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作品《野草》艺术文化主体取向研究
1
作者 陈彪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5-57,共3页
《野草》是鲁迅作品中最被文学研究所关注的作品之一。一方面,使得野草的艺术性、文本主体性研究成果不断,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的可创新点带来了困难。本文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解读文本,对文本中所展现的艺术文化方面的主体取向进行... 《野草》是鲁迅作品中最被文学研究所关注的作品之一。一方面,使得野草的艺术性、文本主体性研究成果不断,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的可创新点带来了困难。本文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解读文本,对文本中所展现的艺术文化方面的主体取向进行了分析,并从主体间性的分析中找到一点突破,从《野草》意象创造和艺术形式的主体取向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艺术文化 主体取向
下载PDF
下一步改革的主流:全要素商品化——兼论上海改革深化的主体取向
2
作者 万曾炜 《上海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7-9,共3页
(一) 从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目标来把握我们的改革进程,贯穿始终的改革主流在于努力推进物质资源和要素资源的配置方式从产品化、福利化转变为商品化、市场化。已经十三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商品化的范围虽然还主要局限在第一个阶段。
关键词 商品化 主体取向 物质资源 有计划商品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要素资源 市场化 配置方式 体制目标 改革进程
下载PDF
培养主体型未来教师:师范生教育管理的实践反思
3
作者 王亚晶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9-47,共9页
后师范教育时代的专业化教师教育制度重建,离不开主体教育管理制度的支撑。主体价值取向的教师教育管理,倡导在教师培养主体多元化的同时,坚持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主体性与主导地位,倡导在教师教育管理中尊重个体专业意向,激发主体能动性... 后师范教育时代的专业化教师教育制度重建,离不开主体教育管理制度的支撑。主体价值取向的教师教育管理,倡导在教师培养主体多元化的同时,坚持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主体性与主导地位,倡导在教师教育管理中尊重个体专业意向,激发主体能动性,构建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制度空间。当前师范生培养存在着管理价值取向的“弱师范化”倾向、管理组织机构的非协同化区隔、管理评价标准的工具理性导向等问题。优化未来教师教育管理体制,需要确立凸显专业自主性的教育管理目标,建立利于专业协同的制度条件支撑,形成助推专业知识转化的能力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 主体价值取向 教师教育管理 师范生培养
下载PDF
市民社会市民法私主体权利取向哲思 被引量:1
4
作者 章礼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50-54,共5页
西方古代城邦社会实际上就是以城邦为基础的国家。中国古代社会是根据宗法制度建立起来的宗法社会。西方近代政治社会主要是指国家,尤其是指近代国家。与政治社会或政治国家相对应的市民社会的含义逐渐演变成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和经济... 西方古代城邦社会实际上就是以城邦为基础的国家。中国古代社会是根据宗法制度建立起来的宗法社会。西方近代政治社会主要是指国家,尤其是指近代国家。与政治社会或政治国家相对应的市民社会的含义逐渐演变成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和经济安排、规划、制度。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法权,一是私权,一是公权;并以此为规范对象分别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两大法律部门,即私法和公法。(市)民法无非是市民社会的法律表现形式,它通过认定权利来维持市民社会的秩序,划定政治国家和其他市民不得随意进入的空间。从价值哲学角度看,市民社会是一个以市民权利为取向的社会,(市)民法亦当是以私主体权利为取向的私法。现今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健全,大面积城市化引致了市民社会的逐步形成与成熟,亟需民法高扬市民即私主体权利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市民社会 私法 主体权利价值取向
下载PDF
主体价值取向在政策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绍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8-69,共2页
在人们的政治生活中 ,政策评价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人作为这种认识活动的主体 ,其自身的能动性表现得尤为突出。政策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影响着其对评价结果的处理态度。加强公众价值取向的... 在人们的政治生活中 ,政策评价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人作为这种认识活动的主体 ,其自身的能动性表现得尤为突出。政策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影响着其对评价结果的处理态度。加强公众价值取向的引导 ,对于提高政策评价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价值取向 政策评价 作用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价值取向
6
作者 王洪秋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年第3期22-24,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即是人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目标即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思想批判现实社会并导向未来社会的根本旨意,脱离价值取向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将会导致实证化和庸俗化倾向。因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即是人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目标即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思想批判现实社会并导向未来社会的根本旨意,脱离价值取向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将会导致实证化和庸俗化倾向。因此,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该不断挖掘其价值向度,以此回应当代社会现实的挑战并能更好地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体性价值取向 人学 本体论
下载PDF
中国广电改革中主体价值取向的多维解构
7
作者 任陇婵 《南方电视学刊》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广电业改革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而推进,广电媒体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原来单一的宣传单位转变为集喉舌功能、公共服务,市场经营于一身的新主体。作为一个负载了三重不同属性,职能的新主体,在中国社会处于整体转... 广电业改革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而推进,广电媒体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原来单一的宣传单位转变为集喉舌功能、公共服务,市场经营于一身的新主体。作为一个负载了三重不同属性,职能的新主体,在中国社会处于整体转型期的特殊社会生态中,其主体人格必然呈多维性.多面性的分裂状态,由此必然会在业内形成一套复杂、矛盾,怪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行为准则。于是就不难理解当今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国内其他行业都在千方百计地谋求与国际接轨,而广电业却还处在行政割据的“诸侯经济”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价值取向 中国社会 广电改革 “诸侯经济” 解构 政治体制改革 信息化时代 与国际接轨
