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4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历史和主导历史博弈视域下中国梦的历史演进
1
作者 汪堂峰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6,124,共6页
综观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演进和各种政治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实践,正是主导历史和主体历史之间复杂的博弈关系,既使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演进呈现出错综交织的状态,也建构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梦主题的发展方向:面对外部资本主义工业文... 综观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演进和各种政治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实践,正是主导历史和主体历史之间复杂的博弈关系,既使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演进呈现出错综交织的状态,也建构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梦主题的发展方向:面对外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这一集主体历史和主导历史于一身的近代世界文明,作为中国近代的主体历史,封建农业文明固守之梦必然幻灭;面对内部封建农业文明和外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双重夹击,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主导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梦想和努力,必然走上穷途;唯有以社会主义为历史的主导方向,实现对中国封建农业文明和对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双重扬弃,并创造性地利用主体历史来改造主体历史,并最终实现主导历史和主体历史的合一,才能使中国走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主体历史 主导历史 博弈
下载PDF
主体历史观与“无主体过程”论的二歧悖结──析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中的内在锣辑冲突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一兵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4年第1期30-37,共8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历史 西方马克思主义 阿尔都塞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本主义 社会历史理论 主体历史 主体 经济决定论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人民文艺”中农民历史主体性的想象与构建
3
作者 阎浩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5,共9页
“人民文艺”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艺。毛泽东将原本被排斥于现代文艺活动之外的农民作为文艺活动的主要对象,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文艺生态和文化生态。如果从其启蒙对象即工农大众来说,“人的文学”没有实现其目标。“人的文学”未能完成的... “人民文艺”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艺。毛泽东将原本被排斥于现代文艺活动之外的农民作为文艺活动的主要对象,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文艺生态和文化生态。如果从其启蒙对象即工农大众来说,“人的文学”没有实现其目标。“人的文学”未能完成的“启蒙农民”“改造农民”重任,最后由“人民文艺”逐步实现了。“人民文艺”使农民完成了观念上的转换与更新。要深刻理解“人民文艺”,首先要理解区别于资产阶级现代性文化的无产阶级新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阶段,无产阶级新文化强调的是反帝反封建;到了社会主义阶段,则将“资产阶级文化”与“封建文化”一道作为批判和否定的对象。此时,“人民文艺”更突出革命农民对“无产阶级意识”的接受过程;“人民文艺”赋予了农民以新的“人民”品性,塑造具有无产阶级意识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成为其重要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艺 无产阶级新文化 农民历史主体 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主体范畴问题的认识历程与启示
4
作者 张帅 段治文 《观察与思考》 2024年第2期98-107,共10页
历史主体范畴问题即谁是历史主体。基于“人民是历史主体”的总体性回答,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情境下具体规定了“人民”的构成主体范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随着党对各阶级革命性认识的深入,通过强调阶级成分,“人民”的构成主体范围从最... 历史主体范畴问题即谁是历史主体。基于“人民是历史主体”的总体性回答,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情境下具体规定了“人民”的构成主体范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随着党对各阶级革命性认识的深入,通过强调阶级成分,“人民”的构成主体范围从最初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人民”的构成主体范围从早期出于国家建设的需要,通过淡化阶级成分获得进一步扩大,而后又因形势变化而收缩。改革开放新时期和新时代,党在解决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等对象的“人民”属性问题过程中,提出“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概念,广泛扩展了“人民”的构成主体范围。深化对历史主体范畴问题的认识,对于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主体范畴 人民 认识历程 现实启示
下载PDF
马克思对历史主体概念的实践证成——基于《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考察
5
作者 崔增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历史主体是能够促进社会变革、推动历史进步、深化人类解放的主体存在。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通过对法国革命具体的历史情势分析,实现了对历史主体概念的实践证成。在主体... 历史主体是能够促进社会变革、推动历史进步、深化人类解放的主体存在。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通过对法国革命具体的历史情势分析,实现了对历史主体概念的实践证成。在主体生成层面,历史主体需要根植于社会生产发展变革的物质实际;在主体觉醒层面,历史主体需要在由自在向自为的意识转变中推进“自由的历史的自主运动”;在主体使命层面,历史主体需要自觉肩负起“能使现代革命成为真正的革命”的历史任务;在主体联合层面,历史主体需要团结一切有利的主体力量形成历史合力。马克思对历史主体的实践证成确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主体 无产阶级 实践证成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进步观的主体向度探析——兼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理论的创新发展
6
作者 韩博文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8-24,共7页
传统进步观念在演进过程中主体向度的缺失,使得传统进步观念成为独立于人之外的僵死教条,而马克思历史进步观实现了对历史进步主体的科学建构。马克思认为,人既是历史进步的实践主体,也是历史进步的价值主体。这一重要理论观点被中国共... 传统进步观念在演进过程中主体向度的缺失,使得传统进步观念成为独立于人之外的僵死教条,而马克思历史进步观实现了对历史进步主体的科学建构。马克思认为,人既是历史进步的实践主体,也是历史进步的价值主体。这一重要理论观点被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历史进步,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观、“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时代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步观念 历史主体 人民主体 新时代
