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质位移”还是“主体位移”?——对侨易学理论的一点看法
1
作者 顾明栋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4期9-17,共9页
不久前,叶隽教授从中国给我惠寄了他的新著《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这是他在2014年《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出版之后又发表的一部力作,也是在首倡“侨易学”之说以后经过数年的思考,积淀的续作。笔者曾经认真拜读过2014... 不久前,叶隽教授从中国给我惠寄了他的新著《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这是他在2014年《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出版之后又发表的一部力作,也是在首倡“侨易学”之说以后经过数年的思考,积淀的续作。笔者曾经认真拜读过2014年那本立意高远、构思宏大、学贯中西、富有创新精神的著作,并有机会参加2015年在同济大学文学院召开的侨易学研讨会,还在《清华大学学报》上发表过一篇学习、评点和反思那本书的心得体会。因此,在收到新著以后,笔者放下手头正在忙碌的活儿饶有兴致地拜读了新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得体会 清华大学学报 侨易学 创新精神 物质位移 主体位移 立意高远 同济大学
下载PDF
汉语虚拟位移构式的位移主体和参照物及其英译
2
作者 汪燕迪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86-190,195,共6页
虚拟位移是一个物体或一种抽象概念在空间中发生的隐喻化位移,作为一种习焉不察的语言现象,是一种与人类的概念映射、概念转喻和概念整合等认知能力密切相关的主观位移现象。作为虚拟位移中的重要元素——位移主体与参照物,对于虚拟位... 虚拟位移是一个物体或一种抽象概念在空间中发生的隐喻化位移,作为一种习焉不察的语言现象,是一种与人类的概念映射、概念转喻和概念整合等认知能力密切相关的主观位移现象。作为虚拟位移中的重要元素——位移主体与参照物,对于虚拟位移构式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虚拟位移 位移主体 参照物 翻译
下载PDF
信息传播影像化对媒体的两种影响
3
作者 刘宏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19,共3页
信息传播影像化对媒体来说,至少有两个主要的影响。一是受众在情感和情绪上容易形成一致化的倾向,而这种一致化或齐化可说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后真相时代的特征,感性跑在理性前面,观念跑赢了事实。画面崇拜具有两面性,既可以被鼓舞,也可以... 信息传播影像化对媒体来说,至少有两个主要的影响。一是受众在情感和情绪上容易形成一致化的倾向,而这种一致化或齐化可说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后真相时代的特征,感性跑在理性前面,观念跑赢了事实。画面崇拜具有两面性,既可以被鼓舞,也可以被煽动。二是受众通过使用影像反客为主,成为影像传播的主体,获得一定程度的主体性。本文力图探讨受众的影像化生存对媒体的影响,并进而分析影像使用中的主体性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使用 受众 主体位移
下载PDF
“新国学”建构与当代学院文化建设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方竞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40,共9页
对中国现当代文化发生、发展的认识,一旦离开了对中国社会文化的主体境遇感受,离开了中西文化整体比较中的精神主体建构和创造,中国现当代文化与中西文化的关系就会发生“主体”的位移,其表现为“主体”向在自身“结构”中显示其意义的... 对中国现当代文化发生、发展的认识,一旦离开了对中国社会文化的主体境遇感受,离开了中西文化整体比较中的精神主体建构和创造,中国现当代文化与中西文化的关系就会发生“主体”的位移,其表现为“主体”向在自身“结构”中显示其意义的中国古代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偏移。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学术在外观形式上依附于中国现代文化分裂的历史形式,其更深刻的根源,在于中国现当代文化以及中国现当代学术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严重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当代文化 主体位移 学院文化建设
下载PDF
英汉虚拟位移主体认知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钟书能 傅舒雅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6,共5页
已有的研究认为,英汉虚拟位移主体应具有无生命性、不可位移性、空间延展性等语义特征。通过分析大量语料,我们发现位移主体实际上还应具备连贯性这一语义特征。此外,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特征,英汉位移主体在时间... 已有的研究认为,英汉虚拟位移主体应具有无生命性、不可位移性、空间延展性等语义特征。通过分析大量语料,我们发现位移主体实际上还应具备连贯性这一语义特征。此外,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特征,英汉位移主体在时间和距离的表达上有很大的不同——英语趋向时间性,而汉语倾向距离性。再者,在动词的选用上,汉语倾向于选用路径动词,抑制方式动词;英语在两者上均有一定频率的使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翻译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位移 位移主体 连贯性 时间性 空间性
原文传递
汉日语共延路径型虚构位移表达对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石金花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72,共8页
在Talmy的虚构位移表达分类中,共延路径型虚构位移表达指的是通过假想某一实体在具有延展性的静态物体上的运动来描述该物体的形状、方向或位置。汉日语共延路径型虚构位移表达中的图像特征一致、位移主体种类相同,也都遵守路径条件和... 在Talmy的虚构位移表达分类中,共延路径型虚构位移表达指的是通过假想某一实体在具有延展性的静态物体上的运动来描述该物体的形状、方向或位置。汉日语共延路径型虚构位移表达中的图像特征一致、位移主体种类相同,也都遵守路径条件和方式条件。但是在时、体表现方面,汉日语共延路径型虚构位移表达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延路径型 虚构位移表达 位移主体 路径条件 方式条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