术”双重维度需要的实施策略。研究认为:学校武术是武术的子体,应承担起“武化教育”的重任,从需要层面将学生和武术置于平行关系的同等地位,以满足二者的发展需要。提出应采取“理论和技术”双修的教育模式,满足武术自身发展需要——即技术层面把握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多样性并存,理论层面贯彻落实武德文化教育;依功能划分对武术实施分层利导,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武术教育
武术文化
教育使命
武术教育改革
双重维度
主体
需要理论
主体与本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张大千画家之画的精神内涵
被引量:
1
4
作者
唐波
周芳利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8-33,共6页
张大千以"文人画"为起点,以"大风堂"为根据地,通过对士夫画、画工画的层层推进与绘画实践,深刻地认识到"书法功底"与"骨法用笔"是中国绘画本体的基础特质;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20世纪中国的画家...
张大千以"文人画"为起点,以"大风堂"为根据地,通过对士夫画、画工画的层层推进与绘画实践,深刻地认识到"书法功底"与"骨法用笔"是中国绘画本体的基础特质;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20世纪中国的画家之画,必须兼具"画工画"在绘画上的全面性、"士夫画"在文化上的理想性以及"文人画"在绘画上的职业性。张大千对"画家之画"精神内涵的理解,与改良派与革命派相比,更符合中国文化发展的"国情",这也是张大千成为20世纪最为风姿绰绝的绘画巨匠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画家之画
大风堂
主体与本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武术思想史研究若干议题管窥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星潭
韩红雨
马振水
机构
韶关学院体育学院
河北体育学院武术系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5,46,共6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化2015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武道对青少年人格和社会化影响的研究"(GD15XTY1)
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空间与秩序: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以明清至民国时期沧州武术为例"(HB14TY009)
文摘
对武术思想史的关注,是推进武术理论的必然要求,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了武术思想史的若干议题,提出史料是武术思想史研究的基础,甄别与互证程度高低决定了思想根基深浅;语境是历史上的特定时代,是武术思想发生、发展和成熟的历史现场;主体是基于占历史多数的大众习武群体,主体叙事遵循的是唯物史观,符合史学转型潮流;本体是区别于其它文化思想的抓手,是武术思想的最终建构;长时段彰显着武术思想的连续性,提醒我们摆脱"后见之明",树立"去熟悉化"意识,从"无知之幕"探究思想之流。
关键词
中国武术
武术思想史
文化
历史语境
主体与本体
长时段
Keywords
Chinese Wushu
history of Wushu thought
culture
historical context
subject and ontology
long time span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心即理”义旨析论——基于宋、明两代学旨的不同思想前设之辨析
2
作者
梁一群
机构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
出处
《杭州学刊》
2018年第3期181-196,共16页
文摘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实为阐述其'心即理'学旨的本门功夫。阳明'心即理'说,实与陆九渊'心即理'之旨,迥异其趣。盖因象山所述,其思想前设,实为宋儒普遍认可的'心-理'同构模式。溯其本根,是对于'理'的全体认同。而阳明之意,则为'心→理'建构模式:唯有从'心'出发,'理'之全体,方能呈露端现。是则'知行合一',无非是认知主体对于自身的'复'归:'心即理'即是'主体=本体'。
关键词
王阳明
宋明理学
心即理
知行合一
主体与本体
分类号
B248.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双重维度”需要的学校武术教育改革
被引量:
1
3
作者
沈承勋
陈波
机构
安徽科技学院体育教学部
成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出处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04-11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7XTY004)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364SS16101)
校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X2021056)。
文摘
从主体和本体的关系视角出发,“学生和武术”的发展需要是决定学校武术教育成败的关键。针对学校武术教育存在武术发展与学生需要互不匹配的现实困局,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等,对我国学校武术教育使命进行了历史性梳理,并提出了基于“学生和武术”双重维度需要的实施策略。研究认为:学校武术是武术的子体,应承担起“武化教育”的重任,从需要层面将学生和武术置于平行关系的同等地位,以满足二者的发展需要。提出应采取“理论和技术”双修的教育模式,满足武术自身发展需要——即技术层面把握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多样性并存,理论层面贯彻落实武德文化教育;依功能划分对武术实施分层利导,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关键词
学校武术教育
武术文化
教育使命
武术教育改革
双重维度
主体
需要理论
主体与本体
Keywords
school Wushu education
Wushu culture
educational mission
Wushu education reform
double dimension
subject need theory
subject and noumenon
分类号
G852-4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张大千画家之画的精神内涵
被引量:
1
4
作者
唐波
周芳利
机构
四川传媒学院艺动系
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8-33,共6页
基金
2012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职业画家与画家画的内在关系研究--以张大千为例(ZDQ2012-26)
文摘
张大千以"文人画"为起点,以"大风堂"为根据地,通过对士夫画、画工画的层层推进与绘画实践,深刻地认识到"书法功底"与"骨法用笔"是中国绘画本体的基础特质;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20世纪中国的画家之画,必须兼具"画工画"在绘画上的全面性、"士夫画"在文化上的理想性以及"文人画"在绘画上的职业性。张大千对"画家之画"精神内涵的理解,与改良派与革命派相比,更符合中国文化发展的"国情",这也是张大千成为20世纪最为风姿绰绝的绘画巨匠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张大千
画家之画
大风堂
主体与本体
Keywords
ZHANG Da-qian
artists' paintints
Great Wind Hall
subject and noumenon
分类号
J0-05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武术思想史研究若干议题管窥
陈星潭
韩红雨
马振水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心即理”义旨析论——基于宋、明两代学旨的不同思想前设之辨析
梁一群
《杭州学刊》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双重维度”需要的学校武术教育改革
沈承勋
陈波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张大千画家之画的精神内涵
唐波
周芳利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