下载PDF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史主体理论的创新与启示
7
作者 李妙辉 任君 +1 位作者 王婷婷 王冠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7-143,共7页
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主体理论进行了时代性创新。在历史主体建构方面,习近平揭示了“过去”对于历史主体的建构意义,提出了“总结过去、立足当下、开创未... 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主体理论进行了时代性创新。在历史主体建构方面,习近平揭示了“过去”对于历史主体的建构意义,提出了“总结过去、立足当下、开创未来”这一更具贯通性、更为完整的建构逻辑。在历史主体的实践机理方面,习近平指出应在多维视域下探索关于个别国家特定时期的具体演进规律,并据此研判具体趋势、发挥历史主动,使历史主体实践理论更加系统和深化。在历史主体作用方面,习近平深入论证了党的领导在人民发挥历史主体作用中的地位,将其从关键条件上升为根本保障条件。这些创新在当前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重要启示有:着力深化对“三大规律”的探索与运用;科学构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历史合力;坚定历史进步信念与培育历史主动精神;依托“伟大工程”加强优化党的历史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主体
下载PDF
主体历史比较教学模式——培养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靖 《历史教学问题》 2002年第2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主体历史 比较教学模式 创造性历史 思维能力 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多元决定”、“断裂”与“无主体”——论阿尔都塞结构主义历史观的核心特征
9
作者 陈丽媛 《哲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67-272,共6页
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历史时代概念和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阿尔都塞将历史理解为事物内部结构的无主体的阶段性发展过程,“多元决定”“断裂”与“无主体”成为阿尔都塞历史观的核心概念。与此对应,非同一性、非连续性、无主体性成... 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历史时代概念和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阿尔都塞将历史理解为事物内部结构的无主体的阶段性发展过程,“多元决定”“断裂”与“无主体”成为阿尔都塞历史观的核心概念。与此对应,非同一性、非连续性、无主体性成为阿尔都塞结构主义历史观的核心特征。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历史思想的结构主义式的解读,为反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的马克思主义人道化思潮、保卫马克思历史思想的科学性做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但其历史思想过于强调结构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偏离了其“保卫马克思”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历史 多元决定 断裂 历史主体
下载PDF
主体历史比较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
10
作者 周靖 《历史教学(下半月)》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30-33,共4页
关键词 比较教学 主体历史 创造性历史 历史教学 创造性学习 课堂教学 历史思维能力 理论和实践 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教学技术
原文传递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认识主体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国利 路则权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4-123,共10页
历史认识主体问题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术界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中的根本问题,这一研究经历了兴盛、低落和复兴三个阶段。有关这方面的讨论大体可以概括为历史认识主体的定义、历史认识主体的特点、历史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作用... 历史认识主体问题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术界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中的根本问题,这一研究经历了兴盛、低落和复兴三个阶段。有关这方面的讨论大体可以概括为历史认识主体的定义、历史认识主体的特点、历史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作用、历史认识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四个基本方面,这些讨论深化和拓展了大陆学术界关于历史认识主体问题的研究,其不足主要是原创性思想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主体 主体意识 主客体关系
下载PDF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理论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承叔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4,共6页
作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蕴含着马克思对前人的超越和继承,也是唯物、能动、辩证地说明历史和改造世界的唯一根据。现实的人体现了人类历史的三大自然前提转变为三大历史前提的内在机制,即原始自然转变为人化自然,原始人... 作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蕴含着马克思对前人的超越和继承,也是唯物、能动、辩证地说明历史和改造世界的唯一根据。现实的人体现了人类历史的三大自然前提转变为三大历史前提的内在机制,即原始自然转变为人化自然,原始人转变为社会实践中的人,原始人群共同体转变为人类社会,因而不仅为马克思历史哲学正确理解历史过程的主体与主体性确立了逻辑前提,而且也为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整体结构奠定了基础和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哲学 现实的人 历史主体 三大自然前提
下载PDF
70后作家的历史主体再生产——以周瑄璞、吴文莉、徐则臣、葛亮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昱娟 周燕芬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238,共7页
从周瑄璞、吴文莉、徐则臣、葛亮四位70后作家的"家族史"写作,可见其是如何通过重塑"现代时间""乡土空间""家庭血缘"以及"日常生活"来进行"历史主体再生产",而由此生成的&... 从周瑄璞、吴文莉、徐则臣、葛亮四位70后作家的"家族史"写作,可见其是如何通过重塑"现代时间""乡土空间""家庭血缘"以及"日常生活"来进行"历史主体再生产",而由此生成的"新的意识形态"最终指向"中产阶级"的身份认同。作为当代严肃文学新力量,他们创作的"现代性"体现出较为一致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体再生产 70后作家 日常生活 现代性
下载PDF
阶级叙事与“大众”历史主体的建构 被引量:4
14
作者 颜琳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6,共5页
"阶级叙事"是一种弱者即正义、追求社会公平的现代伦理话语。左翼文学通过"正义"话语的修正和改造,使工农大众成为阶级叙事中的唯一历史主体,这其实只是知识者对无产阶级充满诗意的自我想象,因此对于工农大众的表达... "阶级叙事"是一种弱者即正义、追求社会公平的现代伦理话语。左翼文学通过"正义"话语的修正和改造,使工农大众成为阶级叙事中的唯一历史主体,这其实只是知识者对无产阶级充满诗意的自我想象,因此对于工农大众的表达,左翼文学与五四新文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一的,均存在着醒目的知识者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叙事 左翼文学 工农大众 历史主体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无主体论的真实关系——从异化范畴的复合含义来看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志勇 高杨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66,共4页