下载PDF
课程评价的三种取向及对我国高职课程评价的启示 被引量:14
8
作者 肖凤翔 马良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0-132,共3页
课程评价是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受三种基本理性的支配,形成三种取向,即基于"技术理性"的目标取向、基于"实践理性"的过程取向、基于"解放理性"的主体取向,三种取向表征评价者对评价本质的理解,决定着课... 课程评价是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受三种基本理性的支配,形成三种取向,即基于"技术理性"的目标取向、基于"实践理性"的过程取向、基于"解放理性"的主体取向,三种取向表征评价者对评价本质的理解,决定着课程评价采用的具体操作模式。我国高职课程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基于"工作世界"的职业性、基于多元主体的开放性、基于技术发展的动态性。借鉴课程评价发展的三种取向,依据我国高职课程的主要特征,试拟定我国高职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评价 目标取向 过程取向 主体取向 基本原则
下载PDF
从问题导向、过程导向到主体导向--公共政策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锁庚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49,共6页
问题、制度、主体构成政策过程分析的三个核心要素。拉斯韦尔倡导政策科学以来,问题导向和过程导向两大主流范式对问题和制度形成了相当成熟的研究,但是主体要素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实际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围绕公共政策的相关... 问题、制度、主体构成政策过程分析的三个核心要素。拉斯韦尔倡导政策科学以来,问题导向和过程导向两大主流范式对问题和制度形成了相当成熟的研究,但是主体要素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实际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围绕公共政策的相关争论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从外生于主体的问题向政治主体的变化,从而含蓄地重新定义了公共政策。在新的主体视角中,公共政策不再仅仅作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或实施公共利益目标的方案,而是政治主体可资利用实现其利益、目标和价值的工具或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问题导向 主体取向
下载PDF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民性价值取向
10
作者 钟昭锋 潘九根 《求实》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4-16,共3页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历史地拓展了人民群众的主体范围 ,科学地定位了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目标 ,具体地规划了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途径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历史地拓展了人民群众的主体范围 ,科学地定位了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目标 ,具体地规划了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途径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民性价值取向 ,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通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的伟大实践架起了新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人民性 价值主体取向 价值目标取向 价值行为取向
下载PDF
论信息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11
作者 肖玲 李宗荣 《社会科学前沿》 2016年第1期137-143,共7页
信息心理学与物质心理学的本质区别在于不同的理论前提和研究对象;前者主张“信息人假说”,研究心理现象的信息特征,而后者主张“物质人假说”,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特征。本文基于信息人假说,具体讨论信息心理学如何研究心理现象的信息... 信息心理学与物质心理学的本质区别在于不同的理论前提和研究对象;前者主张“信息人假说”,研究心理现象的信息特征,而后者主张“物质人假说”,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特征。本文基于信息人假说,具体讨论信息心理学如何研究心理现象的信息特征。笔者重点从信息心理学的对象、主体、主-客关系、符号-意义、以及问题等方向,分别叙述进行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基本思路。我们相信,上述相关研究将为全体公民的心理健康、为社会精神与物质财富的创造,探索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心理学 对象取向 主体取向 主–客关系取向 符号–意义取向 问题取向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上海创意产业集群价值取向探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艳 陈秋玲 《经济论坛》 2006年第10期9-10,49,共3页
关键词 产业集群模式 主体价值取向 创意产业 共生理论 上海 地区产业发展 自主发展模式 政府行为 发达国家 产业形成
下载PDF
价值取向的抉择应当坚持“四个为本” 被引量:1
13
《理论学习与探索》 1995年第5期70-70,共1页
价值取向的抉择应当坚持“四个为本”许志锐在《经济日报》撰文认为,新时期我国公民价值取向的抉择应当定位于"四个为本"。1、共同价值理想一强国为本。把共同价值理想定位于"强国为本"就是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建设四... 价值取向的抉择应当坚持“四个为本”许志锐在《经济日报》撰文认为,新时期我国公民价值取向的抉择应当定位于"四个为本"。1、共同价值理想一强国为本。把共同价值理想定位于"强国为本"就是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建设四化、振兴中华、强国富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取向定位 共同富裕 价值理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主体价值取向 新观念 道德价值取向 人生价值取向
下载PDF
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抉择
14
作者 张志祥 《青年探索》 1998年第3期30-29,共2页
在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历史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也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元性,封闭性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性,开放性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被压抑的利益需求为新的历史条件... 在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历史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也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元性,封闭性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性,开放性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被压抑的利益需求为新的历史条件所激发,功利性的价值观念抬头,并由此带来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价值现象,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因惑,使他们陷入了“自我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价值取向 当代青年 价值取向定位 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体制 主体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体制 人生价值取向 历史时期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价值取向分析
15
作者 李小辉 罗春梅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11-113,共3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价值取向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整个变化过程中,人逐渐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价值取向主体。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马克思...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价值取向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整个变化过程中,人逐渐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价值取向主体。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演进的终极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主体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主体地位
16
作者 高长春 《呼兰师专学报》 1995年第2期5-8,共4页
市场经济以独立的市场主体(个人和企业)为基础.企业作为独立的、特殊的主体,通过运用竞争性市场定位策略,选择目标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个人作为一般的主体,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如何定位,如何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这需要构建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以独立的市场主体(个人和企业)为基础.企业作为独立的、特殊的主体,通过运用竞争性市场定位策略,选择目标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个人作为一般的主体,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如何定位,如何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这需要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主体地位.一、市场经济应重人的哲学地位人,是许许多多科学研究的对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仍是作为主体地位而纳入哲学的研究领域,而且,倍加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并围绕“以人为中心”而展开诸多的经济理论问题的思考.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的存在由两个层面构成:一面是理性,一面是意志.理性是与人所获得的科学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人的知识化过程;意志是以行为为目标,促使人实现理想与价值的过程.这两个层面紧密地逻辑统一便构成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哲学人.正确理解与把握知识和价值的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尊重人的哲学地位的基础.世界各国哲学都重视人的知识和价值关系问题.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也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在认识两者之间关系时,把价值放在主体地位,即追求的是社会价值、人类价值、宇宙价值等等.因此,中国哲学本质上是价值哲学.用价值来规范知识、人生或人的行为,必然产生价值为本,知识为末.这种价值哲学深沉的肯定和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条件下 人的主体地位 主体价值取向 价值目标 劳动者 主体功能 市场经济条件 哲学地位 价值哲学 哲学思想
下载PDF
论人的潜在价值及其实现的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宝英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4-256,268,共4页
人的价值在未实现之前,是一种潜在价值。若要使潜在价值变为现实价值,整个社会必须依靠法律法规的作用,创造公正、平等的宽松环境,使主客体统一的人在自由自觉中实现其自主性,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关键词 价值 潜在价值 人的价值 主体取向 实现
下载PDF
马克思政府价值观的解读维度
18
作者 朱艳菊 汪旭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0-154,共5页
马克思政府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当前,理论界对马克思政府价值观的研究还处于一种零散、混乱的状态,对马克思政府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一直流于感性认识的浅表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重视对马克思... 马克思政府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当前,理论界对马克思政府价值观的研究还处于一种零散、混乱的状态,对马克思政府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一直流于感性认识的浅表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重视对马克思政府价值观的研究,并从其生成、主体取向、终极目标、实现路径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恢复其本来面目,是理论界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府价值观 生成 主体取向 终极目标 实现路径
下载PDF
社会发展观的辩证法与和谐社会建设
19
作者 沈亚生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39,共4页
社会发展观与对和谐社会问题的理解不仅仅是客观性问题或认识论问题,其更主要是价值观问题,是主体的取向与定位问题。研究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这里的出发点首先需要弄清主体的情况怎样,其需要和意志怎样,社会和谐的状况与水平由怎... 社会发展观与对和谐社会问题的理解不仅仅是客观性问题或认识论问题,其更主要是价值观问题,是主体的取向与定位问题。研究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这里的出发点首先需要弄清主体的情况怎样,其需要和意志怎样,社会和谐的状况与水平由怎样的主体来评价。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体现多元主体意志的辩证法,从辩证批判与对话讨论中寻求和谐统一。和谐社会的建设要以民主文化与辩证批判为前提,民主的基础是法规制度安排和营造自由平等的人格文明两个方面,而且后者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和谐社会 价值观 主体取向 辩证批判 民主文化
下载PDF
多元高等教育评价主体价值取向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林正范 贾群生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6-40,共5页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评价 主体价值取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