在通常见解中,历史无主体论遭到了来自简单否定和盲目肯定两个方向的误读。误读历史无主体论的结果,是使得历史唯物主义或者失去了重要的立论基点,或者被混同于隐性的历史无主体论本身。解除这两种误读的蒙蔽,要求我们以马克思异化范畴... 在通常见解中,历史无主体论遭到了来自简单否定和盲目肯定两个方向的误读。误读历史无主体论的结果,是使得历史唯物主义或者失去了重要的立论基点,或者被混同于隐性的历史无主体论本身。解除这两种误读的蒙蔽,要求我们以马克思异化范畴的复合含义为线索,完整分析历史无主体现象的原因与结果,给予历史无主体论以应有的定位,进而恢复历史唯物主义追求个人解放的根本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主体 异化 原因 结果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主体论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俊 刘秀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36,共4页
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离不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因为,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性出发,科学揭示了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体性的历史作用;历史主体发展的"合力论",回答了社会... 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离不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因为,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性出发,科学揭示了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体性的历史作用;历史主体发展的"合力论",回答了社会和谐发展的前进方向;历史主体的存在形态论,论述了主体的存在形态是具体的,不同存在形态有不同的功能,构建和谐社会在发挥好不同主体形态作用的同时,要容纳新的社会阶层的力量并发挥好其作用;主体的实践性及其特征启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人的创造性与尊重客观规律、人的自主性与社会制度的协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体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论“三个代表”的人民主体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明英 卢杨 《长白学刊》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三个代表”蕴涵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从历史的维度看 ,“三个代表”人民主体思想主要表现在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方面。从价值的维度看 ,“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蕴涵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从历史的维度看 ,“三个代表”人民主体思想主要表现在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方面。从价值的维度看 ,“三个代表”肯定了经济价值的基础性地位 ,是人民主体思想的合理价值追求 ;高尚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三个代表”价值主题的重要内容 ,也是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三个代表”要求的逻辑引申 ,也是人民主体思想最根本的价值指向。从历史和价值的主题中 ,我们不难看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主题的高扬 ,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人民主体思想 历史实践主体 历史价值主体 人的发展理论
下载PDF
论邓小平关于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相统一的人民观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捷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3-38,共6页
人民作为历史主体是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作为价值主体是指人民是价值的享用者和评价者。过去我们对后者有所忽视,未能找到一条如何实现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邓小平则将人民视为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把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人民作为历史主体是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作为价值主体是指人民是价值的享用者和评价者。过去我们对后者有所忽视,未能找到一条如何实现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邓小平则将人民视为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把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党的工作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历史主体 价值主体 人民观
下载PDF
与教育历史主体的心灵对话——心态史学法在教育史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申国昌 张万红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665-668,共4页
教育历史发展轨迹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教育历史主体的心态也是影响因子之一。为揭开历史人物的神秘心理面纱,利用心态史学这一新史学方法来科学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探究教育历史主体选择动机和影响因素,以达到还原历史原貌的... 教育历史发展轨迹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教育历史主体的心态也是影响因子之一。为揭开历史人物的神秘心理面纱,利用心态史学这一新史学方法来科学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探究教育历史主体选择动机和影响因素,以达到还原历史原貌的目的。同时心态史学方法的应用为未来教育史研究多元化走向提供了一种新领域和新视角,从而为教育史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带来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历史 历史主体 心态史学 教育史研究 教育史学
下载PDF
从类的历史到个人的活动的历史——论马克思历史主体观念的演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晓升 《探索》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71,共5页
把历史发展看作是人类总体的历史 ,还是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 ,这是马克思的历史观区别于旧的历史哲学的根本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革命性变革的关键是用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取代类的历史。对历史发展进程的这个理解 ,成为共产主义... 把历史发展看作是人类总体的历史 ,还是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 ,这是马克思的历史观区别于旧的历史哲学的根本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革命性变革的关键是用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取代类的历史。对历史发展进程的这个理解 ,成为共产主义运动就是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想的基础。只有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才能真正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的能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的历史 个人的历史 历史主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